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归来
“叩叩叩——叩叩叩——”这个时候还有谁会来敲门,前面的铺子早已经关门了,也不做生意了。 “谁呀?”这一会把明早要磨的米泡好,曹大鹏就准备回去屋子里睡觉了,没想到却是听到了敲门声,他的眼里有着疑惑地走过去,高声问道。 “大鹏,是我,孙继。”门外的人应道。 “阿继!”曹大鹏一听,大步地走过去,一把打开了门,就见到了门外回来的人,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说道,“哎呀,阿继,孙靖你们几个什么时候回来了啊?” “我们几个刚下船,知道你们在这里,就往这里过来了。”孙继说道。 “大鹏哥。”孙靖几个年纪小,他们都喊上曹大鹏一声哥。 “诶诶,快,快进来,几个吃过饭了吗?”想起来忘记了什么,曹大鹏回头往里面喊了一声,“孙伯,孙伯,阿继他们回来了,你快出来。”喊完后,忙地打开门让孙继几个人进来。 “你阿爹也在这里,我们现在都住在这边。”曹大鹏还以为孙继不知道,忙地说道。 “嗯,我知道,我阿爹来信说过你们在这里。”尽管是人在南阳,孙继也从他阿爹和曹向南的来信中知道这边的事情,自然也知道他阿爹现在搬来镇上住。 原本他还想着到这个月完了才回来的,想想早几天和晚几天都没什么,干脆就提前几天回来了。阿爷和阿么二老在家里,他也不甚放心。 “哦,原来如此。”曹大鹏领着几人进来,说道,“在船上没吃什么,大家肚子饿了?厨房里还有菜,我去给你们炒几个菜下碗面吃。” “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在船上吃过点东西了。”孙继的背上挎着背包,几个身上都是简单的装束,从南阳那边赶着回来,去的时候是两身衣服,回来也只是带多了两身衣服。 “是啊,大鹏哥,我们吃过东西了。”孙笙说道。 孙靖孙丙几个都跟着走进去,他们几个人都跟着孙继从南阳回来了,没有人留下。 儿回来了?! 在屋里刚躺下还没睡着的孙燕山听到声音,一把掀开了被子,还记得抓起一旁的大衣披在身上,从屋里出去,一眼就见到了回来的儿子,脸上是说不出的激动。 “阿爹。”孙继几个大步走过去,拉住了阿爹的手,喊了一声。 这一声阿爹,是在外面对家里亲人日日夜夜的思念,想着远在故乡的阿爹,现在他回来了,终于见到了思念的亲人。 “我回来了,小靖小丙几个都回来了。”孙继往后面看了一眼,他把几个堂兄弟带出去,平安地带回来了。 “燕山叔。”此起彼伏的声音,喊道。 出去一趟,每个人回来多少都有了变化,大家都像是一下子长大了那样。在外面不比在家里,有阿爹阿姆的呵护,人也只有走出去外面,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另外一个样子。 “埃,回来了,回来就好。”见到回来的几个小子面目都精神,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地不错,孙燕山也是放心了。 屋里的两个小伙计听到外面的声音,也从床上起来走了出来。他们在店里做工的时候孙继就不在这边了,但是他们也是见过孙继这个人,知道是孙伯的儿子,都纷纷地喊上一声孙大哥晚上的天冷了,外面的风大,孙继领着儿几个往屋里走进去,见没什么事,让店里做工的两个小子先去睡觉。两个小子见人父子团圆,出来叫了人就往屋里回去睡觉了。 尽管是孙继几人说不用了,想着厨房里还有肉和菜,怕几人肚子饿了,曹大鹏还是坚持去给他们下一碗面煮点吃食。 虽说在船上吃过东西,只是一天吃的都是干粮,这一会有一口热乎的吃,孙靖几个都跑厨房里帮忙了,瞅着有点什么吃的也不客气。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十几岁的小子正是胃口大要吃东西的时候,曹大鹏乐哈哈地切了一大块的肉下锅,给他们几个下面。 