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92章 文比萧曹,武比卫霍

第192章 文比萧曹,武比卫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汉军这段防线的弱点是什么?
    麋威打一开始就清楚。
    骑兵远比对方少。
    而骑兵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最先进的陆地机动兵种。
    既能扰阵,也能突阵。
    更能担负包抄、截后等复杂的战术动作。
    所以骑兵稀少,便意味着一旦魏军突围成功,己方又无后备骑兵,后续便难以追击。
    但文休刚刚那一突,麋威还是果断选择让那六百骑提前出击。
    因为他知道文聘这种老将,若不是看到了确凿的战机。
    是绝对不会冒然出击的。
    情愿被甬道困住,下马打步战。
    想要诱老将出手。
    必须给对方一个合适的时机和理由。
    而文聘,果然也抓住了这个时机。
    就在六百汉骑堪堪收拾完西坡上残余的魏骑之际。
    依然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魏国骑士,已经轰然冲到了东坡之下。
    其后。
    在一轮又一轮的箭雨无情洗礼下,义无反顾地追随那面文字将旗往前突。
    直到被大量鹿角、木围阻挡,冲势才有所放缓。
    这一处山坡上,麋威同样布置了改良连弩。
    全力攒射之下,片刻便有三四百骑或死或伤,失去了战斗力。
    但依旧有千余骑突击到了山坡西北侧。
    这时候,只能依靠人力来阻挡了。
    麋威没有迟疑,击鼓进军。
    早有准备的三千汉军正步兵踏着整齐而轰然的步伐,朝着这一处即将被突破的缺口填了上去。
    当最后一层鹿角被推翻时,汉军步兵已经停下并列好攻击阵型。
    鼓点随之一顿。
    这一刻,整片战场仿佛陷入了一瞬奇怪的停顿。
    但下一刻,已经伤痕累累,但彻底冲出重围的魏军,再次跟随那面文字将旗,义无反顾地扑向敌阵。
    而战场各方汉军,也都趁此机会,从各处汇聚而来。
    一时间,战场上血肉横飞,人仰马翻。
    经过近一月时间的勾心斗角。
    江夏这一战,终于迎来了最后的高氵朝
    再无精妙计谋。
    再无离间诡诈。
    只剩下最原始,最血腥,最本能的杀戮。
    这一战,从日中战到日落,犹然未止。
    又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下,经历了一场必然乱七八糟,但又必须不能轻易放过的夜战。
    终于在翌日天明时分,落下帷幕。
    ……
    “宁死不降?”
    马忠看着被血污染黑的曹魏江夏太守官印,脸色阴晴不定。
    这一战,昭汉将军筹划多时,做足备案。
    文聘纵然强悍,但失之于被动,落败是必然的。
    无非是对方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悍将。
    临死还要狠狠地在敌人身上撕下一块肉,给汉军造成了不少战损。
    正卒步兵锐减到两千余人。
    郡兵更是当场战死了千余。
    倒是骑兵因为来晚一步,损失不大。
    但考虑到后续还要北上叩关,这损失就令人牙疼了。
    不过,若能以此换来文聘归降,这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只可惜……
    “文聘归降曹氏后,得父子两代人恩养多年,有贞节在所难免。”
    “这种地位的大将,本来就不容易招降。于文则毕竟是少数。”
    “总之,二三子此战有功无过!”
    麋威安抚一番马忠,便让他去收敛文聘尸首,不可使其再遭破坏。
    又命王平、詹思服等去处理收降、治伤,清点战利品等杂事。
    等战场打扫得七七八八,他便拿着文聘的印绶,迅速转回安陆城,找到太守邓芝。
    麋威:“机不可失,我部不日将北上三关。”
    “还请府君持此印绶,协助向巨违劝降随、平林、安昌、蔡阳等县,确保北伐大军东翼稳固。”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邓芝自无不可。
    只是在接过印绶时,有些疑惑道:
    “我虽不知将军打算如何攻取三关,但既然斩杀了文聘,必然要借斩将之威助势的。”
    “若不借用印绶,如何慑服敌将?难不成用尸首?”
