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熊猫服 第三制衣厂近两千人,就算一线……
第三制衣厂近两千人, 就算一线工人两班倒,机器设备肯定也不少。其中光缝纫机,就有七百多台,其他设备数量没那么多, 但总价不一定更便宜。
像拉布机, 最便宜的也要六七万, 要是对品牌功能有要求, 价格直逼十万。
而缝纫机中最基础的平缝机,便宜的几百就能买一台,贵的也不过一两千。用来缝制领口或者袖口的蹦风机, 价格相对会贵一些, 但一般两三千也能买到。
而拉布机和缝纫机的配置比例要布料类型、生产模式,以及拉布机的自动化程度, 像第三制衣厂这样能量产服装的, 差不多是四十台缝纫机配一台拉布机。
四十台缝纫机,按均价两千算也不过八万块,而全自动的拉布机, 就算是国产,一台至少也要八、九万。
而第三制衣厂的机器设备,在进货的时候都属于先进技术,品牌名气还不小,购入时价格都挺高。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更新, 这些设备已经不算先进,再加上折旧,价格便宜不少,但数量多了, 总价也要上百万。
设备进回来,肯定不能让它闲在哪里,要招人。
厂子两班倒,七百台缝纫机就要招一千四百人,再加上其他设备的人员配置,每个月光底薪就要增加好几十万的支出。
当然,如果招的是熟练工,培训时间不用太长,两三天就能上岗,不至于光吃底薪。而职工做好意见衣服,厂子就能多一件衣服的收入。
但一下子招这么多人,实在不好管理,很容易出乱子。
另外,厂房面积也不够大,一下进这么多设备,肯定要换地方。而童装厂年初才开业,她们已经在现有厂房投入不少改造费用。
而且六月份那会,童装厂开业才几个月,生产出来的童装只供应沪市几家店。
如果一下子招上千人,生产出来的童装光沪市这几家店肯定吃不下,范围至少要扩大到整个长三角。
沪市地价人工都高,再加上运输费,成本未必能低过在苏浙两省找代工。
所以六月份那会,叶薇没打算吃下全部设备,她只打算从第三制衣厂购入一两百台缝纫机,增加三四百名员工。
这样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童装厂也能走得更稳一些。
但当时合作没有谈成,之后第三制衣厂撑了三个月,见彻底回天无望,才开始走破产流程。
所谓墙倒众人推,第三制衣厂虽然是国营厂,但走到破产这一步,趁火打劫的也不少。而制衣厂想卖机器设备,只是打折已经不够,机器基本都是半价,有些进货价低的直接被当成了添头。
难得遇上清仓大甩卖,叶薇当然不愿意放过,算算账上资金,把第三制衣厂近几年购入的新款机器都收入了囊中。
但叶薇这么做,并不单纯是因为冲动,她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宝贝星球的主营业务有三大块,分别是儿童乐园、童装以及玩具。
儿童乐园的游乐设备使用寿命比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生产方面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再加上和宏达玩具合作也算愉快,叶薇暂时不打算办厂。
童装和玩具则不同,这两大类都是售卖商品,宝贝星球的进货量很大,肯定是有自己的工厂比较好。
因为童装在生产方面难度最低,且办服装厂对资金要求没那么高,叶薇就先办了童装厂。
如今童装厂顺利办了起来,叶薇就开始考虑再办一家玩具厂。
玩具分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玩具车和毛绒玩具,需要的机器设备完全不同,生产的难度也有差异。
玩具车在技术方面要求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毛绒玩具除了带电子的,其他的生产上没什么难度。
甚至电子的,生产起来也没那么难,电子元件可以从相关工厂进货,有些还可以自录音乐,其他的都是手工活。
而生产毛绒玩具和生产童装,需要的机器设备重合度其实很高,像缝纫机、钉扣机、熨烫等设备,两边都会用到。
再加上让生产童装的工人,转产去做玩具,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上手。
