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老兵不死 > 一部同《血染长空》相媲美亦或是超越的作品。 (14)

一部同《血染长空》相媲美亦或是超越的作品。 (1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    樊建国:“川省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没关系。中国有十三亿人,十二点九九亿可以过平淡正常的生活,但也该有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商人逐利,商场上多是尔虞我诈。    朋友不以为然,觉得这家伙是在说大话。    但当樊建国卖掉了办公楼、商铺等各种资产,把资金全部投到了博物馆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惊呆了。    朋友在知道他是玩真的的时候,就骂他:“你傻啊,非要把钱砸在这件事上,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是准备当烈士?”    “这就是我认识的樊建国,散尽家财,只为做一个敲钟人。”王亮道。    樊建国的博物馆,一规划就是五百亩。    他到处跑去找这五百亩地。    别人一听,就觉得他是骗子,质疑声四起。    “哪有买五百亩去建博物馆的,有这样的傻子?我看你是来圈地修房产?”    “想钱想疯了?”    “房地产商建博物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笑话。”    “骗子!一个房地产商,买五百亩地不是圈地卖钱而是建博物馆?骗傻子呢!”    0376 八个月,五个博物馆,天方夜谭?    0376 八个月,五个博物馆,天方夜谭?    一波三折。    后来,大邑县选择相信了他。    并且同意在安仁镇卖给他五百亩地。    两千零三年的安仁镇,名不见经传。    安仁镇有保存较完好的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也位于此。    虽然有人到安仁镇参观,主要就是去刘氏地主的庄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往来的人并不不多,是个冷清的小镇。    但随着樊建国博物馆聚落的入驻,安仁镇的旅游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特色镇’的概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湘西凤凰、云南丽江等具有特色的魅力小镇如同雨后春笋般萌芽发展。    安仁镇也开始了属于她的量变。    樊建川卖掉了自己的办公楼、商铺、加油站,把钱整个投到了博物馆。    把前期的手续办完,开工的时候已经是二零零四年的十一月份了。    在这个时候,樊建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明年,也就是两千零五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值得纪念的一年,所以博物馆必须在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开馆!    王亮道:“在九个月的时间里,要建造五个博物馆,这在建筑行业里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出这么庞大的博物馆。”    王亮记得,当时压根就没有人相信樊建国能够做到。    从专家都市领导,短短九个月的时间能够把房子修好都不错了,别说藏品陈列至少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樊建国,这个血液里融着军魂的老兵,再一次较上了劲儿。    他放出了狠话:“纽约的大都会、巴黎的卢浮宫,都是躺着的。我要做的新中国六十年博物馆是竖起来的,像剑一样,把天都捅破!“    施工的时候,每个场馆的工地上都竖立着一张醒目倒计时牌。    从打桩修房子,到陈列、布展、灯光、安防,都是樊建国和工人从白天到黑夜一路拼出来的。    他每天就睡在工地上,累了就在靠在建材上眯一会,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    天天在建筑工地上转悠。    这边装电梯,那边装玻璃。    往往是顶还没有封,就已经开始布置展柜了。    这就是扛过枪的军人,这就是一个曾经的城市规划者。    王亮兴致勃勃地说道:“两千零五年八月十五日,展现**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反映国民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纪念美国援华的‘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经六个部委专家组严格审查后,全部合格!博物馆正式开展!”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记忆,历史是绝不能被遗忘的。    显然,樊建国的出发点和王亮是完全相同的。    甚至可以说樊建国所干的这些事情,同王亮所正在忙碌着的,不谋而合。    都是为了找回这个民族曾经的历史,找回这个民族的遗失了的记忆。    王亮怎么能够忘记,博物馆开展的当天的情形,无数人为之震撼,无数人为惊叹。    纵观整个博物馆,里面收藏之庞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手写资料整整三十吨、往来书信四十万万封、日记近两万本、图像勋章百万枚。    共计八百余万件藏品。    而且每一件藏品都是樊建国亲自经手。    经鉴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有有一百五十三件。    这便是樊建国一直以来忙碌着的大事业。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无数人对他,这个曾经的商人,刮目相看。    王亮继续道:“第一批的五个展馆落定后,撸起袖子继续干,又先后建成了‘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广场’等系列场馆。”    “现如今的安仁镇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三十个分馆,由三十位世界一流设计大师设计,总占地五百亩,超过一千万件藏品。”    “在这三十个博物馆里,抗战的记忆被激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来参观,最后离开的时候,大多都是留着泪的。”    王亮真的是强烈推荐大家亲自去这座庞大的博物馆参观一下,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真正的被震撼到。    