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老兵不死 > 一部分生效了,但大部分无效了。 (13)

一部分生效了,但大部分无效了。 (1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目的专属名片了。    此直播非彼直播。    采取的是全渠道的形式,数十家媒体平同时直播。    节目刚刚一开播,就聚集了近百万观众。    “哇咔咔,烊妈威武霸气,知道我们没有看过瘾,又更了一期!”    “直播诶,666。”    “蔡炳炎旅长和傅平山参谋的故事把我们的眼泪都给哭干了,这还让不让我们消停会儿啊!”    “不太对啊,老首长正身处南市,昨夜还为我们直播扫雪来着,这么快就回京城了?”    “别的不管,有节目看就行!”    “已经饥渴难耐了。”    “大爱《国家英雄》,表白老首长!”    “咦,演员怎么还没有就位呢?今天换表演形式了?”    王亮道了声抱歉:“朋友们,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需要我一个人来完成英雄故事的演绎。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歉意。”    观众们是宽容的,对于军人如此,对于老兵更亦是如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海军航空兵部队。”    王亮继续道:“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的一个重要兵种。它是夺取海战区制空权的主要兵力,是海战场的重要突击力量和重要保障力量。”    “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反潜航空兵......”    “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是海洋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重要突击兵力。”    “他的,他们的故事就由此开始。”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九六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取消军衔制,换发六五式军服,一直沿用到八五年。    三天前的十七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岛素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1965年9月20日10时47分。    南海舰队航空兵指挥所响起了警报。    “目前判断敌机可能是从昌感、莺歌海一带侵入我国领空,还有一种可能是从海岛的西北方向窜入海口地区。总而言之,这是对我解放军的公开挑衅行为。”    “命令海空雄鹰团飞行大队进入一等战备,我去请示。”    “是,首长!”    “报告!敌机于峨蔓港两百六十度方位逼近我国领海!已经进入我领海!”    “海空雄鹰团出击!务必把来犯之敌赶出去!”    海军航空兵首长当即下达命令,挑衅到家门口了,再不有点回应,不就成孙子了吗?    “那个年代,人穷志不短,装备差,落后,但并不意味着好欺负。”王亮淡淡地说道。    四架做好一等战备的歼6战机呼啸起飞。    “请记住他们的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雄鹰团。”王亮道。    在接到出击命令之下,四位歼6飞行员正在上社会主义教育课。    咻——    只见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特别耀眼。    四名飞行员也顾不上这课了,当即架机起飞。    飞上天前,机修工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对战机进行程序化的检查。    “那个年代,很多事情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荒唐。”王亮吐槽着。    问题来了,大队长的飞机刚升上空,机温度表就显示为零,红灯闪烁。    这意味着飞机出现了故障。    经验丰富的大队长并没有慌乱,他仔细检查了下其他的仪表,均显示正常。    “大队长,返航,敌人就两架战机,交给我们收拾就行了。”同行的飞行员道。    大队长:“没有这个必要,目前飞行状态良好,各项数据正常,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大队长,一九三二年生人,时年三十三岁。    他自小家境贫寒,老母亲靠着给人做工供他上了近五年的学。    1947年,时年十五岁的他加入了东北人民自卫军,负责入伍登记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上过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便把他分到了干校的卫生队。    第二年,干校改编成了战斗部队,挥师入关作战,他便成了一名战斗员。    再后来,部队要组建航空兵部队,选拔飞行员......    阴差阳错,便有了今天的大队长。    四架歼六战机在空中呼啸而过。    大队长:“确认无线电系统是否正常。”    早期歼6的质量很差,故障颇多,大队长有些不放心。    “02正常。”    “03正常。”    “04正常。”    “好。”    紧接着,大队长带领飞行员们进入到了万米高空,已经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大队长知道来犯的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鬼怪式 F一 104C型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仗着时速两千四百公里的绝对优势,经常采取擦边战术沿我国领空线采用蛇行航路飞行。    歼6的一千三百公里时速他是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的。    除装备航炮外,还携带了四枚空空导弹。    “那个年代的共和**人,身上都有一种亮剑精神,明知敌我力量悬殊,也敢于亮剑。”王亮道。    0214 切半径战术    0214 切半径战术    刚刚升入万米高空,指挥所就发来了进攻的指令:“发起进攻!”    “收到。”    指挥所不时向我军战机通报敌机的高度。    “高度6000。”    “高度8000。”    “高度10000。”    比起猥琐和不要脸,没有人能比得过美国。    他们知道解放军的预案,所以大搞擦边战术。    见有解放军的战机飞来,他们便退了出去。    等解放军的战机飞走,他们便再飞进来。    指挥部:“汇报你们的状态。”    大队长:“我编队正以每秒十五米的速度上升,距离敌机还有五十公里。”    指挥部:“敌人搞擦边战术,你们准备返航,我派其他战机去接替你们。”    大队长:“我判断敌机很有可能利用他们在北部湾的加油航线佯动飞行,然后趁我们没有防备突然入窜,使我们来不及拦击。所以我请求在上空巡逻待战。”    指挥部:“同意。”    另一边,美军 F一 104战斗机上。    “唔,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明明发现我们了,却没有进行追踪,莫非是发现我们的战略意图了。”    “伙计,放宽心,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更何况中国的歼6战机的飞行速度像乌龟一样慢,能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继续按照计划来。”    “也对,那就让我们继续同他们玩耍,哈哈。这种占据绝对优势的感觉非常不错,真的是同情这个空军力量羸弱的国家。”    “伙计,你的同情心可过于泛滥了啊。”    两个美军飞行员聊天打屁的同时继续入侵。    “左转航向330度。”    “航向360度。”    “航向30度。”    “敌机在我机左前方三十公里。”    “敌机高度10500米。”    塔台不时传来可供大队长参考的信息。    大队长向战友们下达命令道:“扔掉飞机副油箱,打开加速力,僚机同我拉开距离,形成战斗队形,全速追击。”    “注意,炮弹上膛。”大队长提醒道。    当时大队长只看到了一架敌机,而接到的通报是有两架。    