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小人 因为熊猫服登上春晚,这一年宝贝……
因为熊猫服登上春晚, 这一年宝贝星球开店比往年早,年初二,各地店铺就开门了。
童装厂原计划初八再开工,现在也提前了, 同样是年初二, 机器就转了起来。厂里倒没有强求职工到岗, 但因为加班费给得足, 本地职工收到消息基本都返工了。
外地的一时半会赶不来,只能在心里后悔莫及,早知过年加班费这么高, 他们今年就不回老家了。但现在想这些也没有用, 只能尽量托关系买票,早点到岗。
代工厂那边, 复工也比往年早, 毕竟工厂老板也想挣钱。
宝贝星球新下的订单要得急,给的价格比平时高不少,挣完这一笔, 就算淡季没生意,他们的厂子也能活下去。
何况以宝贝星球现在的势头,只要能继续合作,就算是淡季,他们也不会缺少订单,自然不会在这时候掉链子赶客户。
年前备货充足, 工厂又提前复工,叶薇以为这次肯定万无一失,不会,或者只有少数店铺会缺货。
但春晚带来的热度远比电视剧带来的要大, 半个月不到,宝贝星球就又大规模缺货了。
这次缺货的,主要是东北地区。
进了三月,全国各地温度都有所回升,长江流域虽然还能穿的住棉袄,但有经验的都知道现在买了棉袄也穿不了多久。
如果熊猫服的客户群体是成年人,大家可能不会犹豫,身高已经固定,熊猫服又相对宽松,对身材包容性强,不用担心短时间内长胖或变瘦,年初买下来,到年底入冬还能翻出来穿。
但熊猫服是童装,小朋友个头蹿得快,也许年初刚买下来时穿着刚好,到年底就小了,现在买穿不到一个月就要脱掉。
所以春晚过后,熊猫服销量虽然有多回升,但其实没有年前卖得好。尤其是在店铺推出薄款熊猫服后,冬款销量降得更快了。
而东北的温度刚好回升到了能穿冬款熊猫服的程度,不出意外,这衣服他们还能再穿两三个月。所以在那里,冬款熊猫服卖得比春款好。
华北的温度处在东北和长江流域在中间,冬款和春款熊猫服销量几乎持平。
于是这一次,二道贩子的运货路线和年前几乎截然相反。
至于粤省闽省,则没怎么参与这场抢购,他们是真不怎么看春晚。再加上纬度低,就算是春款熊猫服,当地人买来也穿不了多久。
所以这些地方的分店备货虽然不多,但依然没有缺货。
东北地区分店的冬款熊猫服大规模缺货时,长江流域的冬款熊猫服销量开始下降,叶薇直接将货都调去北方。后面生产出来的冬款熊猫服,也主要是往北方运。
同时,叶薇也让人根据时间和销量变化,在不断调整冬款和春款熊猫服的生产占比,前者是不断调低,后者产量则持续调高。
进到四月,冬款熊猫服就不再生产了。
春款熊猫服的产量和销量也开始下降,一直到五月中旬,春晚带来的热度彻底淡去,宝贝星球各分店也开始陆续上新夏装。
随着熊猫服彻底下市,相关数据也出来了。
宝贝星球的童装一直都卖得很不错,只有第一家分店时,童装的营业额就占了店铺总收入近一半。
设计部组起来,开始做自己的童装品牌后,宝贝星球也出过几个爆款,带动过店铺整体的服装销量。
包括熊猫服在内的几款植入电视剧的童装,就是宝贝星球童装品牌做起来第一年的爆款。
但这个爆款,只是相对于其他童装而言卖得比较好,远称不上红火。
因此,叶薇以前其实没有感受过爆款的威力,也不知道出一个实打实的爆款,到底能赚多少钱。
直到这次熊猫服爆火,叶薇才知道爆款到底有多挣钱。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短短半年时间,宝贝星球光熊猫服就卖了近百万件,净利润更是高达上千万。
而冲着爆款来的人,大多数不会只买爆款,会顺带着看一看其他衣服。所以这半年,店里其他童装和玩具的销量也翻了好几倍。
儿童乐园的接待量更不用说,随着跟风开儿童乐园的人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拿宝贝星球的大本营长三角地区距离,去年一整年,只有年中那场发布会结束,和年底电视剧播出那两个时间段,接待量是满的。
其他地区的分店,就算是节假日,一天也只有四五百接待量。工作日基本要在这数据上砍半。
