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75章 九三年沪市认购证 一九九三年八月,沪……

第75章 九三年沪市认购证 一九九三年八月,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九九三年八月, 沪市再次发行股票认购证。
    这次认购证发售和去年有些不同,分成了两步,有意者可以八月十四到二十号填写预约登记表,八月十八到二十二号再带着填写好的登记表去销售点购买。
    虽然流程复杂了, 但这没有打击到群众购买认购证的热情, 消息一出来, 大街小巷就讨论开了。
    财务科的几人, 除了今年新来的实习生龚秋萍,哦,龚秋萍在六月份已经毕业, 也已经过了实习期, 现在是正式工了。
    除了龚秋萍,其他人都因为认购证受益过。
    陈玲、孙淑兰和周荣不用说, 三人除了去年的沪市认购证, 下半年还去深市抢购过,除陈玲只买了五十份抽签表,其他人都是一百份起步。
    深市抽签表一百份盈利在十万左右, 虽然到现在仍股票没有上市,但就算购买数量最少的陈玲,盈利也有近四万,周荣更是赚了十多万。
    于晴家去年炒股虽然亏了不少钱,但如果没有厂里强制抵工资发的那些认购证,现在说不定得背债。
    正因为有认购证的收益, 她家才能攒下几千存款,到今年机械厂股份制改造,才能投两千进厂。
    虽然改造更名后的机械厂还没有上市,但明眼人都能知道信德电器越来越好了, 这点从自由市场上信德电器的股票从无人问津,到有人愿意翻倍入手可以看出来。
    但去年过后,信德电器的职工可以说全员炒股,都是经过风浪的人,不可能在这时候着急忙慌地将手里股票出手,所以现在自由市场上,信德电器的股票有价无市。
    因为通过认购证实打实地赚到了钱,这次沪市又要发行认购证,财务科的几人热情都很高涨,连刚毕业的龚秋萍都不例外。
    去年沪市发行认购证时,龚秋萍已经放寒假回老家,根本没听说过消息。直到五六月份认购证越炒越热,偶然听同学说起,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但当时认购证价格已经涨起来,而她只是个学生,家境又普通,没有钱买,只能看着别人讨论得火热。
    如今她已经工作好几个月,虽然这个月才转正,工资也不高,刚过三百,但机械厂家属院有单身宿舍,职工住宿不要钱,她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吃饭。
    而吃饭有食堂,开销比在外面吃便宜不少,她工作几个月也攒了一两百。
    认购证一份才三十块,她认为自己可以买几份。
    得知龚秋萍只准备买几份,周荣说:“才买几份?那也太少了,去年我们市发行的认购证价格刚炒起来,八月份深市发行抽签表,数量就定到五百万了,后来因为人太多,最终发行数量有一千万份,中签率是固定的百分之十,你知道这什么意思不?”
    去年这时候龚秋萍放暑假回了老家,不太清楚深市认购证的情况,周荣这番话说得她一愣一愣,问:“什么意思?”
    “深市的抽签表,中签率是固定的,每十张有一张能中,也就是说,你买一张,能不能中全凭运气,但如果你能买十张,至少能中一张。”
    周荣竖起一根手指说:“深市的抽签表,中一次签能买一千股,现在看一股差不多能赚十块钱,也就是花一千买十张,至少能赚一万块。”
    龚秋萍惊叹:“这么多!”
    “这算什么啊,去年我们市发行的认购证,平均一份就能赚五千,认购证价格还便宜,三千就能买一百份,躺赚四五十万。”周荣说着伸手一指叶薇,“你叶姐往厂里投的那两百万,就是去年买认购证赚的。”
    龚秋萍又一脸惊叹地看向叶薇:“叶姐好厉害!”
    叶薇咳嗽一声,没说什么。
    周荣则继续道:“我听人说,去年我们市最开始也是准备发行五百万份认购证,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能赚钱,才只卖了两百万份。现在大家都知道认购证的价值,这一次,发行数量估计最少都有五百万,中签率估计不高。”
    孙淑兰说道:“去年深市发行了一千份,中签率都有百分之十,今年我们市再发行认购证,中签率不可能比这个还低吧?”
    “都是这么想的,但中签率到底多少,结果出来前谁能说得准?”周荣撇嘴说,“总之想要中签,肯定买的数量越多越好,你才买四五份,就算中签率有百分之十,中的概率也不大。”
    龚秋萍虽然没买过认购证,但听他们聊到这里也基本明白了,表情苦恼道:“可我手里只有一百多,只够买四五份认购证。”
    听出龚秋萍话里的期待,财务科办公室坐着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虽然他们都挺有钱,但这世上债主最难当,而且他们和龚秋萍共事才几个月,对她并没有那么了解。
    当然,如果她主动提出想借钱又不一样了,毕竟是一个办公室的,一两百块大家凑一凑还是能借的。可她支支吾吾不好意思主动提,他们怎么可能善心泛滥,主动借钱给她?
