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红楼]权臣宠妻日常 > 第85章

第8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景书觉得他近些日子听的最好的消息大概就是英莲出嫁了。    甄英莲的身份一直有些尴尬。    说她好, 她当年也是甄家小姐,如今又和黛玉认做姐妹, 亲如一家,陈景书又是太子面前的红人, 林姑姑认她做干女儿,因林姑姑只是孤身一人,日后财产自然都是留给英莲的,这些年林姑姑在京城也攒下点产业。    如此算来, 英莲的条件好像确实不差。    可仔细论起来, 她当年又做过薛家的丫鬟,看看如今薛家的样子, 再想想薛蟠是什么人物, 正经的人家, 谁也不想被说自家当家媳妇是薛家丫鬟?何况是与薛蟠还有些牵扯,谁知道是不是清白的?    薛蟠那样的人, 放在嘴边的肉会不吃?    如此一来,英莲的婚事就成了个让人操心的事情。    太差的黛玉和林姑姑都看不上,也不想英莲吃苦, 若是好一些的, 人家反倒又不愿意要英莲了。    英莲固然有好处, 却还没好到让人可以完全忽略掉她身上的那些问题呢。    黛玉和陈景书说起这事的时候还是笑眯眯的:“你猜猜是哪家的公子来求娶英莲?”    陈景书哪儿知道这个,于是很诚实的摇头问:“哪家的?”    黛玉道:“也是你认识的人家。”    认识的?    陈景书思来想去还是没想出结果。    黛玉见他如此, 不由道:“是王家公子。”    这些日子听了太多的王子腾, 陈景书的第一反应就是王子腾的王家, 后来一想这不对啊。    “是……老师?”    除了王子腾,陈景书也就只能想到王撰了。    黛玉笑起来:“就是王先生家。”    这个答案可让陈景书惊喜了:“那倒是好了,怎么说都是一家人。”    何况王家确实不错。    陈景书至少很清楚王撰的人品是完全值得信任的,而这两年王撰定居京城,原本也打算悠闲度日,哪知道闲了些日子之后却耐不住寂寞,自己又教了几个学生。    只凭着王撰教出了陈景书这么个好例子,他说要教学生,名额几乎可以说是千金难求了。    王撰只管选了几个自己喜欢的教。    不过也因此,原本王撰置下的产业他也顾不得操心了,全都丢给儿子去。    陈景书倒是听沈纯说,王家公子是个很不错的人。    如此倒真的是好亲事了。    这么想着,他对黛玉道:“英莲无父母,虽有林姑姑,但到底她也只一个妇道人家,我看这事咱们家里也得多帮衬些。”    黛玉道:“我还不知道这些?等她出嫁,少不得要多添几笔嫁妆。”    虽说王家家风不差,但黛玉还是希望英莲能够多些底气的,若论出嫁女子的底气从哪里来,恐怕嫁妆的多寡要占了大半。    陈景书点头:“这事你做主就是。”    嗯,陈大爷不缺钱,小富婆黛玉就更不缺钱了。    有了英莲这事,家里顿时多添了几分喜气,陈景书的心情也跟着好了不少。    然后很快陈景书又听到一个好消息。    原本外放的吴玉棠回来了。    吴玉棠这些年在外确实辛苦,他虽比之同龄人成熟圆滑不少,但到底还有些少年心性,入了官场又不比陈景书后头有个大神镇场子,外放之后去了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少不得要吃些亏,犯点错,但他本是聪明人,很快抓住机会,又发现当地有带草社的分社,于是便依靠带草社的社员与当地各势力搭上了关系,慢慢站稳脚跟。    吴玉棠出身的吴家在扬州也是有些名气的大家族,他对如何与当地豪强打交道事情再清楚不过,如此几年下来,居然颇有政绩,又借去年御史巡检地方的事情成功的让自己重新在中央刷了一波存在感。    原本那么多进士,吴玉棠又不是一甲,在京中也没有家族势力,他这样的多得是一辈子混在翰林院,或者好不容易争取到外放的正经官职,却又被遗忘在外地的。    吴玉棠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回来,可以说是很了不得了,不知有多少人羡慕。    郑沄就说如今翰林院里还有和吴玉棠同科的进士好不容易混了个七品八品的官职不知如何出头呢。    吴玉棠听到这话心中自然也有计较。    他不比陈景书。    陈景书六元及第,陈家又有一个陈孝祖得皇帝看重,因此陈景书升官,大家只能说羡慕,而吴玉棠,哪怕他不比陈景书那样快速,可这好运也足够叫人嫉妒了。    这次他回来,少不得要收到一些同年那里的明枪暗箭。    