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实习
柳恣大脑当机了几秒钟。 他柳恣,前江银镇镇长,现临国元首,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此刻只觉得脑子里嗡了一声。 这辈子头一次被人单膝跪地还这么抬眸望着!!! 再僵在这真的要被同事看见了!!! 柳恣抬手拍了拍脑袋,把脑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扔了出去,抬手抓住他的手肘想要拉他起来。 辛弃疾既不赖在原地,也没有立刻站起来,而是再次询问道:“可以吗?” 柳恣心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难搞了,只吩咐道:“跟我过来。” 车子离开了农业园,一路往北行驶,回到了政府区。 他带着他刷指纹进了参政院,一路上楼找了间空办公室,进门时随手关上了门。 辛弃疾非常自觉地坐在了对面,心想自己也真的是乱来。 这皇帝半分架子没有,他也开始习惯性的把他当做常人。 可柳恣一严肃神色的时候,他还是会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庶民的地位上。 “辛弃疾。”柳恣随手把旁边的白板拉过来,抬手拿了根油性笔,回头看向他:“我不管你的出发点是怎样的——但是首先你要明白一点。” “有的知识,你是可能根本无法接受的。” 辛弃疾看向那白板,大概明白他在指什么。 有时候他自己照镜子的时候,都会想人怎么可能是猴子变的,人身上怎么会有细胞,自己根本摸不到。 “我不介意教你,也不介意教完之后你依旧选择回到宋国。” 柳恣看向他道:“可是,你自己未必能接受你想学的东西。” “柳先生,”辛弃疾试图再次起身行礼,表示自己的诚恳:“我——” “别跪!”柳恣条件反射地往后退一步,双手跟投降似的本能地举了起来:“有话好好说别跪!雅礼也不行!” 辛弃疾眨了眨眼,又很听话的坐了回去。 柳恣本身不喜欢玩养成游戏,也并不是闲的发慌找个古代人来玩师生游戏。 他一直也在思考,该如何与这个时空的一切相处,又该怎样发展他的国家。 “我的办公室缺个秘书,你过来帮忙,可以领对应的薪水——不过试用期只会给基本的底薪。”柳恣揉了揉眉头道:“我办公室的政治参考书你都可以看,在我有空的时候也可以问我。” 辛弃疾怔了下,下意识道:“那先签一年的合同?时间到了我回宋国?” 柳恣睁开眼,不紧不慢道:“试用期能不能过都是个问题。” 辛弃疾对这些词都有所了解,发现自己能听懂他的话时心里甚至有踩中知识点的雀跃感。 他原本就年轻,对新鲜的事物和未知领域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柳先生,您为什么会说,我承受不起呢?” 柳恣定定的看了他几秒钟,意味深长道:“你想知道吗?” 这句话甚至带了几分蛊惑的意味。 柳恣在说出这话的时候,只感觉自己把那潘多拉的盒子给捧了出来,在试探他要不要打开。 辛弃疾脑子里还在回荡着‘人是猴子变的’等种种邪说,他沉默了很长时间,才点了点头。 “那么,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 柳恣转过身去,书写起他们宋朝以前的朝代。 这个时间点虽然没有系统的历史书,但是有龙牧和赵青玉几个小家伙组织学生们翻译编辑古籍,已经整理出了大量系统的资料。 他的字既不像楷书也不像行草,写的恣意张扬,而笔锋明晰。 “夏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还有唐宋。”他看向辛弃疾,脑子里把繁杂的术语不断的拆碎掰开:“你告诉我,儒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辛弃疾没想到他上来会讨论宋国的东西。 原本以为,柳恣会讲他们国家的历史和政治,解释为什么他们没有皇帝。 “春秋末期,孔子兴起的。” 孔子编录《春秋》,修订《六经》,赋予了儒学生命。 “再然后,始皇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这样吗?” 柳恣顿了一下,只问道:“我问你,董仲舒说‘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他认为天人有所感应,皇权应有天授,辛弃疾,你是怎么看的?” 