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80章 狼群里的哈士奇

第80章 狼群里的哈士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麋威到底不用披发入山当野人。
    因为邓芝午后就派人来说自己仆从不多,郡府还有足够空房子。
    若麋威不介意,何妨共住。
    麋威当然不介意,当夜就搬回去了。
    要不是邓芝有妻小,担心太唐突,他甚至想跟大腿们抵足而眠。
    当然,夜晚不能抵足。
    并不妨碍麋威白天往人家邓芝和杨仪的屋里串门。
    得益于此,麋威打听到杨仪为何突然转来江夏。
    原来,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尚书令法正不幸染病,开春后已无法理事。
    蜀中诸公商议,认为尚书刘巴胜任尚书令一职,刘备同样认可。
    除了同为尚书的杨仪。
    杨仪素来自负,将尚书令视为囊中之物,岂能服气?
    里里外外没少顶撞刘巴。
    刘备在江陵听闻此事后,立即下令剥去杨仪尚书一职,赶出尚书台。
    不过诸葛亮认为杨仪有才干,不用太可惜。
    建议先挂一个闲职,以观后效。
    诸葛亮的意见,刘备当然重视。
    恰好此时他正考虑让邓芝出守位置紧要的江夏郡。
    便干脆将杨仪左迁为江夏郡丞,作为邓芝的副贰。
    乃是借邓芝的素俭君子之气压一压杨仪的小人气焰。
    须知这个时代的郡丞跟早年的郡尉一样,其职能早就被郡太守侵吞,可有可无。
    所以杨仪空有郡丞的名位,其实就是个光棍司令。
    难怪一下船就阴阳怪气。
    好在麋威丝毫不介意。
    他只会认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
    天天杨公前杨公后,请教这请教那。
    搞到杨仪都没好意思阴阳起来。
    倒是给邓芝省了不少麻烦。
    ……
    这日,麋威巡防归来,正要去找邓杨二公串门。
    忽有一队人马自下游而来。
    麋威不敢怠慢,立即出迎。
    但见为首者竟是两月未见的费祎,不由好奇:
    “月初听闻南中似有不稳,大王日前已启程归蜀,文伟怎么不随车驾离开?”
    “都尉忘了先前你曾向大王举荐我入尚书台为郎了吗?”
    费祎含笑上前见礼。
    “大王说入台阁者,须精熟地方庶务,让我先试守一岁当阳长。”
    “等将来有了治绩,再行提拔。”
    我居然成了费祎的举主!
    这未来大腿算是彻底抱上了吧?
    麋威顿时心情开朗。
    不过一听到“当阳”这个地名,又不免有些应激。
    十二年前,刘备正是在当阳长坂遭遇曹操轻骑奔袭,前功尽弃!
    而曹操当年之所以敢于抛下辎重,轻骑南下奔袭。
    是因为当阳县位于南郡北部,直面襄樊,历来是重要的陆上交通节点。
    如果说竟陵是汉水河道上的桥头堡。
    那当阳则是荆襄步道上的前哨站。
    不管是关羽北伐,还是曹魏南征,这两地都首当其冲。
    费祎留在这种要害之地,万一有失,岂不弄巧反绌?
    便直言担忧。
    费祎闻言笑道:
    “都尉勿忧,关将军已命关荡寇(关平新将军号)提正卒五千屯于当阳,以备秋后北敌来犯。”
    “我此番不过是督运辅兵、民夫北上,协助关荡寇屯兵而已。”
    麋威这才放心下来。
    又听费祎道:
    “这批民夫共四千口,关将军的意思是,当阳和竟陵各一半。”
    “都尉这里收得下这么多人吗?”
    那必须收得下!
    麋威重重颔首。
    实际上这段时间他四处募兵,又抓流民屯田,还不是因为本地十分缺人?
    而即便他忙得晕头转向。
    两月时间也不过将本部兵员扩充到一千五百人而已。
    实在是战乱之世,又迭加各种天灾人祸,江夏乃至荆州南北都出现大量人口流失。
    不然先前麋威打算搬出郡府时,何来空置的民房?
    都是近十年间各种大战、大疫后荒废下来的。
    而究其根源,便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荆州。
    曹操之前,荆州虽不乏战事,但多在边境,内郡尚算稳定。
    而随着曹操南下,特别是赤壁战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荆州便成了一处四战之地。
    曾经富饶繁荣的景象一去不返。
    麋威:“南郡素来也是缺人的,怎么突然就多了四千口人?”
