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161章 侍书(10)

第161章 侍书(10)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太妃的回答,让柳五儿始料未及, 她瞬间想到老太妃是不是对这么多年娘家的不闻不问感到寒心, 这才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但是细细一想, 老太妃话语里的讽意,全然都是冲着这句话来的, 并没有带着愤懑和失望,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    “我也听说了,你们家主子, 是和亲到此的?”老太妃的中原官话有一些生硬, 显然已经很多年不曾同人说过了, 但是几句之后,就又顺畅起来, “初到此处, 不知道从何处听说当年有位公主嫁到扶南王室, 又听说有一位出身中原的老太妃住在南阙, 就天真地以为这两个是同一个人……你们啊,还是太年轻, 太莽撞了。”    柳五儿张了张口, 想要分辩两句, 但是这事细究起来,也确实是她们太过莽撞的缘故,也无从辩起。    好在老太妃也没有为难她的意思, 她又盯着柳五儿看了两眼,才叹了口气道:“想当年, 我陪着公主殿下远嫁扶南王室的时候,又何尝不天真莽撞?我们只当拥有了扶南王的喜爱就能赢所有人,谁能想到……”    “您是宁娴公主身边的近人?”柳五儿大着胆子问。    “我是宁娴公主身边最亲近的女官。”老太妃的唇角勾出一点笑意,又很快叹出一口气,“公主是个好人,只可惜好人护不住自己的孩子,更护不住自己。这扶南国的王宫,是容不下菟丝花的。”    老太妃缓缓向前伸出手,柳五儿忙扶着老太妃起身,在老太妃的示意下,扶着老人走进了另一扇门内。    这是一间小小的静室,北面放着一张案台,上面供奉着一个老旧的牌位,前边的小香炉内焚着三根线香。正对着门的墙上,贴着一副对联,还有一张人物画。    “这就是宁娴公主了。”老太妃半个身子的重量都倚在柳五儿身上,颤颤地抬手指着墙上的那副画,“我和她,在北阙相依为命近十年,她熬不住,先去了。我利用老扶南王对殿下的那一点愧疚,留在了景昭殿内,有一日是一日地混日子。又机缘巧合地救下当今扶南王的二儿子,这才得以在这南阙内苟延残喘至今。这些天,我总能梦见以前的事,梦见公主殿下还在世的时候,有那么多话想要告诉她,但是一睁眼,又只能说扶南话……”    柳五儿听着这些话,也难免有些心酸。她此时再琢磨明白,为什么老太妃的态度如此飘忽不定,却又肯同她说这些。    “我总想着,若能回到当初,刚到扶南的时候,我一定劝着公主殿下,默默无闻才是安生度日的诀窍,扶南国王室孱弱,老扶南王性子也不强硬,他的宠爱,又有什么用呢——甚至干脆,就留在中原,哪怕随便嫁给一个书生,都比嫁到这边强太多了。”    老太妃一边絮絮感叹,一边拍了拍柳五儿的手背,“能让身边最得重用的内监领着你过来送东西给我,想来你们家主子同宋祁,感情还算得上深厚?可是这些都是虚的,只要有那些大家族掣肘,宋祁就绝对不能宠爱汉人女子胜过扶南国的女人,你回去好好劝劝你家主子,若是想保命,就和宋祁疏远了。”    “疏远二王子?”柳五儿一怔,万没想到老太妃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规劝的话来,“可是,我们主子还想着……”她猛地一顿,惊觉自己险些就说出了不该说的话,连忙改口,“娘娘,这扶南国的门阀势利,真的就这样强盛?连王室的内务都要插手?”    “嘿,你们年轻气盛,不信这些话,可是要吃亏的。”老太妃让柳五儿扶着她退回刚才的那间屋子里,重新坐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等时间长了,你们就知道了,能顺顺当当地住到南阙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柳五儿听出老太妃是有所保留的,她明显知道许多关于扶南国的那些世家大族的事,却不愿意多提。但是柳五儿肩负使命,探春那边还等着她去回话呢,虽说没指望着她一个人就能说服老太妃成为她们的帮手,但是……若是单看老太妃现在的意思,不拖她们的后腿已经是好事了。    “太妃娘娘,我们家主子也不是那种不自量力的人,只是……”她定了定神,又深吸了一口气,才直勾勾地盯向老太妃的双目,“身为国朝的子民,理应为国朝出一份力。