到底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架敌机隐藏在哪?    如果向这架发起进攻,另一架会不会突然偷袭?    战机转瞬即逝,大队长权衡了几秒,迅速做出了决断。    就是看不惯你,就是要干你。    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让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空和领海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再者说,自己的战友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即便是另一架敌机突然窜出来偷袭,僚机也可以迅速做出还击啊。    干!    见敌机开始转弯,大队长出其不意,采取切半径战术实施追击。    切半径是个技术活,讲求精准,不能多一丝一毫。    如果半径切的大了,机尾就会暴露给敌机,那便危险了。    如果半径切的小了,有会被敌机给迅速甩掉,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战机。    在切完半径之后,大队长就占据了绝对有利的攻击位置。    战友通过无线电提醒道:“大队长,你大胆攻击,后面我来掩护。”    “好。”    大队长隐蔽地从敌机尾后追了上去。    美军飞行员太自负了,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中国飞行员给锁定了,这个时候他依旧在和自己的同伴聊天打屁,悠然自得。    敌机已经进入到了己方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大队长已经通过瞄准光环锁定住了敌机。    但他没有开炮,凭借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和敌我实力剖析,要确保万无一失的击落敌机,必须得打近战。    不然如果出现失误,敌人一旦被惊醒,凭借其战机的优越性能,必然会迅速摆脱。    到时候可就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而近战,就意味着大队长所面临的风险翻倍了。    讲到这里,王亮不得不补充道:“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空军总结了这样一套顺口溜:论作战要趁高,下狠心向近靠。不到两百不开炮,炮弹开花飞机掉。”    “大队长的目的非常明确,不是击伤敌机,而是要击落,让他再也回不去。如果打不下来怎么办?那就把他撞下来。我是军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军人,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王亮道。    大队长为了死死咬住敌机,已经飞到极限速度,副油箱早已经扔掉,加速力也已经打开。    不一会儿,就靠近了敌机。    500米。    400米。    300米。    就是眨眼的功夫,大队长一时间有些蒙,更多的应该是激动。    再有几秒,这架歼6战机就要扎进敌机的尾部了。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在飞机测距仪表显示距敌机二百米大队长按住三门火炮按钮,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三十米处。    敌机中弹了,并产生了爆炸,掀起了巨大的火浪。    与此同时,大队长感觉自己所驾驶的战机也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距离这么近,敌机爆炸所产生的碎片自然能够波及得到。    大队长迅速猛拉升杆,以便让战机快速拉升。    于此同时,他按在炮扭上的手指并没有松开。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炮弹疯狂地倾泻着,向敌机招呼过去。    整整两百发炮弹,全部被打光。    那架不可一世的 F一 104战斗机完蛋了,被打得个稀巴烂。    大队长通过舷窗往外看去,只见敌机拉着长长的一道黑烟向下扎去,而美军飞行员已经跳伞了。    克制的兴奋,大队长检查着自己的战机。    飞机在剧烈的颤抖着,摇摇欲坠。    敌机爆炸所产生的碎片波及到了我方战机,右发动机已经失灵,左发动机也出现了故障。    大队长沉住气,把故障发动机从12300转慢慢调整到12000转,以保证其能够平稳工作。    慢慢的,战机稳了下来,在僚机的掩护,踏上了返航的路程。    “此一役,不仅击落了敌人的战斗击,更创造了歼6战斗机依靠单独发动机成功着陆的先例。这位空军大队长,一直游走于死亡的边缘。”王亮道。    大队长并没有牺牲,这个故事并不悲壮。    但整个过程,都在生与死的边缘。    或许,就回不来了。    0215 岁月了无痕    0214 切半径战术    刚刚升入万米高空,指挥所就发来了进攻的指令:“发起进攻!”    “收到。”    指挥所不时向我军战机通报敌机的高度。    “高度6000。”    “高度8000。”    “高度10000。”    比起猥琐和不要脸,没有人能比得过美国。    他们知道解放军的预案,所以大搞擦边战术。    见有解放军的战机飞来,他们便退了出去。    等解放军的战机飞走,他们便再飞进来。    指挥部:“汇报你们的状态。”    大队长:“我编队正以每秒十五米的速度上升,距离敌机还有五十公里。”    指挥部:“敌人搞擦边战术,你们准备返航,我派其他战机去接替你们。”    大队长:“我判断敌机很有可能利用他们在北部湾的加油航线佯动飞行,然后趁我们没有防备突然入窜,使我们来不及拦击。所以我请求在上空巡逻待战。”    指挥部:“同意。”    另一边,美军 F一 104战斗机上。    “唔,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明明发现我们了,却没有进行追踪,莫非是发现我们的战略意图了。”    “伙计,放宽心,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更何况中国的歼6战机的飞行速度像乌龟一样慢,能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继续按照计划来。”    “也对,那就让我们继续同他们玩耍,哈哈。这种占据绝对优势的感觉非常不错,真的是同情这个空军力量羸弱的国家。”    “伙计,你的同情心可过于泛滥了啊。”    两个美军飞行员聊天打屁的同时继续入侵。    “左转航向330度。”    “航向360度。”    “航向30度。”    “敌机在我机左前方三十公里。”    “敌机高度10500米。”    塔台不时传来可供大队长参考的信息。    大队长向战友们下达命令道:“扔掉飞机副油箱,打开加速力,僚机同我拉开距离,形成战斗队形,全速追击。”    “注意,炮弹上膛。”大队长提醒道。    当时大队长只看到了一架敌机,而接到的通报是有两架。    到底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架敌机隐藏在哪?    如果向这架发起进攻,另一架会不会突然偷袭?    战机转瞬即逝,大队长权衡了几秒,迅速做出了决断。    就是看不惯你,就是要干你。    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让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空和领海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再者说,自己的战友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即便是另一架敌机突然窜出来偷袭,僚机也可以迅速做出还击啊。    干!    见敌机开始转弯,大队长出其不意,采取切半径战术实施追击。    切半径是个技术活,讲求精准,不能多一丝一毫。    如果半径切的大了,机尾就会暴露给敌机,那便危险了。    如果半径切的小了,有会被敌机给迅速甩掉,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战机。    在切完半径之后,大队长就占据了绝对有利的攻击位置。    战友通过无线电提醒道:“大队长,你大胆攻击,后面我来掩护。”    “好。”    大队长隐蔽地从敌机尾后追了上去。    