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耽美同人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 第27章 杨倩的困境 囤房也是很有钱途的嘛!……

第27章 杨倩的困境 囤房也是很有钱途的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然叶薇因为字幕, 下定决心赌一把,但接下来几天嘉丰的涨势很一般,股价一直起起伏伏。
    不过叶薇早有心理准备,心情还算平静, 毕竟嘉丰的整体涨势虽然不如之前的延中实业, 但整体趋势还是向上的。
    只要能涨, 问题就不大。
    但她想得开, 其他看不到字幕的人,看着嘉丰股票这么起起伏伏,心情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财务科的三人正是如此。
    第一次抽签, 三人运气都不错, 陈玲周荣各中了一份,孙淑兰夫妻都是机械厂的工人, 手里认购证多, 这次中了两份。
    虽然三个人中,只有孙淑兰中了嘉丰股份,但陈玲和周荣都挺关注这次嘉丰股份上市的情况, 毕竟嘉丰股份是抽签仪式后首个发行的股票。
    在他们看来,嘉丰股份上市后就算表现没有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那么好,股价应该也能涨个一两百。
    而嘉丰股份上市当天上午,表现确实挺好,股价就从三十五冲到了一百多,势头直逼刚放开涨跌幅限制的延中实业。
    但涨到三位数后, 嘉丰股份的涨幅就慢了下来,后来更是一路下跌。
    虽然它没有像延中实业那样下跌如泄洪,止都止不住,临近收盘时股价开始回升, 但最后每股也才八十出头,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要是首日过后,嘉丰股价能每天涨停,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虽然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发行首日过去后,嘉丰股份就开始和其他股票一样,套上了每日涨跌幅1%的枷锁,就算每天都涨停,一天也涨不到一块钱。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嘛,能涨停说明它还是很有潜力的。
    可嘉丰股份呢?
    今天涨八毛,明天就要跌五毛,一周过去拉开账单一看,才涨了不到两块钱!
    如果是经历过几年涨跌幅限制的老股民,肯定不会觉得一周涨两块少,毕竟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周荣三人以前别说炒股,都没了解过它,今年刚入股市,买的就是取消了涨跌幅限制的延中实业,股价每天几块十几块地往上飙,哪受得了这么涨涨跌跌?
    虽然延中实业股价涨得快,跌得也很迅速,三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套住了,最后好不容易将股票出手,只有周荣赚了一百多,陈玲和孙淑兰都亏了一千多。
    可也正因为她们亏了,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中签的股票上。
    至于周荣,他虽然小赚了一百多,但如果他能在高点卖掉延中实业,至少能赚三千多。
    没赚到这笔钱,在他看来就是亏的,所以他也迫切地希望中签买的股票能给力点,补足他在延中实业上的亏损。
    所以嘉丰股份上市时,三人都对它抱有很高期待,觉得它就算不如延中实业,但涨个一两百,让他们赚个三五千总没问题吧?
    谁想嘉丰股份这么不争气!
    嘉丰股份作为首个发行的股票,表现也就这样,他们中的股票上市后表现能更好吗?
    陈玲和周荣焦虑了。
    如果说他们只是焦虑,孙淑兰就是想哭了。
    年后不出意外的,二月份的工资又没发下来。只是年后这两个月,机械厂的职工要么抱着认购证笑开花,要么一头扎进股市头昏脑热,能分出心思烦恼拖欠工资的人不多。
    孙淑兰就是其中典型,她先是盯认购证,再扎进股市买入延中实业,每天看着两边的涨幅乐开花,最飘的那几天,她都有点看不上厂里发的工资了。
    结果她还没乐呵几天,延中实业就跌了,攒了几年的存款去了一大半。
    以为嘉丰股份上市后能把亏损平掉,结果股票涨到一百多的时候她以为还能涨,一错过就跌了好几十。
    到后面狠下心卖的时候,她一股才赚三十多,三十股加起来也就一千块,离平账差了好几百。
    要是嘉丰股份一直跌也就算了,她也算卖在了高位,结果她刚出手,它就又涨了!气得她一晚上没睡着。
    想到还没平的账,孙淑兰就更想哭了。
    是,现在她手里还有一份中签的认购证,但这份认购证同样只能买三十股。
    如果新股上市表现和嘉丰股份差不多,她在平账之余也就能赚半个多月工资。如果涨得更差,赚的钱会更少。
    什么?它也有可能更好?
