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94章 王瑞珍 和去年比起来,今年登门拜年的……

第94章 王瑞珍 和去年比起来,今年登门拜年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去年比起来, 今年登门拜年的人多了不少。
    毕竟过去一年宝贝星球的发展速度很快,店铺已经增长到了二十多家,广告宣传也没有停过,不管是对电视报纸, 还是供应商, 它都是大客户。
    他们想要宝贝星球的订单, 过年自然要找机会来宝贝星球的老板, 也就是叶薇这里拜个年。
    比如王瑞珍工作的制衣厂郑厂长,上门时尤其殷勤。
    近两年制衣厂日子不好过,早些年提起服装厂聚集地,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深市, 那里的衣服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每年出的新款都能掀起潮流。
    但深市距离太远, 过去需要边防证, 去一趟很麻烦。而且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能不能找到服装厂是问题。
    就算找到服装厂, 进货量小了人家可能也不会搭理,只能退步去找批发商。而批发商往往看人下菜碟,能不能进到真正物美价廉的衣服,要看个人眼光和口才。
    所以早些年,从深市进来的服装虽然给本地的服装制造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这冲击其实有限。
    是, 有些国营服装制衣厂受到冲击破产了,但也有很多服装制衣厂活了下来,比如王瑞珍所在的沪市第三制衣厂。
    其实第三制衣厂的厂长脑子算是比较灵活的,知道厂里入职多年的设计师都在混日子, 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过时了,就从外面招新的设计师。
    知道厂里生产出来的衣服款式老旧,运到百货商场无人问津,就接来料加工,这样既能增加收入,也不用承担销售风险。
    但大多数国营厂,混子多是整体风气导致的,大家都在混,一个不混的人进去,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排挤。
    所以仅从外面招聘设计师,并不能解决设计部门的根本问题,除非领导有铁腕,把延续了几十年的风气整一整。
    而现实是,大多数改开后混的不上不下的国营厂领导人,并没有那个铁腕。
    所以第三制衣厂改革的第一条路,从一开始就没有走通。
    第二条路倒是通过,所以九零年前后,第三制衣厂迎来了再一次的辉煌,在沪市同类型国营厂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它扩招了员工。
    但近几年,浙省的服装行业发展很快,私营服装厂可以说遍地开花。
    如果说和深市的服装厂比起来,第三制衣厂有距离近,运输费用低廉的优势。那当竞争对手变成浙省的服装厂时,第三制衣厂可以说优势全无。
    是,对本地的服装品牌来说,同城的第三制衣厂运输成本可以降到仅付油费。但浙省服装厂成本更低啊,两地离得又不远,省出来的运输费用,可未必能覆盖两地服装厂相差的成本。
    于是这两年,第三制衣厂的业务量开始下滑,效益一天不如一天。
    年前,第三制衣厂又失去了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厂长为此头疼不已,让销售部门抓紧拓展客源的同时,也打上了从宝贝星球争取更多订单的主意。
    刚开始和宝贝星球合作的时候,郑厂长其实并不怎么看重宝贝星球的订单。
    他们厂是生产女装的啊!
    就算这几年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接来料加工,接的也都是女装。
    童装用料少,这就导致单件成本比较低,偏有些款式工艺并不比女装简单,在郑厂长看来,做童装不怎么划得来。
    何况当时宝贝星球在沪市虽然搞出了不小的声势,但说到底也只开了四家店,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客户。
    可谁让制衣厂这两年效益不好呢?
    为了活下去,订单再小,利润再低,他们也得咬牙把订单接下来。
    当时谁也想不到,才一年,宝贝星球的店铺就从四家,增长到了二十多家,给他们的订单也越来越大。
    因为知道叶薇和王瑞珍时进修班的同学,甚至宝贝星球的订单,也可以说是王瑞珍拉来的。
    所以来之前,郑厂长把她也叫上了,想打感情牌。
    叶薇在家里接待了两人,但听完郑厂长的来意,她没有直接答应,问道:“我可以给你们厂更多订单,但你们厂能给我什么?”