美军飞行员太自负了,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中国飞行员给锁定了,这个时候他依旧在和自己的同伴聊天打屁,悠然自得。    敌机已经进入到了己方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大队长已经通过瞄准光环锁定住了敌机。    但他没有开炮,凭借着多年的飞行经验和敌我实力剖析,要确保万无一失的击落敌机,必须得打近战。    不然如果出现失误,敌人一旦被惊醒,凭借其战机的优越性能,必然会迅速摆脱。    到时候可就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而近战,就意味着大队长所面临的风险翻倍了。    讲到这里,王亮不得不补充道:“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空军总结了这样一套顺口溜:论作战要趁高,下狠心向近靠。不到两百不开炮,炮弹开花飞机掉。”    “大队长的目的非常明确,不是击伤敌机,而是要击落,让他再也回不去。如果打不下来怎么办?那就把他撞下来。我是军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军人,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王亮道。    大队长为了死死咬住敌机,已经飞到极限速度,副油箱早已经扔掉,加速力也已经打开。    不一会儿,就靠近了敌机。    500米。    400米。    300米。    就是眨眼的功夫,大队长一时间有些蒙,更多的应该是激动。    再有几秒,这架歼6战机就要扎进敌机的尾部了。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在飞机测距仪表显示距敌机二百米大队长按住三门火炮按钮,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三十米处。    敌机中弹了,并产生了爆炸,掀起了巨大的火浪。    与此同时,大队长感觉自己所驾驶的战机也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距离这么近,敌机爆炸所产生的碎片自然能够波及得到。    大队长迅速猛拉升杆,以便让战机快速拉升。    于此同时,他按在炮扭上的手指并没有松开。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炮弹疯狂地倾泻着,向敌机招呼过去。    整整两百发炮弹,全部被打光。    那架不可一世的 F一 104战斗机完蛋了,被打得个稀巴烂。    大队长通过舷窗往外看去,只见敌机拉着长长的一道黑烟向下扎去,而美军飞行员已经跳伞了。    克制的兴奋,大队长检查着自己的战机。    飞机在剧烈的颤抖着,摇摇欲坠。    敌机爆炸所产生的碎片波及到了我方战机,右发动机已经失灵,左发动机也出现了故障。    大队长沉住气,把故障发动机从12300转慢慢调整到12000转,以保证其能够平稳工作。    慢慢的,战机稳了下来,在僚机的掩护,踏上了返航的路程。    “此一役,不仅击落了敌人的战斗击,更创造了歼6战斗机依靠单独发动机成功着陆的先例。这位空军大队长,一直游走于死亡的边缘。”王亮道。    大队长并没有牺牲,这个故事并不悲壮。    但整个过程,都在生与死的边缘。    或许,就回不来了。    0216 不要问我在哪里    0216 不要问我在哪里    翌日。    今天王亮共有两项安排,上午应海军潜艇部队的邀请到军营参观,下午搭乘高铁到常市去观战U23亚青赛。    面对海军的邀请,王亮自然是欣然接受。    自己是老海军了,在潜艇部队也服役过一段时间,而且还当过艇长呢,回家看看有什么不好的。    关于下午的U23亚青赛,王亮是没有多少兴趣的。    足球,就是个笑话。    周天是主办方之一,无奈这个周胖子再三恳求,软磨硬泡。    王亮想到过完年之后还要周胖子投资拍一部电影帮助黄红林以及那些尚未从越战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老兵,便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听说中国队中有几个小伙子当过兵之后,王亮就显得不是那么抗拒了。    此生,最爱军人。    上午九点,东海舰队某潜艇部队驻地。    “敬礼!”    当车接受完哨兵的检查之后,岗位上的战士们均立正敬礼,并喊道:“欢迎老首长回家!”    拉下车窗,王亮同这些年轻的军人们挥手示意,点头微笑。    中国潜艇部队仅次于美、俄,位居世界第三。    尽管中国潜艇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但高低搭配形成的整体实力让世界上任何一支海军都不容小觑。    他们,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最近几天,炀视《快乐中国人》这档节目让潜艇兵备受关注。    三十三岁的少校儿子,六十岁的一级军士长父亲。    服役于同一潜艇上的一对父子,他们同时出现在《快乐中国人》的舞台上,分享了属于他们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1978年,时年二十岁的父亲入伍,成为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的一名鱼雷兵。    何为鱼雷兵?    负责操纵鱼雷,是最危险的技术兵种。    鱼雷发射的整个过程需要鱼类兵完成三十多个动作,喊出六十多组口令。    百人同操一杆枪,众人共舞一柄剑。    一个口令动作出现问题,全艇上的官兵都会受到死亡威胁。    三十五年的鱼雷兵,还活着,这说明他从来没有失误过。    儿子两岁的时候才见到自己的父亲,每天都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父亲。    小孩子懵懂而又无知,但妻子却知道自己丈夫职业所面临的奉献。    丈夫从来都不会同妻子讲潜艇上的事情,因为这是纪律,这是秘密。    丈夫每次出征,妻子都会提心吊胆的。    尽管每次丈夫都会云淡风轻的说:“我出去就二十天的时间,很快就回来了,不用担心。”    妻子怎么可能不担心,她偷偷打开丈夫锁在抽屉里的那个铁盒子,里面装的分明是一封遗书。    你叫我怎么不担心?    步入军营,王亮的脑子里总是在回想着这些东西。    经过潜艇部队部队长的准许,孙为民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开启了直播。    作为军人,他有这个经验。    王亮觉得,在参观潜艇部队之前,他有必要把这个故事分享给那些没有看过《快乐中国人》的网友们。    后来,儿子和母亲被接到了军营。    在军营里,儿子见不论军衔大小,军人叔叔们见到父亲都会敬礼,然后十分尊敬的喊上一声:“班长好。”    再后来,每次父亲出征,母亲都会带着儿子到码头边送行。    年幼的孩子一直在想,父亲装到铁盒子里的那张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每一次回来之后父亲都会将它撕得粉碎,生怕被别人看见。    直到儿子考上潜艇学院,他才找到了答案。    遗书。    从那以后铁盒子里的一封信变成了两封信,岸上的一份牵挂变成了两份。    为国出征!    遨游四海!    归来。    仍是少年!    节目录制的当天,超龄服役五年的父亲已经退役了,当故事落幕的时候,他说:“我很感激有这样一个舞台,让我再一次穿上了这身军装,但是现在我必须脱下它,因为这是纪律。”    脱下军帽的时候,父亲亲吻了一下八一军徽,算是再次做一个告别。    不过那画面,显得格外的伤感。    那首潜艇兵之歌悄然奏起。    【不要问我在哪里】    【我只能说我在深深的海底】    【不要问我在干什么】    【我只能说我在大海里游弋】    【潜艇是我们的钢铁伴侣】    【大海是我们的广阔天地】    对于潜艇兵来讲,这首歌意义非凡。    对于一级军士长来讲,唱起这首歌,他总回忆得起自己过往的那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    或许,没有战争,但死亡从未没有走远。    军旅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快乐过、伤心过、愤怒过......    至少经历过。    至少,是无悔的。    王亮渲染着自己的情绪,或许,要讲很多很多。    