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 第643章 让乔老湿无路可走(求月票!)

第643章 让乔老湿无路可走(求月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现实主义题材嘛,现实中随处可以取材。米国富人是怎么生活的,穷人是怎么生活的,随便查一下资料就能获得大量的细节,做到游戏里,就会显得特别丰富。

    总之,目前网络上的两种声音争论不休,被这游戏刺痛、恶心到的玩家明显不少,但也有很多腾达的铁杆粉丝在强行脑补,虽然人少但声音大,两边谁都说服不了谁。

    裴谦很清楚,这个时候是转折点,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之前的不少游戏,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步,但是随着乔老湿的视频解读一出来,形势就瞬间逆转,之前的争论反而提高了热度。

    所以,裴谦坚决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你们能够从《奋斗》中看出人生哲理,这我管不着,毕竟《奋斗》就只是一面镜子,完全按照现实生活来做的,玩家们分析现实生活,总能分析出一些内容。

    但是你们分析归分析,千万别吹,千万别买!

    之前裴谦已经借着惊悸旅舍的机会,想了个办法把乔老湿给“封印”起来了。

    裴谦当时说,如果想找到惊悸旅舍那期视频真正欠缺的东西,就要放弃《封神之作》这个系列视频,不要用它来解读《奋斗》。

    看乔梁的态度,似乎是接受了。

    当然,作为一个稳妥的人,裴谦也不会对任何可能性放松警惕。

    万一乔老湿看到网上的争论义愤填膺、忍无可忍,毅然决然放弃寻找之前那期视频欠缺的东西,突破封印,再度出一期封神之作解释《奋斗》呢?

    那不是坑爹了吗?

    裴谦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裴谦早就已经想好了,他要先发制人。

    走乔老湿的路,让乔老湿无路可走!

    ……

    与此同时,乔梁也在摸鱼网咖中打通了《奋斗》。

    虽然目前还在跟飞黄工作室一起忙着做揭露住家集团甲醛房的视频,但裴总的新游戏出了还是要抽出时间来玩的,两不耽误嘛。

    对于这款游戏,乔梁已经等了小半年了。

    《封神之作》的视频,也憋了小半年没有更新了。

    倒不是他不想做其他公司的游戏视频,这世界上有那么多好游戏呢,国内的单机游戏不行,还有国外的单机游戏,想要做视频总能找出素材的。

    但是乔梁就是感觉,其他游戏公司的3A大作虽然也好,但总是感觉没内味!

    至于这味是什么味?真说不清楚。

    因为国外这些公司值得上《封神之作》的游戏吧,就两种:

    第一种,发售前备受关注,发售时好评如潮,发售后成为经典、经久不衰;

    第二种,发售前备受关注,发售时好评如潮,发售后热度逐渐淡去。

    而更差的游戏则是,发售前吹得天花乱坠,发售后大失所望,这种就更没资格进《封神之作》了。

    总之,国外的那些成功的3A大作,基本上都是从宣传到发售,都备受关注且顺理成章地获得成功的。

    缺少了什么呢?

    乔梁觉得,是缺少了一点反转和期待感。

    一款游戏,从宣传开始就备受关注,大家都知道它是好游戏,大部分人都能分析出来它到底好在哪,这时候再去做视频解读,就总感觉没什么意思。

    没有新意,不够特别。

    反观裴总的游戏,全都是刚发售时备受争议,然而挖掘出深意进行解读之后,却能够让整个舆论瞬间反转,所有缺点全都变成优点。

    这种反转和期待感,才是让乔梁最在意的元素!

    他中间也试图做过国外成功游戏,但总感觉没内个味道,没有独属于裴总的那种精彩。

    所以,把《封神之作》当成最珍贵品牌的乔梁,不想用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视频去凑数,这跟游戏品质关系不大,跟视频的解读方式关系很大。

    不是说好游戏就一定能做出一期好视频。

    所以,这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然而看到《奋斗》这款游戏,看到网上这种激烈的争论,乔梁突然再度迸发出了创作的热情!

    用《封神之作》这个系列视频解读,把所有缺点都反转成优点,这才是自己的使命!