不过这话吴玉棠也不对郑沄说,只道:“回京是好事,我也得多谢大家挂念我。”    吴玉棠可不觉得他能回来真的是他很被御史看好的原因。    固然他做的不错,但一个县令做的再好又如何?做的好的可多着呢,熬了多年资历的也大有人在,这回他能回来,恐怕和京中努力也有关系。    要说起来,恐怕沈纯和陈景书都是出了力的?    这么想着,吴玉棠不由问道:“怎么不见若瑜?”    郑沄道:“他方才还在的,说要给你接风,结果来了个人,说太子殿下那里有急事,就把他叫走了。”    吴玉棠道:“既是太子殿下的事情自然不好耽搁,只好下次再聚了。”    至于说陈景书,他觉得大概是老天爷觉得他近日太顺当了,于是特意给他出难题。    就比如现在,赵载桓告诉他:“父皇今日与我说,想要你去六部任职。”    六部?    陈景书问道:“圣上说了去哪里,做什么么?”    赵载桓道:“父皇说六部里可以任选,问我想要你去哪里,我说只想要你留在东宫就好。”    又怕陈景书误会,连忙补充道:“若是升迁,东宫里也多得是职位给你挑选,何必要去别的地方呢。”    陈景书闻言不由笑道:“殿下这话说的不对,去何处任职圣上自有安排,哪里是给我挑选的呢?无论去哪里,踏踏实实做事才最重要。”    赵载桓道:“我不爱听这种场面话。”    他看起来确实很不高兴。    陈景书只好道:“殿下不愿我离开,我自然也是舍不得殿下的,但既有皇命,总没有抗旨的道理。”    赵载桓道:“什么抗旨?圣旨还没下呢,只是今日提早对我说而已。”    说到这里,他又道:“其实父皇也不是没说希望你去哪里,他想要你去工部的,只是又说如果不愿意,去其他地方也好。”    嗯,作为明摆着的太。子。党,考虑到工部的职能定位,若说赵载桓不愿意陈景书去工部,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不是说工部不重要,而是要往工部派人,多得是人选,何必要让陈景书去呢?    作为本身既有能力,又得太子看重的人,把陈景书往户部吏部这些热门地方塞才是正常做法嘛。    陈景书想了想问道:“既然圣上最开始说工部,想必是有缘由的,却不知为何?”    说起这个,赵载桓也不由压低了声音:“父皇想在工部如今的四司之外另设缮营造物司,专做洋人器物,设郎中一人为主管,正四品的官职。”    嗯,从五品到四品,陈景书这当然算是升官了。    只是……    “圣上怎么突然如此看重这个了?”    陈景书不由有些困惑。    要说皇帝喜欢西洋学说,喜欢西洋器物,那叫人做就是了,如今却专门设了新部门专管此项,且直接就给了个正四品的官职,这可不是小事。    赵载桓显然是知道的,因此回答道:“是□□。”    “□□?”陈景书忍不住小小的惊呼一声:“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赵载桓道:“其实之前一直有研究□□的,只是都不受重视,前些日子却出了个新式□□,射程比之前远,威力也比以前大,而炸膛的几率却低了不少,父皇还特意去看了排射演练,觉得大有可为,再说这些年洋人的学问传播的多,也出了不少新东西,由各部根据职能分管固然是好,可效率却低,更有些把好好的经念歪了的,因此父皇才想干脆单独设一部门,专管此时,反倒便宜。”    陈景书心中不由大惊。    心说皇帝不傻啊!    这世上大概就没人是傻子。    不过再一想,可能这也和历史不同有关。    在他的世界,那是满清入关,满人统治汉人的江山,至少在满清自己看来是这样的,哪怕他们入关百年,依旧有种满人统治汉人的想法,而不是真正的亲如一家,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不仅仅是要考虑这是否对国家有益,对百姓有益,更要考虑这是否能稳固统治。    何况满汉还有人口数量差异的问题。    满清的封闭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所造成的必然选择。    清朝的皇帝不是没有睁开眼睛看世界,而是他们明明看到了,却在种种问题之下,又选择将眼睛闭上,还要其他人也都跟着闭上,假装不知道。    大晋却完全没有这些问题,大晋的皇帝所要顾虑的事情相比之下要少得多。    那么在皇帝脑子清醒且能够接受新事物,又有眼光和气量的情况下,想要做出改变虽不是很容易,却也没有陈景书原本想的那么艰难。    