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遥度
“不。”柳恣反对的非常快。 这倒是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了。 “从异变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都没有改变过。”他抬起头来,看向厉栾,语气平稳而镇定:“那就是让绝大多数人活下来。” 从过去到现在,主要问题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物资的短缺——这个在打下扬州城并且开放官方贸易之后,好了太多。 第二,就是战争的威胁。 “与宋国和金国的外交,必然要放在靠后的位置。” 他起身,敲了敲桌面的时间显示位置,语气不容置疑:“往返杭州虽然只需要几个小时,外交和洽谈可能只需要几天,但我们现在不清楚金国的位置,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厉栾直接往后一靠倚在椅子上,懒懒道:“那就听你的咯。” 孙赐小心翼翼的举手:“柳镇……” “对了。孙赐违纪行动的事情,需要跟大家通报一下。”柳恣两三句把她干的事说了出来,抬眸道:“按照规定,是扣工资外加予以警告一次,下次就是行政记过了——说。” 孙赐这么做,虽然确实给他们带来有利的情报,但如果不加以约束和管制的话,以后自作主张的官员会越来越多,政府会承担越来越多未知的风险。 小秘书对这个决定并没有意见,坦坦荡荡承认了错误,然后在众人略惊讶的眼神中继续道:“根据窃听的消息,他们金国大概还要几个月才可以——现在是刚刚迁都完毕,但是军队和主力官员还没有从北方调动过来。” 钱凡转了一圈椅子,笑道:“你们啊,先把地图调出来再说。” 孙赐用手势调出了之前的那份战争地图,投射到了旁边的屏幕上。 宋朝的地域,现在已经被压缩的只剩一小块了。 西至成都,北至襄阳。扬州在最东边,位置略有些尴尬。 “根据我的推断,金国既然幅员辽阔,起码会兵分三路。” 宋势寡而金强盛,这时候单攻一路明显效率低下。 钱局长看向门口,挑眉道:“放王伦进来?” 王伦终于得到口谕,被放进会议室的时候,站在门口懵了一会儿。 这临国皇帝怎么每次都跟臣子们平起平坐,难道真的都是无君无父之人? 再说,这大殿造的奇奇怪怪,议政之处怎么坐满了这些人,位置也太逼狭了些。 他试探着往前走了两步,颇不清楚手脚该往哪放,一扭头就看见了墙上发着光的地图。 吓得老头往后猛地一躲,生怕被打过来的光灼伤了眼睛。 “坐这,王大使。”孙赐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 大家明显都没心思和他寒暄,也没再仪式性的介绍下他的身份。 王伦战战兢兢地坐在这小姑娘身边,心想这都像什么话啊。 “王大使。”柳恣抿了口咖啡道:“还请你先介绍下金国的情况。” “情况?” “大概军力多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王伦想了想,看向那地图,当真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如实交代了。 当今中原,一共有四个国家相互倾轧。 宋、蒙、金、西夏,无一不军力强劲,又相互克制。 蒙古多次入侵金国,金国与西夏相互角逐,而宋国也曾大败蒙国数次。 论兵力,都以几十万计。 但论国家,都有各自的腐朽与凋敝。 其中宋与金国为甚。 王伦虽然不敢明着说朝廷里的事儿,但还是被大家隐隐约约的听了出来。 他作为金使,更了解金国那边的情况。 “在北宋的时候,仅黄河以北的河北路一地,就有千万余百姓。”他叹了口气道:“如今整个北方,只剩下三四百万的人了。” 金人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且大肆推行奴隶制,造成北方起义者甚众。 金朝贵族耽于玩乐,王朝内部数次内讧甚至弑君,让整个北方都混乱不堪。 正应如此,蒙古把目光锁向了金国,而完颜亮意欲南侵,也大可能怀着与宋国皇帝同样的心思。 听到这里,柳恣目光一紧,看向了其他人。 小冰河期…… 气温不断骤降,秋冬越来越难熬。 正因如此,蒙古哪怕拿下了整个金国的国土,仍然会继续往南发动战争。 哪怕是华国的历史,民族和国家的冲突也与气候骤变有诸多的联系。 