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39章 兑换券 “你听说了吗?认购证都被销售……

第39章 兑换券 “你听说了吗?认购证都被销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听说了吗?认购证都被销售点的那些人倒卖了, 现在交易所附近聚集了一群人,说要去市政府讨说法。”
    “真的?去讨说法的人多吗?”
    “好像不少,怎么,难道你想去?”
    “当然想, 我们从老家千里迢迢过来, 顶着大太阳排了两天队, 结果一张抽签表都没买到!要是我运气不好来晚了, 我也就认了,可现在怎么回事?上面不给个说法,让我们就这么回去, 你能甘心?”
    当然不甘心, 如果不是不甘心,他怎么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于是两人匆匆吃完饭, 快速离开饭馆。
    两人离开后, 坐在他们隔壁桌的张江明问:“我们要一起去吗?”
    陈玲三人对视一眼,谁都没有先开口。
    他们已经买到了足够数量的抽签表,如果不是这两天街上太乱, 甚至有人打劫抽签表,他们早坐车返程了。
    这会,他们谁也不想节外生枝,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江明的问题。
    叶薇却没有那么多顾忌,说道:“我们已经买到了抽签表,没必要掺和这些事, 陈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周荣立刻说:“肯定是越早越好。”
    他们住的这一片因为不算市中心,这两天打架斗殴不算多,但因为住的旅馆住客基本都跟他们一样是为了抽签表来的,所以就算足不出户, 他们也能听说第一手消息。
    这两天,周荣是谁也睡不安稳,吃也吃不好,就怕让人知道他手里有抽签表,把他给打劫了,所以这会他巴不得早点离开深市。
    陈玲则察觉到了什么,多问一句:“你们呢?”
    叶薇看张江明一眼,说道:“我和江明打算在深市多待几天,如果你们想尽快走,明天可以去火车站看看能不能买到票。”
    他们在羊城中转的时候因为售票大厅人太多,排了几个小时距离窗口也有不短的距离,时间又紧迫,就没有买回程的票。
    到深市后他们忙着来销售点排队,根本没去过火车站。
    等买到抽签表,街上也很快乱了起来,所以周荣三人虽然想早点离开深市,但又有些不敢出门,想等事情平息了再说。
    也因为这样,之前几人没有聊过回程的事。
    听到叶薇的回答,周荣愣了下问:“你不跟我们一起走?是因为想多收些抽签表吗?”
    抽签表已经售罄,他说的收,自然是私下去买那些被炒高的抽签表。
    周荣不免想到叶薇已经眼也不眨地买了一百五十份抽签表,如果再花高价私下去收,肯定是非常看好抽签表盈利前景。
    虽然理论上来说,他们这些千里迢迢来到深市的人,都很看好靠抽签表赚钱,而到了深市看到公告后,心里对它会产生的收益也有了数。
    但真拿出全部存款去赌,心里难免惴惴,所以昨天轮到他买抽签表时,他的手抖得很厉害。
    可现在,想到叶薇赌对了沪市的认购证,周荣不由想自己他要不要再多投入一些,也尽可能地再多收一些抽签表?
    只是周荣还没拿定主意,便见叶薇摇了摇头说:“这个看具体情况,我们留下来主要是想去附近工厂区逛一逛。”
    丁保卫不太理解,问道:“工厂区有什么好逛的?”
    陈玲脑子向来比较灵光,很快想到什么问:“你是想进点货回去卖?”
