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科举之家有考生 > 第141章

第14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洗漱过后,杨勇带着大海小海就端来了热腾腾的吃食。    这些换洗的衣衫、热水、吃食都是他们提早就准备好的, 李爹三人在考场折磨了三天睡了三天冷板床, 吃馒头喝淡汤吃素菜,现在看到这热乎乎的丰盛饭菜, 都恍如隔世。    宋松安尤其的感谢李爹。    在考试上奋战了三天,出来还要自己走回那么远的客栈,然后自已准备衣衫、热水、吃食……    想想都不可能!    多亏李伯父阻止了他。    他现在哪还有力气, 他最想做的就是吃口热饭,然后, 倒头就睡。    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什么养生不养生、消化不消化了, 因为, 他们只能短短的睡上几个时辰, 就又得入考场了, 简直像是催命一般啊。    如果没有李伯父的多翻照抚,他现在指不定什么样呢, 大病一场都是有可能的。    几人心中再感慨万千, 也只能迅速的扒光了碗里的饭, 回房倒头便睡。    他们唯一心慰的就是,他们住的比别的学子都近, 可以多睡上一刻。    这一两银子……花得值!    几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幸福的睡了过去。    把杨勇大海小海心疼得够呛。    三人体贴的为李爹等人准备好下一场考试所需用器、换洗衣衫后, 就悄悄的退了出去。    他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比如大海小海就不时的要去贡院附近转一转, 探听有没有什么消息从贡院里传出来……    不管是什么消息, 对于应试的学子都是重要无比。    无事最好……    若是有事, 也好提前应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多打听些没坏处。    大海小海点头应是的出去了,只留杨勇一人照顾屋内昏睡的三人。    ……    “这乡试第一场总算是完事了……虽然累点,但好在是顺顺利利的……您说是不是呀,小赵大人?!”    一位颇为富泰的中年官员摸着自己的三缕美髯,笑眯眯的说。    而被称为小赵大人的人竟然真的很年轻。    刚毅正直的脸,眼眸深邃,英武挺拔的身材……这幅模样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个文官,反而像个武将,真是不知道他是怎么荣升为当今圣上的心腹的。    此人正是从京里特意调来主持这次乡试的主考官赵鹤然。    身着官袍的赵鹤然闻言微拢眉,双手抱拳向中年官员行了一礼,沉声道:“全靠裴大人调度得力,福州营兵上下齐心,愿接下来的两场也可以这么顺利……”    被称为裴大人的正是福州布政司官,裴敬亭,亦是此次乡试的主考官之一。    例来各省乡试主考官都为两名。    一名京官、一名则为当地布政司官。    裴敬亭此人正是此次乡试主出题人,从其出题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此人固守陈规,不愿冒险,可却又暗藏心思,喜欢给人挖坑……    只要赵鹤然不过份,他也不会出手。    而赵鹤然虽然是京官,被派来主试,但强龙还难压地点蛇,无论他看到什么,只要不是大的科举舞弊案,他都只会记在心里,不说……    “哎呀,这三天熬下来,不行了。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先回去休息了……”    裴敬亭向赵鹤然笑着告辞,下人带着东西就走了。    赵鹤然再拱手目送裴大人远去,目光幽远。    为国家抡才本是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可是,在赵鹤然这一个多月的看来,却更像是一场“官员饕餮秀”!    不但出题、填榜时要举行盛宴,每日的伙食供给也是十分的丰富。    如主考官享用一等伙食:每位每日鸡两只,猪羊肉各四斤,白米二升,老米四升,面三斤,鸡蛋八枚,菜四种,豆腐四方,油酱醋各八两,酱瓜四两,盐二两,椒一钱,蜡烛八枝,茶一两五钱。    这些东西又怎么可能一天内都吃完?!这不吃不完的就打包带走了。    享用二等伙食的是各房监试提调、参领、参将等,所供鸡猪羊肉及米面蜡烛等“视一等减半”,鸡蛋则少两枚,酱瓜少一两,盐、茶等各少五钱。