    “这……”
    郑厂长当了这么多年一把手,自然能听出叶薇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觉得成本高了,想压价。
    但也正因为她想压价,他才犹豫,苦笑着说:“叶总,我们厂给你的价格已经很低了,再低,我们厂子都要活不下去了。而且合作这么久,您应该也知道,我们厂生产出来的衣服,质量绝对好,我们厂的工人,手上都是有技术的,跟那些私营厂可不一样。”
    郑厂长强调的这点,确实是叶薇愿意和他们合作的原因。
    决定做宝贝星球自己的品牌童装时,叶薇在沪市深市各联系了一家工厂,位于沪市的就是第三制衣厂,而深市那家是主做外贸的。
    做外贸的,服装质量通常不差,所以成本相较于普通服装厂要高一些。
    但叶薇想把品牌做起来,当然不会在意高的这点成本,不过是少赚一些而已。何况薄利多销,最后盈利未必会低。
    质量差则不同,这等于是自砸招牌,一旦宝贝星球服装质量差的印象深入人心,这门生意她也不用做了,才是把路走绝。
    因为打板寄来的样衣质量不错,所以叶薇很快和深市的服装厂签订了合同。
    谁想衣服做好后,做工差了一截。
    好吧,差了一截有点夸张,衣服剪裁倒是没问题,但走线明显不如样衣,而且线头很多。
    要不是叶薇在合同方面一直很谨慎,特意找律师咨询过,条款约定比较全面,说不定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但就算合同有约定,事情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叶薇亲自飞了一趟深市,才跟他们谈好返工,以及一定比例的赔偿。
    后面叶薇没再和这家服装厂工作,换了一家新的服装厂,新的合同约定更细致,并把丑话说在前面,才没有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和深市那家服装厂比起来,第三制衣厂确实要省事很多,生产出来的衣服和样衣差别不大。
    但说实话,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服装厂很多。
    何况这两年,私营服装厂都在打价格战,第三制衣厂去年却以人工成本增加为由涨过两回价。
    沪市物价高,人工成本涨得快,她能理解,所以第三制衣厂首次提出涨价时,叶薇答应了。
    毕竟涨价幅度不大,第三制衣厂生产的衣服质量也确实不错。
    但叶薇也留了个心眼,制衣厂那次涨价后,她很快去了趟浙省,考察了当地的服装制造行业,和两家中等规模的服装厂达成了合作。
    到去年下半年,苏浙两省及以北地区的分店,都由这两家服装厂供货。
    第三制衣厂和深市服装厂的订单,则主要供给沪市及以南地区,所以这一年宝贝星球门店翻了几倍,但给第三制衣厂的订单却没怎么增加。
    果不其然,过年前两个月,第三制衣厂又一次提出了涨价。
    第三制衣厂这次涨价倒不是只针对宝贝星球,基本所有客户都涨了,这也是她们年前市区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的主要原因。
    而如果第三制衣厂铁了心要涨价,未来会失去的肯定不止这一个大客户。
    比如叶薇,也打算过完年后逐步减少给他们的订单。
    说完见叶薇不吭声,郑厂长给王瑞珍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帮着说说情。
    王瑞珍心里不太高兴。
    外人对制衣厂的印象都是女人多,但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在百分之七十都是女性员工的制衣厂,领导层中其实男多女少。
    厂里有五个车间,却只有一个女车间主任,而且这个车间,还是厂里最不受重视的。
    而王瑞珍,就是这个最不受重视的车间出来的。
    王瑞珍进厂十来年,工作一直勤恳,甚至被人称作“拼命三娘”,原本早就应该有机会参加进修,但因为厂里领导隐隐偏心,名额一直没有轮到他们车间。
    前年她车间的主任实在忍不下去,在厂办闹了一场,才为她争取到这个名额。
    这也是王瑞珍一力促成和宝贝星球合作的主要原因。
    厂里的大客户,都被另外两个车间把持着,她所在的车间只能生产自己厂里,和一些小订单。
    她相信宝贝星球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只要能把握住,有朝一日她肯定能成为厂里的大客户,到那时候,她所在的车间就能翻身了。
    此外,在进修班上了几个月课后,王瑞珍也开始从新的角度分析制衣厂面临的问题,她觉得厂里只生产女装太单一了。她希望和宝贝星球的合作能成为突破口,让厂子慢慢拓展商品类型。
    她知道车间主任一心为厂子奉献,所以特意登门,跟对方说了自己的想法。车间主任听后觉得她的想法可以一试,就努力去说服了厂里领导,答应和宝贝星球合作。
    接下订单后,厂里领导觉得童装利润低,而且宝贝星球的第一笔订单金额不大,所以他们直接把订单交给了王瑞珍所在车间。
    而她车间的主任因为她的那些话,对这笔订单很重视,生产出来的衣服不论版型还是质量都很好,于是合作进行了下去。
    随着宝贝星球生意渐好,交给第三制衣厂的订单越来越多。又因为宝贝星球名气大,童装质量过关,这一年陆续又有不少童装品牌下订单。
    半年时间不到,王瑞珍所在的车间,就成了厂里效益最好的车间。
    王瑞珍自己,进修班结业回到厂里后,也在车间主任的力排众议下,被提拔当上了车间副主任。
    刚当上副主任时,王瑞珍心里是激动的,她以为她们终于能够凭借实力,在厂里站稳脚跟。
    但工作干起来她才发现,就算她所在的车间一跃成为了效益最好的车间,厂里那些男领导,依然不怎么能听得进她们女人说话。
    他们先是在订单上动手脚,将童装订单更多地分给其他车间,宝贝星球这边是因为知道她和叶薇是同学才没动。
    等那些订单因为质量问题被要求返工,厂里领导更是直接盯上了车间主任的位置。
    她车间的主任已经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原本对方说想过两年再退休,这样她能攒两年资历,到时候有对方的推荐,她升上去的概率很大。
    但种种原因,主任不得不提前退休,虽然退休前推荐了她,可厂里以她资历浅为由拒绝了,从其他车间调了个副主任来任主任。
    新主任上位后,她很快被架空。
    就像年前这次涨价,她极力反对,却没一个人听她的,还说她头发长见识短,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些,王瑞珍露出了个茫然的表情,疑惑问:“厂长,您冲我眨眼是?”