    孙淑兰可不敢指望这么多,之前她还觉得延中实业能成为千元股呢,结果怎么着?她入手没多久就开始跌,存款都快赔进去了。
    接连两次体会到股市的瞬息万变后,孙淑兰有点怵了。
    要是她像陈玲一样,家里有个稳定收入可能还好点,可机械厂发不出工资啊!她要生活,还有孩子要养,存款哪经得住这么折腾。
    她是真的怕了。
    所以有人找上她,提出一千三买她手里另一份中签的认购证时,她心动了。
    虽然按照嘉丰股份的最高涨幅算,中一次签可以赚两千多,但现实是她投入时间精力后只赚了不到一千块,现在将认购证卖出去,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赚一千三。
    似乎不是亏本买卖?
    虽然心动,但孙淑兰现在不怎么信任自己,回想过去半个多月,她自己做的决定似乎都是错的,倒是叶薇几次给的建议都对了。
    所以这天叶薇一到办公室,孙淑兰就说了自己纠结的事,询问她的意见。
    叶薇……
    嗯,其实她不怎么想给意见。
    这段时间每次他们问起她的意见,她都在不至于引起字幕怀疑的基础上,尽量给了自己认为还算中肯的建议。
    但她说不建议炒股,他们还是炒了。
    她说盛极必衰,延中实业股票可能会跌,建议早点抛掉,他们没听。
    结果现在又来问她,要不要一千三卖掉认购证?
    就很难评。
    但见孙淑兰眼巴巴地看着她,想到过去两年她一直都挺照顾自己,叶薇还是说道:“反正是我,不会一千卖掉认购证。”
    孙淑兰听后说道:“但我这份认购证已经中了强生三十股,后面不可能再中,这次嘉丰股份我才赚了九百多,一千三卖掉应该不亏吧?”
    叶薇叹气:“如果孙姐你觉得不亏,那就卖吧,只要以后别后悔就行。”
    孙淑兰听出叶薇的不赞同,辩解说:“我主要是家庭负担太重了,一家人吃穿都要花钱,孩子还要读书,之前炒股又亏了不少,不卖掉换点钱,真撑不住。”
    叶薇好脾气地问:“既然孙姐你已经做好决定,何必又来问我呢?”
    孙淑兰表情讪讪道:“我就是怕亏了。”
    叶薇不说话了,拿起单据开始写凭证。
    ……
    上午叶薇以为像孙淑兰这样,遇到出钱买她手里中签认购证的是个例,等中午去食堂吃饭,排队时听到前后左右人的闲聊,才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少。
    但这次和之前李菊萍用欺骗的方式压价收认购证,以及各地投机者以市价大肆收认购证又有不同。
    这时候没有中签的认购证已经涨到五六百,中签的更是一千起步起步,就算是投机者也不一定能拿出这么多钱收,何况收的价格越高,风险就会越大。
    所以这次基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少量认购证交易,那些买家之前大多没有关注过认购证,直到在电视上看到抽签仪式,才陆续动心思。
    因为都是普通人,拿不出太多钱,所以一般也就买一两份认购证,想借此博一把。
    之前因为中签后能买的股票数量远超预估,股市行情又好,所以大院里愿意出手认购证的不多。
    但最近不少人被嘉丰股份的表现泼了冷水,于是心动想卖认购证的人多了起来。
    叶薇排队时,有好几个人询问她的意见,但她知道自己说再多,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回答和在办公室时大差不差。
    打好饭,叶薇拎着饭盒回家。
    上楼经过吴家时,听到里面传来吵架声,露出一个并不意外的表情,拿出钥匙开门进屋。
    抽签仪式前,吴家母子间的关系已经很僵,但那会因为房子在李菊萍夫妻名下,吴兴又不想搬出去租房住,所以吵架时稍有估计。
    但抽签仪式后,随着认购证价格持续上涨,他的心态渐渐失衡了。
    现在没有中签的认购证价格在五百到六百之间浮动,整本的认购证价格高点,单份价格低一些。