    费祎:“非是南郡。乃是先前武陵马太守节留的江东民夫!”
    “先前孙氏大军横渡大湖奔袭临沅,可谓劳师远征。”
    “其后狼狈败退,能约束住本部正卒便算将领有手段了,岂能兼顾到方方面面?”
    “马太守节流之后,听闻江北缺人,特意遣将督运四千人到江陵交由关将军处置!”
    这麋威还能说啥呢?
    马良牛比!
    这下孙权赔了城池又折兵了。
    当然,两千人说少不少,说多也真不多。
    特别眼下,麋威这一部还肩负着扼守汉水河道的战略任务。
    便向费祎半是诉苦,半是请教道:
    “我这段时日巡视了一遍石城附近地形。”
    “今后若想稳妥立足此地,一要在城北险要处筑垒、屯兵;二要在临水处多造坞、囤船。”
    “可夏季农闲不比冬日,田地终究不能不管的。”
    “只怕秋收之前,无法大量征发本地民夫。”
    “就连文伟带来这两千人,也要分出部分去照料军屯。”
    “如此一来,秋收之前,先筑垒还是先造坞,必须有所取舍……文伟以为我该先造哪个?”
    闻得此问,素来机灵的费祎难得陷入沉思。
    片刻才道:
    “我以为都尉此问,其实是着眼于秋后的军事调度,对否?”
    “不愧是文伟,一针见血!”麋威轻赞一声。
    “不错,筑城垒屯兵,主要是为了陆上御敌。”
    “而造水坞囤船,除了御敌之外,更多是考虑到今后北上襄樊。”
    费祎:“若如此,都尉只需想清楚一事足矣:以如今荆州的积蓄,两年内能否再兴大军北上,一如去岁?”
    麋威果断摇头。
    经历去年南北大战之后,荆州还有几分积蓄可言?
    刘备为什么亲自督促春耕?
    邓芝为什么空降来江夏郡?
    自己为什么要去募兵军屯?
    因为这里缺兵缺粮,缺干吏缺军械……总之啥都缺!
    不休养生息个两年时间,何谈北伐。
    就像自己之前跟诸葛恪说的那样。
    眼下关羽只能先去策应益州稳固基本盘,不能指望立即北上攻城略地。
    想到此处,麋威轻吐一口,不再纠结。
    ……
    这之后,费祎又跟麋威分享了近来一些人事调度。
    除了关平北上屯兵当阳之外。
    刘备临走之前,还特意将随行至江陵的吴班、陈式两部水师留在荆州。
    并命二将屯兵于枝江和麦城二城
    乃是让二将伺机北上,攻取临沮和章乡两处扼守沮、漳二河的据点。
    一旦打通了沮漳二河道,那其北端,就能跟东三郡稍作连接。
    今后二将不但能与刘封孟达一同策应关羽北伐,还能在必要时互相支援。
    算是在长江以北,给汉中和南郡之间,多留一条连接的通道。
    虽说不如襄樊所在的汉水河道那般便利,但总归聊胜于无。
    据说潘濬一眼看穿刘备的战略意图。
    隔天就向刘备自请西上上庸协助副军将军刘封处理三郡民事。
    当然是要等道路畅通之后。
    刘备壮其胆魄,欣然同意,当场就给潘濬加了一个中郎将的号。
    麋威一时感慨大势之下,老登终于也肯干点人事了。
    就是不知东三郡多了这么一个变数,刘封和孟达之间的矛盾还会否激化?
    然后再一想。
    如今荆州北边前线,从东到西。
    邓芝、杨仪、关平、费祎、吴班、陈式、刘封、孟达,还有稍后的潘濬……可谓能臣猛将云集。
    更别说关羽就坐镇于后方江陵。
    自己身处其中,岂不是成了一只混入狼群的哈士奇?
    这下应该可以躺平了吧?
    于是当夜回到郡府中,麋威难得酣睡了半宿。
    然而。
    夜半一过。
    麋威突然惊醒,裸衣冲到庭院之中。
    先是遥望北方。
    继而又望西北。
    心跳加速。
    呼吸粗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