孙继在屋里头跟他阿爹说话,见到跑了的几个,就笑了,任由他们去。 从他阿爹的话里,孙继也知道他们不在曹家村的这些日子,村子里的一些事。 “嗯,如此甚好,大伙今年都不用挨饿饿肚子了。”听到他阿爹说村长领着大家进山打猎,拾点野菜菌菇,打毛栗子,为村子里的人家冬日里添加一点吃食,孙继脸上露出了笑。 每年过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饥饿,每日一两顿的米粥吃进去肚子里,他还要想着把吃食都留给阿么和阿爷,还有他阿爹,自己总是饿着肚子。 不过他想从今往后,他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今年冬天,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和一些人家都会安排过去书院住的事,孙继也是知道的。他的心里明白曹家村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谁,包括他们家,能够把欠的债都还清,而他孙继能有今日,都是因为曹向南。 若不是曹向南,他想他孙继这辈子都是在曹家村里,有点小聪明,但是还不够聪明,在曹家村里劳劳碌碌地度过一生。在后来孙继的心里不止一次为自己当初帮了曹向南一把感到庆幸,当初的这一个无心之举,改变了他一生,也改变了他们孙氏。 “好了,来吃面了,厨房里这一会没什么吃的,大家将就点。”煮起来的几大碗的面条,上面还铺了一层肉片,曹大鹏还拔了点新鲜的豆芽一起下面。 “不不不,大鹏哥,这已经很好了。”有面有肉还有菜,他们以前就是过年过节才有这么好的东西吃,能有一碗面吃,他们都很知足了。 “很好吃。” “嗯。”几人吃了一天的干粮,这一伙坐下来,吃上一口热乎的面,都觉得非常地香。 见到几个小子大口大口地把一大碗面吃了,最后连一点汤底都没剩,曹大鹏的脸上是大大的笑。后面他要收拾碗筷,孙靖和孙丙两个小子就抢着收起来了。 “这天黑了,今晚你们就留在这里睡,等明日再回去。”这一会的天黑了,孙燕山就没让儿和侄子们还往村子里赶回去,回去也不差这么一晚,留在这里住一晚明日再回去。 “好。”回去阿爷阿么都睡下了,还要吵醒他们,孙继干脆就留在了这里。 他留了下来,其他的几个也是跟着留了下来。 孙继带着孙靖往他和他阿爹挤一张床,曹大鹏带着其余的几人往他的屋里进去,大家在床上挤一挤,也能将就睡一晚。 早上起来呼出的气都是白雾,人们的身上都已经裹上了厚厚的大衣。镇上不同于村子里,一早外面的码头就有人了,街上早早地就开始有人摆摊,一天就这么地开始了。 一早孙继几人也一起起了床,帮着磨米做河粉和簸箕炊,小院子里开始忙起来了。 曹大鹏出去把猪下水买回来,清理干净做猪杂,锅里熬起了粥水,铺子也早早地就要开门做生意了。 儿问他在镇上住地习不习惯,孙燕山笑着说道,“都还成,在铺子这里卖吃食卖了这么久,每天来来回回,也习惯了这里,现在住到这里来还省事了许多。” 他说的也是实话,在镇上的铺子卖吃食卖了这么久,现在不过是住到这里来。除了担心家中的阿爹阿姆二老在家里好不好之外,在这镇上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不过现在儿回来了,想来也不用他留在这里了。 孙继本来还想留下来帮着干活,到了中午过后店里没那么忙才回去曹家村。孙燕山一听儿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干活,就不赞同,说道,“这里我们忙地过来,你带孙靖几个回去,你也回去看看你阿爷和阿么,他们念叨你许久了。” 听他阿爹的话,孙继也觉得道理,他自己不赶着回去,别人却是想家了。 “阿爹,大鹏哥,我们几个先回去村子里了啊。”