    “深市工厂多,进货倒是方便,”没等叶薇回答,周荣就分析了起来,“但现在不比刚改开那会,当时下海做生意的人少,深市乱但是工厂多,产品质量虽然一般,可款式新价格又便宜,一车货拖回去,很快就被抢光了。现在国营厂上班也没保障,做生意的越来越多,那些卖衣服鞋子的,十个有九个是从深市进的货,你现在想做生意,可不好办。”
    “周哥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虽然周荣说的这些话像泼冷水,但也是真心实意为叶薇着想,所以她没有不高兴,笑着说道:“我只是有一点想法,现在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如果看到合适的,我可能会进一些回去试试水,几百上千块就算亏了,只要能学到东西,我觉得也值得,就当交学费了。”
    陈玲和周荣都知道叶薇这不是在说大话,上半年她赚了不少钱,几百上千对她来说确实不算什么。
    正因为知道,他们才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羡慕?肯定是有的。
    嫉妒?不至于。
    但两人确实打消了留下和叶薇一起去工厂区转悠的心思,几百上千对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他们亏不起。
    而且他们觉得,叶薇可能也不想让他们跟着,推己及人,如果是他们进货回去赚到了钱,肯定也不希望身边的人知道他们的货物来源。
    丁保卫倒是有些意动,他和孙淑兰都是机械厂的职工,近几个月闲得发慌,早想另寻出路了。
    再加上他们夫妻上半年赚了好几万,手头宽松,如果投资几百上千能把生意做起来,他是愿意的。
    但他和叶薇没那么熟悉,见陈玲和周荣都表态说明天去火车站排队,只好打消和叶薇两人一起去工厂区看看的念头。
    吃完饭,几人回到旅馆。
    刚进旅馆大门,陈玲几人就吓了一跳,因为里面聚集了十多个人,他们以为是出什么事了。
    稍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为了沪市认购证第四次抽签仪式的直播下来的。
    旅馆里的住客都是冲着抽签表来的,哪怕不是沪市人,没买到之前沪市发行的认购证,大家对抽签仪式也感兴趣。
    所以知道第四次抽签仪式今晚举行,就有人跟老板提议用大厅里的电视放直播。
    陈玲三人虽然卖掉了认购证,但都爱凑这种没有危险的热闹,就提议在楼下看完电视再回去。
    叶薇和张江明手里还有部分认购证没中,自然对此没有意见,于是上楼拿马扎下来。
    晚上八点,直播开始。
    仪式流程和前几次没有区别,抽完签,大家也不知道这次抽签具体能中多少。但像叶薇几人这样有经验的,一看参与今晚抽签的有七家公司,就知道中签率不会低。
    陈玲周荣几人一讨论,大厅里其他人就都知道了,想到沪市四次抽签加起来,中签率都差不多百分之八十了,而深市的中签率才百分之十,买到抽签表的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话里不由带了些许出来。
    但他们不抱怨还好,一抱怨那些没买到抽签表的就绷不住了,说着说着就群情激奋起来,再听有人提起去政府讨说法的事,一个个拦不住地往外冲。
    期间陈玲几人怕被波及,赶紧拉着叶薇和张江明上了楼。
    进到房间,陈玲拍着胸脯说:“疯了,大家都疯了,你说他们出去不会遇到危险吧?”
    叶薇哪里知道,说道:“他们心里憋着气,我们就算想拦也拦不住,听天由命吧!”
    毕竟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陈玲就算担心也很有限,所以没有被这个插曲困扰太久,再加上这几天都没休息好,上床后很快就睡着了。
    叶薇这天晚上也睡得不错,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了。
    洗漱过后,她下楼去买早饭,顺便去附近报亭买了份最新的报纸,看完过后,她放弃吃早饭,转身上楼去敲隔壁的门。
    很快,里面响起周荣迷迷糊糊的声音:“谁啊?”
    叶薇回答说道:“是我,叶薇,周哥,我找张江明。”
    里面响起窸窣的交谈声,很快,头发翘起的张江明打开了门,打着哈欠问:“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叶薇直接说道:“处理结果出来了。”
    “什么处理……”张江明话没说完,想起来了,“昨天闹事的结果?”