【每一次下潜我们都把太阳的问候】    【捎向漆黑的海底】    【每一次上浮我们都把鱼儿的祝愿】    【撒到海面的风里】    【出征了、神圣的责任、就是第一】    【归来了、我们总会升上、高高的国旗】    【我们年轻的潜艇兵,都有精湛的技艺】    【我们忠诚的钢铁伴侣,有着惊人的威力】    【我们和钢铁伴侣,共同保卫着祖国的】    【海疆万里!!!】    老潜艇兵,从二十岁干到五十五岁,半辈子,青春,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没有抱怨,负重前行,只为守护那静好的岁月。    评论区。    “看过!我们的和平都是他们牺牲自我换来的,所以军人必须优先!”    “了解。也许你看不惯这看不惯那,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日日夜夜怨天尤人,喷这个喷那个,但你要知道,你能够安全的坐在那里喷粪,是因为有那些把自己的宝贵年华献给军队的战士们替你卫国戍边。还有!这种人一般都是一事无成的烂人!”    “长大之后只为成为更好的你。”    “88年的老兵,退伍的时候提前走了,我不是纠察,提前离开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战友们的送行。我怕我会哭得死去活来,我怕面对同样嚎啕大哭的弟兄们。在部队的时候,送过很多次老兵,知道有多难受。”    “马上去搜《快乐中国人》,看了,非常感动。”    0217 神秘的潜艇    0217 神秘的潜艇    “参观过退役的潜艇,走到里面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怖、压抑,也就待了几分钟,就难受的要死,感觉很不好。向伟大的潜艇兵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老首长的直播看一次哭一次,泪点创造新低。”    “我还以为就我自己看哭了呢,老了,老了。”    “祝愿潜艇兵们封藏在铁盒里面的那封信永远都不会被打开。”    莫说现在的人冷漠了,他们只不过是缺少机会。    缺少收获感动的机会。    世界这么大,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故事。    漫漫历史长河,隐藏着无数的感动。    古猿、猿人、智人。    夏商周......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国家。    多少故事被湮没了?    尽情的挖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就埋藏在里面。    失去的,早早晚晚都要找回来,一点一点。    在官兵们的引导下,王亮和孙为民登上了潜艇。    因为保密,只对部分舱室进行直播。    首当其冲的便是厨房和餐厅。    刚一进到潜艇,很多网友就大呼难受。    潜艇内的空间十分狭小,尽管是从直播画面里感受舱内的氛围,也还是有些难以适应的。    一种压迫感扑面而来。    “来,咱们先到潜艇的厨房来看看。”王亮显得轻车熟路,灵活的穿梭在狭窄的艇仓内,好歹也是当过两年艇长的人。    “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长期在水下工作体力消耗非常大,官兵们只有吃得好吃得饱才能有劲去干活,所以除了蔬菜,每天都要猪肉、牛肉、鸡肉和蛋类。咱们潜艇官兵的伙食标准是全军最高的。”    因为离开潜艇部队太久了,对于一些数据的的记忆也比较模糊,王亮不由得问身后的干部道:“我记得每人每天是四十块的伙食标准?”    “首长,咱们去年刚提了,现在每人每天是四十二块。”干部连忙道。    “恩,潜艇官兵们必须得吃好喝好,先不说常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出海执行任务最少也要两个星期,甚至更长。就这么大点的空间,各种机器的噪音都是干扰,机器工做还会释放热量,对官兵们的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王亮点点头。    “首长好!”    “首长好!”    “首长好!”    在厨房忙碌着的官兵见王亮来了,连忙放下手里头的活,敬礼打招呼。    现在,都知道王亮。    这位不死的老兵。    “同志们好,大家辛苦了。”王亮同官兵们一一握手。    他没有去纠正自己并不是什么首长,既然战士们喜欢这么叫,就叫。    在王亮的心里,自己永远都是一名战士。    “老首长,这边是储藏室,像是蔬菜、水果生鲜这些不易保存的都放在外面,出门执勤前期先吃这些。随着潜艇的性能不断优化,外出执行任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能靠岸接受补给,所以到了后期,就只能用蔬菜罐头和冷冻的肉类做饭了。”炊事兵介绍道。    厨房这边虽然有不少战士在忙碌,但他们并不是炊事员,都是过来帮厨的。    潜艇载人数量有限,所以每一个岗位都是精简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    网友们静静地看着,也提出了问题。    “官兵们都是到深海执行任务,那怎么喝水啊?总不能携带大量的淡水?”    “楼上多虑了,潜艇上有制造淡水的设备,这个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我也有个问题,刚刚镜头给到仓库,我咋没有看到葱姜蒜呢?难道炒菜不放这些吗?这可是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啊,不然炒出来的菜多没滋味啊?”    ......    王亮注意到了问题,一一做着解答。    “潜艇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那位朋友说的没错,潜艇上装备有制淡水设备,但是因为这套设备耗电量巨大,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启用的。”    “潜艇官兵们每人每天限量两斤水,一斤用来喝,另一斤用作日常的洗漱。就这点水,最多就是刷牙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是不现实的。”王亮道。    王亮觉得这些东西有必要去普及,或许不是那么直观,但总一天,网友们会体会到潜艇兵到底有多辛苦的。    “至于葱姜蒜,想都不要想,包括萝卜、黄豆等,都是不允许在潜艇里出现的。空间小,这些东西容易产生异味。一旦潜艇下沉进入战斗状态,是没有办法迅速置换空气的。”    王亮又就葱姜蒜问题进行了解答。    潜艇兵,一直以来都是四类灶,最高标准,即便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如此。    “咱们解放军伙食费从1978年起先后调整了二十四次,潜艇兵都是最高的。”    评论区。    “那么辛苦,伙食费好点是应该的。”    “致敬!”    “小小的十平米内竟然有九张床!心疼。”    “死亡率最高的兵种之一。”    “老潜艇兵路过,一旦陷入到深海,就算是山珍海味也吃不进去。你们永远不会知道,最里面晕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废气是有多么的难闻,你们永远不会知道,再好吃的东西在里面也是索然无味的。但为了国家,我们心甘情愿。”    “看到他们的待遇这么好,我姑且放心了。”    “我也是从潜艇上退役的老兵,看到今天的直播高兴坏了,终于讲讲我们潜艇兵了。掐指一算,离开潜艇部队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年轻的时候出海从来都没有害怕过。但现在老了,再也没有出海的机会了,倒做起了噩梦,不时被惊醒过来,真怀念年轻的那段时光喲,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潜艇兵之歌还在放着。    【其实我们潜艇兵并不孤寂】    【训练之余我们也常常欢声笑语】    【其实、我们潜艇兵、并不神秘】    【只因我们操纵着你看不见的武器】    【你要问我为什么】    官兵们不约而同地跟着唱了起来:“我们总是这样年轻,因为我们穿着蓝蓝的军衣。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怨无悔,因为亲爱的祖国在我们心里。”    0218 怕死莫当潜艇兵    0218 怕死莫当潜艇兵    回到地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见潜艇兵们聚集了过来,王亮想说几句。    仅仅是作为前辈,作为一名老兵。    “怕死莫当潜艇兵!”    “我记得那是1959年,也是这么个季节,在舟山群岛海域附近,海军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1959年,风雨飘摇的一年,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这就是历史,你无需深究对与错。    “那年的12月1日,是暗无天日的一天。”王亮不由得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东海舰队护卫舰在舟山海域组织了一场攻潜演习训练。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演习已经接近尾声。    海上的天气变化很快,刚刚还万里晴空,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变了脸,下起了暴雨,同时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见到这种情况,演习的指挥员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我海军装备的军舰均年久失修,极端恶劣的天气突然到来,能否顶的住?    王亮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道:“年久失修,到底失修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是你无法想象的破旧。那场演习不尽如人意,成绩很差,攻潜演练的训练目标都没能够达成。”    潜艇官兵们听得认真仔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静静的听着。    “418号潜艇,一艘M级小型潜艇,通俗来讲,是苏联婴儿级潜艇。如果把当时欧美国家海军装备的潜艇比作汽车的话,418号潜艇顶多就算是辆自行车。”王亮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    1959年,中国对于潜艇的了解几乎为零。    “这一次演习是中国海军接收潜艇后的第一次出海,当然,是一次探索性的演练,中国潜艇的开端。”    “潜艇上的战士是从全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都到潜艇学习队接受了苏联教官的培训。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尽管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战士们仅仅掌握了潜艇的基本操作技术,但对于攻潜、反舰等战法都知之甚少。”王亮道。    这怨不得我们的战士,条件是一方面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老大哥对于我们也并不是开诚布公,对于核心技术,遮遮掩掩的。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邻居对自己构成威胁。    海军要想发展潜艇,要想让潜艇形成战斗力,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去探索。    探索,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舟山海域海下五十米处。    418号潜艇全速前进,划着巨大的之字形以躲避水面舰艇的搜索。    “艇长的名字叫张明龙,我的战友,出海的那天,他的怀孕的妻子已经临近了预产期。明龙一直跟我炫耀,‘老王,我要当爸爸了。’‘你说我给咱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卫国?卫民?如果是女儿的话就叫卫华!’从他的脸上我能够看到发自肺腑的喜悦。”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在王亮的眼前。    “副艇长王明新,列宁格勒海军学院毕业,他刚当了父亲。航海长金作印,连市海校毕业的大学生,代理政委张前冲......”    下午一点四十分,这是演习预定结束的时间。    同418潜艇配合训练的衡阳号护卫舰已经按照预定的方案到达规定海域停车漂泊。    王亮剖析道:“停车漂泊,这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一旦停车,潜艇无法监听到水面舰艇的声音,更无法确保上浮的安全。”    “本来海军对于潜艇就是一知半解,加之衡阳号的舰长在岸上参加活动......”    简单介绍,一语带过,王亮不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上。    他想讲的,是纯粹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衡阳舰上的官兵先后往水下扔了三枚手榴弹,这是同潜艇约定好的联络方式。    水下五十米,418潜艇上。    “报告艇长,监测到三声爆炸。”声呐兵当即向艇长做了汇报。    按日子来算,妻子应该已经完成分娩,自己是铁定当爸爸了,所以艇长张明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用你小子报告,这么大的动静,我们都能听得到。各单位注意,准备上浮!”    “准备上浮!”值班室艇员重复艇长命令。    警报长鸣,在宿舍休息的艇员们迅速抵达了战位、    “一舱准备完毕。”    “二舱准备完毕。”    “三舱准备完毕。”    “......”    “报告,艇长,各舱室准备完毕。”    “开始上浮!”张明龙再次下达口令。    值班艇员重复:“开始上浮。”    “所有的一切都在探索阶段,潜艇上的官兵对于潜艇的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又一个致命性的错误缠上了,水密!水密指的是船体浸水或舱、柜冲水后,其结构和相应的关闭设备等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保持不透水的密闭性能。实际上当时潜艇上并没有按照规定全部关闭水密隔舱的水密门。”    王亮又道:“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水密的疏忽没什么,产生不了什么后果。就好比汽车驾驶员忘记系安全带了,如果没出车祸......”    之所以解释这么多,王亮是想让大家明白,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    或许在旁观者的眼中,当时的纰漏有那么的令人难以费解。    但如果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下,恐怕也会犯相同的错误。    嗡嗡嗡——    轮机长启动排水系统,机舱内发出阵阵轰鸣声,动静很大,毕竟是老设备了。    十五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迅速注入到水柜之中,海水在强大的高压气下被挤出水柜,潜艇开始上浮。    “五十米。”    “四十五米。”    “四十米。”    “三十五米。”    “三十米。”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潜艇在不断上浮着。    艇员们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阔别地面一周多的时间,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成为了一种奢侈。    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浮上去,到海面上把五星红旗升起来,然后狠狠地吸几口新鲜空气。    大喊几声,释放一下内心的压抑。    尽管他们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精英,但他们是第一次在海下执行任务,那种日子,真的是一种煎熬。    0219 失事    0218 怕死莫当潜艇兵    回到地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见潜艇兵们聚集了过来,王亮想说几句。    仅仅是作为前辈,作为一名老兵。    “怕死莫当潜艇兵!”    “我记得那是1959年,也是这么个季节,在舟山群岛海域附近,海军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1959年,风雨飘摇的一年,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这就是历史,你无需深究对与错。    “那年的12月1日,是暗无天日的一天。”王亮不由得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东海舰队护卫舰在舟山海域组织了一场攻潜演习训练。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演习已经接近尾声。    海上的天气变化很快,刚刚还万里晴空,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变了脸,下起了暴雨,同时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见到这种情况,演习的指挥员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我海军装备的军舰均年久失修,极端恶劣的天气突然到来,能否顶的住?    王亮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道:“年久失修,到底失修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是你无法想象的破旧。那场演习不尽如人意,成绩很差,攻潜演练的训练目标都没能够达成。”    潜艇官兵们听得认真仔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静静的听着。    “418号潜艇,一艘M级小型潜艇,通俗来讲,是苏联婴儿级潜艇。如果把当时欧美国家海军装备的潜艇比作汽车的话,418号潜艇顶多就算是辆自行车。”王亮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    1959年,中国对于潜艇的了解几乎为零。    “这一次演习是中国海军接收潜艇后的第一次出海,当然,是一次探索性的演练,中国潜艇的开端。”    “潜艇上的战士是从全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都到潜艇学习队接受了苏联教官的培训。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尽管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战士们仅仅掌握了潜艇的基本操作技术,但对于攻潜、反舰等战法都知之甚少。”王亮道。    这怨不得我们的战士,条件是一方面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老大哥对于我们也并不是开诚布公,对于核心技术,遮遮掩掩的。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邻居对自己构成威胁。    海军要想发展潜艇,要想让潜艇形成战斗力,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去探索。    探索,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舟山海域海下五十米处。    418号潜艇全速前进,划着巨大的之字形以躲避水面舰艇的搜索。    “艇长的名字叫张明龙,我的战友,出海的那天,他的怀孕的妻子已经临近了预产期。明龙一直跟我炫耀,‘老王,我要当爸爸了。’‘你说我给咱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卫国?卫民?如果是女儿的话就叫卫华!’从他的脸上我能够看到发自肺腑的喜悦。”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在王亮的眼前。    “副艇长王明新,列宁格勒海军学院毕业,他刚当了父亲。航海长金作印,连市海校毕业的大学生,代理政委张前冲......”    下午一点四十分,这是演习预定结束的时间。    同418潜艇配合训练的衡阳号护卫舰已经按照预定的方案到达规定海域停车漂泊。    王亮剖析道:“停车漂泊,这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一旦停车,潜艇无法监听到水面舰艇的声音,更无法确保上浮的安全。”    “本来海军对于潜艇就是一知半解,加之衡阳号的舰长在岸上参加活动......”    简单介绍,一语带过,王亮不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上。    他想讲的,是纯粹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    衡阳舰上的官兵先后往水下扔了三枚手榴弹,这是同潜艇约定好的联络方式。    水下五十米,418潜艇上。    “报告艇长,监测到三声爆炸。”声呐兵当即向艇长做了汇报。    按日子来算,妻子应该已经完成分娩,自己是铁定当爸爸了,所以艇长张明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用你小子报告,这么大的动静,我们都能听得到。各单位注意,准备上浮!”    “准备上浮!”值班室艇员重复艇长命令。    警报长鸣,在宿舍休息的艇员们迅速抵达了战位、    “一舱准备完毕。”    “二舱准备完毕。”    “三舱准备完毕。”    “......”    “报告,艇长,各舱室准备完毕。”    “开始上浮!”张明龙再次下达口令。    值班艇员重复:“开始上浮。”    “所有的一切都在探索阶段,潜艇上的官兵对于潜艇的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又一个致命性的错误缠上了,水密!水密指的是船体浸水或舱、柜冲水后,其结构和相应的关闭设备等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保持不透水的密闭性能。实际上当时潜艇上并没有按照规定全部关闭水密隔舱的水密门。”    王亮又道:“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水密的疏忽没什么,产生不了什么后果。就好比汽车驾驶员忘记系安全带了,如果没出车祸......”    之所以解释这么多,王亮是想让大家明白,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    或许在旁观者的眼中,当时的纰漏有那么的令人难以费解。    但如果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下,恐怕也会犯相同的错误。    嗡嗡嗡——    轮机长启动排水系统,机舱内发出阵阵轰鸣声,动静很大,毕竟是老设备了。    十五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迅速注入到水柜之中,海水在强大的高压气下被挤出水柜,潜艇开始上浮。    “五十米。”    “四十五米。”    “四十米。”    “三十五米。”    “三十米。”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潜艇在不断上浮着。    艇员们的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阔别地面一周多的时间,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成为了一种奢侈。    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浮上去,到海面上把五星红旗升起来,然后狠狠地吸几口新鲜空气。    大喊几声,释放一下内心的压抑。    尽管他们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精英,但他们是第一次在海下执行任务,那种日子,真的是一种煎熬。    0220 往者未竟之志,来者当知奋勉也。    0220 往者未竟之志,来者当知奋勉也。    王亮声情并茂地讲述道:“巨浪滔天,浪花翻腾着,王发全拼命地拽着那根缆绳,死死地抓住。他能做到的仅有这些,如果不是仅存的那点活下去的意念,他真的就完了。”    虽然没有参与到营救王发全的行动中,但后来通过参与救援的战士们的描述,王亮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现在,他只想把这些分享给广大潜艇兵们,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前辈是如何去奋斗的。    