    中签的认购证价格基本都一千往上走,如果中的是能买五十股的异型钢管和众城实业,前者价格能谈到两千左右,后者因为公司规模不大,价格只有一千二三。
    而吴兴那五份被李菊萍卖给亲戚的认购证,就有一份中了异型钢管。
    虽然其他几份这次没有中签,但人嘛,在算别人欠自己的账时,总喜欢按照顶格算。现在中异型钢管的认购证能卖两千,他就觉得自己那五份认购证都能赚这么多,加起来他一共亏了一万块。
    在这个年代,一万可不是小数目。
    这时候沪市的房价普遍每平方一两千块,机械厂家属院虽然在沪西,但不是市中心,他们住的又是单位福利房,价格会再便宜一些。
    而六十八号楼除了一号房,其他房间都只有二十平左右,私下买卖一间房不会超过两万。如果买的是平房区的房子,价格会更便宜些,一万四五就能拿下一间。
    吴兴夫妻手里有点存款,如果能通过认购证赚一万,凑一凑能在大院里买一间房。
    所以在现在的吴兴心里,李菊萍害他亏了一间房。
    本来叶薇之前踹门去吴家上的眼药就是吴兴心里的一根刺,现在矛盾叠加爆发,在家只交生活费,房子免费住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吴兴了。
    他现在想要的是房子。
    而房子又是李菊萍的底线,所以这几天母子间的争吵没停过。
    叶薇见怪不怪,没有仔细去听,进屋就带上了门,给自己倒了杯温水,打开饭盒就开吃。
    只是饭刚吃到一半,就听到有人敲门。
    放下筷子起身过去开门,叶薇就看到杨倩红着眼眶站在门口,脸色一变问:“怎么了?”
    杨倩摇摇头,低声道:“进屋再说吧。”
    叶薇应声,赶紧把人让进屋再带上门。
    看到饭桌上打开的饭盒,杨倩问道:“你在吃饭?”
    “嗯,你呢?吃了吗?”
    “吃不下。”
    叶薇回到饭桌前,看着杨倩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今天不是在上班吗?怎么突然回来了?还红着眼眶,跟老板吵架了?”
    “不是老板,是和家里人。”
    “你爸妈?”
    “不止,”杨倩牵起唇角,苦笑道,“全家人。”
    两人一起长大,杨倩的家庭情况,叶薇再清楚不过。
    说句难听的,杨家除了杨倩,没一个好人。
    在她爸妈眼里,儿子是宝,女儿就是草。
    因为大多数国营厂招工都有学历限制,所以沪市居民受教育程度一直不低,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高中生已经遍地走。
    所以大院里稍微要点脸面的家庭,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除非成绩特别差,都会供到高中,考不上大学再说。就算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也会想办法送去技工学校,好歹学一门技术。
    但杨家不同,杨倩初中毕业后,她爸妈第一反应是孩子到年龄了,可以参加工作给家里赚钱了。
    当初杨倩去理发店当学徒,她爸妈还老大不愿意,觉得学徒工资太低,拿不回什么钱。后来是杨倩答应除了必要的伙食费,其他钱全部交给家里,他们才勉强同意。但她没转正的那几年里,他们没少念叨让她换份工作。
    当爸妈的一心压榨女儿,自小在家享受特殊待遇的杨倩哥哥自然有样学样,一直都觉得高她一等,
    什么锅配什么盖,她两个哥哥娶的媳妇也是差不多的人。
    得亏杨倩争气,转正后工资一年比一年高,拿回家的钱也越来越多,否则以她爸妈的人品,肯定会早早打上她彩礼的主意。
    也因为杨倩能定期拿回钱,这几年她爸妈和哥嫂对她的态度好了不少,甚至隐隐有些捧着她。
    所以这会叶薇有些纳闷:“全家跟你一个人吵架?为什么?”