    “嗯,上面决定增加发行相当于五百万份抽签表的兑换券,”叶薇应声,“你赶紧洗漱,我们去排队。”
    说完这事,叶薇就回了自己房间。
    刚醒来穿好衣服的陈玲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只是隔了门板听得不是很清楚,看到叶薇进屋便问起来。
    叶薇没有隐瞒,把刚才跟张江明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增加发行相当于五百万份抽签表的兑换券?”陈玲呢喃完想到什么,脸色不太好地问,“那后面中签率是不是要下降?”
    “应该不用降,这五百万份抽签表挪用的是明年的额度,所以平摊下来中签率还是百分之十。”
    “那就好。”陈玲松了口气,又想起来问,“你和小张是不是要去排队买兑换券?”
    “有这个打算。”
    “我跟你们一起去吧,凑个人头,你带的身份证够不够?”
    “够。”
    为了避免麻烦,叶薇没有找厂里的人借身份证,而是让叶兵找了雪糕厂的同时,以每天五块钱的价格租用。
    因为有钱拿,叶兵同事中愿意借身份证的不少。
    最后愿意帮忙排队的不止陈玲,还有周荣和丁保卫。
    ……
    其实增发抽签表相关的公告早在昨天晚上,大家去游行的时候时候就用广播形势在现场通知过,但当时大家情绪比较激动,听到的人不多。[1]
    深夜十一点多,港城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又播报了一遍这件事[2],这次收到消息的人要多一些,所以凌晨就已经有人到各销售点门口排队。
    但更多人既没有听到街上的广播,也没有听到港城电视台的新闻,又因为几天奔波身心疲倦,一觉睡到了天光大亮才出门。
    叶薇几人算是收到消息比较早的,他们之前又踩过点,哪怕保险起见要更换销售点,也能迅速找到位置相对偏僻,人也比较少的。
    所以到了销售点,他们的位置算是比较靠前的。
    又因为市里吸取了前两天的经验,这次不但安排了警察维持秩序,还组织了市里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来监督,以免再次发生舞弊现象。[3]
    所以这天跟前两天比起来更井然有序,队伍前进速度更快,也没有再发生开售没有多久,销售点就说认购证已经卖完的情况。
    排了大半天,下午三点左右,终于再次轮到叶薇几人。
    他们拿着钱和身份证,各自买了相当于一百份抽签表,也就是十份兑换券。其中叶薇和张江明各买了二十份兑换券,还有十份兑换券是周荣自己买的。
    排队期间周荣想了又想,最终决定咬咬牙,再买一百份抽签表。至于买表的钱,则是找丁保卫借的。
    总之两次下来,叶薇一共买了两百五十份抽签表,不算多,但她觉得也差不多了,就没再去买炒高的认购证。
    次日上午,陈玲三人去火车站买票,叶薇则和张江明一起去了附近的工厂区。
    ……
    来深市前,叶薇对这座城市了解不多,只知道它改开后发展得很快,工厂林立,工资很高。
    这时候内地大多数城市平均工资才两三百,沪市算高的,今年也才陆续涨到三百五六,但在深市,只要勤劳肯干,月薪过千不是梦。
    她还知道深市服装厂很多,生产的质量一般,但价格便宜且款式新,所以沪市那些小型服装店或者夜市摆摊的人,基本都是从深市进的货。
    所以叶薇和张江明最先去的是服装厂聚集区,但两人都是无名小卒,就算到了这里,也基本是进不去工厂的。
    叶薇也没想进工厂,找人稍一打听,就摸到了批发一条街。
    前几天不用去排队的日子里,她没有完全闲着,在附近吃吃逛逛,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她知道,在这条街上开店的人,基本都和周边服装厂的内部人员有点关联,所以他们的拿货价格也就比那些大宗客户高一点,外面很多生意规模不大的批发商,也都是从这里拿货。
    也因为是批发店铺,他们的衣服基本都是五件起批,不接零售。老板也很看人下菜碟,大客户就热情点,小客户不怎么搭理,你要说自己是私人来买衣服的,得,一边玩去吧。