后院里就有一辆马车,孙继套了马,跟他阿爹和曹大鹏说了一声,就赶着马车带着几人往村子里回去了。 一条宽敞的大道通向他们村里,短短时日没回来,到回到曹家村,回来的人都发现,在他们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他们曹家村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阿继,小靖小丙阿笙,阿茂你们都回来了啊,我们昨儿个还在说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这都快入冬了。”马车先去了曹向南那里,孙白莲见到回来的堂兄堂弟几个,很是高兴。 “这不是怕入冬下雪,我们也从那边赶了回来。”到入冬了就没有船来汾水了,到时候他们想回来都难了,所以早一点回来也是好的,孙继说道。 着孙白莲往里面走进去,知道曹刚和向南他们带着村子里的人进山去了,孙继进去和祈晚风阿宁打过招呼,回来的时候还给孩子们带了点心零食。知道向南不在家,打过招呼后,他和几个堂兄弟从里面出来,让大家先回去去看望家里的阿爹阿姆,等下午再过来。 曹家村还是原来的曹家村,但是曹家村又不像是记忆中的样子了,这里变得很不一样了。 家中的阿姆见到归来的儿,还有点不敢相信,以为是自己做梦了。 “阿姆,我回来了。”直到听到儿喊他阿姆,王氏才是相信他的儿回来了,拉着儿的手,这里摸了一摸,那里摸了一摸,哪里都觉得稀罕,问着儿在外面过地如何,有没有吃苦了,有没有饿肚子,会不会冷了,在外面过地好不好。 一旁的汉子吃醋地看着媳妇疼儿子不要夫郎了,撇着的嘴是一脸“回来就回来”,有什么稀奇的? 到儿喊了他一声“阿爹”,把一袋金丝烟叶递到他的面前,一见到自己做梦都想抽一口看看的金丝烟叶,忙地伸手接过来,那个态度变得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买什么烟叶,还买这么贵的,就买二两普通的烟丝抽抽就好,买这么贵的做啥。”见到儿花这个冤枉钱给夫郎买这么贵的烟叶,做阿姆的就觉得浪费钱了。 “你懂什么!不识货。”把手里的一点金丝烟叶捂住,就怕媳妇抢了似的。 “阿姆,我也给你买了一个簪子。”见阿爹阿姆的小动作,孙靖不由地就笑了,从包裹里拿出一个小布包的袋子,掀开里面正是一个银簪子。 孙靖拿着簪子走过去,对他阿姆说道,“阿姆,你别动,我给你插上发上看看好不好看。” 王氏端正地坐在那里也不敢动,脸上咧着的笑,都快咧上耳朵了。 小心地把簪子往阿姆的头上别上,孙靖问他阿爹,“阿爹,你看阿姆戴上这个簪子是不是很好看?” “嗯,好看。”瞅了一眼媳妇发上的簪子,果然他儿就是个好的,出门还不忘记阿爹阿姆“哎呦,这簪子这么贵重,我怎么好戴出门。”伸手摸了摸头上的簪子,想到这簪子是他儿给他买的,那心里怎么都是甜滋滋的,就跟抹了蜜似的。 一家人和乐融融,孙靖回来也没有忘记给阿哥和哥么侄子带礼物。 在家中等夫郎归家的哥儿,见到回来的夫郎,两人相望的眼里,是说不出的柔情,彼此的眼里都是只有对方,只有轻轻一句,“夫郎,你回来了啊。” “嗯,我回来了。” 等到中午才山里出来,曹向南才从晚风的嘴里知道孙继几个从南阳回来了,“哦哦,回来就好。”他还怕孙继几个要留在南阳那边过年了。 最近每天他们都会进山半天就出来,那一大片的毛栗子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差不多都收起来了。打了不少的猎物,就算是不会打猎的人都能分到一点猎物,但是相对的他们运出来的毛栗子也要分给其他的人。 家里也有了不少的毛栗子,冬天放火里烤来吃也好,还是磨成粉末做糕点馅料也不错。孩子们也喜欢吃板栗糕,到时候还可以给孩子们做板栗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