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番外三十九
永昌五年夏末秋初的时节,天亮地早,一早太阳就升地老高了,地里是弯着腰忙碌的身影,农民们天都还没亮就起身来了地里干活了。地里的麦子结了沉甸甸的穗,再过不久就能开始收了。几年前这儿都是赤野干里,一眼望去空旷无边,荒了的地无人耕种,朝廷针对北地的情况出了好几条开发北匕地的政策,赵先知奉了圣命前往北地帮助百姓开荒种地。 北地遍地黑土,这儿的土地肥沃,只是这儿的河流少,水源稀缺,再加上气候的缘故,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种下去的粮食很难生长起来。一到了冬季暴风雪肆虐,百姓的生活艰辛。那一年的天灾**,兹奴入侵,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也就是那一年,无数的百姓死在兹奴的刀下,还有许多的人一家子拖家带口的离开了北地,致使更多的土地无人耕种,都抛了荒。 朝廷出了一个政策:“无人之地给无地之人“,只要是百姓开出来的土地都能归百姓所有还能免去三年的赋税,受到这个政策的鼓舞,不少的百姓回到了北匕地,也有一部人的人往北」地过来。皇帝更是直接地派了军队过来开荒,开出了万顷田地,种了一大片的粮食。 原本荒凉的北匕地,经过几年的时间,整个北匕地大变了一个样,是一片生机勃勃。 一身粗布衣的赵先知走在田间小路上,他来这儿几年,养成了每天都到地里来看一看的情况,地里要是有个什么问题,他也会想办法让人来解决。来了北匕地这几年的时间,赵先知的相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白皙的皮肤经过风吹日晒粗糙了不少,整个人也褪去了原本文弱的书生模样,眉宇间多了一抹坚毅,嘴角总是带着一抹笑意,路上遇到了谁人都能聊上两句,关心百姓真正的日子过地是如何的。 想来今年会有一个好丰收。”弯下腰,赵先知用手拿着麦穗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笑。 大人放心,今年这粮收起来,肯定是比往年的收成都好。”一个精壮的汉子跟在赵大人的身边,他靠地离赵先知的距离有点近,绝对地不是一个下属该和大人的距离。但是看两个人之间相处的自然,想来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如此。 汉子的个子很高,五官深邃,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注视着他的赵大人,赵源发现他的赵大人是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好看赵源,你收敛点儿!”发现对方看着他的目光,赵先知瞪了一眼过去,让这人收敛一点儿这还在外头呢,就一副要吃了他的模样,想到昨儿这人的不要脸,他现在的腰都还痛着! 被瞪了一眼过去,汉子也是笑嘻嘻的,显然知道他的赵大人腰不太好,要不是在这外头他还想放手过去给人捏一捏,不过知道要是他敢伸手过去回头准是连床都上不去,所以这事想想他就只好放弃了,心里琢磨着回去给他的赵大人煮点什么吃的补补比较好。 两个人的关系不言而知,两年前朝廷就撤去了哥儿为官不得婚娶的诏令。只要是在不影响职务的情况下,哥儿也允许为官的哥儿也能像平常人那样成婚生子,就连生子也有三个月的假期赵源是想娶他的赵大人为妻,只不过他的赵大人显然现在还不想考虑这些事,为此他只能哀叹不已,却也是知道不能逼地太紧。两个人表面上是上级和下属,关起门来如何过日子则是上更多的粮食,让更多的人吃上饭,心里压根就没想过跟这个喜欢他的汉子成亲生子。’他们的事了。来了北匕地这三年,赵先知是兢兢业业,每日都是为了如何能开出更多的土地不过这人对他的心意赵先知也不是不知道,见到这人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他也生气不起来,收回了瞪着他的视线,说道,“我们到前头看看。” 后面是跟着的两个侍卫,是负责保护他们赵大人安危的。 赵先知来这儿是得罪了不少的世家贵族,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这些人才是地头蛇。他是握着皇帝御赐的宝剑而来的,只要是妨碍了他开发北地的人,他都能通通地先斩后奏,就连皇帝都不会说他半句不是。经过他一番整顿后,杀鸡儆猴给这些人看,就算是那心里蠢蠢欲动的都收了心,在他这儿老老实实的了。 百姓的日子如今好了起来了,从前这儿的人只知道饥饿,不知道温饱。每到一点天灾**,就是饿死无数的人。以往朝廷每年都要往北」匕地赈灾,这些赈灾的银两还不知道多少是被贪官吞去了的,真正到了百姓的手里的是少之又少来了北匕地的第一年,赵先知就砍了一大批贪官的头,对此百姓们是欢呼叫好,拉拔了一批当地的能人智士上来,帮助他更好的管理北地,给百姓办事路上遇到了百姓,对方一把就要给他塞了几根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玉米。 地里还有活儿,赵大人,小民去忙了去忙……塞了玉米的汉子三两步地就走远了,就跟后头有人在追他似的站在后头的赵先知手里拿着几根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玉米,见着人走远了,他就笑了低头看着手里的玉米,剥去了外面的皮,里面是一颗颗饱满的果粒,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很甜。”