    但沉默没有持续多久,没一会,陈玲过来了。
    副科长是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的,前任副科长是空降的,和财务科的几人关系都一般,很少来大办公室串门。
    陈玲则不同,她在财务科干了十来年,又爱热闹,隔三差五会来找大家聊天。
    今天出了这么大消息,她当然要来问问情况,进门就问:“诶你们听说了吗?市里又要发型认购证了!”
    财务科几人或抬头或转头,脸上都写着“我们知道了”,孙淑兰说:“我们刚才正讨论这件事呢?”
    “都讨论了些什么?”陈玲问完不等几人回答,便急忙问,“你们打算买吗?”
    “当然要买!”周荣回答得毫不犹豫,“不但要买,还要多买!”
    陈琳显然也是这么想的,问道:“你们打算买多少?”
    “可能会买一百份。”孙淑兰还没拿定主意,说得有些迟疑。
    “才一百?也太少了?”周荣啧啧摇头,“孙姐你还没明白过来?认购证这东西只要你有钱买,它就亏不了,买得越多就赚得越多,像去年深市那次,你们怕亏钱,才买几十一百份,现在才赚了几万块吧?我到现在已经赚十五万了!”
    虽然孙淑兰觉得周荣的话有些道理,心里也在犹豫要不要多买一点,可看到他那得意洋洋的表情,心里仍有些不爽,问道:“你说我买一百少,那你准备买多少?”
    周荣下巴一抬,说道:“至少买一千份吧。”
    “一千份?!”
    于晴和龚秋萍惊呼,那可是三万块!
    孙淑兰倒不觉得三万很多,她家里也是有十来万的,只想到周荣买这么多,可见对认购证很有信心,不由想自己要不要再买多一点。
    还没拿定主意,想到陈玲还没说自己准备买多少,便问:“陈副科长你打算买多少?”
    三人中,陈玲可以说是最穷的。
    本来沪市认购证她就没赚多少钱,后来深市认购证也买得少,算上今年陆续发下来的去年的工资,家里存款也没到七万。
    之前看叶薇买了两百万机械厂的内部股,发狠也拿了两万出来,现在手头不到五万块。
    让她拿出大半买认购证,陈玲舍不得。
    但想到她因为舍不得钱,去年两次发财机会,她都撞上了,却没抓得太紧,导致现在条件反而不如孙淑兰和周荣……
    陈玲不由想,她要不要豪赌一次?
    话到嘴边,想起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时,叶薇一直没有吭声,陈玲扭头问:“小叶你呢?准备买多少?”
    “我……”
    叶薇刚开口,弹幕就跳了出来:
    【别买别买,一份也别买!九三年认购证就是个坑!】
    【也没有吧,我查到这一年发行了两次认购证,第一次中签率是低得令人发指,第二次有人说买了一万份认购证,中了八只股票,其中华东电脑赚了七倍、四药股份赚了四倍,收益率不错】[1]
    【前面的要不要再仔细看看你那段话呢,一份认购证就要三十块,一万份认购证就是三十万,中了八只股票,可以购买的股票数量未知,赚了多少钱依然未知,你确定这人最后赚到钱了?】
    【对啊,我怎么查到这次认购证坑得很,有种说法这一年发售了1.8亿张认购证,而认购范围内12家公司的个人股总共2.16亿股,最后中签率百分之零点二,第二次认购证销量更是上了五亿,是能认购证新股的近两倍,中签率更低】[2]
    【虽然没有九三年沪市认购证的具体数据,但根据当时亲历者的评论,确实很多人都说九三年认购证收益没有认购证售价高,这东西买到就是亏】
    ……
    叶薇并不看好这次认购证的收益,因为她深知一个道理,当一种赚钱方式广为人知时,普通人就很难再通过它赚到钱。
    沪市第一次发行认购证,人人都觉得买它就是亏,结果买一百份认购证能获得五十万左右的收益。
    深市发行认购证,人人都知道它能赚钱,最终一百份认购证的收益降到了十万左右。
    到这次沪市发行认购证,已经是国内第三次,叶薇认为它的收益必然会进一步降低,中签率也可能大大减少。
    如今叶薇名下的宝贝星球可以说日赚斗金,持有的信德电器股票在自由市场也涨得很不错,所以她对这种有风险,且收益不大的投资已经没有多少兴趣。
    但看到弹幕说这次认购证发行量疑似过亿,中签率更是疑似低至百分之零点二,心里仍有些震惊。
    虽然知道中签率会下降,但这幅度也太大了,发行量更是从一千万跳涨到一亿八千万,简直可怕!
