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我的岳父是太子 > 第18章 震动

第18章 震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黄子澄对二殿下如何?”曹毅问道。
    “二哥?”
    朱允熥眨着眼睛,一脸单纯的说道:“那自然都是称赞了,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二哥读书很好,师傅每次提问,二哥都能对答如流,都比我答的好。”
    曹毅道:“那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不是他打的好,而是黄子澄问的好?”
    “问的好?”
    朱允熥一脸的不解,“这是何意?”
    曹毅想了想,冲远处的一名值守侍卫招了招手让他过来。
    那名侍卫走来,先是向朱允熥行礼,然后又询问曹毅有何吩咐。
    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曹毅向那名侍卫问道:“读过书吗?”
    侍卫一愣,赶紧回答道:“回禀总旗,属下只学过四书,五经也读过,不过并不熟悉。”
    曹毅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我问你,四书……嗯……孟子……”
    曹毅本想问一个关于四书五经的问题,可是想了好一阵,才发觉自己连一段完整的经书内容都说不出来,
    更别提发问了。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不由得扬起了嘴角,
    还有比自己学问更差的呀……
    好歹自己能把四书大部分内容背诵出来,他……一句都不会吗?
    这让朱允熥顿感信心爆棚,
    同时看向曹毅的眼神,也越发玩味。
    曹毅当然知道他的小心思,撇了他一眼问道:“我问你,如今用宝钞买米,米价几何?”
    听到这话,朱允熥兴奋的道:“这个我知道,一石米……”
    “你别说。”曹毅伸手止住他的话,转向侍卫道:“你来答。”
    侍卫不明白他在干什么,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现在米价大多数是七百四十文,若是精细好米,还要再贵一些。”
    闻言,朱允熥却说道:“不对,你说的不对,米价应该是六贯,去年朝廷规定的米价一石就是宝钞六百文,怎么会是七百四呢。”
    侍卫张了张嘴,可是他哪敢多说,只好默不作声。
    曹毅抬抬手让他下去,接着对朱允熥说道:“朝廷规定米价确实是一石六百文,但是在民间,七百四才能买一石米,这就是最真实的价格。”
    朱允熥看着他,疑惑的问道:“今年翰林院的师傅教我们大明的国策,其中米价就是六百文,我没有记错,你怎么知道他说的对,而我说的错呢?难道你知道米价不成?那我也考考你,猪肉羊肉什么价格?”
    这我哪知道!
    我堂堂大明小侯爷,
    响当当的不学无术,
    你却问我这么低端的问题?
    虽然答不上来,可曹毅还是十分镇定,而且自信满满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说是什么价格?”
    “现在是我问你,你看,同样要吃米饭,可你就是答错了……”
    “那你说的也未必对,若想证明你是对的,那就回答呀,朝廷规定猪肉羊肉什么价格?”
    曹毅抬手打断他的话,不让他再说,“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米价这件事黄子澄教给你们了,如果陛下和太子殿下来考你们,你只会答朝廷所规定的价格,六百文!
    而二殿下不但会回答朝廷的定价,还会回答稻米真实的价格,如此一来,就显得你不如他,懂了吗?”
    朱允熥并不愚笨,闻听此话不由得眉头一皱,“你是说……黄师傅只教了我书本上的东西,却另外教了二哥别的?”
    曹毅双手一摊,“那不然呢?如果没有私相授受,为什么同样授课,你也很用功,为什么总是不如他呢?”
    朱允熥咬了咬嘴唇,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憋了一会儿,又道:“可有时候黄师傅问的,就是他当面练过我们的东西呀,只是二哥记住了,我却没有在意。”
    “这就是另外一种方式了。”
    曹毅耐心的给他讲道:“他教你们的时候,会讲很多东西,然后问的时候,却不是全都会问,而是会有选择的考试你们,对吧。”
    简单的说,就是画重点!
    如果是哪位老师出的试卷,或者提前看过试卷,他就会让学生重点复习、讲解、练习这类的题,结果成绩自然很好。
    可是其他学生呢?
    这太常见了,可是对于朱允熥来说,却让他心里很受震撼。
    同时这也让他很是伤感。
    难道这是真的吗?
    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学习,可为什么师傅还是这么对待自己呢?
    曹毅继续说道:“你若是不信,那也简单,只要注意黄子澄在教授你们的时候,有没有给二殿下特意标注重点,然后看他会不会问到这里就行了。”
    朱允熥没有说话,整个人显得心事重重。
    看着他离去的落寞背影,曹毅摇了摇头,
    自己这么做虽然有点残忍,可没办法,要想保住自己的命,就必须让他支楞起来!
    同时这也会保住朱允熥的命。
    如果让历史重演,朱允炆登上皇位,那接下来就是削藩、靖难,或自焚而死或逃亡,
    而朱允熥也会被狠辣无情的朱老四,贬为“吴庶人”,然后在某一天“暴毙而亡”。
    今日朱允熥上课的时候格外卖力,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他不但集中精神听讲,还在观察黄子澄以及朱允炆的一举一动。
    黄子澄缓缓开口讲道:“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里圣人的意思是……”
    他一边讲,一边踱步,
    当他来到朱允炆作案前的时候,伸出两根手指轻轻点了两下,
    因为侧着身子,所以朱允熥并没有看到他的手势,只是见他背在身后一只手,放在了身前而已,
    紧接着就看到朱允炆立即拿起毛笔,在自己的书上某处点了一下,紧接着迅速把黄子澄的话记录了下来。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便留了个心眼。
    接着黄子澄便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行背诵理解。
    中午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
    等到下午再次上课的时候,黄子澄便开始发问道,“前晌讲了孟子·离娄章句上篇,想必二位殿下已经记住了吧,还请二位殿下背诵一遍。”
    朱允熥,和朱允炆都各背了一遍,都背了下来,倒是看不出优劣。
    黄子澄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正当朱允熥觉得是自己多想了,那家伙又在坑自己的时候,
    就听黄子澄道:“能够背诵下来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圣人的意思和主张,能够有所感悟,才能够运用于自身,达到传承圣人教诲,践行圣人主张的目的……”
    “我已经将孟子·离娄章句上篇,通篇讲了一遍,不知道二位殿下是否记得?”
    黄子澄似乎是想了一下,问道:“请二位殿下答一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是为何意?
    朱允熥心头一震,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望向黄子澄的目光,也透露出许许哀伤和不解。
    他的双手紧紧的抓住手里的书,胳膊微微颤抖,
    眼睛望了望黄子澄,又看了看满脸自信,满是骄傲神情的朱允炆……
    朱允炆也看向了他,开口问道:“弟弟,这一段黄先生已经讲过了,并不太难,你已经记住了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