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我在古代当族长 > 第180章

第18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抓紧种植的同时, 百姓们也没忘了养殖家畜。

    地里面以农业种植粮食为主,家里养殖家畜为辅, 百姓们选择的都是可以快速成长的鸡鸭,可以做到两不耽误。

    就在齐地大面积展开这种规模之际,某个县城的种植和养殖业已经步入到了正轨。

    他们就是封城到至今的那座县城百姓们,要不是王淳之机缘巧合的到来,这里只会成为一座死寂之城。

    在王淳之走后,他们就把城门一关,在县城里面按部就班的种地和养家畜。

    有时也会偷偷出去探听来自外面的消息,不至于什么事都不知道。

    “琅琊王, 和我们那位恩人同样的出身地。”这天,县城的百姓们听到来自外界的最新消息不由激动道。

    负责探听消息的人点了点头,道,“不仅如此, 我们还去看了那些旗帜, 和我们县城的旗帜一模一样。”

    听到这个消息后,这座县城的百姓们更加沸腾了,他们早就知道王淳之有那个心思,却没想到会这么快。

    此时距离他们分别也不到几年啊, 当年那个琅琊王氏的少年已经成为了琅琊王。

    “快,再去好好打听打听,问问琅琊王的军队到哪了。”县城的百姓不由激动道。

    一想到只要琅琊王来了,他们就能光明正大的开城门了, 不少人就激动的落泪。

    之所以关闭城门,还不是因为他们一城的人太过弱小,生怕招惹了某些人的眼。

    现在好了,如果琅琊王真的是琅琊王氏的那个少年, 他们的恩公,以后他们就再也不用这么担惊受怕了。

    此时王淳之的军队就驻扎在那个县城的不远处,王沛良看着有些似曾相识的道路道,“这个地方我们好像来过。”

    “的确来过,主公就是在这里斩杀齐王那两个儿子的。”谢小天记忆清晰道。

    当时的两个齐王之子多么嚣张啊,尤其是楚河,直接就想屠城,当时的齐王势力也如日中天。

    楚申和楚河两兄弟当时要是不死在这里,估计还能让齐王死后更乱一点。

    不过只是早晚的事,他们的兄弟们现在也下去陪他们了。

    “也不知道那座县城的百姓现在怎么样了。”王沛良有些好奇道。

    据附近的百姓所说,那座县城已经封闭很长时间了,就没见它打开过。

    大白天的,城门却被关的严严实实的,让不少看到的人都感觉瘆得慌,从而避开走。

    就在王淳之几人想派人去看看的时候,县城里面又派人出来了。

    王淳之几人的个头比之初见时高挑了许多,但是容颜上却没有大改变,所以那些百姓还是认出了王淳之几人来。

    “恩公,真的是恩公你啊。”那些人顾不得继续暗中观察,而是直接跑出来道。

    他们的突然到来让兵丁们猛然一惊,王淳之开口道,“让他们过来吧,是自己人。”

    自己人,这句话让兵丁们放下了心中的警惕,也让那几个百姓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没有想到王淳之还记得他们。

    “你们县城还好么?”王淳之请他们进来后,关心的问道。

    他毕竟不是那座县城的人,只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日子怎么过,真正靠的还是他们自己。

    当然,前提是那些百姓不被人所觊觎,就像齐王之子们那样,那样的存在,并不是普通百姓们可以抗衡的。

    “好,我们县城好着呢,自从恩公你走后,我们就开始收拾县城,现在也算像模像样了,不光这样,您走之前留下来的那些书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的粮食不仅丰收,家家都有了存粮不说,有时候家里还能吃上一顿肉呢。”县城的百姓们朴素的脸上满是自豪。