王亮颇有深意地说道:“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还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    不得不承认的是樊建国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小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十二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整个安仁镇生产总值的七成。    两千零九年,安仁镇城镇化率为百分之四十四,二零一五年则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    “记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走进博物馆被中国那些历史场景所震撼。”王亮不免感慨。    他不止一次到过这个小镇,参观过这座博物馆。    走在民国风情街上,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油纸伞悬于头顶,阳光透过缝隙照在石板街面上。    钱币博物馆、魏明伦文学馆、电影传奇博物馆,街道外延则是绿荫掩映的老公馆。    你会感到舒适惬意。    当你踏入到抗战博物馆的时候,那是真正游馆的开始。    就在王亮要继续的时候,马小刚的电话打了过来:“爷爷,马导的电话。”    看样子他也入川了。    “为民,让建国和小刚直接去博物馆,咱们博物馆见。”王亮吩咐道。    “好哩。”    王亮知道马小刚到的是双流国际机场,安仁镇距双流国际机场三十八公里,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再折腾一番跑到市里。    索性都往安仁镇赶,在那里汇合。    biubiu打车,坐上车后王亮和孙为民直奔安仁镇了。    0377 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0377 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从市区到安仁镇要有七十多公里的距离,一个小时多的车程。    应网友的强烈要求,王亮讲起了川军抗日的一些往事。    提前川军,王亮总是不由得想起“悲壮”二字。    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川省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都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体系。    早期的川军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    中晚期的时候有刘湘主政。    在刘湘病死后,川军形成由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    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打得激烈以致全国闻名。    但是当小日本子的狗蹄子踏入中国的时候,派系林立的川军团结了起来,一致对外。    王亮起了一个头:“在抗日战争中,川省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财政税收和百分之四十的抗战兵力。借用李宗仁将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八年抗日,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抗日战争打了整整八年时间,共有四十万川军出川抗战。    他们转战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的大型战役。    数十万川军将士战死于沙场,魂断他乡。    其实有一个想法在王亮心中已经萌生很久了,就是等这部越战题材的电影拍完后下一步电影就拍拍抗战。    主角就是川军。    让中国人民们看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的这支川军在国家面临侵略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王亮讲述道:“说起川军出川啊,得从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说起,当时担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计划是裁减川军......”    一是为了避免嫡系部队被裁减,二是为抗日救国的民族大计。    川军主帅刘湘主动致电常凯申请缨出川杀敌。    一九三七年七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    会上各方在主战主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刘湘站起来了。    他做了一个近两小时的发言。    发言中,他明确反对常凯申以消灭地方势力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公开宣布:“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千万石……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    王亮闭上眼睛,回想着当时身体已经抱恙的刘湘说这番话时的情形。    一九三七年,王亮在守卢沟桥。    当然没有资格去参加国防会议。    但在后来,王亮见过刘湘将军,并同他有过一次不短的交流。    王亮也曾在当时的国防部查阅过一九三七年那次国防会议的详细记录。    由此,不难联想出刘湘将军发言时的情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年曹操的雄心壮志是完成全国统一。    而时年四十九刘湘,是为了驱逐日寇,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    王亮道:“当时刘湘将军的部下们都劝身体抱恙的刘湘不必亲自出征,留在家即可。刘湘将军是这样回应的:‘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这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当年,他也围剿过红军。    但他更是一个有着民族自尊的中国人。    为调川军出川作战,刘湘召集高级幕僚在一起筹商多日,决定将川军编成两个集团军参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