    郑厂长脸色微沉,但顾忌着叶薇在,仍扯出笑脸说:“童装订单主要是小王她们负责,有没有利润,她最清楚,叶总您跟她是同学,您不相信我的话,总应该相信她说的,小王你说对不对?”
    王瑞珍敷衍点头:“啊,对对,厂长说得对,我们厂开的价格确实很低了。”
    见她还算听话,郑厂长心里满意几分,一脸为难地对叶薇说:“叶总您看,真不是我不肯给你们便宜。”
    在进修班时,叶薇和王瑞珍关系处得不错,结业后因为有合作,一直没有断联。所以她愿意给王瑞珍面子,但前提是不影响公司利益。
    何况王瑞珍的敷衍那么明显,叶薇跟她又不是刚认识,自然能看出来。
    但大过年的,她不想让场面太难看,便打哈哈说:“我当然相信郑厂长的话,但你也知道,我们宝贝星球的衣服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你这价格一涨,我实在很难办。”
    郑厂长心想,我们出厂价六十的外套,到你们店里就要卖一百多,你还好意思跟我说走薄利多销路线。
    但这些话他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不好说出口,脸上便仍是一副为难表情,听着叶薇继续说:“这样吧,年后开工我开个会,和下面员工讨论一下,具体的到时候你安排人去我公司谈。”
    郑厂长特意叫上王瑞珍过来,是希望能得叶薇一句准话的,听她把事一杆子支到年后,连忙说道:“叶总。”
    叶薇脸上笑意淡去,提醒道:“郑厂长,今天才年初二,我忙了几年,今年是真的想好好休息休息。”
    她都这么说了,郑厂长只得咽下到嘴边的话。
    但心里仍不死心,离开前没让王瑞珍跟自己走,说她们是同学,平时都忙,不如趁着过年好好聊聊。
    王瑞珍也不想看他那张脸,顺势留了下来。
    郑厂长走后,叶薇给王瑞珍面前的茶杯续上热水,问道:“最近工作怎么样?”
    两人关系虽然不错,可要说密友,远到不了那程度。只是有些话,她实在不好对别人说,就算是丈夫,也不是很理解她。
    她被架空,丈夫是能跟她同仇敌忾,但每次都会说上一句,她是个女人,当上副主任就够不错了,没必要那么要强。
    几次后,王瑞珍就不想和丈夫说工作上的事了。
    有些话,她在心里憋了太久,这会听叶薇问起,便再也止不住,眼眶一红说:“不顺利。”
    说完前因后果,王瑞珍愤愤不平道:“我就不明白了,我是个女人怎么了,女人就一定比他们男人差吗?如果不是我,没有廖主任,三车间能被盘活?能带动整个厂子效益增长?当时谁也看不上这一块,现在童装做起来了,就都来摘桃子了!”
    说到这里,王瑞珍抹了把眼泪,“小叶,我真不甘心!”
    在郑厂长面前,王瑞珍和叶薇打招呼都是喊“叶总”,但这会没外人,就又喊回了之前当同学时对她的称呼。
    叶薇抽了两张纸巾给王瑞珍,略有些突然地问:“你愿意跳槽吗?”
    道了声谢正准备擦眼泪的王瑞珍顿住:“跳槽?”她脑子里转了一圈,试探着说,“沪市的国营服装厂效益都一般,很少招工,我能跳到哪里?”