他说。 给我试试。”赵源虽然不喜欢有人给他的赵大人塞吃食,特别是那人还是一个汉子,不过他知道这是他的赵大人受万民爱戴的表现,总比百姓一见了就到处跑去躲起来的要好,所以他就是小心眼,也只能忍着了。赵先知摘了一颗玉米递过去,没想到这人就着他的手吃了进口中,还对着他笑,他的脸蓦地就红了。 ……这人! 赵先知也是后来才见到这叫玉米的东西,直接煮了能吃,煲汤炒都可以,磨成粉能做面食吃法不下百样,味道也好,还能果腹。如今北地种了几干亩的玉米,一年比一年种地多,这东西一亩地的产量比麦子还高,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不会挨饿了。 北地的粮食不是种不活,而是以前种的东西不对,再加上这儿的确是受到地理气候的缘故,因而这种下去的庄稼也很难成活他当初接到了皇帝派人送来的一份信件,还把他愣在了原地,等把那个信件看完了,赵先知才是相信这是真的能办成的事。一条从泗水到北匕地的水道打通了,通过官道把水送到了北地,因而这田地也不怕没水灌溉了,百姓的用水上也方便了许多。用了水源,再加上有了更好更适合北地耕种的种子,就不怕北地的土地养不活庄稼了,等粮食种出来了,他们才发现,北地种出的庄稼比别处种的都要颗粒饱满,味道也更甜更好吃。 北地种出的粮食运往各地,吃过北七地出来的粮食的都说好,价格更是别处的贵,嗅到了气息的商人就往这儿跑,收购了粮食卖到别处去。因着这过往的商队的往来,外地的货物也往北地运过来,因而这北地的不少城镇都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百姓手上的收入也多了,日子也过地好了起来如今北地隐隐地有取代南边的故里成为大凤最大的粮仓的趋势,若是北地能给大凤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那自然是好的在外面视察了半日,外头的太阳越升越高了,赵先知还想在外头逗留,就被人拉着回去衙门了。 在回来的路上赵大人还被等着他的阿麽硬是塞了一篮子的鸡蛋,他追着人要还回去,没想到头发都花白了的阿麽跑地比他还快,一眨眼就不见人了,也不知道人躲到哪儿去了。赵先知就只好让赵源提着这一篮子鸡蛋回来了,家里头的小厨房里菜啊蛋啊,许多都是外头的百姓送与他的。 赵先知刚来那会被百姓塞了东西,他还会追着人跑了几条街把东西还回去,后来那些送东西的人也学精了,一送了东西来就跑,这些人熟悉这边的地形,一眨眼就不见了,还相互掩护,别以为他不知道等他走后后面一群在捂着嘴巴偷笑的。 对此赵先知就只能多为百姓做实事,让百姓的地里能多产出一点粮,日子过地更好一些了衙门还是旧衙门,只是里面破旧的东西都更换了新的,后面的院子里打扫干净,收拾地井然有条。来了北郡当了这郡守,赵先知依然还是住的这衙门后面的小院,从前跟着他的旧亻仆就留在了凤都的小、院那边帮他看家,他知道皇帝不会让他一辈子都在这个地方,迟早都会召他回去凤都。 大人,午饭好了,来吃饭了。”赵源不仅是负责保护他们的赵大人,还要负责给他们的赵大人做一日三餐,夜里还积极地给他的赵大人暖被窝。他把刚才人送的玉米煮了两根,还剩下两根放着明日再吃,他知道他的赵大人喜欢吃新鲜刚摘下来就这么蒸熟的玉米棒。 赵先知一听这人关起门来还喊他大人,他就嗔了这人一眼。 两个人的午饭也很简单,一碗粥水,一碟窝窝头,一小碗咸菜,再加上别人送的这玉米,够他们两个人吃了。 赵先知很喜欢吃这玉米,香香甜甜的,咬着口感也好,他喝了一碗粥和半个窝窝头,还吃了一根玉米棒。至于剩下的东西对面的汉子都吃进肚子里了,把桌子上的吃食都吃地干干净净一点儿都不浪费,对赵源来说才是刚刚好。 他们刚吃过了午饭,就听到外面的声音。 “圣旨到,请接旨。” 赵先知才是想到了凤都那边的一些事,没想到皇上的圣旨就下来了,圣旨里传他回去凤都在这一年在地里的粮食开始收的时候,赵先知领了皇帝的圣旨要回凤都去了。他本想悄然地离开,也不知道百姓打哪里收到的消息,纷纷地跑来送他,一直送出了三里地之远,“都回去罢,别送了。“拉开了车窗,赵先知对后面的百姓挥手,让他们回去,跟着他的百姓们才停住了脚步。 百姓们见了走了的马车,不少的人都掩面哭泣。 跟在队伍后面的几个老爷,后面是跟着的护卫。 他们看着赵先知离去的车队,都还不敢相信赵先知就这么地走了,尽管他们一开始是真的想派人去杀了这个来找他们事儿的照相师,不过后来他们发现这人是真的来给他们办事的,虽然这人抢走了他们手上的土地,也抢走了给他们种地的人,但是他们渐渐地发现了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过地不好,反而是比以前过地还要好。 心思活络手上也有点钱的,也不专注于佃农手上的那点租子了,搞起了其他的事儿来,这收益是远比只靠着一点租子过活的好。 赵先知就真的这么走了啊?“有人问。 是啊,都走了,难道还是假的?”声音里是有失落以前北匕地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人都是惦记着他们兜里的银两,就只有这个赵先知没有拿过他们的一个铜板儿,还给他们做了这么多的好事。 哎,但是这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