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又见陈霁云 杨树区开出的条件除了税收……
杨树区开出的条件除了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宝贝星球想购买土地,政府给出的优惠也不少,比如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土地出让金费用。
虽然叶薇早两年就有自己盖办公楼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在其他区买了一块地。但工程没有开始, 想换地方盖楼很容易。
反正沪市这几年房价地价涨得都很快, 那块地皮位置不错, 想要出手很容易,甚至能大赚一笔。
但叶薇暂时不打算卖地,一来地皮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二来宝贝星球资金充裕, 在杨树区买地又能分期付款,并不缺钱。
合同签订后, 叶薇很快在杨树区拍下了一块地。
虽然叶薇和区政府谈好了土地优惠, 但不是说她看中一块地,就能通过协议出让方式从政府手里买到地。
倒不是说协议出让不合规,但这种方式对投资规模和产业类型要求比较高, 基本只有非营利或者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才有机会。[1]
另外还要经过省级以上政府批准,且土地出让价款不能低于最低标准,这也是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2]
杨树区的领导虽然挺重视宝贝星球,但它显然不属于非营利项目,也不是重点扶持产业,申请协议出让, 市里很难同意,所以宝贝星球最终是通过拍卖方式拿到的地。
拍卖因为要和其他投资者竞争,价款肯定比协议出让要高一些。
但那块地离杨树区的中心区有点距离,而且是工业用地, 所以拍卖过程中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再算上政府给的优惠,这块地就更便宜了。
至于那块地的面积,说大,它和很多国营厂的占地面积没法比,一来国营厂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土地都是国家拨的,不用花钱;
二来早些年国营厂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个小社会,管分房,管医疗,还管孩子上学,地方小了不够用。
另外早些年盖的厂房单层居多,如今土地价格上涨,为了节约成本,厂房都是盖多层的。
宝贝星球下面的童装和玩具厂都属于轻工业,机器设备没有那种特别大的,所以厂房多盖几层也没关系。
叶薇拍到的这块地,盖厂房和办公楼肯定够了。
另外还能盖个食堂,再盖两栋宿舍楼,现在国营厂都不怎么分房了,宝贝星球一家私营厂,自然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去给员工分房。
以后公司发展好,有钱买地盖房倒是可以考虑。
至于现在,盖好的宿舍楼肯定只能满足基本的住宿需求,盖好后基本都是多人间,至于一间住几个人,则按级别定。
不考虑分房,两栋宿舍楼肯定也是够住的。
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后,叶薇就联系了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3]
建厂房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虽然宝贝星球要盖的厂房不多,从规划设计到层层审批再到施工建成,明年这时候能搬进去都算好的。
而杨树区的领导很急,倒不是担心变故,一来他们签了合同,二来叶薇还拍了地,如果她临时变卦,损失肯定不少。
他们急的是宝贝星球营收越来越高,晚一天迁到杨树区,他们就要少收一天税,毕竟谈好的税收优惠不是全免,而是减免一部分。
正好杨树区这几年破产的国营厂多,有不少厂房空置,杨树区领导商量后,很快拍板将一家中等规模的工厂厂房腾了出来,以超低价租给了宝贝星球。
宝贝星球总部和童装厂、玩具厂都在本市,也没有大型设备,搬迁相对容易。省下来的房租付搬迁费用更是绰绰有余,何况迁过去还有税收优惠,叶薇自然愿意。
至于童装厂和玩具厂的工人,也大多愿意搬迁,外地来打工的不必提,就算是本地职工,住处离工厂现在的地址也不近,只是厂里有班车接送,所以能接受。
工厂搬迁到工业区,有些人离家能更近,至于离家更远的,得知班车依旧接送,再想想在这里做能拿到的工资,也都愿意了。