辛弃疾本能的想用儒学的那一套回应他,告诉他‘见乎蓍龟,动乎四体’,所有的回答却卡在了嗓子眼里。 董仲舒的学说,说的是天事与人事交互感应,天子作恶不善,神灵就会降下责罚与灾厄。 相对应的,皇帝之所以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都是上天抉择的结果,是不能被质疑的。 这也是辛弃疾从前深信不疑的事情。 可是,哪怕他仅仅只学完了初一的地理,所有的认知都被颠覆了。 柳恣见他没有出声,整个人僵在那里,只掏出PAD看了眼上面整理过的资料,温和道:“‘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这也是你们的说法。” “辛弃疾,地震和洪涝,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那青年坐在桌子对面,喃喃道:“因为地壳运动和降水量。” 既不是因为君王的罪恶和品行不端,也与神灵无关。 辛弃疾他原本是不肯信这些道理的,偏偏那些知识既不是赵青玉塞给他的,也不是柳恣刻意引导他去看的。 他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里,看着PAD里地壳结构的分析视频,看宇宙和地球的形状,看那月球表面的坑洼。 如何还能再吟咏蟾宫月桂,笑那嫦娥吴刚! 那银盘般的月亮,原来是一颗星球,还是如孤岛般寂寥的星球! 他所信仰的许多东西,在不断的坍塌—— 而这也是自己内心总是想要逃离这里的原因。 “天人感应不可能存在,君权神授也不必说。”柳恣平淡道:“虽然你们历代的皇帝都说自己生下来的时候都满室异光,还有云蒸霞蔚在屋顶上头——但是从生物和气象学来看,也属无稽之谈。” 他看了眼这青年茫然甚至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残忍。 “而你们的儒学,在这几百年来一变再变,你真的觉得,这就是正统吗?” “请等一下。” 辛弃疾看向他,语气有些压抑。 “如果我想和你学真正的治国之论,我想要懂的你所谓的政治与科学。” “我就……必须要放弃这些吗。” “我就必须要承认,这些都是假的,全都是错的吗?” “当然不用。” 青年的瞳眸缩了一下,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这句话。 柳恣此时此刻,只感觉自己在扮演一个神父的角色。 但只要未来,他多看一点书,就会明白今天的这些,其实都是很浅显的东西。 “幼安。”他慢慢道:“你首先要懂的第一个道理,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他打开了平板,给那青年看原始人茹毛饮血的时期:“你看,这些人他们懂得周礼之说吗?” 他们不需要。 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才需要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体制,来约束和管理不断扩大的群体。 辛弃疾虽然脑子里一团乱麻,可理解的速度仍然非常快。 他忽然觉得,这些临国人看他们宋国人,会不会也像宋国人看夏商时期的人一样。 曾经自己和好友闲谈的时候,还开玩笑说若是把如今的火药和连弩带到殷商去,恐怕会被惊骇如天人。 没想到如今轮到自己来体验这一遭。 “所有的文化和制度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但你必须要明白一点。”柳恣身体微微向前,凝视着他的眼睛道:“儒学,在作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三纲五常、天命道学,都是因为君王想要握紧权力。” 这些东西,都是古代的皇帝们为了控制这个国家而设下的枷锁。 其中的文化价值不假,人文情怀不假。 可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力推崇这些学说,为的仍然是发展他们的权力,握紧他们的权杖。 “自己学习的时候,光看理科知识是没用的。” “科学能把每个人都磨砺成趁手的刀刃,可只有在文科上开了蒙,才知道自己这刀刃,究竟是被握在谁的手里的。” 柳恣把PAD的页面停留在了‘人教版《政治》’的封面上,起身拍了拍他的肩,慢悠悠道:“好好预习。” “三十分钟以后自己下来签合同,逾期不候。” —— 辛弃疾下来的时候,眼眶有点红。 