    杨倩再次苦笑:“说来话长……”
    杨家人和她吵架的原因,其实得追溯到李菊萍造谣压认购证价格这件事刚曝光那会。
    这事太炸裂,再加上之后认购证持续上涨,所以讨论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被她欺瞒卖了认购证的,后悔得见人就骂李菊萍。
    杨倩她妈有次跟人痛骂李菊萍的时候,听人说张家本来也准备卖认购证,但被张江明一哭二闹给制止了。
    杨倩妈回去后,想到叶薇早早囤了一百份认购证,怀疑是不是张江明提前从她口中听说了什么消息。再想到杨倩跟张江明一样,也是和叶薇一起玩到大的,他知道内幕消息,难道她能不知道?
    有一次就试探问起了杨倩。
    杨倩自然否认,但她家其他人越听却越觉得是这么回事,都埋怨她不地道,不管家里。她气得不行,就说自己怎么没管,她劝他们别卖认购证,他们听了吗?
    杨家其他人一听这话,都有些心虚,就没再多说什么。
    但他们习惯了把责任推给杨倩,很少反思自己,所以就算知道是自己不对,心里还是埋怨上了杨倩。
    刚开始顾着她每月交给家里的钱有所顾忌,后来看着认购证价格不断攀升,想到自己亏了上万块,他们就装不下去了。
    前几天杨倩就跟她大哥大嫂因为这件事起过争执,今天因为生理期小腹不舒服,她和老板请了半天假,结果回到家正好碰到她妈在撬她房间柜子的锁。
    吵起来后,才知道她爸妈和哥嫂都觉得她和叶薇关系那么好,叶薇知道认购证能赚钱,不可能不告诉她,怀疑她也偷偷买了认购证。
    她妈打算得好好的,趁她上班把锁给撬了,要是能在柜子里发现认购证,他们正好借口向她发难,让她把认购证充公。要是没有找到认购证,他们就趁她下班回来前重新买把锁回来挂上去,以后继续相安无事。
    杨倩知道后自然不高兴,于是母女两个越吵越烈。
    而等杨倩爸爸还有哥嫂们下班回到家,看到他们吵起来,纷纷开始帮着数落她,说她要是不心虚,为什么要在家里挂锁,还说都是叶薇的发小,张江明能在家里要卖认购证时撒泼打滚制止,为什么她只劝两句就算了?
    总之,都是她的错。
    听着杨倩的叙述,叶薇脸色渐渐沉下来,问道:“然后呢?”
    杨倩神色木然道:“我让他们检查了柜子。”
    叶薇一听就急了:“你怎么能让他们检查柜子?那你买的那些认购证……”
    见她着急,杨倩倒是露出了笑容,扯了扯她的衣袖说:“你放心,我没把钱和认购证放在柜子里。”
    她说着打开手里提的包,从里面拿出存折、认购证以及股票开户的资料,说道:“我知道他们对我没有感情,让我住在家里只是为了钱,所以我一直有两张存折,一张按照报给他们的工资往里面存钱,放在了柜子里。另一张是我真实的存款,放在了被褥夹层里,认购证也是这么放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杨倩脑子又没问题,怎么可能感受不到父母的区别对待。
    如果她身边朋友都像她一样,她可能会被环境同化,变得逆来顺受。
    可和她一起玩的叶薇虽然是长姐,但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受父母偏疼,她知道不是所有家庭都重男轻女,自然无法彻底认命。
    她会留在家里,任由他们剥削,一是家属院外面的世界并不安稳,她又不像叶薇会武术,独自出去租房可能会遇到危险;
    二是血脉亲情没那么容易切割,就算她出去住,父母子女的关系在,他们肯定也会找她要钱。她当然可以不给,但她父母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去她单位闹,影响她的工作,除非她离开沪市。
    但她不想,也不敢离开沪市。
    所以综合起来,住在家里按月交高于正常标准的生活费,对她来说才是安全,也最能避免麻烦的办法。
    当然她也留了一手,往家里报的工资只有实际收入的一半,并和老板串好了供,以便应付她爸妈的问询。
    杨倩说道:“虽然这次应付过去了,但他们肯定没那么容易善罢甘休,再把这些放在棉絮夹层里已经不安全,所以我想把这些东西放在你这里。”
    “放我这里?”
