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41章 应变

第241章 应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汝水左岸,上蔡南郊的道路上,数百汉军骑士跟随着一面“麋”字将旗奔驰若飞。
    在他们前方数里地开外,一队运载粮秣的魏军辎车正缓缓沿着官道南下。
    因为城池的遮掩,那队车马并未察觉危险悄然靠近。
    倒是旁侧的上蔡城,见到不速而至的敌骑,霎时间警鼓急响。
    城上守军匆匆备战,准备出城截击,保卫辎重。
    但汉骑理都不理,更没有半点趁机偷城的意思。
    见远处魏军辎车已然警觉,更是快马加鞭往前突去。
    不得不说,成规模的骑兵在平地上就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尽管护卫辎车的魏军闻讯迅速反应,但到底车队拉得太长,难以护卫周全。
    汉骑一到,便迅速化整为零,以小队编制分头袭杀,点火。
    不过片刻之后,整条车队便化作了火龙。
    在平地上熊熊燃烧,触目惊心。
    而等城中魏军抵达的时候,那面麋字旗早已扬长离开,继续往南袭击下一处撤屯的车队。
    “快,快去给许昌报信!”
    ……
    “你说什么?麋威去了偃县?”
    贾逵愕然看着上蔡来的小校,不敢置信。
    那小校满脸血污,显然一路上没少经历苦战。
    闻声顿时哭道:
    “上蔡军民亲眼所见,汉军骑士多次打着‘麋’字将旗出击,已经烧了好些辎重!”
    “如今城中人人自危,根本不敢再往南撤退。”
    贾逵顿时失语。
    眼睛死死盯着身前的地图。
    忽而抬头:
    “你给我说清楚一些,是确切地看见了麋威本人,还是只看到他的将旗?”
    小校一愣,摇头道:
    “小吏从未与麋威谋面,不知他长什么模样。”
    “只能看见汉骑来去如风,只在道上烧掠不来劫城,根本抓不到俘虏,无从确认。”
    闻得此言,贾逵目中精光一闪。
    紧锁的眉头渐渐解开。
    “原来如此。”
    “果然是个狡诈的对手。”
    “不过现在嘛……”
    贾逵嘀咕数声,对那小校道:
    “回去告诉上蔡令,此为敌军疑兵之计,不必惊慌。”
    “我即刻发援军与你归去,足以阻挡偃县汉军的侵扰。”
    小校脸色这才转安,但疑虑未消:
    “不瞒使君,临行前县令托我说一声,若按原计划,分批撤往汝水沿岸城池,速度太慢。”
    “且如濯阳、阳安、宜春等地距离方城太近,恐为山寇所趁,最终还是便宜了蜀贼!”
    贾逵反问:
    “那上蔡令打算如何?”
    “县令欲合兵直接撤往安城!”小校立即应声。
    “安城为州治所在,城固池深,只要进去,就不怕蜀贼来犯!”
    安城么……
    贾逵闻言略有迟疑。
    作为豫州刺史,他当然知道这座州城足够坚固,也距离方城足够远。
    但也因为离得远,一旦将粮屯迁移到那里,后续接应颍川的粮资就会不及时。
    到底是为了确保辎重安全,选择更稳妥的安城;
    还是为了保证军需供应,选择风险高一些但更近一些的城池呢?
    思虑片刻,贾逵答应了上蔡令的请求。
    合兵,一次性撤往安城。
    却不是为求稳妥。
    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一战的目的,由始至终都是将麋威勾引出来。
    既然对方现在耍心眼,玩起了虚虚实实的那一套。
    那自己就将计就计,再给他下一道饵。
    你不是要分兵吗?
    那就陪你分兵!
    反正魏军兵多,不管怎么分,都有数量优势!
    而除非麋威谨慎到不咬任何饵,直接打道回府
    否则一有动作,便会暴露真身!
    想到这,他命人将另一位宗室大将曹泰喊来。
    吩咐道:
    “将军自领一部,即刻发兵渡河,直趋偃县!”
