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种花的事业
每次回家, 凌夏都不想再出去。 可再不愿意, 该走还是得走。 她先打算把大夏拍卖行开张了。 因为现在公司摊子铺的很大, 但实际收益为零,别的分公司目前还是得靠着它养活。 为了古董来路不出问题, 凌夏还特意出了一趟国, 委托香江的轮船公司运一批货到国内。 当然这里头的, 只是普通的货物。 等船到了港口后,凌夏就打电话到搬运公司派人来把这批货弄到了拍卖行的仓库里, 等人都出去了。 凌夏就把集装箱里的东西收了, 换成了一溜烟的古董。 再在一众员工们的目瞪口呆下, 开箱验货。 除此之外, 凌夏还请了保安公司,让他们安装了最先进的安保措施。 也不管这几天急得脑门子冒烟, 不知道总裁打什么主义的拍卖行经理兴奋红了的脸, 吩咐准备第一次拍卖。 见古董总算到位了,凌夏打电话给传媒公司接了拍摄任务, 拍了一条感人至深的关于国外回流国宝的宣传片,由娱乐公司的人找人脉砸重金,在各个卫视台的黄金时间轮番轰炸。 等时间快到了,又公开向全国的玩家, 藏家, 拍卖行,名流发出了第一次拍卖的烫金邀请涵。 拍卖当天,一众将信将疑的人到了拍卖行。 等请专家鉴定结束后, 诸多古董竟然无一是赝品,瞬时引的全场哗然,甚至有些老人忍不住当场热泪盈眶。 等反应过来大家这才开始打电话,联系认为大夏拍卖行哗众取宠的亲友赶过来。 大夏拍卖行火了! 彻底火了! 凌夏又趁热打铁接连开了几场拍卖会。 不但在古玩市场打响了名声,还多了几个的专业鉴定师——那群老专家,老教授和那次去拍卖元青花遇上的唐老等人。 这些老先生并不要酬金,只是要求一来新货,就得马上通知他们。 凌夏又不傻,哪能这么不懂事? 还是一人硬塞了一张“工资卡”,这些老人为了看这些种花的国宝能分文不取,她却不能心安理得的消受。 更何况老人们不看重物质经济,可他们家里毕竟还有亲人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为了国外的国宝回国,老人们的家里条件也都不太好。 自己就算为了让他们安心鉴定,这份钱也是要出的。 为此亲人反目的也不少见。 资金充足后凌夏小手一挥,借着东风,以拍卖行为抵押,就开了大夏娱乐公司。 那些留下来的经纪人,就能用上了,她在这方面完全没有人脉。 ——别小看经纪人,娱乐圈的人脉,有大批都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 凌夏缺人脉,而经纪人们缺个资本雄厚的东家,各取所需,就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她现在并不缺钱,只要能利用这些人脉把公司开起来,那就绝对亏不了。 凌夏急着开娱乐公司并不是因为这玩意挣钱,而是大夏拍卖行不能过于打眼。 她就派人建了一个地下拍卖行,建立了一套拍卖制度后,开始了地下拍卖。 但多出来的钱就见不得光了,得到娱乐圈去快速洗出来。 大夏娱乐公司成立后,凌夏从管理层将那些资深经纪人全部抽了出来。 又借着他们在娱乐圈的人脉,挖来了好些经纪人,艺人,编辑,导演,幕后人员。 一组建起了班子,就正式开始接通告了。 凌夏手上余钱很多,就去各个小说网买了一大批优秀小说。 开始了一个大热的IP改编,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同时开拍。 地下拍卖行的利益是巨大的,饶是有了心理准备,看到账本的时候,凌夏也被吓了一大跳。 古董这东西物以稀为贵,她已经在努力的控制往出去流的数量了,但抵不住她带来的东西种类太多,价值又太高。 趁着钱多,凌夏直接让人收购了一条院线。 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她并没有急着还银行的贷款,而是的为分公司的购入了一大批先进的设备。 最近她这么大的手笔,彻底压下了管理层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本来公司开起来了,这位总裁也不要现成的员工。 偏偏指使大家招了一大批大学生回来。 要知道按各行的惯例,有经验的面试者比那群新出校园的愣头青受欢迎的多。 这位偏偏要逆着来。 好多管理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瞧呢。 谁都明白,员工培训起来没三个月可没什么成效。 可一个公司开起来,铺了这么大摊子,就等着基层员工培训完毕?快别逗了。 还有更大的问题是:别人来公司都是先找擅长的来,等有了气候才会到别的行业试试水。 哪有一开始就连开这么多分公司,每个还都不沾边的? 她也不怕资金拖得链断裂了。 一个没有名气的大夏国际,底下一群分公司,哪会有正经的单子找上门? 一旦她受了这次的教训,栽一个大跟头,那在公司的威信肯定受损,连招聘来的高层也会跳走一大批。 谁知道短短几天时间,大夏国际旗下的拍卖行就一炮而火。 因为古董种类算,又全是真品,拍卖行就打着“国宝回家”的旗号,吸引了一大批发烧友。 死死的压过了全国这么多拍卖行的风头,硬生生的在古董圈站住了脚。 因为那条极为狗血煽情的宣传广告,使得它受众率广。 宣传的大夏拍卖行又的确火爆,旗下的传媒公司也被带的有了大案子。 安保公司跟搬运公司靠着拍卖行、传媒公司、娱乐公司就忙的团团转了,压根不用接外单。 总公司也忙了个底朝天。 不过短短几天,这位年纪轻轻的总裁小姐,就给了那些笑话的人狠狠一巴掌。 凌夏不是不知道经验丰富的员工比学生好上手,大学生刚带出来,就容易跳槽。 可她要铺的摊子大,需要的人才多,光有经验的还真不够。 而且大学生虽然经验不足,但一旦调.教过来,却比已经混出来的老油子容易出成绩的多。 自己也不怕他们跳槽,大夏国际给的工资多,福利好,公司又不会有人欺压新人。 一批进来的人一起培训,共同奋斗,也容易对公司产生的感情。 何况就算走了,大学生一年一茬,总能替换过来。 再说吃饱了就跑,公司的法务部也不是吃素的。 这基本的摊子就算铺好了,她只要定时传到国外弄几件古董回来,就不用自己太费脑。 至于账务问题,有光脑盯着,谁也别想做什么手脚,自己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