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 章节
:“也许,还有一个人也肯为司马公子赴汤蹈火,即使背叛安情绪也在所不惜”“是谁?”辛乙与小薇齐声问。
“安秀珍。”任天翔轻轻道。
辛乙有些迟疑道:“这……会不会太冒险?她可是安情绪的亲妹咩。”
小薇立刻道:“安秀珍对我哥哥一片痴情,我哥若是有难,她一定会舍身相救。”
辛乙反驳道:“就算她肯救,也必定是连夜入宫去求他哥。现在安情绪连吃败仗,猜忌心极重,又喜怒无常难以揣度。万一他不肯救人,岂不是打草惊蛇,在没有任何机会?”
小薇还想争辩,却被任天翔抬手阻止道:“辛乙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若没有这位伪燕国公主的帮助,咱们就算将司马公子救出行宫,只怕也无法避过守军的巡查将他送到安全地带,所以这个险咱们必须得冒。”
说着他转向小薇,“你能连夜见到这位公主吗?”
小薇忙道:“没问题,她的住所离这里不远,我现在就去。”
“不用了。”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冷峭的应答,跟着就见安秀珍推门而入。她环顾三人,缓缓道:“今夜在行宫发生的事已有人暗中通知了我,所以我连夜赶来找小薇商量。你们的话方才我已听到,辛乙说的不错,现在我二哥因战事不利脾气异常暴躁,我也未必能劝得住他,所以我不会去求他。”
“太好了!”任天翔欣喜道,“公主殿下深明大义,实乃司马瑜那小子的福分。有公主接应,咱们救出司马公子后,定可平安出城。”
辛乙迟疑道:“咳咳死,现在邺城被唐军围得水泄不通,咱们就算除了城也逃不出去啊!”
任天翔笑道:“这个倒是不必担心,咱们去溯方军守卫的阵地。我与郭令公还有点交情,看在我的面上,他定不会为难他们。经过这次教训,我想司马公子也不会再为安情绪卖命了吧。”
辛乙想了想,无奈道:“也只能如此了。”
几个人有仔细商议了行动的细节,然后立刻分头行动。由安秀珍凭借公主的身份将辛氏兄弟带入行宫,然后由辛氏兄弟潜入天牢救人。而任天翔与小薇则去准备马车,在行宫外接应。两个派来监视任天翔的侍卫已被辛乙打倒,不怕他们去通风报信。
四更时分,任天翔与小薇赶着马车来到预定地点,就见安秀珍搀着司马瑜从暗处出来,辛氏兄弟紧随其后。看来他们十分顺利,没有惊动任何人。任天翔见司马瑜只是精神萎靡,身体并无大碍,忙将他扶上马车,然后向城门方向飞驰。
由于有安秀珍这个公主掩护,众人虽然遇到几波巡夜的兵卒,却被安秀珍搪塞过去。不过在戒备最严的城墙上,几个人还是遇到了最严密的盘查,还好几个人已扮成萨满教的弟子,要连夜出城替圣上去搬救兵,而且既是萨满教圣女、又是大燕国公主的安秀珍亲自相送,守城的将领也没有多疑,任由几个“萨满弟子”借着夜色掩护坠下城头,连夜出城去搬救兵。
任天翔带着小威和司马瑜,在辛氏兄弟的掩护下悄然来到唐军阵地。守卫的兵将听说任天翔连夜回来,连忙开关相迎,并派人飞报郭子仪。在几名偏将陪同下,任天翔急忙去中军大帐向郭子仪复命,几个人通过重重过卡来到溯方军的帅账外,由于是中军重地,任天翔只能将小薇和司马瑜等人都留在帐外,自己肚子去郭子仪。
少时就见郭子仪披衣从后帐出来,见任天翔安然而回,不禁大喜过望。任天翔忙将城中的情形草草说了一遍,最后道:“如今安庆绪已方寸大乱,竟因猜忌要杀自己心腹谋臣,所以我趁机将他带来面见老将军。不过我答应过他,决不勉强向唐军投降,还请将军善待之。”
郭子仪呵呵笑道:“老夫早听说叛军中有个智谋高深的年轻军师,乃是司马氏家的弟子,深得安贼父子两代器重,没想到连他也弃安庆绪而去。不知这人在哪里?快快有请!”