所以第三制衣厂决定卖机器设备前,叶薇就打算从童装厂现有的工人中,分出一部分去生产毛绒玩具。
至于童装厂营业执照的主营类目没有生产毛绒玩具也不要紧,童装厂的场地有两间厂房,完全可以注册两家公司。
此外,增加主营类目也不难,交给相关公司去办,费用不过几百块。
只是叶薇还没联系代办公司,第三制衣厂就撑不住了,叶薇让王瑞珍找人打听了下消息,发现机器价格比三个月前降了不少,果断决定尽量包圆。
同时,她让黎欣赶紧去找新的厂房,并重点强调新厂房一定要比现在的大,最好比照着第三制衣厂去找。
说起来,其实第三制衣厂要卖的也有厂房。
但这几年沪市地价房价涨得飞快,像第三制衣厂这样离中心区近,占地面积又不算小的厂房土地,已经涨到了叶薇买不起的价格。
嗯,叶薇也起过连第三制衣厂的厂房一起接手的心思,但问完价她就放弃了,直接选择在现有厂房附近看看有没有出租或者出售的厂房。
叶薇个人更倾向于购买厂房,但拥有厂房所有权的个人或者单位都不是傻子,这几年房价涨得飞快,他们不可能轻易卖掉手里的金疙瘩。
果然,问了一圈,就算有人愿意出售,也基本是有产权问题的。出租的厂房中倒是有合适的,叶薇看过后直接定下其中最大的。
同时她转换思路,开始留意土地拍卖,打算有合适的地直接拍下来,以后自己建厂。
租下厂房,简单改造装修,等从第三制衣厂购入的机器设备陆续到位,童装厂招工的事就又提上了日程。
叶薇也联系了代办公司,让他们帮忙注册一家玩具厂,地址就填之前的厂房,另外再将童装厂的地址变更到新的厂房去。
至于童装厂的员工,则按个人意愿,大半留在童装厂,少数调去玩具厂,再各自提拔起部分人担任组长等职务。
别说,愿意调去玩具厂的人还真不少。
虽然玩具厂是新厂,但和童装厂一样背靠宝贝星球,想也知道不会缺订单。他们虽然没做过玩具,但再难能难得过做衣服?练一段时间,肯定能上手。
而且玩具厂还在原来的地方,所以他们虽然是从童装厂调到玩具厂,却不用换地方,有些人不爱折腾,就想留在待惯了的地方。
不过新招的员工中,愿意去服装厂的比较多。
因为参加招工的,以前基本都在服装制衣厂干,现在找工作,也更倾向于干熟悉的活。只有没应聘上童装厂的,才会再去玩具厂应聘。
虽然两家工厂都是宝贝星球开的,招工时间还基本吻合,但两家工厂招聘是分开的,毕竟这是两个单位,负责人也不同。
童装厂的厂长还是王瑞珍,玩具厂则被叶薇交给了黎欣负责。
叶薇一直都很愿意提拔身边人,尤其是创业初期就到她手下工作的,只要能力够,她都会给他们机会。
像江韵,现在已经是经理,管着宝贝星球在沪市的所有店铺。其他省份的经理,也都是从老员工中提拔的。
叶薇还打算增加区域经理职务,一个人管几个省市的店铺,不过这也是后续的计划。
黎欣到叶薇身边工作已经有两年,刚开始她做事还有些生涩,经过历练,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玩具厂初期规模不会很大,可以给她练手,要是能办起来,以后玩具厂扩大规模,厂长也还是她。
要是黎欣能力不够,叶薇肯定不会继续让她当厂长,反正厂子就在沪市,有她看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而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的人中,刚从第三制衣厂下岗的职工占比最多,另外也有在其他国营或者私营服装厂工作的。
这时候的国营厂福利不错,但工资基本都是固定的,最多再给点加班费,其他的奖金提成就算有,一般也不怎么高。
私营厂则大多底薪一般,提成计件,勤劳肯干的到手收入不少,但其他福利一般,比如今年开始全国推行双休,而私营厂一周能休一天就不错了,还有社保和其他医疗方面的保障,大多数私营单位是没有的。
宝贝新球的职工福利,是比照着国营厂来的,双休社保全都有,如果要加班,会按规定给加班工资。
而工资制度又和私营厂一样,底薪不高,提成计件,只要勤快,工人月薪比在国营厂到手的高多了。
唯一不那么好的是位置比较偏,但厂里有宿舍,另外还安排了客车每天接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住宿还是坐客车上下班,所以大多数人都接受良好。
那些有工作的一权衡,就请假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了。
应聘的人一多,幺蛾子就多了。
那段时间,童装厂和玩具厂的职工简直不能出门,出门一落单,就有人上赶着给他们送礼,请他们帮忙拉关系。