北方民族由于难以耕种,大多选择了渔猎游牧,一旦进入小冰河期便会开始南侵—— 他们要面临的压力,远远不止于应付金国! “帮,自然能帮得上忙。”他缓缓看向那王伦,继续道:“但是,你要如实的告诉我,宋国如今的状况。” 王伦哪里敢把朝廷里沆瀣一气的那些事拿出来讲,他不安的看了眼这一圈奇装异服的男女,只模糊的讲了宋朝如今的兵力。 “八十万?”钱凡反而身子往前凑了凑,再度问道:“抛出冗兵呢?” 钱凡是最清楚战争局势的人。 他在接手扬州城的八万守军时,就已经亲身感受过了这八万的水分。 可以说,最后留下来又经过筛选的两万人,都达不到精兵的水平。 现代的和平时期人口充足,自然不必说。 但是古代,是老幼不忌,无论病弱残废都要拉进来充数的。 南宋在几十年前被重创,现在也属于经济刚刚恢复的状态,军队里营养不良的人占多数,而视力、身高等方面不达标的,也非常的多。 多到钱凡不得不把标准一再降低,才筛出两万的预备军来。 王伦嗫喏了半天,不肯说实话,他怕再漏怯下去,这临国先把宋国给吃了。 那男人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气态如一只豹子般绷着力量。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最需要的东西,不是军队和武器,而是指挥。” 听到此话,老头愣了下,半晌道:“千……千里传音?” 这将军虽然不穿铠甲,但眼神的毒辣都相当令他佩服! 宋国与金国在军事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军事的驱动性上。 虽然宋国也有几十万人,也出了不少优秀的将领,但为了保护朝中文官对武将掌控——以及皇帝的安全,军中将领几乎没有自行决断的权力。 按照祖宗定的规矩,将帅通常要快马加鞭的发战书回京,在得到恩准以后才可以出去作战,可这一来一回少则十日多则一个月,延误了多少次的战机。 当今圣上在手诏中也多次感慨“何以遥度”,可谁都帮不上忙。 这个决定,是柳恣和钱凡一起达成的。 “成都太远,帮不到你们,”钱凡走到地图前,垂眸看了眼微微点头的柳恣,再度道:“但襄阳与杭州之间,可以构架一个信号塔。” “什么……什么塔?” “造塔,联通信号,大概只需要十天左右,至于如何传音,又如何让圣上知晓前线情况,都要由我外派沟通。” 这话一出,厉栾直接变了脸色:“钱凡,你要去襄阳?!” 那扬州城怎么办?! 要知道,他这一去襄阳,扬州城的防守就缺了主心骨,一旦金兵杀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白鹿看着地图,隐约懂了钱凡的诉求。 杭州、襄阳、扬州,刚好构成一个三角。 如果能在扬州和襄阳之间架构信号塔,那整个南宋的核心区域都有他们临国的通讯网络。 更重要的是,宋国和前线之间的通讯,必然是要经过临国的信号转接台的。 出于各种角度的考虑,临国都不可能把通讯技术教给宋国——虽然说教了也没有什么用。 无线通讯从频率控制到基站设置都非常复杂,只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完全明白其中原理。 如果钱凡带着那小家伙去了襄阳,想法子搞定了通讯的事情,确实能为以后埋下许多方便之处。 只是…… “很明显。”柳恣坐直了,慢条斯理道:“扬州城的防御,由我来接管。” 他这话一出,颇有几分不知羞臊的感觉。 柳恣的外表,向来都斯文而从容。 人们从他的身上没瞧见过军人的躁性和克制,更看不到一个将领的血性和战意。 ——他明明就是个官儿啊。 “柳恣,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吴恭接话道:“再说了,现在不可能把东西全都带到襄阳去——手机怎么充电?我可不会把电缆再接过去!” “龙牧前两天做了个手摇式充电转换器,还挺好用。”钱凡眨眼道:“大型转换器需要两个人跟拉磨似的推动,也还能凑合着用。” 王伦压根听不懂他们在讨论什么,脑子里只有一件事。 如果真的能千里传音,即时调度的话,大宋就能保住了啊。 “我刚才跟龙教授打过电话了,今晚准备汽油柴油和各种装置,明天下午钱凡带着人和龙牧出发——先去趟杭州领文件和护卫,免得路上有人刁难。” 柳恣转头看向王伦,意味深长道:“你知道,这事不能出岔子的。” 王伦慌忙站起来,点头如捣蒜。 千里之外,一盏纯金的酒杯被缓缓放下。 完颜亮注视着裸露着胸脯舞动的舞姬,饶有兴味道:“柳……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