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摆摊卖衣服
镇上的赶集日,附近几条村子的人都会到镇上来赶集。这天儿渐渐地冷了,到入冬后更是会下雪,到时候就是想来镇上都不方便,所以趁着最近的这些日子天儿还好,家里有余粮的就赶着挑到镇上来卖,卖了钱再为家里添点酱醋油盐,免得到时候想出门都出不了门。 最近的这些时候,每到赶集日镇上的人就特别地多,附近的村民们赶了一个大早,就到了镇上。 一早的镇上就人来人往的,挑了东西来镇上的老汉阿么,在路边找个空位就放下担子,摆上摊子开始吆喝,因而街上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也不少。 “卖衣服呦,又厚实又暖的棉衣……” “过来看看呦,看看喜欢才买,不喜欢也不打紧……” “给家里孩子买一件,给家里衣服买一件,给家里汉子买一件,整个冬天都暖和了……” 一早他们这里就摆上了摊子,李梅从坊里带上两个嘴上会说的哥儿来卖衣服。曹向南也跟着来了这边,这些广告词都是他预先跟几人讲过的,来之前几人就把他说的词背地滚瓜烂熟,这一会张口就来。 挂衣服的架子和衣架是曹向南早先就请人做好的,衣服挂起来也方便别人看。做好的衣服一件一件地用油纸包好,纸上标注好代码和尺寸,以方便查找和记录。 “你们这衣服怎么卖的啊?”路过的哥儿拉着一个孩子走了过来,眼里带着好奇,想来是被吸引过来的。 “小哥给孩子买衣服是吗?你家的这娃娃模样长地可真好。”李梅笑着走了过来,也不立刻谈价格,伸手就从架子里拿出一件大红色的小棉袄,说道,“这个红色喜庆,你家小娃娃穿上准好看。” “我们这个料子也好,不信你摸一摸。” “嗯,是不错。”摸着还挺厚实的。 “这里面夹的都是棉花,棉花就是……”知道这里的人还不知道棉花是什么,在自己没有见到之前,李梅自己也不懂,但是现在见了后他也知道了。 李梅从袋子里拿出一点棉花,递过去,说道,“这就是我们说的棉花,冬天里穿着可是很暖和的。” 有一个人过来看了,就有第二个过来,那边在喊的哥儿见人来了,立刻地笑着把人领过去“小哥你穿这个棉袄定是很好看。” “我,我不是给自己买的,我想给家里汉子买一件大衣。” “这里有,这里有。” “这大衣可厚实了,就是下雪天穿到外面都不冷。” 小孩的衣服用料少。价格上也不算贵,现在多买还能多便宜。 “我们坊里出的衣服可是卖到南阳去的,这些衣服是老板专门留出来在镇上卖的,坊里做的衣服都赶不上卖的。” “这价格上也公道,我们老板说了这些衣服不赚钱的,就卖个本钱。小哥你看上了不赶紧下手,回头可就没了。” “这,能便宜一些吗?” “买一件是按这个价格卖的,买两件可以少几个钱,你刚看的这条裤子怎么样?一起买了,我们可以便宜几个大钱。” 见着了喜欢的哥儿犹豫了片刻,还是买下了那件小棉袄,外地还买了一条棉裤,少给了几个大钱,心里也高兴。 开了第一单后,后面渐渐地生意就来了,不一会儿就聚了不少的人来看。也不乏觉得贵舍不得几个钱的,还留在一旁观看,见了别人买走他喜欢的就渐渐站不住。 曹向南在这边留了一会,见到李梅几个哥儿应付起来没有问题,和李梅交代了几句,他就把这边交给李梅几个了。 走的时候给提了两件小孩的衣服,和两件成人的大衣走,往郑书博那里过去。 “叩叩——”“向南,你来了啊。”昨日曹向南说了会过来,今日他就在家里等着。郑书博开了门,见到门外来的是曹向南,笑着把人领了进去。 “今日坊里的衣服运来镇上卖,在那里耽搁了点时间。