在厂里担任干部的,更是家都不能回了。
童装厂前两批招的员工以前大多在国营的服装厂上班,而童装厂和玩具厂的干部,很多是在这两批员工中选拔的。
所以他们的关系网中,都有不少人参与了这次招工,想着他们在厂里担任小干部,就打上了走后门的主意。
但王瑞珍和黎欣都了解叶薇,知道她并不介意“举贤不避亲”,却不喜欢用人唯亲。
即只要招进来的人有真本事,是熟人也没关系,可如果仅因为对方是熟人,不管能力好坏就把人招进来,过了线她就会插手。
像王瑞珍的嫂子从第二制衣厂下岗后,凭真本事应聘进入童装厂,但又因为性格比较软,管不了人,至今仍是普通一线职工,叶薇就没说什么。
所以这次招聘刚开始,王瑞珍就又搬了家。
虽然她离开第三制衣厂后搬过一次家,但人际往来没有全断,所以制衣厂知道她住哪的人不少。
第三制衣厂已经在走破产流程,厂里职工都要失业,对应聘上童装厂更迫在眉睫,想到过往同事是童装厂的厂长,动心思的自然不少。
王瑞珍知道找自己的人不会少,干脆搬了家,又告诉丈夫孩子,不要告诉别人他们住在哪里。
到了厂里,被以前的同事堵住,能说通的她跟人讲讲道理,说不通的直接冷着脸说上面有交代,托关系走后门的一律不予录用。
这么一通吓唬,终于清净不少。
童装厂这次招的人虽然多,但厂子的经营早已步入正轨,只搬厂房时停工了两天,然后很快恢复了生产。
所以招工的同时,其他工作仍在继续。
黎欣这边招工没有什么麻烦,她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就进了宝贝星球,本地没有亲戚,朋友全是同事,根本没人找她托关系,只要管好别人就行。
但玩具厂是初建,哪怕有从童装厂调来的人,人手依然紧缺。
而且玩具厂不像童装厂,从第三制衣厂运来的设备一到就能立刻开工,它还需要另外购入一些设备。
玩具厂是黎欣首次负责的项目,成败关系到她未来的前途,筹备过程中她丝毫不敢懈怠,招工、买设备、搞培训多线并行,整个人忙得团团转。
过程中也出过问题,但不大,最后都顺利解决了,而她在这过程中成长得飞快,筹备工作到尾声时,她整个人自信了不少,做事也雷厉风行起来。
童装厂和玩具厂的招工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月,前者是因为招的人多。
后者则是因为应聘的人少,黎欣又想招的是玩具厂的第一批员工,宁缺毋滥,丝毫没有降低考核难度,所以招工速度比较慢。
但因为其他工作同步进行,所以招工刚结束,两家单位没怎么调整,就投入到了生产中。
而时间,也在忙碌的工作中步入了一九九五年的最后一个月。
十二月六号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但对宝贝星球来说,这一天并不普通,因为宝贝星球植入的电视剧《孽债》开播了。
开播前,《孽债》这部剧的关注度并不高。
这一年从开播就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古装片,比如《武则天》、《神雕侠侣》等,前者有人尽皆知的历史原型,女主角也是红边大江南北的一线明星,后者不仅原著火,演员也是港城当红影星。
而《孽债》原著虽然也挺火,制作团队也拍过口碑不错,斩获众多奖项的电视剧,但它算不上大制作,演员也没什么名气。
再加上前一部剧播得不怎么样,所以前一部剧完结前虽然有预告片花,但到开播这天,为它守在电视机前的人并不多。
当然,叶薇是这为数不多的观众之一。
叶兵见了,惊诧不已。
虽然从信德电器辞职后,叶薇不再像刚创业那会一样,每天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她偶尔需要应酬,还要抽出时间谈恋爱,平时都要八、九点钟才回来。
就算回来,她也很少会开电视,基本都直接洗洗睡了。
可今天,她不但吃完饭就回来了,进门第一件事还是打开电视机。
叶兵瞪大眼睛,上下打量叶薇,确定眼前的人不是别人冒充的,才把目光转到电视屏幕上。
见叶薇直接将电视调到沪市电视台的八频道,叶兵终于想起来,每次宝贝星球上电视,她姐也会在电视机前守着。
当然广告不算,宝贝星球广告刚上电视台播的时候叶薇还有点稀罕,公司成了电视台的大客户的,她就不怎么愿意花时间守着电视数广告播放次数了。
电视台那么大的单位,不至于在播放次数上坑客户。
因此,叶兵问道:“最近宝贝星球有什么喜事吗?今天又要上电视新闻了?”