    如果说现在腾达游戏的核心玩家都是脑补怪,看待腾达游戏时都会自带光环,那么乔梁显然就是脑补怪中的最强者。

    他玩过了《奋斗》这款游戏之后,也有很多的内容想说。

    但是,又陷入了犹豫,这种犹豫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

    首先,《奋斗》这款游戏可分析的内容太杂了,不像《回头是岸》那样明确。

    乔梁随便想了想,就至少想出来十个可以分析的点,比如财富、贫富差距、奋斗的鸡汤、教育的重要性、阶级之间的剥削和仇恨、富人的何不食肉糜……

    但是这些问题似乎太松散了。

    《奋斗》这款游戏给乔梁的感觉,就像是一面镜子,展现出了现实的残酷,但却并没有某种很明确的表达。

    似乎找不到主题和重点。

    当然,仅仅是镜子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作为一款现实题材游戏,尖锐地揭露现实本身也是一种意义,但对于乔梁来说,这视频怎么做呢?

    把所有要点全都讲解一遍吗?那与其说是分析游戏,还不如说是分析现实,缺少一个很好的主题和切入点。

    这视频做起来的难度很大。

    其次,裴总说了,如果要找到惊悸旅舍那一期视频所缺少的东西,就要放弃《封神之作》、放弃解释《奋斗》,如果自己不听,那很可能会永远失去找到惊悸旅舍那一期视频问题的机会。

    最后,他现在还在跟飞黄工作室一起忙着制作揭露住家集团甲醛房的视频。

    如果仅仅是试玩游戏的话,可以抽出来时间。但同时做两个视频,这等于是在一心二用了,两边都无法100%地投入精力。

    所以,乔梁陷入了纠结。

    以往裴总的游戏出来,他都会快速积累大量的素材,一期视频很快就肝出来了。

    但是这次,却有种很憋屈的感觉,总感觉自己的准备不足。

    乔梁打算刷一下网上的评论,说不定能获得一些素材和启发。

    不管是对《奋斗》的批评还是赞赏,都能让他更好地理解这款游戏的含义,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玩《奋斗》是看到的内容也不同。

    然而翻了一些褒贬参半的玩家评价之后,乔梁突然发现了一件让他大惊失色的事情。

    腾达游戏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关于《奋斗》的长微博!

    “《奋斗》是一款现实主义题材的游戏,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的人生百态。游戏本身并无明确的主题,设计者的目的是让每一位玩家,都能从游戏中看到不同的内容。”

    “欢迎大家踊跃解读游戏中所蕴含的含义,例如:教育的意义、阶级固化、剥削与贫穷的本质……”

    “官方将持续关注,优秀的解答内容将被选中,并获得《游戏制作人》、《回头是岸》、《奋斗》三款游戏全额免单的惊喜奖励!”

    而这条微博发出来没多久,玩家们就已经开始踊跃参与了!

    虽然《奋斗》这款游戏在网上还存在极大的争论,但毕竟有很多的铁杆粉丝,他们本来就在努力思考这游戏的内涵,现在看到有这么丰厚的奖励,参与热情更是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甚至已经有玩家的评论,被官方给选中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在于,游戏中的穷人和富人,其实已经成为两个高度割裂的群体,两种人群互相之间是无法理解的。就像富人版主角觉得‘怎么会没时间陪孩子呢,再忙还能比总裁更忙吗’,可穷人版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穷人确实是比总裁忙,因为总裁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穷人不能,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稍有松懈就要沦入深渊。而富人主角的悲剧也正是因为他从没有理解真正的穷人到底在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这条长评被官方微博选中,转发,并且获得了三款游戏全额免单的惊喜礼包。

    乔梁人晕了,差点气得爆粗口。

    这活动什么意思!

    跟我抢饭碗是吗?

    你们这种搞法,浪费素材啊!暴殄天物啊!

    很多的内涵,用一定的手法表达出来,才更容易获得共鸣。

    乔梁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就非常精于此道,首先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最终才揭晓真相。

    然而官方现在这个活动,就像是把一部精彩的长篇的故事梗概给完全抽出来,摊开在读者面前!

    很多东西得经过足够长的铺垫才好看,直接干巴巴地扔个故事梗概,那还有什么意思?

    但官方现在的做法,就是在鼓励所有玩家从游戏中搜寻这些点,然后干巴巴地扔出来!

    玩家们已经看过了这些内容,如果乔梁再用这些素材去做视频,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玩家们都已经被剧透了,你一开口,很多人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东西了,这还怎么玩?

    更过分的一点在于,官方微博直接就说了:“《奋斗》是一面镜子,本身并无明确的主题。”

    这句话,岂不是官方定性了《奋斗》没有主题了么?

    那么乔梁如果找到了某个合适的主题,再做到视频中,岂不是和官方定义冲突了,证实了自己是在过度解读?

    来自于裴总的多重打击,让乔梁陷入了迷茫状态。

    解读《奋斗》的很多条路,全都被裴总发动群众给堵死了!

