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21章 老将一语,半生得失

第121章 老将一语,半生得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稍稍一顿,麋威接着道:
    “转机出现在孝武皇帝时的马邑之围。”
    “那一战虽然伏击失败,却也让上上下下清醒意识到,比骑射,汉骑是绝对比不过胡骑的。”
    “而汉家步卒、军阵虽然精妙,却也腿短。加之胡骑又以劫掠为主,不占城池,有利则来,无利则去,古时战法根本不足以应对当下困局。”
    “于是马邑之后,武皇帝锐意革新,改骑射为长戟、马刀冲锋。也不再让汉骑被动应敌,而是集中大量骑兵百里奔袭敌后。”
    “卫、霍正是深谙此道的佼佼者,于其时立下不世之功!”
    “自那以后,汉骑逐渐压过胡骑,匈奴也再难与我大汉匹敌。”
    “再往后,骑士发现戟的横枝在冲击敌人时容易把自己顶下马,就改用长塑。”
    “又用高桥马鞍稳固身体,用马镫辅助上下马,骑兵因此有了正面突阵的可能性,不再是辅助步兵之用……便成了今日的模样。”
    麋威一口气说到这,已经竭尽平生见识,口干舌燥。
    好在马超总算露出满意的神色,赞道:
    “没想到师善深谙此道,看来是拜了个好师傅!”
    麋威心道时间才是最好的老师,毕竟将近两千年呢。
    马超:“不错,你说的这些,正是今时汉骑胜于胡骑的原因之一。”
    只是之一?
    麋威猛灌一口水,差点没噎着。
    马超提醒道:
    “你是否想过,自孝武皇帝北伐匈奴,至今也有三百年了。为何胡骑还是学不会汉骑的战法呢?”
    这个……麋威还真的没考虑过。
    于是老实请教。
    马超再次挥鞭北指
    “关键便在于这个‘上下并力而战’了!”
    没想到说一圈,又绕回原来的话题。
    但麋威联系前后,忽而有所顿悟,神色越发肃然。
    便见马超道:
    “胡骑虽然人人善骑射,但草原之主的权威却远远不如中夏的天子。”
    “所谓‘单于’、‘贤王’,不过是较强一些的部落头人罢了。”
    “别家畏于其势,且有利可图,便暂时尊其为主。”
    “若其势稍有顿挫,或是无利可图,弃之亦如敝屣。”
    “如此,彼辈便是号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却也无法如臂使指,更无法让麾下骑士如汉骑汉卒那般亡命冲锋突阵。”
    “一旦势有不利,胡骑跑得比谁都快,管你是单于还是贤王?”
    “而这种事情,你敢想象发生在汉家天子身上吗?”
    也不是没有,但终究比例太低。
    麋威心道。
    至此,他终于明白对方的意思。
    其实汉、胡双方真正的差距。
    在于“纲纪”。
    在于“法度”。
    或者用后世的话来说。
    就是“军事组织度”和“战略动员能力”的问题。
    中原皇朝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开始。
    便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严密而精细的国家组织形式。
    其后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这一套模式已经彻底成熟,并将继续引领时代近两千年。
    所谓汉承秦制,而汉之后,大多是在汉制基础上修修补补。
    但皇帝、朝廷、朝纲、官吏、郡县制……乃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
    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而只有把这一套上层架构都搭建完成之后。
    士兵在战场上才能做到进退有度,如臂使指。
    会畏惧军法,会慑于道义,会听从调度,而非一盘散沙。
    麋威作为后世人,或许对于“天子权威”的感觉不如古人敏锐。
    却不妨碍他通过观察前后历史,触类旁通。
    远的不说。
    就说那位刚刚“被发丧”的刘协。
    其人早就是曹操手中傀儡。
    为何还能当三十年皇帝才下台?
    还不是因为在这片土地,这个时代,“天子”的权威就是那么不容置疑。
    以至于枭雄如曹操,也不得不借助其名位来达成“上下并力而战”这个战略目标?
    而再往后世去想。
    为什么农耕时代中原文明长期压制周边?
    为什么游牧势力南下之后,但凡能成气候的,都会迅速汉化?
    还不是因为在农耕经济条件下,这就是国家、军队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唯有这么组织的国家。
    方才能在外战中爆发出足够持久而强大的战斗力。
    任何对这一点漫不经心,视而不见,反应迟钝的族群。
    都会在残酷的文明竞争中迅速衰败,零落成泥。
    无一例外。
    想明白这一点,麋威再去看那个一直被他认为只是走过场的称帝仪式。
    忽然就有了不同的感受。
    继而又明白,为何马超盛赞刘备才是蜀中最擅长“上下并力而战”的统帅,而诸葛亮次之,两人又领先于其他大将。
    因为这两人早已经超出了普通军事统帅的范畴,成了季汉帝国的制度奠基人。
    这时马超蓦然回首,指着自己自嘲道: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当年和韩文约联军十万,还是赢不了曹孟德了吧?”
    麋威彻底恍然。
    老将一语,半生得失。
    着实让他获益良多
    ……
    其后麋威又跟马超请教了很多骑战方面的学问。
    甚至还将礼物中特意准备上的双边马镫送上。
    原本他是准备好好“震惊”一下马超的。
    但有了刚才那番感悟之后。
    此时再看这种雕虫小技未免有些索然无味。
    倒是马超见到这新用具后,眼前一亮。
    却不是惊叹于某人脑洞大开,发明出什么划时代的工具。
    实际上马超第一反应是,这玩意他早就见过。
    乃是小时候学骑马的时候,有同伴总是学不会上下马,于是其大人就捣鼓出了类似的辅助工具。
    只不过对方用的是简陋的布蹬绳蹬,不如麋威这对精心打造的铜蹬精致罢了。
    不过马超到底是识货的。
    很快便认同麋威提议的,用双边马镫替换单蹬的思路。
    总算让某人小小装了一次天才,没有白瞎这功夫。
    但麋威既然有了先前那一番大彻大悟,所谓整个人都已经“升华”了。
    那自然不会再满足于这种小小的虚荣心。
    反而很认真地请教马超:
    为什么明明早就有了双边蹬的雏形,军中却不见大规模推广?
    这次马超思考了好一会,才答道:
    “大概是因为……没必要。”
    麋威:“没必要?”
    马超:“如前所述,汉骑早就碾压胡骑,而中原也统一了四百余年。”
    “便是只从光武中兴算起,也将近两百年了。”
    “那试问骑士用单镫或双蹬,有什么区别?”
    “别说是马镫了,便是突骑战术,过去也只有边郡子弟算得上精熟。”
    “直到建安年间,天下渐乱,诸侯争霸,方才传回内郡,继而为天下群雄所熟悉!”
    麋威闻言猛一击掌,醒悟道:
    “原来是我当局者迷了!明明道理是那般直接明了!”
    “这就跟修建道路一样,因为劳师动众,若非官府有所求,便不会主动作为。”
    “世间万事,都是先有所求,才有后续!”
    说到这里,麋威对马超抱拳道:
    “将军一语令我茅塞顿开,请允许我行弟子礼!”
    旋即三拜。
    而马超表面含笑应下,心中却莫名有些波澜。
    此人能从自己三言两语中触类旁通。
    其眼界、智量不但超出同辈,更令老将汗颜。
    自己这辈子做过不少后悔的决定。
    但这一次让马岱结拜义兄。
    应该不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