哭倒不至于,只是脑子里被冲击的观念太多,一时半会都缓不回来。 他一个人站在人来人往的参政厅走廊里,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辛先生吗?”一个一米五的小姑娘仰头道:“我是孙秘书,请跟我这边过来。” 柳恣已经回江银镇开会去了,这里的主要事务都由胡飞和她来协调和组织。 辛弃疾看向这小个子女生,略有些诧异的跟着她走了过去。 华国在人事管理方面灵活而变通,哪怕是镇政府领导也可以配置任意数量的秘书——前提是,绩效能够证明,这几个秘书的存在是可以被肯定的。 如果绩效不能证明,领导把工作重点和项目计划写上去申请,也是有概率被批准的。 只不过,现在柳恣他成了元首,别说秘书了,照着宋国的那个做派,叫十个人来天天帮他扇扇子都不算乱来。 孙赐之前了解到这是个宋国实习生,而且未必能够使用键盘之类的东西,虽然头疼但也很耐心。 柳元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用意的。 “这里是元首办公室,旁边是秘书办公室。”她示意他坐在哪个桌子旁边,还分了钥匙给他:“目前办公室里有三个人,另一个胡秘书今天有事出去了,暂时没回来。” 孙秘书长虽然说话总是要仰着头,偶尔拿东西还要踮脚。 可她的谈吐极有条理,眼神也平和镇定。 这样玲珑纤细的小姑娘居然在参政院里当差,好像还是在很重要的职位上,当真稀奇。 孙赐早就习惯了其他人对她或猜忌或审视的表情,只拉了个键盘过来,吩咐道:“会议安排和文件整理的事情暂时不用你管——这个电话看到了吗?没学会键盘之前,先用笔记来电内容,如何答复我已经整理好了,放在这个本子里。” 这就是……当差了吗? 辛弃疾下意识地拿起那电话听筒,又摸了下键盘,点头道:“我会认真做好的。” “我的代号是0102,不懂时随时打分号问我。”孙赐踮着脚拍了拍他的肩,认真道:“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不一定能准时下班,慢慢学。” 试用期有四个月,如果能通过的话,可以在这里就职一年。 一年之后,他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回一次宋国。 时至如今,辛弃疾想回杭州看看的目的,已经非常复杂了。 他并不能完整的认知自己的处境和意向,甚至每分每秒都在被临国的事物所吸引。 正因如此,他才给自己立下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 回去,是为了保持清醒,接触完两面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选择什么。 五月快到了,天气一点点的燥热起来。 孔知遥混在队伍里面,略有些焦躁的看向前面领队的胡秘书。 怎么还没分到自己,真是墨迹。 “孔知遥——”胡飞看着名单上的名字,抬头道:“去建设部。” 胡飞本来不用管这些事,但是老大吩咐现在参政院缺人,其他部门人手不够的时候他多帮一点是一点,之后还结加班费——这种干好事还有钱拿的事情,他当然不会错过。 人群里一个高个儿少年快步走到他的身边,穿着倒是非常正式,还打了个黑领结。 很显然,这个男孩以为自己会去政府大楼干活,没想到被带到了这扬州城里。 参政院原来是知州衙门,后来由厉栾主持着在后院又新修了一栋楼,为了保证工效和质量,外形方面并不讲究。 而且这里只有少数房间和会议室有空调,其他地方设施都相对简陋。 也正因如此,孔知遥这一身贴身的西装和擦得发亮的皮鞋,看起来颇有些格格不入。 胡飞打量了他一眼,正欲说什么,旁边突然传来了清冷的女声:“孔知遥是,跟我走。” 那男孩一抬头,就看见胡秘书旁边站了个冷艳款的御姐。 黑色鳄鱼皮尖头高跟鞋泛着冷光,唇红带了几分肃穆的暗色。 越发衬的她皮肤白皙而眼眸墨黑。 是,是那个三枪打死猛虎的那个女人! 他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厉栾就径自转身而去,根本没留废话的时间。 “这是你们厉部长,快过去。”胡飞笑着拍了拍这小子,心里给他上了一炷香。 孔知遥慌慌张张的跟了上去,一肚子的话想跟她说。 现在江银镇网络没有恢复,可政府这边听说有内部网——能不能跟她要个微信啊。 直到两人进了建设部的门,孔知遥才反应过来,这里安静的不太正常。 办公桌上都堆满了材料和图纸,但只有三四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埋头工作,寂静的只有键盘和鼠标的声音。 