统计下来,实在不想来回奔波,又不想住宿舍的不到一百人。
总部搬迁就更容易了,一个员工数量少,二个总部员工大多是通过招聘入职的,外地人多,且年龄普遍不大,在本地买房安家的人不多。
都是住员工宿舍,对他们来说住闸北还是杨树区没差别。
而那些买了房的,因为之前在闸北上班,房子也买在了附近,离临时的办公场地不远。何况公司还有班车接送,所以总部不愿意迁过去的职工更少。
所以搬迁的事定下来后,筹备工作很顺利,九月中,宝贝星球和下面两家工厂就完成了搬迁工作。
随着搬迁工作完成,《宝贝星球》第二季的播出平台也确定了。
因为其他电视台,收视率高给钱也多的不愿意尝试周播模式,愿意周播的下属频道收视率又不怎么样,或者比较穷,只有沪市电视台三者兼具,叶薇最终把第二季的一轮播放权卖给了他们。
但签合同时,播出时间并没有确定下来,因为第二季还有两集没有制作完成。
虽然按照预期,十月中旬能完成全部制作,但后续可能还要调整,再加上送审,顺利的话也要十一二月才能播。
今年过年比较早,不顺利拖到年后播出也正常。
总之播出时间变数太多,暂时说不准。
签好合同,晚上叶薇做东,请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还有制作公司的老板一起吃饭。
说起来也神奇,叶薇之前借着玩游戏想找到陈霁云,一直未果,最后还是从弹幕知道他开的公司叫什么。
近几个月因为工作忙,她对游戏已经没那么上头,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根本没时间去买游戏光盘,却在这个叶薇,又见到了陈霁云。
当时叶薇刚结束饭局,因为喝了点酒,她头有点晕,所以联系车辆,送其他人回去的工作交给了助理负责。
但包厢里酒气重,还有烟味,她有点待不住,就拿着包出了饭店,站在门口等着。
等待过程中,她看懂两个男人勾肩搭背地走出来,其中个矮年纪大些的喝得烂醉,走路跌跌撞撞,说话倒是很豪气:“三百万!只要你愿意答应我的条件,我给你们公司投三百万!”
个高年轻些的男人醉得倒是没有那么厉害,但被醉鬼搭着肩膀,行走路线被带歪,人则有些拘谨,语气无奈道:“吴总,您喝醉了。”
“醉?我没醉!”吴总手一挥,大声说道,“小陈,吴哥我是真欣赏你,但你说说你,继续写办公软件多好啊,金山公司写的那什么WPS软件你知不知道?97版这个月刚上市,一出来就卖爆了,才半个月,卖了足足七千套!你听哥一句,放弃你那游戏,回来继续写办公软件吧,只要你愿意,哥最少给你投、投、投三百万!”
叶薇有点晕,所以虽然看到了出来的两个人,但没怎么在意。可那吴哥嗓门太大了,就算叶薇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也把他的话听进了耳朵。
听着听着,叶薇觉得吴总口中“小陈”的情况有点耳熟,像是在哪听过。
视线还没转过去,叶薇就从虚空中出现的弹幕看到了答案:
【诶?这不是陈霁云吗?他今晚也在这里吃饭?】
【我天,这个吴总说的话,听得我脚趾都要抠地了!陈霁云这时候写的游戏是《西行记》吧?这款游戏发行后超级火爆,别说三百万,三千万都能赚到,他居然想用三百万让他放弃!】
【也许这时候《西行记》还没有上市?说实话,他从写办公软件转去写游戏,跨度确实挺大】
【而且跟做游戏比起来,写办公软件的程度简单不少,也没那么烧钱】
【根据查到的资料,当时WPS 97版确实很火,上市后不到两个月就卖出了一万三千套,而陈霁云写的游戏上市后能不能卖出去在当时都是未知数,吴总是投资人,肯定更倾向于走已经被验证过的路】
【确实,三百万在当时也不少了,如果我是陈霁云,我肯定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
【还好陈霁云抵抗住了诱惑,不然我的童年回忆就没有了】
【有一说一,做游戏和写办公软件不冲突吧?也许陈霁云答应了吴老板,但是又没有放弃做游戏呢?】
【他肯定没有答应吴老板,他的真爱是游戏,最苦最难的时候都熬了过来,现在《西行记》马上要发行,他怎么可能回去做办公软件?】
【没错,要是《西行记》卖得不好,也许他会为了攒钱做游戏而答应吴老板,但这游戏上线没多久就火了,他们肯定不可能合作】
【哈哈哈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毕竟陈霁云的最大伯乐就站在旁边,如果他接受了吴老板的投资,叶薇肯定不会再投他】
【我也在想,女主刚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这会不会是她投资云端的契机?】
……
虽然通过弹幕,叶薇知道了“小陈”是陈霁云,但因为喝了酒,她脑子转得有点慢,在最后一条弹幕出现前,她压根没想起自己要投资陈霁云的事。
