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有刺客!保护殿下!……
皇帝这次病得很急,也比以往都重,往年尚能支撑着病体处理国事,这次却一阵阵昏睡,非但不能上朝,就连紧急军务都要趁他清醒时汇报。
璐王被锦衣卫封在府里,这倒不要紧,要紧的是,珉王殿下最近不知在忙些什么,也没有主动来乾清宫侍疾,简直急坏了一干御医。
次日申时,刚刚交班完毕的几个太医集体跑到珉王府去,告假在家的珉王泡在前院的良医所内,看着医学生沈清儿用动物肠子和中空的银针将一瓶液体灌进一只受伤野狗的体内。
“你们来的正好,沈姑娘和平安想到一个非常可靠的办法。”
今日是沈清儿第一次输液成功,珉王情绪异常激动,见到几位太医,便指着野狗对他们讲解:“假设这是我父皇……”
几位太医一拥而上,像一阵龙卷风,卷着珉王就往殿外走。
“您先别假设了,陛下那边等不及了!”
“来人来人,快快备车,殿下要进宫侍疾。”
珉王就这样被“绑架”到了乾清宫外,几位太医轮番劝他:“恰好陛下今日心情躁郁,您进去之后,记得多说几句难听的话。”
“我试过了,父皇的修为又精进了,说什么都无动于衷。”
“那还是不够难听。”一名太医道。
珉王:“……”
说话间,几人进了乾清宫。
吴公公还有些惊讶,这些太医先前都是装作跟珉王殿下不熟的,怎么今日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
吴公公朝珉王施礼道:“陛下醒着,容咱进去通禀。”
这几日皇帝宿在西暖阁,内阁阁臣每日被传召至此议事,案头堆满了奏疏。
皇帝脸色惨白,正歪在榻上强打精神翻看内阁票拟,听说珉王来问安了,费力地抬了一下头。
“臣恭请圣安。”珉王道。
“最近忙什么呢?”皇帝问。
“抓野狗。”珉王道。
珉王府侍卫最近到处搜寻受伤的野狗,带回王府去关起来,捆在手术台上给沈清儿做实验。
“什么?”皇帝发着高烧,耳力也有所下降。
“呃……”珉王余光扫过一旁太医们期盼的目光,改口道:“逛青楼。”
皇帝手里的朱笔一顿,险些在票拟上戳出个洞来,错愕地抬头看向珉王:“你再说一遍?”
“逛青楼呀,就是妓院、风月场所。”珉王道。
皇帝瞪眼愣了片刻,下意识看向记录内起居注的宦官。宦官识趣地搁下毛笔,眼鼻观心,假装自己不存在。
一众太医暗自唏嘘,珉王殿下真是……至纯至孝,奋不顾身啊。
正当众人以为皇帝要勃然大怒,让珉王血溅当场时,却见他颓然地靠回病榻上,对珉王道:“朕今日有看不完的奏疏,没力气料理你。横竖如今只剩你们两个,你和你三哥,爱怎样怎样,少来朕跟前碍眼,来日把自己作死了,就让他们从宗室子中挑两个像样的过嗣,滚出去。”
其实皇帝在心里,宁愿相信猪能上树,都不信李泊言会逛青楼。
珉王暗暗着急,难怪父皇最近不再过问宴月楼的事,都已经摆烂到这种地步了,可见病得多重。
珉王心里一急,还真急出一个办法,他故作无辜地说:“父皇息怒,不是臣自己要去的,是平安带臣去的,五十多个名妓,真像进了天宫一般,父皇啊,天宫一般!”
皇帝微阖的眼睛倏然睁开,深邃而犀利,吓得珉王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
“你再说一遍。”
“真的是……呀!”
珉王一声惊呼,拔腿就跑。只见他父皇的猛然起身,从床尾脚踏边的匙箸瓶中抽出一根纯铜打造的火箸,大小如街市上炸焦圈儿的大筷子,是准备天气转寒时拨弄炭火之用,凸起的花纹盘旋其上,一看就很有分量。
小杖则侍,大杖则走,基本的孝道他还是懂的。
因起身过猛,皇帝眼前一黑,踉跄了一步,被左右太监眼疾手快上前扶住,太医围上去,担心过犹不及,劝陛下稍息盛怒。
珉王本来已经跑出了西暖阁,见没人追来,又折返回来。
皇帝用铜箸指着他道:“你自己胡言乱语不要名声也便罢了,还污蔑旁人。”
珉王见效果不错,再次转身跑出去,还回头添一句:“臣没有污蔑,平安近来交往了很多名妓,大家都很喜欢他。”
“你还说!”皇帝怒道:“陈平安呢?叫他来对质!”
吴公公立刻使人去博兼堂,以最快的速度把平安拎了过来。
平安整个人都是懵的,虽说他这段时间有点忙,忘了上书给皇帝问安,也不至于直接把他抓进宫来吧。
到了乾清宫就明白了,发福利了,邀请他免费观看景熙八年版大型真人情景剧——珉王绕柱。
“陛下,小陈大人来了。”太监通禀道。
“让他进来!”
平安在前门外听着这声音,心里暗想,不是说陛下缠绵病榻多日了吗?怎么声音如此洪亮?