享用三等的是一些辅助巡视的官员以及门官、医官、书办等,每日鸡一只,猪羊肉各一斤,鸡蛋四枚,米面油盐也都按等减量。    至于对读生、誊录书手,也有米蔬供应及猪肉半斤。    至于刻印试题的工匠,以及皂役、厨役、鼓手等,则是老米、生菜、鹽菜、豆腐。    不过吃得最差的却要属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了,连那些工匠、厨役、皂役这些下等人都不如。    每人一顿才一个馒头、一碗淡汤、一个素菜。    这吃得也太差了!    号房的环境那样差,吃得又不好,难怪每年都会有大批学子因病退出考试,更有甚的甚至客死异乡,酿成悲剧。    如果能改善一下应试环境和吃食,就可以避免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前来应试的可都是大肃未来的栋梁啊……    少一个都是大肃的损失。    当今天子注重科举,对国家的选人不余有力,调拨库银大肆补贴。    可就都补贴到这些官员的口上了。    赵鹤然不是反对官员们吃些、喝些、拿些……《尚书.洪范》中尚且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但是,他们吃得这么好,却给考生吃得如此差,何至如此?!    只是,这裴敬亭这人大事从上从不行差踏错一步,但这小错却是屡屡不断……    这样的官员让人从心底生起一种无力感……    赵鹤然此行只为防止科场舞弊,对于这些事情也只能装做看不见,暗暗记在心里,长叹一口气,也离开了……    再过几个时辰贡院的大门就又得打开了,他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还有六天要过呢……    ……    这样一场乡院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应考的学子,都是一场体力、耐力、智力的严格考验,没有人能松懈。    子时一刻,李爹三人就又起了身。    匆匆洗漱吃过饭,拎着东西就又奔贡院而去。    这一次,也许是因为有许多学子想要贪念多睡一会儿,此时到是没有第一场正试时排队的人多,李爹他们很顺利的就进了考场……    过后,李爹听说除了一些生病弃考的学子之外,还有一些学子因为睡过了头,贡院下钥进不来,而在贡院门外嚎啕大哭呢……    这个时候,住的近的好处就越发的明显了。    对李爹而言,这第二场的考试比第一场还要艰难。    并不是说,这二场的试卷难度增加了,相反第二场的难度并不如第一场。    第二场为孝经论一篇、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通。    孝经论就是以孝经命题的八股文一篇。    判五条则是取州县案牍疑就为题,借以考察应试者的判断能力,一般的乡试第二场都会有判五条。    诏、诰、表则是以皇帝名议发布的官方文书,有些像官场的应用文。这些都是学院教过的,并没有什么难度。    让李爹如此痛苦的是,这第二场臭号的威力更加的可怕了,李爹戴一层口罩已经不能抵御了,足足戴了三层才能静下心来答题,李爹觉得这试卷都是一个有味道的卷子了。    李爹有意观察了一下四周的号房,离臭号最近的四间号房,已经空了两间。    不用问都知道是被臭号给折磨得无法前来参加考试了,倒是他对面那个还依然坚持着,甚至还弄了和李爹差不多的口罩戴着……    见李爹看他,还十分友好的和李爹浅笑着点点头。    两个人戴着同样怪异的捂住口鼻的口罩,倒是让内场巡视的营兵和衙役看了又看。    第三场考试则是经史时务策五道。    分别为诚者,天德之本而圣性之源也……    士为四民之首。士习之淳漓,实世教风俗之所关系……    为治莫重于得人,而论才必先于实用……    积贮之法,筹之以素而用之以时,意至厚也……    水利之兴,其来尚巳……    别的题倒也罢了,可这“水利之兴,其来尚巳”倒是有几分挠到了李爹的痒痒之处。    中华古来就是以农耕立国,让人们填饱肚子,是代代帝王的梦想。“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足可以见证吃食是如何的重要,它是历代帝王墨守“牧民”的准绳。而农耕又和水利息息相关……    李爹早就对此有了些想法,这道题李爹凝神提笔,几乎是一蹴而就。    答完这乡试的最后一道后……    神清气爽!    整整萦绕在身上九天的臭味,李爹都不觉得臭了。    考完了……    终于考完了……    可以回家看乖女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