    叶薇虽然没有做过生意,但知道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所以见人就吹牛自己在沪市有十几家服装店。
    她长得面嫩,又不像那些大老板一样大哥大拿手上,批发的老板自然一脸怀疑。
    但她穿着打扮都不差,衣服是之前为了卖认购证“斥巨资”买的,脸上妆容也还算精致,再加上是不是说一句行话,那些老板就渐渐打消了怀疑,开价都按照大客户来。
    叶薇来之前就知道深市衣服便宜,但听到对方开的批发价,还是惊了一下。
    比如基础款的纯棉长袖,沪市刚上新时一件至少要卖二三十,但这里的批发价不到十块。
    虽然这是批发超过五百件的价格,但批发数量少也贵不了几块钱,扣掉运费和店面租金,利润依然可观。
    长裤价格稍微高一点,但基础款批发价基本不超过十五块,而沪市的卖价至少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两到三倍。
    张江明虽然没怎么逛过女装店,但听到这价格也是眼睛一亮,趁着老板不注意,压低声音问叶薇要不要直接批点女装回去。
    叶薇想了想说:“再看看。”
    虽然这些衣服不止批发价格低,面料还不差,基本都是纯棉,做工不算精细,却也没有多少明显的线头,但他们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款式基础。
    基础款,说白了就是烂大街的款式,不用去商场,去夜市逛一逛,每家店铺基本都有这个款。
    而深市服装厂多已经是共识,那些店铺老板十有八九都是在羊城深市两地进的货,也许他们找的不是源头批发商,但价格也差不了几块。
    再加上夜市租金便宜,所以这些基础款进回去,卖价都大差不差。
    夜市人流量大,他们开店久了还有老客户,她一个店都没有的新人,衣服款式又不特别,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降价?但这叶意味着利润变少,如果她降了价别人也降,引起恶性竞争,说不定最后谁也讨不了好。
    可如果不降,货堆积在手上卖不出去,进货价再低,最后肯定也是亏。
    所以基础款进货价看似低廉,但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已经不能保本。她想把货卖出去,最好还是从款式上下点功夫。
    但款式通常和做工复杂程度成正比,款式越好看,做工上就需要更费功夫,同事面料要求也会更高,继而导致进货价更高。
    进货价高了,售价就低不了,可她没有店铺,走低价路线或许能吸引到客户,价格一高,顾客肯定更倾向于去商场选购。
    那要开店吗?
    叶薇当然承担得起开店的投资,不提之前赚的那些钱,就说这次深市行即将带来的收入,也足够她开好几家店。
    但开店成了自然好说,不成一亏就是几万块,心里有底前,她不想贸然做决定。
    何况这只是逛的第一家批发店,叶薇觉得他们可以再多看看。
    之后两人又进了几家服装批发店,其中有一家店的服装款式都挺不错,但相应的批发价也要高上一截。
    除了女装店,这条街上还有男装、童装、鞋帽等批发店,叶薇重点逛了童装店。
    虽然她未婚未育,也没有真正做过生意,却也知道现在最好赚的是女人和孩子的钱。
    女人不用说,去商业街看看遍地开花的女装店就知道了。
    孩子的钱好赚则跟政策有点关系,叶薇这一代孩子还挺多,家家户户都是三五个孩子,所以父母在养孩子方面没有那么精细,经常老大衣服小了老二接着穿。
    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计划生育越发严格起来,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
    听说乡下政策会宽松一些,有个地方生了女儿可以再生一个,但沪市在这方面男女平等,男女都只能要一个,否则自己做生意的要交高额罚款,在国家单位上班的轻则处分重则丢工作。
    像机械厂,近几年结婚的职工都只要了一个孩子。
    孩子少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自然成倍增长,再说直白点,同样数目的一笔钱,一个孩子花和三五个孩子花肯定是不一样的。