    “嗯,理发店虽然有员工专用的储物柜,但人多眼杂,把这些放在理发店我不放心,江明家里又人多眼杂,”杨倩看着叶薇说,“薇薇,我现在能信的只有你了。”
    “东西我可以替你保管,但总这样不是个事……”叶薇思索着问,“你有没有考虑搬出去住?”
    “我这段时间……确实在考虑这件事。”
    以前她父母哥嫂虽然没有几分真心,但看在钱的份上对她态度不错,往家里交的那些钱算是买平安和清净了。
    但这段时间频频发生的争吵,让她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决定,搬出去住真的有那么差吗?她真的要一直容忍他们吗?
    今天发生的事,更是踩到了她的底线,让她彻底无法再相信,住了二十多年的家是安全的。
    只是……杨倩说道,“就算我搬出去住,他们肯定也会找我要钱,到时候房租、给他们的钱,还有生活费……我怕压力太大。”
    “那就不给他们生活费!”
    叶薇说道,“你不是一直想自己开理发店吗?等四次抽签结束,钱肯定够你开店的,你干脆把店开到其他区,就算后面你爸妈知道你在哪,想去闹也没办法来回跑。只要你能狠得下心,以后肯定能拜托他们,店面前面做生意,后面住人,还能省一份房租……要是剩的钱多,你干脆再买一套房,我们买一个小区,能互相照应。”
    “买房?”杨倩惊了,“认购证是很赚钱,但现在房价不便宜,开完店我还能有钱买房吗?”
    五十万别说开一家店,如果是租房且规模不大,开五家店再买一套地段不差的房子都绰绰有余。
    但叶薇不可能直说她手里的认购证能赚到五十万,便说:“不够全款,付个首付肯定没问题,你手艺好,店开起来后肯定不缺生意,还房贷的压力不会很大,难道你不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吗?”
    她当然想!
    因为是女儿,她从小就没有自己的房间,只能睡饭厅。直到在理发店转正,往家里交的工资多了,她爸妈才想到在饭厅隔一下,弄个隔断间给她住。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房子也成为了杨倩的执念,只是她工资虽然不低,可房子对她来说依然望尘莫及。
    杨倩被叶薇描绘的未来打动,不自觉问:“那你说,我们买哪里的房子比较好?”
    【绝对是陆家嘴啊,曾经的沪东乡下,现在的金融中心,前后三十年,房价就从一套十几万飙升到了一套几千万!】
    【可以去沪东,但建议考虑去乡下,房子便宜面积大,拆迁一赔就是几千万】
    【我还是觉得买沪西的老洋房比较好,当时一栋也就几十万,现在都几亿了,比做生意都赚】
    ……
    叶薇知道房价涨得快,像机械厂大院里的房子,在她小时候几百块就能买一间,现在一间少说要上万块。
    她也知道这几年沪市大搞开发,沪东有很多人通过拆迁暴富。但那里以前是乡下,村民大多有地,改开后房子一盖三四层,赔款自然很多。
    而有了大量拆迁暴富的例子后,近几年在沪东有房有地的,基本都把房子攥得紧紧的,不愿意出手。
    沪西开发比较早,人口密度也大,拆迁力度上不如沪东,所以房屋买卖比较多。但拆迁计划很多都是提前一两年定下的,有的地方甚至传了三五年拆迁,所以除非遇上难题,否则那些有拆迁传闻的地段居民也不愿意卖房。
    所以没有人脉,是很难买到近几年有可能拆迁的房子的。
    那买没有拆迁传闻地段的房子?可以是可以,但拆迁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万一你花钱买了老房子,住它住不了,卖它不好卖,拆又没指望怎么办?
    至于房价,叶薇觉得一平三千已经很高了,没想过它还能继续涨。所以她虽然知道房子比钱跟更保值,但没想过要靠它赚大钱。
    所以她虽然有买房的打算,但在有地方住的情况下,陆续赚了近十万后,她没有着急忙慌地去看房子。
    在她看来,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是按部就班地将手里认购证陆续变现。当然,如果能通过字幕得到股市的最新消息,时不时赚一点额外的钱就更好了。
    直到这会看到字幕,得知现在随随便便一套房,在未来能涨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她才知道自己眼界还是窄了。
    囤房也是很有钱途的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