而今年,在电视剧和爆款的带动下,各地分店的接待量都爆了,粤闽两省都不例外。
熊猫服在这两个地方的销量虽然不怎么样,但确实有很多人因为它而知道了宝贝星球,知名度高了,客流量自然会有所提升。
和去年上半年比起来,今年宝贝星球各店的利润都翻了一倍不止,再加上店铺数量增加不少,今年上半年的总利润翻了快两三倍。
而且宝贝星球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不像很多企业只能从账本看出赚钱,看银行账户的余额更加直观。
以前有了钱,叶薇只想攒起来,现在有了钱,她更想花出去。
她先是加快了店铺扩张的速度,以前宝贝星球一年可能只开二三十家店,今年她计划开五十家分店。
然后着手开分厂,而且不止开一家,一圈考察下来,她决定在浙省和中部某省会城市各开一家童装厂,再去苏省开一家玩具厂。
中部省会城市那家童装厂规模相对小一些,初期只打算招两三百人,因为宝贝星球在中部地区的分店比较少。
浙省和苏省的玩具厂则都是千人厂起步,毕竟长三角是大本营,而且这两个省离华北也不远,想把货运过去比较容易。
而且厂子规模大,也方便和当地领导谈条件。
如今宝贝星球可不再是无名小卒,再加上发展势头好,两地省里的领导可能不在意,但下面县市的领导非常欢迎宝贝星球去建厂,为此给了不少政策优惠。
也因为这样,叶薇放弃了在沪市买地建厂的计划,沪市土地昂贵,而且各类企业很多,能给到的优惠实在有限。
但她还是在沪东拍了块地,打算囤着后面建办公楼。
随着宝贝星球发展越来越好,总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今新星百货四楼已经不怎么够用。
虽然是要花钱,但想钱花得值,在家里躺着是不行的,所以整个上半年,叶薇忙得不可开交,出差频率也直线上升。
相应的,她和杨征明见面的时间也直线下降。
这半年忙的不止叶薇,杨征明也没好多少。
但和宝贝星球的蒸蒸日上不同,明浩房地产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九三年那则“寻人启事”发布后,明浩房地产可以说一夜成名,公司开发的楼盘也从无人问津,迅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同时,杨征明还以帮银行拉到更多贷款为条件,和银行谈到了一笔大额贷款,又拍了两块地,开始建新的楼盘。
刚开始,明浩房地产新拍的这两块地都在沪东,但王浩和杨征明吵架后,他们将其中一块地皮卖掉,在沪西另买了一块小一些的地皮。
虽然之前开发的楼盘卖得不错,到杨征明拍到地皮时,房价还涨了。但房子刚盖好无人问津的事给王浩留下了心理阴影,他觉得在沪东的房子不如沪西好卖,万一到时候房子盖起来又卖不出去,他们总不能再登一则寻人启事吧?
但杨征明认为国家在沪东不止盖了明珠电视塔,还陆续盖了好几座高楼,明显是要大力发展沪东。
而且当时明珠电视塔已经封顶,等彻底建成,开始对外营业,有这样的地标建筑在,两年内沪东肯定能热闹起来。
可王浩觉得他们拍下第一块地前,杨征明也是这么说的,可结果呢?房子盖好后根本卖不出去。
他不想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只想求稳。
最终两人各退一步,卖一块留一块,然后先开发沪西那块地。
沪西那块地位置一般,但因为开发的本身就是中低端楼盘,房屋密度比较高,且质量没有之前的楼盘好,成本降了下来,所以房屋定价不高,相对来说比较好卖。
楼盘还没盖好,房子就卖出去了近一半。
王浩见了更想让杨征明把沪东那块地给卖掉,因为他们开发的第一个楼盘,卖出数量过半后,房子卖出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
再等新的楼盘开售,对比数据,之前楼盘的月销量竟然连新楼盘都不如。
要知道,沪东那个楼盘可是盖好的成品房,而沪西新开发的楼盘是期房,客户只能通过模型和效果图了解小区环境。
