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 第29章 智谋连环,釜底抽薪

第29章 智谋连环,釜底抽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临风城头,太子方弘身披金甲,意气风发地眺望着城北军营。三千精兵在城外列阵,旌旗招展,军容整肃。
    &quot;殿下神威,那王振山定会望风归降。&quot;副将谄媚地说道。
    太子得意地抚摸着腰间的宝剑:&quot;待本王收服了王振山,再以雷霆之势擒下方云那个逆贼,届时在知意妹妹面前...呵呵。&quot;
    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英雄救美的场景——先以王者之姿收服叛将,再亲手擒杀方云,最后温柔地护送柳知意回京。这样的英姿,定能打动美人心。
    &quot;传令下去,一个时辰后进军军营!&quot;
    ......
    与此同时,一封密信正在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信使怀中的信件看似是寻常家书,实则暗藏玄机。
    三天前,苏府书房内。
    &quot;家书已经写好,你看看可还妥当?&quot;柳知意将信纸递给方云。
    方云快速浏览后,取过毛笔,在末尾看似随意地添了几行问候。但若细看,便会发现这些字句的排列暗藏机巧——每行首字连起来,正是&quot;六皇子在此,愿与相爷共谋大事&quot;。
    柳知意正要细看,方云已经将信纸折好封缄:&quot;令尊见信,自会明白临风城的局势。&quot;
    &quot;你确定这样能行?&quot;柳知意仍有些疑虑。
    方云淡然一笑:&quot;令尊是聪明人。太子暴戾,若登基必不容权臣。而我...需要一个在朝中的盟友。&quot;
    ......
    京城相府,柳文渊正在品茶阅卷。管家呈上密信:&quot;老爷,小姐从临风城来的家书。&quot;
    柳文渊展开信纸,先是随意浏览,但当目光落到最后几行字时,他的手指突然顿住了。
    &quot;这字迹...&quot;他仔细端详着那些看似寻常的问候语,忽然瞳孔微缩,&quot;好精妙的藏头诗!&quot;
    作为历经三朝的老臣,他立刻看出了其中的玄机。更让他震惊的是,这字迹虽然刻意模仿女儿笔法,但笔锋间隐隐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王者气度。
    &quot;六皇子...竟然没死...&quot;柳文渊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复杂神色。
    他在书房中踱步良久,忽然停下:&quot;好!既然六皇子有如此智谋,老夫便助他一臂之力!&quot;
    &quot;来人!立即去查太子调兵之事!&quot;
    不过两个时辰,心腹便回报:&quot;相爷,太子以平定叛乱为名,私自调动京畿大营三千精兵,并未经过兵部。&quot;
    柳文渊眼中精光一闪:&quot;好!立即备轿,本相要连夜面圣!
    ......
    皇宫御书房内,烛火通明。皇帝方靖正在批阅奏章,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自从六皇子&quot;意外&quot;身亡后,朝中局势愈发微妙,太子的所作所为也让他颇为忧心。
    &quot;陛下,柳相求见。&quot;内侍轻声禀报。
    皇帝略显诧异:&quot;这么晚了,柳爱卿有何要事?宣。&quot;
    柳文渊整了整朝服,稳步走入御书房。他深知今夜之举关系重大,不仅关乎朝局,更可能改变皇位继承的走向。
    &quot;臣叩见陛下。&quot;
    &quot;爱卿平身。&quot;皇帝放下朱笔,&quot;深夜入宫,所为何事?&quot;
    柳文渊从袖中取出一份密奏,双手呈上:&quot;陛下,臣接到密报,太子殿下私自调动京畿大营三千精兵,已抵达临风城。&quot;
    皇帝眉头微皱:&quot;太子去临风城做什么?&quot;
    &quot;据说是要平定王振山之乱。&quot;柳文渊语气平稳,&quot;但蹊跷的是,太子调动兵马并未经过兵部,而是直接下令。更令人担忧的是...&quot;
    他适时停顿,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quot;说下去。&quot;皇帝面色渐沉。
    &quot;据密报,太子抵达临风城后,并未立即平定叛乱,反而与王振山暗通款曲。&quot;柳文渊缓缓道,&quot;臣担心,太子年轻气盛,若是被叛将挟持,或者...与之合流,后果不堪设想。&quot;
    &quot;砰!&quot;皇帝猛地一拍桌案,&quot;这个逆子!竟敢私自调兵!&quot;
    柳文渊躬身道:&quot;陛下息怒。太子殿下或许只是一时糊涂,但王振山拥兵自重是实。若太子殿下受其蛊惑,只怕...&quot;
    他故意欲言又止,留给皇帝想象的空间。
    皇帝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突然停下脚步:&quot;太子带了多少兵马?&quot;
    &quot;三千精兵。&quot;
    &quot;王振山还有多少残部?&quot;
    &quot;约五百人,但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战力不俗。&quot;
    皇帝冷笑一声:&quot;以三千对五百,何须太子亲自出征?这其中必有蹊跷!&quot;