既有汉唐开放的余韵,这种精神早已融在了骨血里,那么在需要的时候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陈景书忽然觉得未来可能并不像他原本想的那样沉重艰难。    陈景书觉得这应当也是皇帝做出的一次尝试。    如今大晋虽然没有摆明说欢迎洋人前来,但实际上往来贸易已经十分宽松,原本活的好似偷偷摸摸的洋人们,如今反而是大家追捧的对象。    年轻人总想从洋人那里听到更多的新事物,知道更多的新世界。    在加上这几年新的学科与旧有的东西相结合,确实有不少非常良性的进步,那么皇帝做出此种尝试,也不是不能理解。    当然,陈景书其实也怀疑这是皇帝想要改新格局的一种方法。    他需要打破旧有的局面,那局面从大晋立国起就存在,早已让皇帝十分不满,但他之前的做法太慢,如今若有一股全新的力量加入,对旧有的局面产生冲击,这对皇帝来说,也是他所乐见的。    不过皇帝大概并不打算把大晋的大门对洋人们无限制的敞开,所以他需要先在国内培植起一股新势力来。    毫无疑问,若工部这个缮营造物司真的立起来了,日后皇帝可以做的事情就有很多。    毕竟,这可不是新设一个部门那么简单,而是要开放一个新市场。    到时候会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呢?    但这是符合陈景书的愿望的,因此要说起来,他不仅不排斥,反而非常乐意去做这件事情。    赵载桓看着他的神情就知道陈景书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由又失望又生气:“你是一定要去的,对不对?”    陈景书才刚一点头,赵载桓便猛地站起身:“算孤看错你了!”    生气的赵载桓觉得,在陈景书心里,果然还是升官最重要,根本就不在乎他!    眼看着太子殿下拂袖离开,陈景书有些茫然:“看错我……什么了呀?”    郭思看着一脸茫然的陈景书,叹了口气,最后还是一跺脚去追自家太子殿下了。    陈大人哪里都好,但遇上这事,怎么就是个木头脑袋呢?    倒是赵载桓,一时情急,气的狠了自己跑出来,等出去之后却又不知道该干什么去了。    他心里不痛快,就想找个人说说话,往日里自然都是找陈景书的,可现在……    赵载桓一咬牙:“出宫,去裕王府!”    裕王听说赵载桓来的时候可惊讶了,毕竟在外界看来赵载桓和他的关系可不怎么样,今日却突然亲自登门拜访,裕王下意识抬头看天,见太阳没什么异常这才放心,心里却忍不住嘀咕,这位太子殿下今日又发的什么疯,他的陈庶子都不管管的么?    等他见了赵载桓,顿时惊讶道:“你这是怎么啦?谁惹你生气了?”    赵载桓道:“陈景书!”    好嘛,这都连名带姓的叫上了。    真生气了?    裕王连忙询问陈景书干了什么。    等听清楚赵载桓的话,裕王也是一脸困惑:“我还以为你会很高兴你的陈庶子年轻有为,步步高升呢。”    赵载桓道:“在东宫一样可以步步高升!”    裕王想了想,跟着点头:“没错,陈景书这事做的不厚道,太辜负四弟对他的情谊了!”    一听这话,赵载桓顿时有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说道:“他太叫我失望了。”    裕王道:“他既不领你的情,总该给个教训。”    老天爷啊,他想坑陈景书很久了,终于找到机会了!    赵载桓问:“二哥想做什么?”    裕王当下便把自己想了很久的事情说了出来,言道:“总得叫他吃点苦头,他才知道自己错了。”    可他说完这话,却没有听到期待的回答,不由抬头看去,却见赵载桓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裕王眨巴了一下眼睛,问:“你这是,怎么啦?”    赵载桓道:“孤不许你欺负他!”    裕王:“……啊哈?”    说好的生气呢!    他想了想,试探着问:“你不是……气他要离开东宫么?这回刚好给个教训呀。”    赵载桓道:“谁说我气他这个了?”    这下裕王疑惑了:“不气这个,你又是为什么生气?”    赵载桓道:“孤都生气的走掉了,他居然没有追出来!”    裕王:“……”    好弟弟,你赢了。    也不容他松口气,赵载桓就更加生气的问:“二哥,你是不是对孤的陈庶子有意见?”    裕王:“……不,没有。”    他惹不起还不行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