一名亲兵应声出帐传令,不一会儿却急匆匆进来禀报:“将军,那几个人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女人在外。几个负责看守他们的兵将俱被打倒,其中三人还被剥去了衣甲。”
郭子仪一愣,斥道:“怎么会这样?还不派人去追?”亲兵急忙出去传令,任天翔也紧跟随郭子仪出账查看。就见帐外只剩下小薇和几个倒地不起的唐军兵卒,早已不见司马瑜与辛氏兄弟的影子。任天翔心中一沉,突然意识到自己又上了司马瑜的大当!本来他现在的心术修为,要看破司马瑜的诡计不是难事,只因小薇在其中,他便放松了警惕,让司马瑜钻了空子。
“你现在满意了吧?”任天翔将怒火一股脑发泄到小薇头上,“你又成功帮了你哥哥一回,让我将他送出唐军的包围。”“我没有!”小薇急得泪珠在眼眶中打转,“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辛乙将我点倒,塞了一封信在我怀中,然后他们就换上唐军的衣甲走了。”任天翔这才注意到小薇被点了穴,他忙让人给小薇解开,然后拿过那封信。只见司马瑜飘逸的笔迹:好兄弟,我妹妹就托付你了,望善待之。多谢你送我出城,我一定不会浪费这上天赐予的机会。郭子仪接过信,不解道:“他这是什么意思?”任天翔颓然叹道:“我又低估了他,他从来没有服输,而是亲自去范阳搬救兵。”郭子仪疑惑道:“在邺城被围之前,安庆绪多次派人去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不曾理会。难道他去就能说动这个不把安庆绪放在眼里的悍将?”任天翔叹道:“别人或许不行,但他一定行。将军要提醒鱼公公和各路节度使大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范阳为安禄山经营多年的根基,自安氏父子起兵一来,大批掳掠的财物都运回了这里,最后落到了留守范阳的史思明手中。有了充沛的钱粮财物,史思明大肆招兵买马,手下精兵已达十余万,并且多为装备精良的骑兵,所以他早已经不将安庆绪这个大燕皇帝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将他派来的使臣放在心上。
在当年范阳节度使的府衙大堂之上,史思明居中而坐,对司马瑜和辛氏兄弟面带调侃的笑问:“不知军事所为何来?”
司马瑜淡淡道:“我是提前给将军送终。”
左右将领闻言面色大变,纷纷厉声斥骂,有鲁莽之辈甚至拔剑而出,恨不能立刻将这出言不逊的儒生斩于剑下。在众人气势汹汹的包围之中,司马瑜神情如常,安如泰山。
史思明摆摆手,庭中渐渐静下来。他盯着司马瑜淡淡问道:“军事何出此言?”
司马瑜坦然道:“皇上在邺城抵抗六十万唐军,将军却在范阳按兵不动。任谁都知道邺城一旦失守,范阳就是唐骏的下一个目标。将军自信以范阳兵马,能抵挡唐军九路大军的围攻?”
史思明笑道:“我已经派大将李归仁摔一万五千精兵救援邺城,哪知这下子惧怕唐军,竟转到去攻魏州,虽然这小子没有直接救援邺城,但却牵制了唐军不少人马,分担了皇帝的压力。现在本将正在调集所部人马,很快就择日南下,为皇上分忧。”
司马瑜淡淡笑道:“我知道将军故意拖延,是在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我给将军带来了你最想要的东西,望将军笑纳”随着司马瑜的手势,辛乙上前两步,将手中的锦盒捧过头顶。立刻有将领替史思明接过锦盒,然后送到他面前。史思明信手打开锦盒,就见盒中一方晶莹剔透的玉玺-大燕国皇帝令天下的玉玺史思明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却故作不解的问道:“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司马瑜道:“只要将军肯解邺城之围,圣上愿将玉玺和皇位拱手相让。锦盒中有他给将军的亲笔书信,可作为凭证。”
史思明拿过信仔细看完,若有所思地望向司马瑜问道:“这是出自军事的计谋吧,以皇上的心胸,不到最后关头他绝不会放弃这面玉玺”史思明狼眼一闪,淡淡问:“听军事这话,好像另有深意。”
司马瑜微微颔首道:“不知我真心要将玉玺献给将军,而且要助将军成为大燕皇帝。”
史思明面色一沉:“你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
司马瑜微微笑道:“将军不必惺惺作态,你欲夺大燕皇帝宝座之心,在座诸位只怕无人不知。我虽然为安庆绪心腹谋臣,从天宝十一年便随先帝谋夺大唐江山,奈何安庆绪非有为之主,只凭借他是先帝儿子这一条才荣登大宝。只可惜要做开国之君,非有雄才大略不能胜任,所以有勇无谋的安庆绪,并非大燕国真命天子。”
说到这司马瑜微微一顿,对史思明拜道:“而将军则不同。当年也先帝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先帝的基业有一半是将军的功劳。而且在后来的对唐作战中,为有将军先后击败过大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所以将军才应该是大燕国真正的开国之君。现在将军唯一顾忌的是,收下这玉玺难免会被天下无知之被误解,尤其是怕会遭到忠于安氏的兵将反对。不过如果我能拿出安庆绪杀君弑父,以阴谋手段篡位的证据,将军便可名正言顺废掉安庆绪,成为大燕国皇帝”此言一出,众将尽皆哗然,虽然大家对安禄山意外暴毙早就心怀疑虑,一直没有证据,没想到司马瑜竟然有安庆绪弑父的证据,那史思明为义兄报仇,并取而代之就是名正言顺了,众将想到这里都不禁兴奋非常,似看到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金光大道。
只有史思明依然保持着冷静,淡淡道:“如今唐六十万大军压境,就算我取而代之成为大燕皇帝,只怕这龙椅还没坐热,就会被郭子仪。李光弼之辈给赶下宝座,死无葬生之地。”
众将想起目前局势,顿时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不禁低头无语。厅中一时静了下来,寂静中突然听到司马瑜淡淡道:“我既然敢将玉玺献给将军,自然就有破唐六十万大军之计,不然我何不将玉玺献给唐军,好歹也能谋个一官半职,安享后半生的富贵。”
此言一出,众将尽皆哗然。众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在叛乱之前就已经在守卫边关的战争中取得过骄人的军功,集众将之才也不敢奢谈破唐六十万大军,更别说对手中还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天才统帅,以及仆怀恩。李嗣业这样的旷世猛将。如今听一个文弱书生竟然夸口说要破唐六十万大军,在众将看来就如同痴人说梦。
史思明摆手阻值了众将的嘲笑,淡淡问:“公子可知军中无戏言这话?”