但看到后,叶薇恍然发现这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陈霁云正好在她面前跟人谈投资,言谈之中又透露是做游戏的,她现在行动,理由都是现成的。
心里虽然有了想法,但叶薇没有直接冲上去,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陈霁云其实很少开口,就像弹幕说的那样,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他估计不想放弃游戏。
而从吴哥那些话中,也可以窥探出对于投资陈霁云这件事,他的态度是傲慢的。但傲慢之余,又有几分真心实意。
就像他说的那样,他是真的欣赏陈霁云,但又是真的不看好他做的游戏,认为太理想主义。
陈霁云显然无法彻底狠心拒绝这样带着傲慢的好意,但又不愿意放弃想做的游戏,于是只能避而不谈。
他将人带到路边一辆皇冠前,伸手敲了敲驾驶座的车窗,等窗户降下来,对里面坐着的司机说:“吴总喝醉了。”
“我都说了我没醉你怎么就不信呢!”吴总推开陈霁云,还准备再说,就“呕”一声,弯腰吐了出来。
叶薇看到连忙抬起头,喝过酒的她看不得这个,再多瞅两眼自己也要吐了。
吴总呕吐的时候,陈霁云快速回了饭店,找前台要了一瓶矿泉水,等吴总突然递过去,让对方漱口。
漱完口,吴总还想再说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陈霁云塞到了轿车后座,并被关上了车门。
吴总话没说完,心有不甘,隔着车窗比划着双手说着什么。但陈霁云没管,对司机说路上小心,便挥手退到了一边。
司机倒是有些顾忌,开车前打开了后座车窗,吴总连忙探出身,对陈霁云说:“小陈!我说的那事你好好考虑一下,真的,做游戏没前途!你自己说说,为了做那游戏,你是不是把前几年赚的钱都花完了?房子也卖了吧?要是游戏上市不赚钱,你可怎么办啊!赶紧的,现在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啊!”
听吴总说得恳切,陈霁云不得不松口,说道:“我会好好考虑,时间不早了,吴总您回去吧。”
吴总对这回答不算满意,但后面有车要停下来,一直在按喇叭,时间也确实不早了,不是详谈的时候,便消停坐进了车里。
司机见了赶紧关上后座车窗,驱车离开。
皇冠开走,其他车辆驶入车位,陈霁云终于有了动作,转身要往回走。
经过叶薇时,他侧目看了她两眼。
刚才回饭店拿东西,他就注意到了她在看他,但当时匆忙,他瞥一眼就掠了过去。这会不赶时间,脚步便犹豫起来,不知是否该上前问一句。
陈霁云还没拿定主意,身边就掠过一阵风。
一男一女走到叶薇身边,走在前面的年轻女人率先扶起她,问道:“叶总,您没事吧?”
叶薇摆手:“没事,人都送上车了?”
“都送上车了,他们的住址都告诉了司机,车费也付了。”
叶薇点头,由对方扶着起身往外走。
经过陈霁云身边时,叶薇停住了脚步:“对了。”她抬起头,看向面前西装笔挺的青年,问道,“你是做游戏的?”
陈霁云一愣,慢了半拍才回答说:“对。”
“做的什么游戏?上市了吗?”叶薇想想,又解释说,“我也喜欢玩游戏。”
一头雾水的陈霁云听完她的解释,肩膀放松下来,又有些讪讪说道:“我做的游戏还没有上市。”
“哦,那什么时候上市?”
“计划下个月。”
叶薇点头,让助理给了自己一张名片,递给陈霁云说:“你刚才和那个吴总的对话,我都听到了,如果你资金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带着游戏光盘来找我,游戏好的话,我可以考虑投资。”
说完,叶薇不再停留,越过陈霁云走到路边,上了一辆普通的红夏利。
叶薇坐的夏利,和吴总买的皇冠,都是计程车的常见车型。但这两款车价格差距不小,前者就算是早几年买的新款,价格也不会超过十万,而后者吴总买的时候花了五十多万。
但看清名片上的公司名称后,陈霁云不会怀疑叶薇财力比不过吴总,而她使用夏利出行,或许是为了低调。
那么……这是他的机会吗?
陈霁云看着手中名片沉思着。
……
虽然名片顺利给了出去,也没有引起弹幕怀疑,但直到十月中,叶薇也没有收到陈霁云的电话。
说实话,叶薇心里没多少意外情绪。
尽管从那天晚上陈霁云和吴总的交谈,可以看出他不是很擅长拒绝别人,但直到将吴总送走,他也没有松口放弃做游戏。
还有第一次见面,因为认定易拉罐掉进河里不好,就算是喝醉了,他仍一心想将易拉罐捞起来,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有些执拗。
这并不是坏事,写程序搞研发的人,需要这样的执拗。
否则陈霁云早就被吴总说动,放弃做游戏了,又何谈日后的成就?