    不过这条弹幕和前面那条说第一次中签率低的,意思不说截然相反,也是有矛盾的,而且最后一条弹幕也说没有具体数据,所以认购证销量过亿也不一定是真的。
    但不管是何种说法,这次买认购证风险大是肯定的,除非运气逆天,买几份中几份,否则最好别凑这热闹。
    倒是弹幕提到的华东电脑和四药股份,股票上市后可以考虑买点炒短线,虽然发弹幕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确定内容真实性,但赚钱概率比买认购证还是强多了。
    叶薇心里琢磨着,说道:“我不打算买认购证。”
    “你不买?!”
    几个声音交叠响起,陈玲更是急忙问:“为什么?你不看好这次认购证的收益吗?”
    “嗯,我确实不怎么看好。”
    叶薇没提弹幕,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风险太大,我也不建议大家购买,或者实在想买,最好不要买太多。”
    想到去年沪市和深市发行认购证时,叶薇都建议他们多买一些,今年机械厂改造买股份也一样,她都说准了,被周荣带动准备买几百份认购证的陈玲一咬牙说:“那我也不买了。”
    孙淑兰几人正犹豫着,听到陈玲说不买,懵了:“你真不买了?一份都不买?”
    虽然决定做得艰难,但话出口后,陈玲很快下定了决心:“不买了,一份都不买了,你们呢?还买吗?”
    “我……”孙淑兰看看陈玲,又看看叶薇,“可能也不买了吧?”
    见她们都不买,于晴和龚秋萍也纠结起来,你看我我看你,迟疑道:“我们……要不也不买了?”
    周荣没想到大家主意变得这么快,愣了下说:“不是,你们都不买啊?虽然……”
    虽然叶薇前几次都看准了,但你们也没必要把她的话当圣旨吧?何况去年沪市发行认购证,她对外只说买了一百份,结果今年一百份就变成了四五百份,你们怎么能确定她当着我们的面说不买后,不会和去年一样偷偷摸摸去买几百份认购证?
    心里想法虽然不少,但当着叶薇的面,这些话只在周荣心里转了一圈,见大家都像是打定了主意,咬牙说:“行,你们都不买,我一个人买。”
    陈玲和孙淑兰两人听了自然要劝,但周荣心里想法多,不怎么愿意听。两人跟他虽然有十几年同事情,可她们又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叶薇的话都是对的,见他实在不听劝就放弃了。
    八月十四号,沪市九三年认购证发售预约开始,周荣果然第一时间去填了表。
    不止周荣,信德电器不少人都填了预约登记表。
    其实消息传出后,有不少人问叶薇买不买认购证,可得知她不看好这次认购证的收益,所以一份都不打算买后,愿意相信她判断的人又不多了。
    甚至有些人想法和周荣类似,觉得叶薇是怕他们像她一样发财。
    实话说好良言难劝该死鬼,他们不信叶薇,上赶着亏钱,她当然不会多劝。见她不言语,他们又觉得她心虚,于是买得更多。
    宝贝星球也有买认购证的,但她们去年没有像机械厂职工一样因为认购证发横财,都是打工人,舍得花大钱的不多。
    叶薇让江韵转述了一遍她的看法,大家愿意听最好,实在不愿意听,只要不影响工作她也懒得管。
    这次认购证正式销售的时间不长,十八到二十二号,满打满算也就四天。
    和去年一样,认购证截止销售第二天,报纸迅速刊登了销量相关新闻。
    好消息,这次认购证销量没有1.8亿。
    坏消息,认购证销量没比1.8亿少多少,上九位数了。
    消息一出,家属院里买了认购证的脸色都不太好,周荣再上班也没了前几天的信心满满,看到人就说:“这次认购证销量虽然高,但说不定发行的股票数量更多,我买的认购证还是有机会赚钱的,对吧?”