    有粮有肉,这就是他们现在的县城。

    要不是外面依旧是乱世,他们心里无法安稳,家里的日子过得其实不比在太平时期差了。

    但是因为乱世的原因,他们总是担心会有人再来抢他们的粮食,一直都过得心惊胆战的。

    现在王淳之的到来安抚了他们的心。

    “能让天下百姓都能有粮有肉吃,是我毕生的心愿。”王淳之笑着对他们道。

    他就算有木系异能,有能让全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的能力,也不能那样做。

    因为那样就不是对百姓好,而是害了他们。

    只有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自己亲自种植丰收出来的粮食吃的才最香甜。

    当然,他会帮他们支撑过去最艰难的开始。

    说了一会话后,县城百姓们邀请王淳之过去看看他们县城的新变化,顺便再确认一下他们县城的新归属。

    他们之前就是王淳之的人,现在只是确认一下名分而已。

    很快,那座县城就升起了琅琊王军队的旗帜,旗帜迎风招展,城门打开,那些不知内情的一看,哪里有一点阴森诡异,反倒比他们还正待整理的县城还要好。

    他们心里充满了羡慕,直到后面知道了这个县城内发生的事情后,转而沉默。

    这样的变化是由那些死去的县城百姓的鲜血染成的,要不是琅琊王当年路过这里,这里就成一座空城了。

    知道了这个县城封闭城门的真相以后,周边的百姓们纷纷对齐王和其子嗣的行为厌恶起来。

    哪怕他们已经全都死了,也不影响百姓们提起他们的恶行就充满厌恶之感。

    而原齐地的兵丁们则肩膀都垮了下来,握着兵器的手在不停的颤抖着。

    原来他们当初吃的粮食居然是这么来的,那些粮食都是带有血命的。

    这让接受过王淳之不少训练的他们打从心里反感和厌恶。

    他们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们而死。

    这让他们对那些百姓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愧疚,面对百姓们的时候,姿态不由放的更低。

    王淳之敏锐的察觉到军中的气氛有些不对,要知道,以往每次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但是这一次,不少兵丁们都抱着饭碗,嘴中不停的咀嚼,就是难以下咽。

    “能给我说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么?”王淳之走过去直接同他们一起坐下问道。

    他这话让不少人心理防线都崩溃起来,问王淳之他们是不是有罪之人,该不该死,用命来偿还。

    王淳之有些无语道,“你们的罪责用不着用命来抵,只需要留着有用之身在余生好好的善待那些百姓就行了,要确保今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才是你们应该做的。”

    “要知道,那些人不能死而复生,你们如果想要赎罪,就是把这条沾了他们血命的这条命好好的活着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选择一死了之,去当一个懦夫。”

    “这年头,想死很容易,但是活下去却很难,更别说你们是兵,以后还要背负更多的东西,怎么能被这点困难所击倒。”王淳之对他们道,说完以后就离开,留给他们时间好好的想想这个问题。

    就在王淳之走后不久,他们开始边流泪边大口的吃起饭来。

    这年头哪里有让人好好矫情的地方,只是半天的功夫,他们就收拾好心情,再次回归到自己的岗位中。

    再次出动时,他们开始变得比以往更加锋利。

    看到王淳之亲自带军攻打和收复山东,身处在大后方的谢小天抚着自己的额头道,“你看看主公勇猛那样,我就是找来武将,也是做冷板凳的命啊。”

    “武将还是要找的,毕竟天下那么大,大佬怎么可能顾的过来。”王沛良道。

    更别说,武将在他们计划中可是重要一环。

    谢小天自然也是知道计划的,只是有些沮丧道,“我家算是文臣世家,和武将那边没交情啊。”

    世上很少有武将世家的,因为武将得上战场,死的快,压根就形成不了世家,也没那个时间和底蕴让武将世家成长起来。

    而那些有实力的武将,基本都已经被诸侯们给招揽过去了。

    齐王那里自然也有招揽武将,但是人品堪忧,王淳之留都没留。

    而一个品性好,又有武力值的武将,简直稀有,就是有也到不了王淳之的手上。

    就像谋士择主一样,武将也会去投奔那些已经立起来的诸侯,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琅琊王。

    “如果实在找不到可靠的武将,那我们就自己培养。”王沛良道。

    谢小天有些诧异,“我们自己?不怕黄花菜都凉了么?”

    “不会,军中原本就有军功制,我们再改一改,争取让我们自己人里也出现一些能独当一面的大将。”王沛良道。

    虽然自己从小培养的武将最能让人放心,但是谁让他不是那块料呢,只能退位让贤了。

    “你觉得马昭怎么样?”谢小天突然对王沛良道。

    “马昭,他能行么?”

    “怎么不行,他反正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试试呗,哪怕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谢小天道。

    要是可以,核心的武将还是他们自己人最放心。

    在众人中,也就一个马昭能往武将那边发展发展,他们九成都是文臣。

    典型的文盛将弱,这样下去可不行。

    王沛良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他们这个团队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让一个势力一方独大啊。

    在他们的计划中,三角关系才是最稳固的,现在严重往一方倾斜。

    这样可不好。

    现在有王淳之压着可能还没什么,等以后王淳之走后,他们辛苦弄出来的太平盛世,很有可能就崩盘了。

    还好现在察觉的及时,还能补救,要不等以后再补救可就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