但也正因为执拗,陈霁云不会轻易联系他。
他们不过萍水相逢,虽然她说自己喜欢玩游戏,但谎言不过是上下嘴皮一碰的事,谁能保证她的话是真是假?
吴总态度虽然傲慢,但他们至少是老相识,他都没有同意吴总开出的条件,又怎么可能因为叶薇一句话,就着急忙慌地联系她。
如果游戏上市无人问津,他也可以死心,后面不管是叶薇投资,还是听吴总的去写办公软件,对他来说没什么差别。
反之如果游戏上市后销量不错,哪怕后续研发烧钱,依旧入不敷出需要拉投资,他也有了资本,可以谈到更好的条件。
所以在这个离游戏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节骨眼,再难他肯定都要熬过去。
叶薇想起刚看到弹幕时,因为弹幕说她是陈霁云的天使投资人,且她是在陈霁云做的游戏有了名气后投资的。所以叶薇以为自己会投资,是因为陈霁云的公司已经到了能上市的程度。
但现在想想,她投资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倒不是说她一点指望上市变现的想法都没有,毕竟第一次见面那会,她连陈霁云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有投资他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弹幕说他会成为科技大佬,而且后面弹幕也明确说过他的公司上市了。
可这是长远目标,而现在,陈霁云的公司肯定离上市遥遥无期。
也不能说遥遥无期,这两年国家稍微放松了对民营企业上市的限制,相较于往年来说,九六年以后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
虽然这些民营企业上市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通过买壳方式走了捷径,有钻空子的嫌疑。但目前没有任何一条规定点明这是违规。所以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
而很多事,一旦开了头,就会变得平常起来。
叶薇认为,未来几年可能会掀起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潮。
至于上面会不会出手干预买壳上市,叶薇认为近几年可能性不大,从民营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可以看出,上面其实有意放松限制。
也许过不了几年,民营企业不用买壳,也可以上市了。
所以叶薇认为,只要陈霁云的公司未来几年发展得好,总会有上市的机会。
不止陈霁云的云端如此,叶薇的宝贝星球亦然。137zw.com
当然,那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考虑再多也没用,所以叶薇的思绪很快回到了现在。
陈霁云明明很缺钱,却仍能耐住性子等待时机,除了执拗,也可以看出他不仅对这款游戏很有信心,他也比外表看起来更有主意。
想想也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也许能成为好员工,但他绝对无法成为好老板。
哪怕因为才华出众,短时间内做出了一番事业,但不改变性格,迟早也要吃大亏,说不定还不如给人打工过得好。
陈霁云能成为科技大佬,自然是有主意的,否则他早被投资和合作方拆得骨头都不剩了。
也正因为陈霁云有主意,后面谈判,她恐怕很难掌握主动权。
但叶薇又想,也许这也是她能成为陈霁云投资人的主要原因,毕竟资本比她贪婪多了,他们不仅想要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股份,还想插手公司事务,必要时候甚至会架空公司创始人。
而她,能给的钱也许没有投资公司多,但她想要的股份也没有那么多,更不打算插手公司事务。
在陈霁云眼里,她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人。
想到这里,对陈霁云迟迟没有打电话来这件事,叶薇更加淡定。反正游戏上市后,时机合适了,她还可以联系对方谈投资。
云端不是什么大公司,陈霁云更没有多少钱搞宣发。
《西行记》上市那天,他只在沪市本地一家不大不小的报纸,刊登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广告,简单介绍了下游戏内容,以及可以购买游戏光盘的店铺名称和地址。
叶薇会知道这件事,纯属偶然。
在这个年代,报纸是重要的信息渠道,所以沪市能买到的报纸,叶薇家里和公司都有订购一份。
而且叶薇看报纸,不止会看新闻,还会大致扫一下广告,看有没有特别的,以后宝贝星球也可以学一下。
虽然云端公司打的广告很小,还是黑白的,很不显眼,但叶薇还是一眼就看到了。
确定《西行记》今天上市,晚上下班时,叶薇绕路去了最近的专卖店,买了套游戏光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