    ------------

    第644章 《奋斗》是给游戏制作人的一本教科书(为石中无木加更1/10)

    与此同时,正在思考的何安,也看到了腾达官方的这条微博。

    “奇怪,这条微博……是什么意思?”

    “官方直接说没有明确的主题,而只是一面镜子?”

    “呵,怎么可能!”

    “这种说辞,骗一骗一般的玩家,或者一般的UP主也就罢了,可骗不过我这种专业人士。”

    “这条微博,应该给很多要解读《奋斗》的UP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吧?”

    “这也难怪,因为对这款游戏的解读,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需要很专业的游戏设计知识,才能解释得清楚!”

    “而这条微博……更像是在作出某种限制,进行某种区分。”

    “所有对《奋斗》的解读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对《奋斗》中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行解读;二是对《奋斗》制作者的真正含义进行解读。”

    “而这条微博,是让所有玩家都参与到第一部 分的解读中,只有像我这样的专业人士,才能看到第二部分!”

    何安根本不会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这条微博。

    原因很简单,他认可一条朴素的真理:任何创作者都会在作品中夹带私货,一部文艺作品,不管是游戏还是电影,它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但永远都会有制作者本身的思想投射其中。

    换句话说,任何的素材,在经过某种艺术形式的加工创作之后,都会带有创作者的个人色彩,只不过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

    人是主观动物,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

    不夹带私货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就意味着这个创作者没有自己的思想,他的作品也就没有灵魂。

    《奋斗》显然不是一部没有灵魂的作品!

    这条微博表面上强调的,跟《奋斗》这款游戏的实际内容,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既然跟常识不符,那就意味着另有隐情。

    而这个隐情,一般的游戏爱好者和UP主是分析不出来的。

    只有何安这种在游戏领域深耕多年、对游戏创作理论达到巅峰的游戏制作人,才能分析出来!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何安看来,之前大家对裴总游戏的解读,都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因为之前裴总设置的所有谜题,其实都在游戏本身。

    但这次,裴总设置的谜题在游戏的深层结构上,在游戏与现实的融合中,甚至在游戏的基础理论上。

    如果普通的游戏爱好者不懂游戏制作的基础理论,又如何去分析?

    所以才会觉得无所适从。

    在之前,何安觉得这游戏给自己一种特殊的感觉,明明四条基础理论全都不符合,却依旧没有让自己觉得它是一款失败的游戏。

    为什么呢?

    而在仔细研究这款游戏的内容之后,跟四条基础理论细细比对,何安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裴总竟然真的在违反了全部四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向死而生,用一种大智慧完成了反转!

    看似违背了全部的四条基础理论,但实际上,却又在更高的层次达到了这四条基础理论的要求。

    这就是从看山是山,直接跨过了看山不是山,到了看山还是山的阶段。

    何安分析之后觉得,这些内容,真的太适合拿来给马总讲课了。

    因为那四条基础理论,是一般游戏制作者的经验总结,但裴总就是那个打破刻板经验的人,而且还是一下就打破了四条!

    而这样精彩的内容,何安觉得,如果只是用来给马总讲课实在太浪费了。

    它值得成为所有游戏制作者的教材,让国内所有的游戏制作者共同进步!

    想来,裴总制作这款游戏,应该也有这层深意。

    所以,何安决定,把这次的课程内容详细地讲出来,放到网上,给所有的游戏制作人上一课!

    当然,这样的话对马总可能来说不太好,毕竟马总是花了学费的。

    不过也没关系,大不了给马总退款嘛!

    退一节课的钱,同时又让马总学到了知识,这无所谓。

    何安讲课,本来也不是单纯为了那点学费。

    想到这里,何安开始准备对《奋斗》的分析文章。

    或者更准确一点地说,是裴总通过《奋斗》这款游戏所表达出的,一种颠覆性的游戏设计理论。

    而这套游戏设计理论,可以说是对何安之前讲过的所有游戏设计理论的一种螺旋式超越,它看似在更高层次推翻了之前的所有基础理论,却又与这些基础理论暗合。

    文章的标题是:《奋斗》对全部传统游戏设计理论的颠覆和超越!