这天冷了,顺便地给你们带几件衣服过来。”曹向南把手里抱着的衣服递过去,说道。 “这,这怎么使地。”郑书博忙地摇手,说道。 抬眼就见梁燕抱着孩子站在堂屋的门口,曹向南跟他点了点头,见郑书博不接,他一把塞进他的怀里,说道,“拿着,这钱以后再从你的工钱里扣。” 这么一听,郑秀才反而是笑了,说道,“好,如此书博就收下了。” “来,进来坐。”梁燕抱着孩子,让人进屋里头坐。 小彤儿吃了好吃的也记得给他吃食的人,见了来人咿咿哑哑地叫着,还伸手去要抱。 曹向南伸手把孩子接了过来,抱在怀里,一进来见到里面收拾地干干净净地,心知梁燕也是个勤劳的,他逗弄着怀里的孩子说道,“看来小彤儿是知道我给他带新衣服来了,笑得这么开心呀。” 小彤儿咿咿呀呀地也不知道在说什么,自个说着还自个开心。 “我给小彤儿带了两套冬衣,也给你和书博一人带了一件大衣,你们看看合不合身,不合身一会拿过去换。”抬头看着梁燕,曹向南说道,“这些衣服都是用棉花做的,冬天也厚实暖和。” 他打算把羽绒服都运到南阳去卖,汾水这边没有铺子,就在路边卖也卖不起来,所以也就不打算留在这边卖了。 “欸,向南你怎地这么客气。”受了别人的恩惠这么多,梁燕自己的心里都觉得不好意思打开的包裹,里面是整齐叠着的衣服,梁燕拿了一件起来看,摸着这料子是爱不释手,有了这衣服孩子也不担心冬天冻着了,就是他和夫郎一人都有一件。 来接了郑书博一家三口,曹向南就把人往曹家村的方向过去,书院就在汾水镇和曹家村中间的位置,他带着人到书院这边看了,主要是告诉他们有这么个地方。 和冯师傅打了声招呼就走了,顺便地就带着人进了曹家村,往他家过去。 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热闹的声音,曹向南在门口停了马车,接了车上的人下来,领着人往家里进去。 孩子们见到陌生人进来,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往他们这边看着。 柳白书向到来的人点点头,心里就知道了来人的身份。 曹向南指着那边,转头和郑书博梁燕说了几句话。 上午孩子们要读书识字,这些每日都不能落下,现在柳白书上午负责给孩子们当老师,下午才去做别的。 “晚风,家里来客人了。”曹向南看到站在门口的人,想来是听到了声音走出来的,他走过去,拉起了祈晚风的手,说道。 “这是我媳妇祈晚风。”曹向南给他们介绍道,“晚风,这是书博和梁燕,还有他们的孩子,小名彤儿。” 双方都做过认识后,祈晚风向到来的两位客人笑着点点头,说道,“里面请。” 曹向南扶着祈晚风的手,领着到来的客人往里面进去。 “坐,不必客气。” 郑书博环视了一眼这个宽敞的堂屋,带着妻儿坐了下来。 他是见过富贵的人,这里却不像是富贵人家,屋里头没有一件贵重的摆件,但是这个屋子却要比普通人家又好太多。 “我去给你们泡杯热茶。” “我来,你坐这儿。”见祈晚风要起身去倒水泡茶,他连忙地起了身。 客厅里摆着的小炉子上就热着热水,天儿冷了,备着大人孩子都要喝水,曹向南起来,去拿了热水,泡了茶。 “你家小娃娃多大了呀?”祈晚风见着对方抱着的孩子,问道。 “快一岁了。”梁燕有些拘束,在见到对方脸上温和的笑,笑了笑,说道。 “厨房里正在做午饭了,正好你们一会留下来用午饭。这里有些小点心,来,吃一块。”祈晚风是看出的梁燕的紧张和不自在,他掀开盒子的盖子,递过去,“这些都是向南做的小点心,味儿还不错的。” “谢……谢谢。”