“不是。”
叶兵一愣:“那姐你开电视是?”
叶薇翘起唇角道:“宝贝星球植入广告的电视剧要播了。”
“电视剧?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播?”
显然,叶兵也没有关注过《孽债》这部剧,不过他确实也没什么时间关注电视剧。
年三十和杨征明聊过后,叶兵再三考虑,决定暂时不考虑创业,但他也没有接受学校分配,以及杨征明的提议,而是自己揣着简历跑人才市场找了份工作。
如今他在一家规模中等的房地产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的工地都在沪东,所以他毕业后没有搬出去住,而是买了辆摩托车上下班。
骑摩托车上下班好处不少,一是便宜,他不用找叶薇借也能拿出这钱,二是轻便,上下班不用担心堵车。
问题自然也有,很容易被人当成不良青年,或者跑摩的师傅。
误会叶兵是前者的人通常不敢招惹他,误会他是后者的,经常在他经过时招手让他停下,刚开始他懒得搭理,等第一个月实习工资发下来,他就转换了思路。
别说,跑摩的是真挣钱。
他每天也就下班载两三波顾客,上个月副业收入都快赶上正职了,月底算完账,他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再说建筑这行业,要学的是真不少,上学时以为课业已经很繁重,真开始工作才知道读书时学到的只是皮毛。
所以工作以后,叶兵学习反而更刻苦,现在每天回家就抱着书啃,根本没多少时间看电视。
但既然是亲姐公司植入的电视剧,叶兵觉得自己得留下看一眼,于是书本一合,坐到了叶薇旁边的沙发上。
看完《新闻联播》,再看《天气预报》,一段广告结束,片头曲唱了起来。
这时候的电视台,晚间的电视剧基本都是日播一集,因为这时候的电视剧集数大多在二十左右,一天一集,周末不播也只够放一个月。
但沪市电视台在播放《孽债》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决定两集连播,由此也可以看出电视台的领导没那么重视这部剧。
因为绝大多数电视剧都是首播收视率最高,而收视率高了,广告费就高,所以如果是电视台看好的剧,台里领导肯定希望能播得久一些,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孽债》只有二十集,一天播两集,只能放不到半个月。
所以得知这消息时,叶薇第一反应就是收视率出来后,沪市电视台的领导肯定会后悔莫及。
但她没有提醒,只要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能像弹幕说的那样,冲到百分之四十几,电视剧是播半个月还是一个月,对她来说没区别。
叶薇清空脑子里无关电视剧本身的想法,集中注意力在电视荧幕上。
两集播完,《宝贝星球》的植入一次都没有出现。
叶兵怀疑叶薇被驴了,看完电视不敢吭声,但等了半天没听大姐开口,只好硬着头皮问:“姐,你是不是听错了?也许你们公司的植入其实不在前两集?”
正在看弹幕的叶薇一愣,疑惑道:“我知道前两集没有植入啊。”
这下轮到叶兵疑惑了:“那你今晚守在电视机前是?”