直到明珠电视塔彻底完工,并开始对外营业,王浩才打消这念头。
因为,沪东的房子突然热了起来。
到底是地标建筑,明珠电视塔一开始对外营业就火了,刚开始只是本地人去参观,后来外地游客也多了起来。
游客多了,去做生意的人就多。
刚开始只是有人去沿路摆摊,后来附近饭馆也开了起来,虽然外滩就在江对面,但中间没有直接桥梁,来回坐船难免耽搁吃饭。
外滩又是市中心,物价贵,沪东这边饭馆开起来后生意很不错,旅馆住宿也一样,慢慢的,来沪东开店的人就多了。
开店人一多,沪东房子就好卖了。
再加上房改后房产市场繁荣起来,有人觉出有利可图,开始大量囤房,种种原因下,沪东房产越来越热。
九五年新年刚过,明浩房地产在沪东的楼盘就卖爆了,以前都是销售求着顾客付首付,现在是顾客托关系求购房名额。
而沪西的楼盘销量虽然稳定,但和沪东楼盘的销售火热比起来,就不是很够看了。
以前为自己的当机立断而沾沾自喜的王浩看在眼里,心里不由生出几分后悔。所以当杨征明提出开发沪东那块地皮时,他没有再开口反对。
明浩房地产的第三个楼盘是去年十月份动工,这时候房产市场比较乱,基本刚开工,期房就可以卖了。
原本九三年琼州岛的房产泡沫破灭后,大家对买期房这件事有了警惕,但明浩房地产在沪市本地名气不小,开发的第二个楼盘也是期房,顺利交付了,所以愿意相信他们的不少。
另外还有沪东房价涨得快等原因,第三个楼盘开售后卖得很不错,春节过去没多久,就卖掉了三分之二的房子。
而这个楼盘不大,如果一切顺利,最迟今年年底就能完工。
但过完年后,这个楼盘的工地开始频繁被查。
刚开始,是说施工过程不规范,让他们停工,杨征明只好让人准备好相关资料,又请相关部门的人来检查。
折腾一圈,相关部门的人才松口,让继续开工。
可开工没几天,相关部门又说接到举报,称承包他们公司工程的单位资质不全,再次要求他们停工。
杨征明一查,发现那家单位的资质还真有点问题,他们倒不是没有资质,事实上,在接工程的时候他们是有资质的,但施工过程中资质过期了,到被举报时,他们新的资质还没有办下来。
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立即停工,并向明浩房地产说明情况,共同协商出解决办法。
但是该单位的负责人怕赔钱,选择了隐瞒,并偷偷准备资料提交上去,想把这件事蒙混过去。
结果资质没有下来,这家单位就被举报了,连带整个楼盘被迫停工。
好不容解决好这件事,新的问题又来了。
频繁被查,再迟钝的人都能知道是被搞了,何况杨征明并不迟钝。
其实前两件事发生时,杨征明就问过相关人员,旁敲侧击他们公司是不是被盯上了。但那些人跟他不熟,只打哈哈,一句实话都不肯说。
又因为第一次被查是子虚乌有的事,第二次虽然确有其事,但并不算麻烦,都顺利解决了,他就没有深究。
谁想有一有二还有三,杨征明再坐不住,联系了以前的领导,一层层托关系,终于打听到了些许眉目。
确实有人交代要给他制造点麻烦。
至于这个人是谁,对方没有明说,但杨征明猜到了。
去年换手机后,那人又给杨征明打了两通电话。
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再一次接到那人打来的电话时,杨征明没有手抖,也没有直接挂掉电话,而是声音平静地问了句:“谁?”
“是我。”
电话那头的男人这么说道。
杨征明听着觉得有些好笑,难道他以为这么多年过去,自己还能记得他的声音吗?
很快,那嘲讽的笑僵在了他嘴角。
因为他确实记得。
但他假装不记得,问道:“你是哪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那人叹息着问:“征明,你在怨我?”
杨征明想问他不该怨吗?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我没有兴趣和你猜谜语,你再不说自己是谁,我就挂了。”
那人闻言,终于再做不到游刃有余,语气紧绷道:“周征明,我是你爸爸!”