    在文章的开头,何安没有做自我介绍,因为他有自己的微博,有大量的玩家和粉丝,在国内游戏圈,几乎就没有不认识他的制作人。

    所以,他不需要去自我介绍,只需要把自己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自然就会有无数人去传播。

    ……

    “最近在玩《奋斗》,偶有所得,与大家分享。”

    “《奋斗》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游戏设计理论,又将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严格来说,它并不完全是一款做给玩家们的游戏,它更像是一本教材,一本专供所有游戏制作者学习的教材。”

    “只有懂游戏设计基础理论的游戏制作人,才能看懂这本教材,所以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看不透、看不懂,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普通玩家缺乏足够的理论储备。”

    “接下来,我就以游戏制作者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款游戏到底为什么可以被看成是专供所有游戏制作者学习的教材。”

    “首先,我们从官方的这条微博说起。”

    “官方说,《奋斗》是一面镜子,并没有明确的思想。很多人就认为,《奋斗》真的不蕴含任何个人思想,任何分析它内在思想的行为都是在过度解读。”

    “这显然是错的!”

    “因为这世界上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人在创造文艺作品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思想投射进去,否则这部作品就不可能成型。”

    “就像你要写一部,你在写主角要做出某个选择,你的依据是什么?朴素的情感本能?读者的诉求?还是整体立意?”

    “毫无疑问,你不可能毫无目的地创作一部作品,当你写下某个情节的时候,其实总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投射上去。”

    “所以,官方说《奋斗》是一面镜子,意思是说它会折射人生百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的内容,官方并不想去强迫你接受某种特定的价值观。”

    “但是,既然是一部文艺作品,那么《奋斗》就必然蕴藏着创作者潜意识里的内容,唯一的问题在于,它是什么?”

    “而这,才是《奋斗》这款游戏对传统游戏设计理论做出颠覆的关键所在。”

    “这款游戏,至少颠覆了四个方面的游戏设计基础理论。”

    “它的宣传方式,跟游戏内容发生了错位。”

    “它选择了一个生僻、冷门、吃力不讨好的游戏类型;”

    “它的游戏内容,超出了大多数玩家的承受能力,让人本能地感觉到不舒服;”

    “它的存在,也并未满足大多数玩家的需求,未能起到娱乐、放松的目的。”

    “这些内容涉及到一些基本理论,欢迎各位制作人详解,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一般游戏如果违背了这四条基本原则,那么它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垃圾,不会有任何人喜欢。”

    “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不会认为《奋斗》是一款失败的游戏。”

    “考虑到这都是很基础的理论,作为成功游戏制作人的裴总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我有理由认为,裴总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就是用这种炫技的方式,把所有基础理论全都颠覆一遍,然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所有理论的融合与统一!”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奋斗》可以看成是给所有游戏制作人的一本教科书,因为所有的游戏制作人,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那么裴总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所有理论的融合与统一呢?”

    “这种技巧,其实在《回头是岸》中就已经用过,叫做‘打破次元壁’!”

    “只不过《回头是岸》时,这种手法非常明显,感知能力较强的玩家在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体会到;”

    “而这次,这种技巧完全融入到游戏中,融入到了游戏设计的底层理念中,所以只有懂得游戏基础设计理论的人,才能理解。”

    “这种打破次元壁的手法,是层层递进的。”

    “首先,游戏的宣传手法,就是在打破次元壁。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宣传《奋斗》这款游戏的时候,明显是一种误导?”

    “其实裴总在通过这次的宣传案例暗示一个道理:有时候,骗人并不一定需要说假话。只说一部分的真话,也能骗人,甚至效果更好!”

    “裴总在宣传《奋斗》时,就是说了一部分真话,表面上看起来每一条都是真的,但结合在一起,就完全变了味道。”

    “而在游戏中,富人版的主角强调奋斗,实际上也只是说了一部分的真话,即使是他自己,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成功,确实跟自己的奋斗有关,但如果他没有父亲的教育、丰富的资源,还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吗?显然不能。”

    “所以,玩家觉得裴总是骗子,游戏中杀死富人的那个穷人,也认为富人是骗子。”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那个穷人会在最后说一句‘骗子’。表面上看起来,富人讲奋斗,所说的句句属实,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正是因为这是部分的真相,所以对人的误导才更加可怕,所以那个杀他的穷人才会如此的愤怒。”

    “其次,游戏的表达形式,也是突破了次元壁的。”

    “游戏完全取材于米国的社会现实,富人和穷人的生活细节,完全按照现实中的来展现。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与现实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

    “我们会认为,富人和穷人的主角,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于现实中,这样的故事发生,完全是合情合理。”

    “而游戏中加入的大量细节,让每个人都能从游戏中看到现实的影子,看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从而让游戏的内容,和现实的内容高度地结合起来。”

    “在一千个读者心中,塑造出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最后,游戏制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样隐藏在游戏中,如果你能够发现的话就会知道,这也是打破了次元壁的!”

    “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个贯穿始终的奢侈品logo?”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穷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而在游戏中,却被游戏本身的机制给完全剥夺了?”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