    大家不忍心打击他,又不想说违心的话,只能敷衍着说:“肯定有的。”
    八月二十号晚,又是同一频道同一时间直播抽签。
    今年发行的认购证和去年不太一样,去年认购证一份四联,可以参加四次抽签,而今年的认购证只有两联,只能参与一次抽签。
    也就是说,这次购买认购证的,这天晚上一抽定生死。
    和上次一样,抽签前,直播上相关单位的领导先公布了,参与本次发行认购证的公司数量,一共是十二家,发行的股票数量两亿多。
    不需要算数多好,大多数人将两个重要数据放在一起比对,就能知道这次抽签中签率估计不会很高。
    买得少的还好说,那些买得多,看到这里脸色瞬间白了。
    等抽签结果出来,家属院里哀鸿遍野。
    周一上班,周荣工位迟迟不见有人,上班铃声奏响半小时,周荣妻子才匆忙来报信,说他生病了,要请几天假。
    罗丽娟知道他这次亏了不少钱,心里肯定难受,痛快批了假,只提醒说请病假需要病例,如果没有就只能按事假算,是没有工资的。
    家里有十几万存款,周荣妻子哪会在意这点工资,只是想到丈夫一亏就是好几万,也笑不出来,僵着脸点点头就走了。
    人走后,罗丽娟很快来到财务科大办公室,告诉大家周荣生病请假的事,并将他的工作分给龚秋萍。
    罗丽娟交代完工作前脚刚走,后脚陈玲就过来了,问清楚情况后,一锤定音道:“他这病,肯定是因为买认购证亏了好几万起的。”
    孙淑兰点头附和:“包是这样的!”
    ……
    随着买认购证的人心情从激动到失望再到绝望,叶薇在信德电器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三十一号上午做完工作上的交接,叶薇跑了几个部门,将进修班报道缺的资料尽数补齐,然后又被罗丽娟叫去谈话。
    谈话结束,时间临近下班,回到大办公室,其他人都已经收拾好准备撤,看到叶薇回来,孙淑兰笑着问:“你明天是不是不用来上班了?”
    “嗯,明天要去报道。”
    孙淑兰点头,又问:“进修完还回来上班吗?”
    虽然孙淑兰没有坏心,但这问题有些敏感,叶薇含糊道:“进修完是明年的事了。”
    孙淑兰已经反应过来自己问错问题,没有继续刨根问底,笑道:“也是,时间过得好快,我还记得你刚来财务科的样子,一转眼,你都这么厉害了。”
    “这几年大家变化都不小,陈姐升职了,你和周哥也发了财,今年科室里又来了新人,厂子也改了名字。”
    孙淑兰想要论发财,科室里没人比得上叶薇,但看出她不想成为话题中心,便接着她最后半句说:“要说这几年什么变化最大,确实要数我们厂子,以前是机械厂,生产零部件的,现在是电器厂,开始生产家用电器了。”
    于晴也是厂里老职工,插话说:“不止,去年这时候,厂子还开不了工发不出工资,今年这时候,工人两班倒都不够,大家到手的工资也涨了。”
    龚秋萍是新人,不太清楚机械厂以前的情况,前面有点插不上嘴,听到这里才找到机会说:“我听人事科的说厂子要招工了。”
    “招工?”孙淑兰和于晴都没听过这消息,不约而同望过来,“什么时候说的事?确定是真的吗?这次会招多少人?有什么要求吗?”
    接二连三的问题把龚秋萍问住了,她迟疑道:“我前两天上厕所的时候听人事科的同事说的,听她们的意思,应该八九不离十吧?具体招多少人,有什么要求我不清楚,只知道主要招车间工人,孙姐于姐你们关心这个是?”
    当然是想打听清楚给自家亲朋好友带个信,信德电器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现在依然是国家控股占大头。
    而跟往年比起来,今年厂里的福利待遇不但没有变差,职工能拿到手的钱还变多了。要是能提前打听到消息透露给亲戚,对方进了信德电器,也是一份人情嘛。
    但明面上,两人都只说:“我随便问问。”
    又见叶薇开始收拾东西,孙淑兰起身问:“需要帮忙吗?”
    “不用,没多少东西。”
    叶薇说着从抽屉里拿出最后一本笔记,翻了翻后递给龚秋萍:“我刚入职的时候记的,都是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之前可能没有讲到,你拿回去吧,平时有时间可以翻一翻。”
    又将常用的钢笔,和费了不少功夫养活的花分给孙淑兰和于晴。
    于晴还好说,孙淑兰接过钢笔后抬手擦了擦眼睛:“小叶你这弄的,像是我们以后都见不到了。”
    叶薇笑着说:“见不到不至于,我还住在家属院呢。”
    “不搬家啊?”
    “不搬。”
    将用了好几年的钥匙串交给龚秋萍,下班铃声正好响起,叶薇将敞开的背包拉链拉好,背起,再朝几人挥手:“我先走了,再见。”
    说完,叶薇转身离开。
    即将走出厂办大楼时,叶薇回首望向工作了几年的地方,心中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还会回来吗?可能会吧。
    但还会回来工作吗?应该不会了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