    叶薇不跟她绕弯子,说道:“我想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厂,你有没有兴趣?”
    “开服装厂?”王瑞珍一脸震惊,“你怎么突然想开服装厂?”
    “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找人代加工成本压得再低,也不可能低得过自己的服装厂。”
    但这话并不绝对,毕竟服装厂投资不小,品牌能做起来,服装厂能长久地开下去,自然能降低成本。
    可如果品牌没做起来,服装厂又接不到其他订单,轰轰烈烈开起来,没多久又轰轰烈烈地倒闭,可能不但无法节约成本,还会增加投入。
    叶薇不想太冒进,所以才会选择代加工,如今宝贝星球这个童装品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宝贝星球店里的童装销量也持续走高,建厂这事就提上了日程。
    心里这么想,叶薇说的时候却修饰了一番,道:“去年宝贝星球的重心在扩张上,我实在没有精力。现在公司发展稳定,后面就算开分店,也不需要我事事亲为,所以今年我打算把重心放在服装厂的筹备工作上。”
    如果叶薇什么都没有,突然说自己建服装厂,还问自己感不感兴趣,王瑞珍肯定会摇头。
    但叶薇名下的童装品牌小有名气,更有二十多家直营店,她要开服装厂,生产出来的童装肯定不愁销路。
    而且早在刚认识的时候,王瑞珍就知道叶薇很有钱,何况宝贝星球生意火爆,她肯定不缺开店资金。
    只是,叶薇只问她感不感兴趣,却没有说让她过去当领导。
    虽然她被架空了,但怎么说也是个车间副主任,手下管着两百来号人。要是叶薇请她去当普通职工,她还不如在这里干着。
    正想着,王瑞珍便听叶薇说:“只要你愿意来,我就让你当厂长。”
    “厂长”二字一出,王瑞珍心里瞬间愿意了大半,一个“好”字差点脱口而出,她克制着激动问:“你这个服装厂,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吧?”
    “当然不会。”
    叶薇笑了,又诚恳道:“不过厂子现在确实什么都没有,其实厂房和设备还好说,有钱都能搞定,麻烦的是人,做衣服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厂子要办起来,至少要有一批熟练工撑场面,但我在这方面,实在没什么人脉。”
    如何招到一批熟练工,对叶薇来说是个难题。
    但王瑞珍往上两代都是制衣厂工人,住的也是制衣厂分的房子,身边亲戚朋友,十个有九个是做这方面工作,招一批熟练工对她来说轻而易举。
    她心思一动,问道:“前期你打算招多少熟练工?”
    “越多越好。”
    叶薇知道这回答有些宽泛,想了想又说:“前期我打算先招一百人,厂子办起来后,再视情况扩招员工。在制定出完整的带教制度前,我不打算招太多没有经验的人,熟练工的数量最好能在八十到九十之间。”
    王瑞珍面露吃惊,制衣厂发展到现在,职工也不过一千出头。很多私营的小服装厂,职工只有二三十人。一来就招一百人,在她看来有点冒险。
    但想到那些二三十人的小厂,老板不扩大生意规模是因为没那么多订单,而非不愿意挣钱。
    宝贝星球出货量大,叶薇这厂办起来,就算招上百名员工,也不一定能吃下全部订单,又觉得她这决定其实算慎重了。
    王瑞珍淡定下来,继续问:“那这厂子,你打算办在哪里?”
    “我现在只是有想法,厂址在哪里现在还不确定,但我个人倾向于郊区。”
    事实上就算是郊区,租金也比周边省市贵得多,但第一家服装厂,叶薇倾向于办在眼皮子底下。后期厂子发展起来,要建分厂,倒是可以开到外省去。
    叶薇倾向郊区的原因显而易见,王瑞珍没有开口询问,只皱着眉说:“厂子办在郊区,熟练工可能没有这么好招。”
    “不好招,不代表招不到,”叶薇意有所指道,“而具体要怎么做,是厂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换言之,如果王瑞珍应邀,这问题就是她需要考虑的。
    她邀请王瑞珍当厂长,也不单因为她们是同学,她更看重的是她的能力。如果王瑞珍连招工都解决不了,叶薇又何必找她?
    但如果这厂子能办起来,不仅待遇优厚,叶薇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给她放权,以后这个服装厂,她说了算。
    明白这一点,王瑞珍心潮澎湃,但最终还是没有一口答应,提出回去考虑一段时间。
    等过完年,制衣厂开工不足一周,王瑞珍便打来电话,说她愿意跳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