    柳文渊适时补充:&quot;臣还听闻,临风城近日出现一位神秘人物,医术通神,智谋过人。太子殿下此次前往,似乎也与此人有关。&quot;
    &quot;哦?&quot;皇帝挑眉,&quot;什么人能让太子如此兴师动众?&quot;
    &quot;此人化名方远,但据密报,其言行举止与...&quot;柳文渊故作迟疑,&quot;与已故的六皇子颇为相似。&quot;
    皇帝身形猛地一震:&quot;云儿?他不是已经...&quot;
    &quot;臣也不敢确定。&quot;柳文渊谨慎地说,&quot;但若六皇子真的尚在人世,太子殿下此举就更加耐人寻味了。&quot;
    皇帝沉默良久,眼中闪过复杂神色。他想起那个自幼体弱却聪慧过人的六子,又想到太子近年的所作所为,心中已有决断。
    &quot;传朕旨意!&quot;皇帝声音威严,&quot;命镇北将军率五千精兵即刻前往临风城,捉拿叛将王振山。太子私自调兵,罚俸半年,即刻回京闭门思过!&quot;
    &quot;陛下圣明。&quot;柳文渊躬身领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待柳文渊退出御书房后,皇帝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喃喃自语:&quot;云儿...若真是你回来了...这一局,下得妙啊...&quot;
    他忽然想起,去年方云在御花园中与他对弈时说过的话:&quot;父皇,棋局如朝局,有时以退为进,才是上策。&quot;
    当时他只当是小儿妄言,如今想来,这个儿子远比他想象的要深沉。
    ......
    与此同时,临风城外的太子还沉浸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局中,完全不知道京城已经风云突变。他更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那个&quot;已故&quot;六弟的算计之中。
    这一夜,注定有很多人难以入眠。
    ......
    临风城外,太子正在得意地检阅部队。
    &quot;将士们!随本王平定叛乱,建功立业!&quot;
    三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太子志得意满,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凯旋回京的场景。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飞驰而至,马上使者高举圣旨:&quot;圣旨到!太子接旨!&quot;
    太子急忙跪地接旨。当听到&quot;罚俸半年,即刻回京&quot;的处罚时,他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
    &quot;这...这不可能!&quot;他猛地站起,&quot;本王是来平定叛乱的!&quot;
    传令兵低声道:&quot;殿下,是柳相在陛下面前参了您一本,说您与叛将勾结...&quot;
    太子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quot;柳文渊!你竟敢坏本王好事!&quot;
    更让他惊恐的是,远处烟尘滚滚,镇北将军的五千精兵已经抵达,将他的三千人马反包围在内。
    &quot;殿下,现在怎么办?&quot;副将惊慌失措。
    太子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圣旨在上,他若抗旨,就是谋逆大罪。
    &quot;撤...撤兵...&quot;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脸色铁青。
    ......
    苏府高楼,方云和柳知意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quot;果然如你所料。&quot;柳知意轻声道,&quot;我父亲真的出手了。&quot;
    方云负手而立,神色平静:&quot;令尊是聪明人。太子暴戾,三皇子懦弱,朝中需要一个新的选择。&quot;
    柳知意凝视着方云侧脸:&quot;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quot;
    &quot;从决定留在临风城开始。&quot;方云淡淡道,&quot;王振山不过是个棋子,太子的反应才是我真正在意的。&quot;
    柳知意忽然明白了什么:&quot;你故意激怒王振山,又设计让他逃回军营,就是为了引太子前来?&quot;
    方云微微一笑:&quot;若不如此,怎能让太子犯下私自调兵的大错?又怎能让陛下看清他的真面目?&quot;
    城下,太子正在狼狈地整顿部队准备回京。来时意气风发,归时灰头土脸,形成鲜明对比。
    柳知意看着太子的狼狈模样,不禁感叹:&quot;这一局,你赢得漂亮。&quot;
    &quot;不,&quot;方云摇头,&quot;这才刚刚开始。&quot;
    他望向京城方向,目光深邃:&quot;经此一事,陛下对太子必定心生芥蒂。而令尊...应该已经明白该站在哪一边了。&quot;
    远在京城的柳文渊,此刻也在相府中遥望临风城方向,轻抚长须:&quot;六皇子...看来老夫以前小看你了。&quot;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