“我看看电视剧拍得好不好。”
虽然弹幕说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没人提过宝贝星球有植入,叶薇理智上知道她看到弹幕后做出的决定,在发布弹幕的人所出时代是历史,可心里难免有些担忧,怕宝贝星球的植入会影响到电视剧的质量。
看完这两集后,叶薇心里松了口气,只要能保持前两集的水准,这部电视剧质量肯定不会差。
它的收视率,也说不定真能像弹幕说的一样冲破百分之四十。
这么大的曝光量,她挑出来植入电视剧的几款童装和玩具就算不爆,销量肯定也会迎来大规模增长。
所以隔天上班,叶薇就让助理通知开会,确认植入的几款童装和玩具的备货情况。
玩具备货相对简单,植入的几款玩具本身就是宝贝星球的爆款,备多少货都能卖掉,所以知道播出时间后,叶薇立刻让人联系了代工厂开足马力生产。
童装因为有季节性,相对来说麻烦一些。
而植入的几款童装虽然包含四季衣服,但只有春装和夏装是今年新款,秋装冬装都是旧款。
电视剧十二月播,夏装已经过季,就算款式爆了,估计也不好卖。但如果款式爆了却没有备货,更是等于眼睁睁地看着钱从手里流走。
好在最后想出了办法,夏装图案不变,但短袖改成长袖,作为打底出售。
其他季节的衣服倒是好办,春秋两季的本就是打底毛衣,冬天也能穿。
秋装冬装虽然是旧款,但宝贝星球的童装设计本身就有延续性,叶薇挑的又是爆款,今年都有生产,只是改动了部分元素和配色。
不过确定电视剧的播出时间后,叶薇又让童装厂和代工厂照着去年的旧款,生产出了一批童装。
只是叶薇拿不准童装能不能爆,爆的又是哪一款,之前安排生产的数量不多。所以这次会议,也是为了讨论要不要增加生产数量。
然而参会人员中,保守派和激进派各占了一半,最后还是叶薇拍板确定增产,但增产数量暂时不定那么高,等植入童装出场后看反馈再加。
同时,她让人联系各地经理以及店铺负责人,随时注意市场动向,及时反馈总部,免得造成断货。
但这货还是断了。
有时候,爆红就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比如《孽债》这部电视剧,电视台的人明明并不看好,开播后却势如破竹,开播第三天,收视率就突破了百分之三十。
后续收视更是一路走高,大结局那天,收视更是高达42.62%。
又比如宝贝星球的植入,叶薇想过童装或者玩具会爆,所以提前备了货,但她实在没想到植入商品会这么火爆。
其他童装或者玩具还好说,宝贝星球反应过来后,下面童装厂和合作的代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终于在断货三天后恢复了正常供应。
但其中有款黑白配色,熊猫造型的棉袄,明明出场的时候电视剧收视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出头,可这款棉袄却火得一塌糊涂。
童装厂和合作单位再怎么日夜开工,也难以供应上庞大的需求量。
因为实在太火爆,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二道贩子,从宝贝星球进货,然后加钱卖出去。还有人知道两广和北方地区这款衣服没那么火,干脆南下或者北上进货,再拿到长三角地区卖。
种种手段,让叶薇都叹为观止。
弹幕上的人也惊呆了:
【不是,我们国家这么早就有黄牛和二道贩子了吗?】
【别人看到爆款,第一反应是这个能加价卖出去,我看到爆款,第一反应是我抢不到,难怪我发不了财】
【宝贝星球火的这款衣服在我看来就是大众款,没什么特别的啊,为什么他们都抢得这么火热?】
【快一百年前的款式,你当然觉得是大众款,但这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款衣服在当时绝对算新潮的】
【就是,而且这算什么火热,等这款衣服登上春晚,才叫真正的火遍大江南北】
【诶?这衣服上过春晚?难道是宝贝星球打钱了?】
【宝贝星球有没有打钱我不知道,但春晚肯定上过,我爷爷有张照片就穿着这款衣服,听他说是衣服在春晚火了后,他闹着让爸妈给买的】
……
看完弹幕,叶薇赶紧去翻桌上的日历,今年春节在二月十九,现在已经一月中,离过年刚好剩下一个月。
时间有点紧,但弹幕都这么说了……要不她还是联系春晚节目组试一试?说不定宝贝星球运气好,就此一跃成为春晚赞助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