其他人都出去考察了? “过来。”厉栾勾了下手指,示意他到某一处办公桌前:“看到这个了吗?” “两个小时的会议报告,还有三十页的工作文件,整理总结到三页内的A4纸上,在我这过审以后自己交给孙秘书。” 这——这么多? 孔知遥怔怔道:“什么时候交?” “明天柳元首回来检查工作进度,孙赐那边要把这文件给他。”厉栾看了眼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半,你还有十七个小时的时间。” “格式和要点自己去数据库查,没写完别来找我。”她抬眸一扫,若有所指的问道:“原志愿是去考格列底大学的学生,基础的文件整理还是做得到?” 孔知遥被她看得见背后发麻,本能地应道:“做,做得到!” 厉栾虚点了下头,径自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只留他一人在这呆着。 小年轻硬着头皮环视了一圈,压根没找到能帮忙的好心人,只能坐在电脑前开始死马当活马医的看文件。 他大概清楚这个意思——文本内容是近一个月的建设部工作总结,以及下个月的议程。 但是本身他没有相关基础,对城市建设和工程局对接的信函都看的一头雾水,这时候提炼关键信息都颇为费劲。 原本以为,参政院是个多不染人间烟火的地方,里面的人应该都在高谈阔论些什么体制啊、政策之类的高端话术,自己能在旁边端茶倒水学几句就好,回头能在一帮同学面前装逼了。 至于什么推荐信什么的,孔知遥一面心里盼望的慌,又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有谱,此刻哪里还敢巴结厉栾,只能闷头干活。 到了晚饭的点也没有人找他。 孔知遥叹了口气,心想自己真是来当苦力的了,下去食堂晃晃悠悠的扒拉了两口饭,再滚回来加班。 难怪这参政院的人都工资这么高啊…… 合着都是在拿命挣钱。 晚上七点的时候,外出监督工程进度、勘察场地情况的人陆续回来了。 只有少数人友好的跟他打了个招呼或者指点两句,绝大部分人都跟鱼扑回海里一样,开始马不停蹄地继续干活加班。 孔知遥有时候写文件累了悄悄瞥一眼周围的人,心里越发的往下沉。 这眼看着越来越晚了,一个要回去的人都没有啊。 他们都是钢铁人吗,不会累的吗? 直到晚上九点的时候,第一份文件才勉强搞定。 孔知遥只觉得脑细胞从来没死的这么快过——理科总归是有正确答案的,他搞得这些文书工作,能有什么答案啊,做没做对都不知道。 大概是本能地感觉到厉部长不怒自威的气势,男孩多了个心眼,找了个看着面善的小姐姐帮忙参考下文件。 没想到那小姐姐拿了根红笔,唰唰唰又是圈画又是引用,把三张纸全都改了一遍—— 缺漏太多,概括的不准确,总之就是要打回去重写。 到了晚上十一点,第二份才赶了出来。 孔知遥平时在被子里能玩手机到凌晨三四点,这个时候已经困的眼皮发沉了。 而厉部长好像已经睡在办公室里似的,没出来吃过晚饭,也没出来溜达过。 他打了个哈欠,心想这要是穿越回去当皇帝岂不是要类似——光是批折子都能把人给批倒在龙椅上头。 三张纸再次被打印出来,男孩拍了拍脸做好了心理准备,走到部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进。” 孔知遥小心翼翼的走到她身边,一眼就瞥见电脑屏幕上构造繁杂的建筑图,小声道:“写完了。” 别骂的太凶啊……拜托拜托…… 厉栾低头抽了根笔,一边看一边画标记和符号,一分钟就看完了三页,直接把文件递给了他,继续眼皮都不眨的画城市规划图。 仿佛孔知遥只是进来给她倒了杯水一样。 男孩愣了半天,讷讷的退了回去。 他在家里,是爸妈的宝贝,在学校那也是风头出尽的班干部。 一到这办公室里,他才反应过来,自己什么都不是。 领导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还想要个微信?做梦去。 柳恣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辛弃疾已经回去睡觉了,孙赐还守在办公室里。 “在看什么呢?”他放下公文包,打了个哈欠道:“明天跟钱局约个会,要再讨论下国防的事情。” “我刚忙的差不多了,在清理之前应考生的资料。” 孙赐蹲在碎纸机旁边,咦了一声。 “柳大你看这个——这男的眼睛旁边,长了七颗痣,跟那北斗七星一样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