    现在机械厂大院里的那些孩子,别说衣服每个季度要买新的,就连玩具都隔三差五更换。
    而孩子的衣服因为布料用量少,所以批发价格普遍比成人服装低不少,就算是做工更精细的中端款式,也不比成人服装的高端款贵多少。
    此外,儿童服装的竞争远没有成人女装激烈,叶薇想也许可以试一试。
    所以在童装批发店里,叶薇聊得要更深入一些,但她没有跟人说定,只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花一天时间逛完服装厂聚集区的批发一条街,隔天叶薇去了玩具厂聚集区。
    虽然这时候深市工厂很多,但想也知道,电子信息相关的制造业不是现在的她能涉及的,所以一开始她就把目光放在了服装、鞋帽、包包、玩具这类成本投入较少的轻工业品上。
    本来因为浙省有小商品市场,玩具种类很丰富,价格也便宜,所以玩具厂在叶薇看来可去可不去。
    但有进童装的念头后,叶薇想到如果同时能再卖一些玩具,或许能吸引到更多客流,就把去玩具厂聚集区这事提前了。
    玩具厂聚集区外面也有很多做批发的店铺,这些店铺里各类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其中毛绒玩具最多,进货价从几毛到几十块的都有。
    几毛的是大院小卖部都能买到的,几十块的普通商场都少见,听老板的意思,这个价位基本都是走出口的。
    因为深市电子厂多,玩具中带电子的也不少,比如会说话的毛绒玩具,又比如能跑的玩具车。
    当然相应的,这类玩具价格也比较高,就算是做工最粗糙的基础款玩具车,批发价也要好几块。算上运输等费用,就算是摆摊,这样一个玩具车至少也要卖十几块。
    十几块一件衣服可能抢的人不少,但一辆基础款玩具车,再疼孩子的家长估计也舍不得买。
    可去掉这些带电子的玩具,其他的叶薇就觉得没什么特别了。当然,在批发便宜的情况下进一些,搭着童装卖也是可以的。
    至于带电子的玩具车,也可以进几台,说不定就碰上大款了呢?
    叶薇心里盘算着,又进了一家玩具批发店。
    这家批发店和其他店铺不一样,它是卖室外游乐设备的,比如滑梯、秋千、攀爬架等,但吸引叶薇注意的,是其中一款充气蹦蹦床。
    她之前在游乐园的儿童区见过类似的,虽然她不觉得在上面蹦来蹦去有什么意思,但小朋友们很喜欢。
    她当时站那看了一会,几分钟的功夫,外面就排起了长队,里面蹦来蹦去的孩子们也因为兴奋叫唤个不停。
    作为旁观的游客,她觉得挺吵,但这会换了角度,她看到了商机。
    于是着重了解了一番。
    首先,蹦蹦床质量很好,静态每平方能承受两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除非人为损坏,一般寿命在一到三年左右。
    其次,蹦蹦床可以定制,小到几平方米,大到上百平方都能做,而且还可以加上滑梯或者其他卡通元素,增加趣味性。
    就一点,价格不便宜,什么元素都不加每平米也要三十左右,如果加元素,每平米价格五十到一百不等。
    叶薇有点心动,但对于蹦蹦床的盈利前景没那么确定,也怕自己现在是头脑发热,所以决定回去冷静一晚上,依然只留联系方式。
    之后两人又逛了几家批发店,产品和前面的大差不差,因为明天可能还会过来,叶薇就没急着下订单。
    当时太阳已经西下,所以从批发街出来后她和张江明没有乱逛,而是沿着原路返回公交站。
    只是还没从小路走出去,经过某一条巷子时,叶薇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反射性转头往箱子里一瞥,就看到了群架现场。
    说群架不那么正确,因为现场是五打一。
    又因为打架的都是男人,叶薇本来不想多事,毕竟是陌生城市,而且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伙,专门给人下套的?
    但她脚还没抬起来,就看到了被群殴的那人脸被用拳头揍了,并顺着对方的力道,向外侧了侧脸。
    是熟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