听到这个名字,杨征明恍然想起小时候。
被母亲带去改姓前,他在家里闹了很久。
因为在那个年代,离婚是一件很不同寻常的事,而父母离异的孩子,也总是更容易被欺负。
当时他刚熬过刚到沪市的语言不通,也交到了几个朋友,不想再被人排挤。而改姓等于直接告诉别人,他爸妈要离婚了。
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结婚。
可能是他闹得太厉害,也可能是他母亲的情绪到了顶点,她“啪”地给了他一巴掌。
他止住了眼泪,她却忍不住泪流满面。
哭过以后,母亲对他说,要么改姓跟着她,要么她把他送到父亲身边。
当时他才十岁出头,并不清楚父母之间到底怎么了,却已经学会了审时度势,他沉默地跟在她身后去改了姓。
他以为改了姓就不会再次被抛弃,但她最后还是走了。
回忆着这些事,杨征明脸色冷下来,纠正并提醒道:“我姓杨,你找错人了。”
说完,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他以为这次不欢而散后,那人会放弃联系他,毕竟他的存在和那段没有名分的婚姻一样,早已被对方视作污点。
但过年前,他再次接到了那人的电话。
可能是知道打感情牌没有用,这次电话一接通,那人便报了个地址,让他过去一趟,并说:“就当是为了你的公司。”
听出话里的威胁,杨征明犹豫过后,去了那人说的地址。
那是一家私房菜馆,地方不大,但很安静,整个饭馆只有他们两个顾客,工作人员上完菜后也很快不知所踪了。
那人老了很多,头发有些花白,脸上有了皱纹,看杨征明的目光倒是很热切,还给他挟了好几次菜,说都是他爱吃的。
杨征明当着他的面,一筷又一筷将那些菜从碗里挟出去,说道:“这些菜我早就不爱吃了。”
那人脸上温情淡去,静静地看了他许久,说道:“你长得像我,性格却像你妈,要强。”
听着他轻飘飘的语气,杨征明手握成拳,咬着牙说:“你不配提她。”
那人并不生气,脸上表情甚至流露出了几分怀念,似是感叹说道:“你这点和小时候一样,护着你妈。”
杨征明恶心坏了。
当年抛弃他们母子的时候,不见他犹豫,如今却怀念上了。
如果多年后重逢,他还能保持冷酷无情,渣得坦坦荡荡,杨征明还能高看他一眼,现在?他只觉得恶心。
杨征明不想陪着他怀念过去,直接说道:“如果你没有话想说,我直接回去了。”
“我有话说。”
那人说完示意他坐下来,才开口道:“征明,我只有你一个儿子。”
听到这话,杨征明恍然大悟。
又想这人十来年不管他,如今才来联系他,心里不由冒出几分恶人有恶报的痛快,故意扎对方的心问:“你其他孩子都死了?”
那人脸色一僵,皱眉说道:“她身体不好,只生了一个女儿。”
杨征明闻言,脸上笑意淡去。
那人则继续说:“我知道你怨我,觉得我抛弃了你们母子,但你也是快三十的人,应该能知道人活在世,总有很多迫不得已……”
杨征明打断他的话,语带讥嘲问道:“所以,你的迫不得已是什么?”
那人被问住,沉默。
“你回答不上来,可见这世上根本没有这么多迫不得已,你选择抛妻弃子,不过是因为你本性自私自利,为了出人头地,什么都可以放弃。”
那人脸色骤变,怒道:“周征明!”
“我叫杨征明!”他再一次提醒对方。
那人像是怒极,胸口起起伏伏,好一会才大声说道:“好!你叫杨征明,但你必须承认,你身体里流着我的血,只要你活着,我就是你父亲!”
瞬间,杨征明为自己感到了悲哀。
那人却以为他的无言是默认,继续打感情牌说道:“过去十几年,是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我也有自己的无奈。”
他不是入赘,却和入赘无异,他的岳家门第高,头几年别说将儿子接到身边,连他有过一段事实婚姻的事,他都竭力隐瞒,不想让他们知道。
听出他的话里的意思,杨征明讽笑道:“你现在不怕岳家有意见了?”
“今时不同往日。”那人微微一笑,说道,“征明,我知道你怨我,但血浓于水,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理解我的,现在,我指望你能给我一个补偿的机会。”
小的时候,杨征明以为父亲是山。
而现在,他只从对面人脸上看出了“小人”二字。
杨征明神情冷漠:“如果我不给呢。”
那人只是望着他,语气无奈道:“征明,我以为,你已经过了意气用事的年纪。”
杨征明没有回答,直接起身离开。
那次见面不欢而散后,杨征明也想过那人会怎么对付他,刚得知被举报施工不规范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来了。
但事情解决得太顺利,反而让他迷惑起来。
直到这样的事接二连三发生,并确定有人想给他制造点麻烦,他才敢确认事情就是那人指使的。
至于那人为什么不出杀招,而是不断制造这样的小麻烦,答案很简单。
那人虽然想让他吃点苦头,让他体会到什么叫迫不得已,但同时又不想把他逼上绝路,而那人会如此矛盾,都是因为他们是亲父子。
因为想修复父子关系,而他又不识好歹,所以要给他点教训。但又担心父子关系到无可挽回的程度,所以点到为止。
而在杨征明看来,那人的所作所为不像是想挽回,更像是在训狗。
那人想要的也不是儿子,而是一个听话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