司马瑜从容答道将军可与我纸上谈兵、沙盘推演,将军执唐六十万大军,而我指挥将军十三万人马,若不能尽破唐军,将军可将我斩首示众。史思明哈哈大笑好,我就看看你有何本领破我六十万大军。说着一击掌,将地图拿来。立刻又偏将将巨大地图铺开在史思明面前,司马瑜毫不客气地在史思明对面坐下。他气定神闲,心无二物,地图上那些山川湖泊和城池管道,在他眼中渐渐变成了棋枰上的经纬线条,临时用来代表军队的棋子,则变成了活生生的千军万马,他犹如指挥若定的统帅,从容不迫地调动人马,向在战场上浸淫了大半辈子的史思明发起了挑战。众将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推演,他们刚开始全部一边倒地支持史思明,为史思明筹谋划策,建言献计,但看到司马瑜妙计频出、进退有度,每每于几无可能的境地死而复生,也不禁高声喝彩,渐渐倾向于弱小的一方。这场推演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足足进行了近三个时辰,史思明最后也不不禁击掌叹道先生用兵之妙,史思明自愧不如,若战事正如这般演化,确可大破唐军。不过这只是纸上谈兵,战争之道千变万化。殊难预测,而且我也不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先生就算能击败我,也未必能击败郭、李二人。司马瑜胸有成竹地道唐军真正的统帅是鱼朝恩,郭子仪和李光弼皆要受他挟制,才能未必能发挥出几分。除非将军自认自己还不如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太监,那也就不必再冒险。待唐军攻破邺城后,将军便赶紧率部投降,也许还能保全性命。史思明已经降过一次,要是再降只怕也无法保命。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终于下定决心,对着地图狠狠一拳干!就在邺城与唐军决战,俺史思明身家性命全部押上,不击败唐军誓不回师!众将轰然答应,眼中燃起熊熊斗志,犹如一群被激发出嗜血欲望的恶狼,发出了震天的嚎叫。第二天一早,十三万范阳精锐在史思明亲自率领下,马不停蹄直奔向南方,安史之乱以来最大一次战役,在司马瑜暗中操纵下徐徐拉开了帷幕。依照司马瑜的计划,史思明没有率大军直接救援邺城,而是直扑离邺城依照司马瑜的计划,史思明没有率大军直接救援邺城,而是直扑离邺城不远的魏城,与李归仁合兵一处,向魏城发起了猛攻,不惜付出地,攻下了这与邺城遥遥呼应的城池。然后大军按兵不动,只派小股部队南下骚扰,以范阳轻骑的速度优势,不断袭扰唐军大部队,使其不能专心攻城。史思明并不急于与唐军主力决战,而是按照司马瑜的计划,等待唐军与安庆绪拼到两败俱伤,再坐收渔人之利。司马瑜知道凭借他留下的守城方略和数量众多的守城器械,业城再坚持几个月也没有问题。
唐军已经做好了应付史思明大军的准备,史思明却始终不急于出手,只派小股部分假扮唐军,专门袭击唐军的粮秣队。由于唐军是九路大军会战,各军之间互不统属,后劝保障也是各管各,因此给史思明的部队留下了浑水摸鱼的机会。他们或扮成安西军袭击溯方军的粮秣队,或扮成河西军抢劫北庭军的粮草。由于战事旷日持久,各路大军粮草日渐紧张,司马瑜此计令唐军九路人马开始互相猜疑,曾经一心对敌的联盟,渐渐产生了裂痕。
面对各路大军相互指责和告状,作为全军统帅的鱼朝恩不是居中调停,而是依各个节度使与自己的关系亲疏和礼物厚薄来进行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