分享给广大网友们,或许军迷们质疑当时的海军的管理怎么这么混乱,连那么低级的错误都会去犯。    历史总是有属于自己的局限性的,盖棺定论的东西没法改变。    但潜艇兵们留下来的海魂可以世代传承下去。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业绩与世长存!    “抓住绳子!千万别松手!”    “注意观察海面,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浮上来的同志。”    “快,往上拽,把他拉上来!”    军舰上的官兵们忙碌着,几人负责营救王发全,其他的则搜寻海面上有没有其他的潜艇兵。    “抓住,千万别松手,我们把你拽上来!”    王发全听不清楚战友们在喊些什么,但他清楚,只要自己不松开手就对了。    抓住,抓住,抓住。    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去,只能靠甲板上的战友连拉带拽。    不一会儿,绳子就把手骨头就被绳子给勒了出来,刻骨铭心的痛楚。    “噗——”    终于,王发全被营救到了甲板上。    他狂吐了几口血,就彻底地昏死了过去。    “卫生员!卫生员!快来看看,快!”    ......    王亮继续道:“王发全得救了,他成为418潜艇上唯一幸存的战士。同他一起逃出来的十五名战友,只捞出四具尸体,其余十人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将每一滴血流入到祖国的大海,这便是共和国海军的归宿。年轻的战士们没有机会看到腾飞的中国。他们当中有的初为人父,连亲生骨肉都没有看上一眼。他们当中有的还没有娶媳妇,就这样牺牲了,甚至连遗体都找不到。他们的骨灰盒里,只放了一件军装,海军的军装。”    五十年代,百废待兴。    人人都充满了干劲,想要为年轻的共和国打拼,国家该强大了,明天充满了希望。    犯过错、浮躁过,但有一点不能够否认,他们,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共和国的事业光荣牺牲了。    不够壮烈,后世提及甚少。    但在王亮看来,这些是需要铭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下去的。    事业,永远都是未竞的。    王亮看着在座的潜艇官兵们,道:“418号潜艇在失事两个半月后被打捞了上来。她永远地告别了祖国的大海,后来被安置在位于海城的海军潜艇学院操场上,我想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见过她,但或许你们并不了解418的故事。”    潜艇官兵们擦拭着泪水,点了点头。    是啊,知之甚少。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只知道那是一艘失事的潜艇,并不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    谁说不够壮烈?    王亮注意到,官兵们当中有一名军官的表现有些与众不同。    上尉,看上去有几分面熟,但王亮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曾经见过他。    或者说,压跟就没有见过面。    上尉的眼圈红红的,往舟山群岛的方向眺望着,好像......    部队长注意到王亮的目光落在了那名军人身上,介绍道:“首长,那是我们潜艇上的航海长,他的外祖父就是当年418号潜艇的艇长张明龙烈士。在418失事前的一周,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们航海长的母亲......”    “哦。”王亮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难怪眼熟呢,原来是老战友张明龙的后代。    王亮没有想到,那少年追随着祖父的脚步也加入到了潜艇部队,并且成为了一名航海长。    “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入伍的,为的就是离自己的祖父更近一些,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海长。”部队长道。    “是啊,他的祖父没能够回来。”    说罢,王亮面对着全体官兵们继续道:“在祖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的烈士陵园里,有一个墓群格外醒目。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东海。”    “墓群由三十八座坟墓组成,其正面有一块青石碑,上面用楷书端正地写着【一三八五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几个字。”    “背面写着墓志铭,【己亥岁暮,海军418潜艇38名官兵英勇牺牲,天人恸悼。乃择陵舟山,立碑定海。齐高天之寥廓,豪气如虹;共海水之蔚蓝,热血化碧。惊涛拍岸,呼吸可闻;繁星在天,目光可接。】”    “【夫生死或然也,生作人杰,死为海魂,放缆舟山之舟,扬旗定海之海,肩披碧波,带系长风,屏落东南,翊卫国门,以壮乎哉!】”    王亮熟练着朗读着418号潜艇烈士们的墓志铭。    更确切的说,是背诵。    太熟悉了。    海军是王亮的家,如果家里的事情都记不清楚的话还能记得什么?    “【昔日甲午一战,百年蒙耻,而今中国编队,远航寰球。荣辱之间,端在海权;存亡之道,制海为先。为不忘前史,昭示后世,秉承海军之关心,特重修陵墓,更葺丰碑。俯瞰千岛城郭,日新月异指示万里航程,继往开来。烈士捐躯,虽死犹生。】”    诵读到这里,王亮不由得提高了声调:“制海强军,舍我其谁?往者未竟之志,来者当知奋勉也!”    “墓志铭是后来才添上去的,在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418潜艇是一个秘密。烈士墓碑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即便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包括舟山本地人,都不曾知道,五十八年前曾有一群无私而又无畏的中国潜艇兵,为探索潜艇这一当时的尖端武器的作战技术性能而捐躯在茫茫东海。”王亮介绍道。    0221 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0221 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他们,是一群沉默的海魂。”    现如今,这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烈士们的名字也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上尉艇长张明龙,上尉代理政委张前冲,上尉副艇长王明新,上尉副艇长鲍风林,中尉航海张金作印,中尉鱼雷长王文奎,少尉机电长阎信芝,少尉实习鱼雷长李捷忠,准尉范秀德......    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潜艇兵,从陆军部队中百里挑一,接受过严苛训练的精英。    如果潜艇不失事,他们会有更美好而又辉煌的未来。    但,没有如果。    评论区。    “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三十八位潜艇兵!”    “中华儿女永远记住你们!”    “泪目,致敬!”    “值得敬佩的中国潜艇兵!”    “感谢你们,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你们。”    “狂涛卷去青云志,革命气质留人间。”    “真的,好想好想你们啊,现在几乎天天都在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个年代那些可爱的人。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趟。好想回家,真的好想回家......一个垂暮的老兵。”    长眠于舟山群岛烈士陵园的418潜艇三十八名官兵们:“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他们的故事永远都说不完,三十八名烈士,他们的背后又有着属于各自的故事。    王亮讲不完。    人这一辈子,从呱呱坠地,故事便开始了。    