    曹泰闻言皱眉:
    “使君先前不是说要等汉军到了颍阳再动?”
    贾逵:“是。但那是曹骠骑要考虑的事。”
    “而将军这一部则另有用途!”
    ……
    父城城头,麋威负手北望。
    今日天气晴好,远山含黛,春水丰盈。
    眼前广袤的平地上,虽因战争暂时无人耕种,但满眼青翠之色,仍足以说明此间土地之肥沃。
    麋威失神看了片刻,指着不远处的汝水主河道:
    “从那里再往北溯游而上,过了郏、梁二县,就是广成关了吧?”
    身旁功曹书佐邓艾应道:
    “是。”
    麋威:“那过广成之后,是否还要继续过伊阙、大谷等关,方能够到洛阳?”
    邓艾还是应是。
    但又补充两句:
    “若是自许昌、长社那一路北上,翻过阳城山便到缑氏。”
    “那里距离洛阳不过一日两脚程,比走广成更方便。”
    麋威回头笑道:
    “那就得先考虑如何突破许昌那坚固的城墙和十万魏军了。”
    “简而言之。”
    “洛阳其实也是躲在乌龟壳子里一座城。”
    “只是洛阳八关这壳子嘛,不如关中那边严实。”
    邓艾闻得此戏言,虽然赔笑了一声。
    但心中不免有所联想,脱口问道:
    “益州要北伐了?”
    麋威挑了挑眉:
    “士载敏锐啊。”
    邓艾连道不敢。
    麋威摆手:
    “不说这些远的了。”
    “偃县怎么说?”
    邓艾当即取出军报,流利念道:
    “郾县来报,魏军曹泰部连夜奔袭。”
    “寇副军出城交战,未分胜负,问是否全力驱赶?”
    “曹泰啊……”麋威继续负手北望,不慌不忙。
    好半天才回头道:
    “贾逵这是要逼我在颍阳和上蔡之间作出抉择。”
    “以静制动,以力破巧……不愧是曹操主薄。”
    邓艾闻言暗暗点头,同样不慌不忙:
    “使君打算选那一处?”
    麋威不假思索:
    “当然是哪里便捷去哪里。”
    “虽说颍阳颍阴的粮屯更近。”
    “但要连跨数河,不利于奔袭。”
    “我若知难而进,贾逵岂能不生疑?”
    “回信告诉寇封,全力驱赶曹泰,不使他靠近偃县半步。但也只是驱赶曹泰。”
    “若后续还有魏军绕路而来,就让姜维去挡。”
    “若还有……那便不作理会。”
    邓艾领命而去。
    而麋威目光再次北转,目光穿越重重山川。
    遥想着那座居于天下之中的千年都城。
    以及藏身其中的那位自家太尉公。
    竟再次失神。
    ……
    潩水源头,有山名“大騩[guī]”。
    此山既是伏牛山东侧余脉,也是颍水与潩水的分水岭。
    前者,让此山成为了洛阳南部屏障之一。
    后者,又让此山坐落于两条自颍汝入洛的要道上。
    曹洪自许昌北上,过长社、新郑地界而不入,小心伏兵于山脚下。
    当然,说是伏兵。
    其实就是不让斥候大规模远出,不在沿途县乡大搞征发。
    士兵自己带上三五日干粮,备一点马料,沿途再吃点草,以此熬过短期奔袭的消耗。
    毕竟好几千人马的骑兵集群,想要完全遮掩动静是不现实的。
    只能尽量往人烟稀少的山沟里钻,尽可能减少被敌军发现的概率。
    所幸主场作战,地形都是熟悉的。
    曹洪无惊无险渡过了潩水上游河段。
    接下来,就看麋威上不上钩了。
    这日,贾逵自许昌方向传信,说汉军已经渡过了颍阳。
    但是。
    贾逵要求曹洪不要管颍阳和颍阴,直接转去大騩山南,赶在汉军进入山南颍水河谷之前,将其堵死在山脚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