    麋威摇头道:
    “文聘守节而死,不可再辱其尸,激怒其子。”
    “倒是这印绶,我另有想法。”
    “昨日姜伯约归来,说已经彻底探清三关底细,彼处山道艰险,互相难以通信。便有小道,也可轻易阻塞。”
    “所以我打算先发兵围关塞道,使三者互不相知。”
    “其后若府君能说降几县,将那些个县令县长押解到关下,那不比区区死物更有说服力?”
    邓芝恍然。
    三关三道,一点破,剩下二者便再无坚守的意义。
    所以彼此之间若不能充分信任,便需要及时沟通。
    邓芝:“将军此计,似曾相识啊!”
    麋威轻笑道:
    “正是前年为陛下分定河西郡县的计策!”
    “不过河西地广,施展难道大,彼时只能仰仗陛下和诸公的手段。”
    “而眼下三关地狭,易于施展,我一人足以应付!”
    “归根结底,我军已经啃下了最硬的那块骨头,剩下的只要顺势而为便可!”
    邓芝重重颔首。
    忽而指着几案上一封纸质书信,笑道:
    “昨日诸葛乔来信,说其兄四处夸耀陆伯言之功,说他已平定蕲春之乱,堪称当世万人敌,非西邻之将可比也。”
    “哪知此言传到其父耳中,当即写信严责,说麋昭汉文比萧曹,武比卫霍,若妄自尊大,轻视英雄,来日必自取其祸!”
    麋威听到这里,只当诸葛恪又犯了中二病,不以为意。
    又吐槽道:
    “那位诸葛府君教子就教子,何必说什么萧曹卫霍之语?”
    “这话传到别人耳中,怕不是以为我麋威妄自尊大,轻视英雄?”
    哪知邓芝却道:
    “然则诸葛子瑜又在信中说,文比萧曹,武比卫霍,乃是陆伯言私下对将军的评语!”
    麋威顿时表情怪异。
    不是。
    怎么陆逊也开始吹我牛比了?
    ……
    南阳盆地以北,有一处横亘数百里的磅礴山脉,名为伏牛。
    伏牛山与其相近的熊耳山,阻断南北通路,将南阳盆地和洛阳盆地分割成南北两大板块。
    传说老子李耳当年出函谷关后,云游四海,最终隐居于此山中。
    真真假假,不得而知。
    但值此乱世,这处位于中原腹地的大山,确实成了不少避世隐士的好去处。
    毕竟隐士隐士,终究是个“士”。
    若非世道丧乱,不得不独善其身,谁不想兼济天下,以求扬名四海?
    而对于陆浑人孙狼来说。
    乡中最有名的隐士,当数颍川人胡居士。
    胡居士名昭,字孔明,学富五车,擅长书法。
    却并无寻常名士的架子,颇得乡里敬重。
    传说他当年在冀州避乱时,曾经拒绝了袁绍的任命。
    后来归乡,又拒绝了曹操的征辟,隐居如故。
    因此名噪一时。
    而乡人之所以敬重他,多半也于这段经历有关。
    毕竟孙狼这些乡野之民既不懂经书,又不懂书法,哪能知道人家胡居士有几分本事?
    不过是出于一种朴素的认知:
    一个能同时得到四世三公袁氏和曹丞相看中的人才。
    那一定就是当世大贤了吧?
    所以在四年前,孙狼等人不得不揭竿而起,继而接受关羽印绶的时候。
    曾经互相约誓,绝不侵犯胡居士所在的地方。
    如今四年过去,孙狼等人在山中的日子越发困顿。
    却仍遵守誓言,秋毫无犯。
    好在,苦日子快到头了。
    近来关将军再度挥师北伐,声势浩大,已经包围了宛城的曹军。
    眼看着,快要跟这边连成一片。
    孙狼等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下山南投关将军!
    这日,孙狼亲自来到胡昭居所,打算与这位乡中贤长辞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