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53章 南下救援,廖化挂帅

第53章 南下救援,廖化挂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皎南下,习珍樊伷被困。
    步骘北上,关平赵累败退。
    其中关平更是不知生死。
    一条条坏消息如闷雷般在耳边炸响。
    麋威与张裔、潘秘、范县长等人相顾无言,各自失神。
    局势怎么就突然急转直下了呢?
    明明再过不久,刘备的益州援军就能到达江陵,顺利解围。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
    武陵、零陵二郡,突然就危若累卵了!
    细究下去,这里面真正的转折点。
    正是那如神兵天降的八千交州兵。
    “哎呀!”
    张裔突然跺脚,满脸懊恼。
    “我先前还自以为机警,所以顺利出逃。”
    “如今看来,分明是步骘大军疾速北上导致交州空虚,所以才能一路畅行无阻!”
    “可恨我当时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想到这一层!”
    麋威闻言,一些前世记忆浮上心头,也渐渐恍然过来。
    首先,步骘这八千交州兵并不是什么大变活人的奇迹。
    早在建安十五年的年中,孙权就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数千兵南下交州。
    其后步骘设计诱杀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威服地方豪族士燮兄弟,早早就将交州掌握在手中。
    益州郡的雍闿为什么要绑了太守张裔去交州?
    就是希望通过步骘跟孙权搭上线。
    原本历史上,步骘要到夷陵之战后期才会提交州兵北上。
    替孙权扫荡依附刘备的武陵郡蛮夷。
    如今只不过提前了一年多而已,兵力还略少于原本历史记载。
    并非什么无法想象的操作。
    而且对方提前北上,不也正好让张裔这个宝藏老男孩落到自己夹袋里了?
    说起来,麋威还是受益者呢。
    唯独是。
    此时此刻,因为步骘和他那八千提前北上的交州兵。
    原本尚可一守的荆南二郡,突然就快要绷不住了。
    而更难绷的是。
    因为关羽手中兵力实在捉襟见肘。
    这次连麋威都必须南下参战了!
    “司马!”
    “按军令,我部须在三日后晡时,督本部兵马及大军所需粮资抵达生江洲,与廖主薄所部汇合,并在那以后听其调遣!”
    “时间紧迫,请司马即刻整备军马,速速南下!”
    听到张裔的提醒,麋威才回过神来。
    是了。
    自己虽然也要南下参战。
    但首要任务还是督运辎重。
    而且后续还能抱住廖化的大腿。
    当下心中稍定,又嘱托张裔和范县长好生守护华容,然后去点兵。
    ……
    得益于先前对粮道的维护。
    三日后,麋威按时将大军辎重运达生江洲,与廖化部成功会师。
    生江洲跟江陵南郊的江津洲类似。
    都是一片泥沙淤积而成的江中沙洲。
    同样类似地,此处也是沙洲密集且连片的地貌。
    足以在长江枯水季,利用简便浮桥搭建一条勾连南北的江上通路。
    这也是为何两军会选择在此地汇合的原因。
    当前,上下游江道基本都被敌军所控,而己方又缺少足量运船。
    大军要南渡长江,生江洲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合军之后,正是晡时。
    全军生火做饭。
    不多时,炊烟弥漫江洲,遮天蔽日。
    麋威如今也算经验丰富。
    通过旌旗数量、炊烟规模,推算出廖化这次带来的正卒足足有五千之数。
    辅兵的数量就更多了。
    连上先前赵累、关平还有麋威在华容所部。
    关羽已经陆陆续续往南边投送了超过两万兵力。
    超过荆州关羽军团总兵力的一半。
    这必然会导致江陵守备空虚。
    而关羽之所以敢下如此决断。
    除了他自己依旧坐镇江陵,能给吕蒙陆逊两部带来无可置疑的威慑力之外。
    更因在不久之前,益州援军的前部已经顺利出了巴东三峡,抵达夷陵。
    跟后来历史上的夷陵-猇亭之战不同。
    此时从夷陵到江陵,全线皆为刘备所有。
    换言之,援军已经近在眼前。
    终于可以放手南下一搏了。
    话虽如此,关羽出了全力。
    但在局部战场上,依然是孙权一方有明显兵力优势。
    麋威出征前已经让张裔帮忙盘点清楚:
    不算江陵方向和洞庭东岸的孙权本部,只看洞庭西岸的战场:
    临沅,习珍、樊伷经历多次守城战后,只剩下三千夷兵。
    汉寿,赵累虽然收拢了五千溃兵。
    但因士气低落,缺乏补给,反而不敢出城与敌军野战。
    也是暂时被困住的模样。
    所以廖化这五千正卒,最多再加上麋威手头上那点人,勉强凑个六千人。
    已是关羽军团唯一可南下救援的机动兵力。
    反观孙权这边。
    前部孙皎五千,步骘交州兵八千。
    这一万多的敌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昂。
    正在临沅、汉寿周边锁城、锁路、锁河。
    而后续的朱然、潘璋、孙桓等将,加起来大致也有个小一万的样子。
    所以从明面上对比已知的兵力。
    双方大致是一万四对两万多,二比三。
    似乎劣势不大。
    可若只算可战的兵力。
    那就成了六千对两万多,将近一比四。
    守城尚可,野战必然劣势。
    临沅还有机会解围吗?
    此战到底是四年前湘水划界重演,还是关羽失荆州的延后版?
    麋威不由看向新大腿廖化。
    然而廖化此时正忙着调度物资,指挥扎营,连饭都顾不上吃。
    麋威只好收起多余思绪,尽力做好自己本分。
    ……
    翌日,廖化又给麋威留下十屯辅兵。
    然后自提五千正卒,足量辎重、辅兵,从浮桥南下“生江口”附近,正式踏入江南地界。
    之所以从生江口登陆大江南岸。
    当然不是因为它恰好与生江洲同名,图个吉利。
    而是因为,这里是距离洲上最近的一处南岸水口。
    这水口属于一条小型河道,能一直通往澧水河畔。
    那为什么要去澧水呢?
    因为要去沅水,必先渡过澧水。
    正所谓“沅有芷兮澧有兰”。
    自先秦时期,沅澧二水就是洞庭西岸的一对著名姐妹河。
    二河均往东注入洞庭湖,同属一个地理单元。
    那为什么又要去沅水呢?
    因为武陵郡的治所,或者说这次要救援的习珍、樊伷所部,就坐落沅水边上。
    所以那座城才叫“临沅”。
    从生江洲到生江口,再到澧水,再到沅水。
    虽然不是距离临沅最近的路线,却能一路依托河流运输。
    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廖化当然深悉沿河进军的好处。
    几乎毫不犹豫就选定了这条路。
    不过,尽管军事基础扎实,文学素养也足够。
    但真到了澧水河畔时,廖化还是差点被洞庭西岸复杂的水文情况给搞昏了头。
    此地方圆百里内,能通水的“水口”至少有六个。
    各种支流岔渎更如一团乱麻,堪称河网!
    廖化不得不谨慎选择渡河路线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大军陷入死地。
    偏偏这时候,斥候探知孙权麾下偏将军潘璋,正虎踞于澧水河甸,一处叫“作唐”小城。
    廖化就更不好贸然渡河了。
    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连夜攻城
    一番苦战,成功抢占了作唐
    总算在这片复杂的河网地带找到一处可靠的立足点。
    但很快他就发现。
    比起山川湖泊,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