虽这样想着,脚步不敢慢,赶紧进殿给皇帝行礼问安。
“免礼。”皇帝停下脚步,掐腰喘息,太监一人抱一只靴子跪在左右帮他穿好。
“平安,听说你最近来往了很多名妓,可有此事?”皇帝压着火气问道。
“有。”平安脆生生地回答,还不忘帮好兄弟也邀一下功,指着珉王道:“殿下也认识,还花钱给她们买了很多东西,殿下宅心仁厚……”
话音未落,却见皇帝抄起铜箸朝着自己过来了。
平安笑容尽失,撒腿就跑,边跑边问:“我哪句话说错了吗?”
殿中的太医和宦官们各个吓得魂不附体,只有珉王嬉皮笑脸,幸灾乐祸地起哄:“你哪句话也没说对!”
皇帝恼怒道:“朕算看出来了,小孩子是最不经惯的,小小年纪不用心管教,多好的孩子都得长歪。你与李泊言私下里不是兄弟相称吗?好得很,朕一并教你们做人!”
“且慢!”平安抱着一根柱子,探出个脑袋:“陛下误会了,臣和殿下是为了……”
话说到一半,猛然想起二师祖叮嘱周府尹暂时不要告知陛下的事,他可不能做小老四那样的大漏勺啊。
于是改口道:“为了满足好奇心。”
平安话音刚落,就见皇帝的脸色变得铁青。
还是跑吧!
……
经他们这样一番折腾,皇帝发了一身汗,浑身松软乏力,喘息急促,太医跪了一地,求他不要再妄动肝火,快些卧床歇息。
皇帝委实有些站不住了,指着两个半大少年撂狠话:“回博兼堂读书去,等朕腾出手来再料理你们。”
两人如蒙大赦,你拉我扯地跑了出去。
一直跑到乾清门,平安仍惊魂未定:“好端端的,跟陛下提什么名妓?”
珉王解释道:“太医叫给我来给父皇‘治病’,我一个人功力不足,所以给他加把料,救驾的大功分你一半!”
“……”
平安咬牙切齿:“谢谢你啊,这么好的事都能想到我。”
“大家都是兄弟嘛。”珉王十分欠揍地说完,撒腿就跑。
平安在后头追着他打,身后的太监们习以为常的抬头望天。
两人出了乾清门一路打到了文渊阁,珉王对说:“停战停战!等我父皇痊愈请你吃饭,春秋楼。”
平安“哼”一声,怏怏作罢。
看时辰,已经散学了,平安回博兼堂收拾了书箱,两人便往宫外走。
“我父皇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不知道沈姑娘那边还需要多久。”珉王又问:“高泰招供了吗?”
“还没有。”平安道:“不过,应该就在这一两天了,连乔爷都落马了,京城的那个主谋,此刻肯定应该已经慌成狗了。”
……
平安听说清儿今天首次用鸭肠给狗输液,高低得去看看。
告诉来接他的尤七和小福芦回家知会一声,他要去珉王家里吃大户。
两人已经习惯了,眼看着安哥儿上了珉王殿下的马车,打马掉头往家里走。
今日是上元节,长安街道上热闹非凡,有抖空竹的,舞龙舞狮的,夹杂着南腔北调的吆喝声。
平安掀开车帘,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的商户已经扎起了五颜六色的花灯,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心里暗自感叹,希望这一派富贵繁华之下,再也没有阴暗污浊的角落。
珉王向马车另一侧指去,只见两个身着彩衣,带着夸张头套的“大阿福”扭动着肥胖的身躯朝他们走来,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和路边孩童互动,引得百姓阵阵欢笑。
平安也被逗乐了,暂时将那些烦恼抛去脑后,认真看艺人表演。
“开府之前,我都看不到这么好玩热闹的景象。”珉王道:“我娘最喜欢这些民间玩意儿,等我父皇好些了,我就去求他,带我娘出来走一走。”
说着,使人去旁边摊子上买几个形态各异的小阿福,打算改日带进宫去,给母妃把玩。
马车缓缓前行,大阿福的身后跟着一对踩高跷、划旱船的艺人,时而做出或惊险或滑稽的动作,引得路人纷纷喝彩。
车夫却厉声驱赶:“让开!”
珉王不忍好好的表演被自己的马车冲散,便敲敲车壁:“靠边,让一让他们吧。”
车夫应一声,勒住缰绳往路边移动。
为首的两名高跷艺人对他们点头作揖,似在感激让路之谊,几名侍卫骑马挡在珉王的车驾前,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恰在这时,寒光乍现,一柄断刃自人群中飞来,不偏不倚钉在了马车棚顶的正中间。
随行侍卫登时拔出刀剑,将马车团团围住:“有刺客!保护殿下!”
“大阿福”纷纷扯下伪装,划旱船的艺人也掀开了船形道具,亮出长短兵器冲杀上来,街道上的百姓尖叫着乱作一团。
两个瘦削的高跷艺人解开了绑在腿上的高跷,跳上马车顶棚,一左一右跃进了马车。
车里的两个少年只反抗了几下就被按倒在座椅上。
平安只见两个蒙面的刺客在面前晃动,将他们的手脚绑紧。
“是谁派你们来的?!”珉王问。
刺客没有应答,只是从衣衫里掏出一块手巾,捂在两人的口鼻处,两人挣扎了数息,渐渐瘫软下去,失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