怀里的孩子见到吃的就要伸手去拿,梁燕不好意思地给孩子拿了一块。孩子拿到吃的就往嘴里放,无忧无虑的,也不懂日子苦不苦,饿了张嘴就哭。 “你也试试。”祈晚风给拿起一块,说道。 “来我这里不必拘束,家里头进进出出不少的人,几家的孩子送来我这里读书识字,他们阿爹阿姆们都去做工了。”在客厅里坐着就能见到门外坐在小棚子里读书的孩子门,曹向南泡了茶水,把茶水递给他们。 郑书博接过茶水,道了一声谢。 刚才进来的一路,郑书博也是见到路上在修路的人,一条大道平平整整。半路上去了书院,听曹向南说了那里还有一家制衣坊,若说这里是普通的小村落,可又不像。 曹向南是看出了郑书博的疑惑,给他挑着讲了一些曹家村的事,也介绍了附近的村落,毕竟他日后有一段时间是要生活在这里的,对这边也要有个基本的认识。 厨房了孙白莲在做午饭,祈晚风陪着客人坐了一会,就过去厨房帮忙了,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午饭还加了两个菜。 吃饭的时候,一群孩子都从外面进了来,孩子们见到比他们小的小弟弟,都凑了过来,小彤儿也不怕生,咿咿呀呀地和哥哥们说话。 梁燕抱着怀里的孩子,见孩子高兴,他也是露出了笑,心想若是日后和夫郎孩子在这个小村落也未曾不好。 “弟弟弟弟。”安安去摸完小彤儿以后,跑来摸他阿姆的肚子,喊着。 “嗯,弟弟。”祈晚风伸手抱了孩子到椅子上,知道孩子是说他自己弟弟在阿姆的肚子里。家里多了两个孩子后,他对自己的孩子反而是有些疏忽了,好在孩子每天有哥哥弟弟们一起玩,也从来没有觉得阿姆不疼他。 曹向南往祈晚风和孩子那里看了一眼,眼里露出了笑。 “这可是以后教你们读书的郑先生,在先生年前可是要老实点呀。”见一群小的不老实,曹向南说道。 发了的小碗,每个孩子都有粥和拌着粗粮的馒头,有了吃的,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埋头窸窸窣窣地大口吃了起来。 今儿还有了肉,可以夹到馒头里吃。 曹向南也不是一味地只给家里头吃精细的粮食,这日子过地好了,也不是顿顿山珍海味,只是大家的肚子能吃饱了,不会挨饿。大人孩子们每日都要劳作,孩子们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劳动,家里头马羊吃的干草可都是这群孩子收回来的。 郑秀才见到的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悄然地改变了他一生。 等吃过午饭后,曹向南就要送郑书博一家回去镇上了,顺便地从制衣坊那里再接多两个人到镇上人帮手卖衣服。 镇上这边的生意到了后面是越来越好,摊子那里是人头涌动,外面的人挤都挤不进去,好在后面曹向南多带了两个人手过来。 把郑书博一家送回他们住的小院子里,曹向南也过去那边帮手卖衣服。 到摊子这里买衣服的人没那么多的时候,曹向南安排了没吃午饭的先去吃点东西到了下午后。 到了下午,街上的人也渐渐地少了,人们也赶着回家去了。 这一天的生意还算是不错,只剩下几件衣服,见没了什么人来,他们也收了摊子回去了。收了的架子放进了马车里,几个哥儿也上了车。 “这是今日卖衣服的钱。”李梅把钱袋子给到他这里,今日的生意这么好,他也很是高兴。曹向南接了过来,让李梅回头喊吴月一起去他那里开个小会。 驾着马车,他把大家送回了制衣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