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是环境在影响人。    纯粹的年代里纯粹的人多,纯粹的人犯了错误那是因为受到了坏人的蛊惑。    漫漫历史长河啊,有多少讲不完的故事。    上尉代理政委张前冲,1928年生在辽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八岁开始上学读书。    抗日,解放。    滚滚潮流影响着这个少年,1946年,这个少年已经是一名高中生。    教室里,朗朗读书声,就有张前冲的声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年,张前冲就跟同学投奔到了解放区,最先被安排在西安公安局暂时协助工作。后来又经三个月的刻苦学习,送到辽省二分区西安教导大队正式入伍。    张前冲,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    “从今天起,决心为拯救祖国和人民,为中国解放事业奋勇前进,冲锋陷阵,驰骋在疆场上,把生命置之度外!”这是张前冲的誓言。    硝烟弥漫的战斗他参加过,后来又当过文化干部。    1952年,海军扩建,文化程度高的张前冲被选中了。    ......    1959年,执行演习任务之前张前冲的下放期已经满了,他本来应回机关工作。    但他舍不得艇上的战友们,对连队的生活恋恋不舍。    恰巧418潜艇的政委临时接到任务,张前冲便被任命为代理政委。    直到12月1日,午后13时55分,潜艇失事的那一刻,张前冲的故事落幕了。    这仅仅是一个大概,一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轶事。    感动、欢乐、忧伤、焦虑都有过。    王亮时常在想,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主角,这个角色演得好演得坏,都会成为历史。    或许,在当时,418潜艇上的官兵们不会想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老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还会有人能够记得他们。    正如今天,我们都在干着一些看似平凡的事情。    但又有谁能知道,在未来的2088年,2117年,会不会有人讲述我们的故事呢?    想到这里,王亮笑了笑。    不错,这种感觉很好。    自己永远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讲别人的故事,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我们全艇人员,尽最大努力,坚持到最后,每个同志表现得很好!】    【我有九十五元钱可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可能永别了】    【中国**万岁!***万岁!】    潜艇被打捞上来的时候,里面发现了很多遗书。    在出海前,潜艇官兵们会统一写一份,而被发现的这些遗书,是在潜艇失事,战士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活着回到岸上的时候写下的。    那种坚定沉着,那种临危不乱,那种视死如归。    这就是方忠诚、傅平山、杜宏、黄国涛等烈士们愿意为国牺牲的原因。    因为我们准,因为我们狠。    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同志们,朋友们,或许你们觉得418潜艇距离咱们太过遥远,1959年啊,在座的大多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很难去联想到五十年代的那画面。那我就接着讲讲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事情。”    王亮意犹未尽,既然开了这个头,那就要讲下去。    “那是二零零三年的四月二十四日.......”    渤海黄海交界处,内长山群岛,渔船上。    “哎,老孙,你看看那边浮着的是啥?”    “好像是条鲨鱼!”    “不可能,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可能是鲨鱼,我打了二十多年的鱼了,就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鲨鱼。”    “不会是海军的潜艇?这一带经常有海军搞训练的。”    “看着像,去把望远镜拿来我看看。”    王亮道:“是渔民们最先发现361号潜艇的,不过在八天前,她就已经失事了。”    “没错,就是一艘潜艇,肯定是解放军又搞训练呢。通知大副,咱们的船别靠的太近,以免影响到他们。”船长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看到了潜艇上的潜望镜,便确定了不明物体的身份。    “好哩。”    就在渔船准备离开这片海域的时候,一个船员忍不住惊呼:“船长,好像,好像有些不对!”    看到惊慌的船员,船长皱起了眉头:“大呼小叫的干什么?有什么不对的?”    “船长,那,那个东西咱们出海的时候我就见到了,就是那样漂浮在那里的,一模一样的姿态!”船员连忙解释道。    “你能肯定吗?!”这下轮到船长大呼小叫了,渔船上次经过这里的时候还是一周前,这意味着什么?    一种不详的预感弥漫在众人的心头。    0222 烈士千古,英灵永存    0222 烈士千古,英灵永存    船长感觉事关重大,在返回海港之后当即向解放军的海军部门做了汇报。    “哦,因为海军时常在渤海附近训练,同常年在那一带捕捞的渔民也都十分熟悉。海军部门在接到渔民的报告之后也高度重视,因为按照训练计划,361潜艇不应该出现在内长山群岛附近。”    讲的同时王亮还关注着评论区,不时做出解答。    见有网友质疑为何361潜艇都出事一周多了,海军部门没有发现,最后还是渔民进行汇报的,王亮解释道:“在没有紧急情况下,潜艇都是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这是为了防敌人的反潜追踪。而361号潜艇属于七十年代仿制的老潜艇,缺乏国外先进潜艇的联络定位装置。基地压根就不知道361号潜艇出了事,认为它还在进行日常训练。”    在接到渔民的报告之后,海军部门马上派出部队前去查看。    是361潜艇,因为外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蛙人潜水进入到361潜艇的舱内,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震惊了。    舱内设备完好,没有发生任何的爆炸燃烧亦或是碰撞痕迹,但全艇七十名官兵全部都已经牺牲了。    更让搜救人员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官兵们全部都牺牲在自己战位上,没有一点的移动。    再看看牺牲的官兵们,他们的神态安详,丝毫没有挣扎过的痕迹,甚至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痛苦的表情。    “像恐怖片一样惊悚的一幕上演了,救援部队不敢耽搁,当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随后便是紧锣密鼓的调查。”王亮道。    361号潜艇被拖回了港口,从航海日志上来看,时间到了二零零三年的四月十六日就已经结束了,这足以确定361潜艇上的官兵们牺牲的具体日期。    王亮解释道:“航海日志是记载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主要情况的载体文件。由值班驾驶员负责进行登记。记载事项包括航向、航速、航位、气象、潮流、海面和航道情况、燃料消耗等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等。航海日志是船舶日常工作的记录,检查船员值班责任的依据,也是处理海事时所必须引用且能够在法律上起作用的原始资料。”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论证,最终得出了结论。    失事当天361号潜艇上浮到接近海面的潜望镜深度,然后将指挥台上方的通气管和进气阀伸出海面吸入空气。    考虑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因为当时海面上风浪比较大,所以海水倒灌进入到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