我们家主子只愿太妃娘娘能看在同气连枝的份上……”    ***    从正殿里出来,柳五儿脸上就不像刚进去的时候那样热情了,南阙的宫人们似是早就习以为常,就连宋祁身边的那位内监,都向柳五儿投了一个安慰的眼神。待离德寿宫稍远一些,就轻声道:“太妃娘娘性子古怪,除了二王子,对别的人都没几句话可说。能让你进去服侍这么就,已经是格外看重你了。”    柳五儿身上很乏,却依然要打起精神敷衍,“太妃娘娘和我也没什么话说,只问了些中原国朝的事,还有问我送来的那些东西都是什么,出自谁的手笔。”    吴内监了然地点点头,“太妃娘娘多年不曾听说家乡的消息,有所关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柳五儿点了点头,只恨不得能赶紧回去。好在吴内监同她搭了这几句话后就不再提问,只说些宋祁以前在南阙的事,是说给柳五儿听的,更是说给柳五儿背后的探春听的,也不需要柳五儿过多回应,倒是合了柳五儿的心意。    “太妃娘娘是先帝后宫第一批搬到南阙来的娘娘,那时候二王子殿下很舍不得太妃娘娘,也哭着要跟到南阙来。宫里赵娘娘的家族比不上李娘娘的家族,也是被逼得有些没法子了,就去求了王上,让二王子跟着住到了南阙。”    吴内监新手捻来般地说起这些旧事,柳五儿渐渐也听得入了神,还主动搭话,“二王子殿下是在南阙长大的?”    “可以这么说。”吴内监微微一笑,“二王子殿下小的时候,李娘娘还要比如今更飞扬跋扈一些,但凡是赵家给二王子请来的老师,她都要让人寻了错处,赶出都城才行。就连王上都没有办法辖制,因此,殿下在十六岁之前,身边没有一位老师能教导他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长了,殿下连一本我国的经著都没通读过。只有老太妃娘娘,虽说不懂我国的经著,却时常一边思念家乡,一边背些中原的经史子集,另有些诗词歌赋,殿下听得久了,也就会背了。”    柳五儿神色一动,这才明白宋祁对中原文化感兴趣的根本缘由。    若是打小就顺顺利利地接受扶南国王室的正统教育,宋祁也未必就对中原的儒家文化感兴趣。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环境下,有王子的尊荣,却活得还不如民间的富家儿子,这才格外推崇儒术的。    柳五儿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略带感激地朝吴内监一笑。    吴内监见她明白了自己的话外之意,也浅浅地笑了笑,“太妃娘娘虽然时常背诵那些,却不常向殿下讲明其中的意思。殿下有时候想不明白了,还会拿出来让我们这些人帮着参详——我们都是些穷苦人家的粗人,哪懂得这些?生怕曲解了其中的意思,带偏了殿下,却又不能不回答殿下的话……郡主殿下这一来,可算是解脱了我们喽!”    “我们郡主殿下别的不说,当初也是跟着家中的姐妹开过诗社的……”柳五儿笑着说了些探春当日在大观园里的事,只是把其中的人物隐去,并不详说姓名。    吴内监听着,只当说的全是东平郡王家里的事,把宝玉也当成了东平郡王,还道:“先前郡王爷被我国留下,实是奉为上宾,我也有幸见过郡王爷一面,当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俊才。没想到在姐妹中,竟是文采垫底的那个?那郡主殿下的文才,又该到何等境地?二王子殿下这下可以得偿所愿了。”    柳五儿信口胡吹,一不小心就把话说得大了些,如今也不好再改口,只好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探春请罪。    探春听了上午的这些事,也很有些无奈,“你啊,可算是给我找了好大一件差事!”又将信将疑,“你真的已经说服太妃了?”    柳五儿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太妃虽然并不热衷此事,却也默许了不会在背地里扯姑娘后腿。只是,若想让太妃帮忙,就没那么容易了。”    探春叹了口气,随即唇边又挂上一抹自信的微笑,“那就不找她帮忙就是了。只凭咱们几个,也未必就做不成此事。等到儒学真的在扶南国内推行开的那日,我再去拜见太妃娘娘,到时候自有一番道理可讲。”    柳五儿最佩服探春的,莫过于她身上的这股子韧劲。先前在荣国府里,到底是大家都敬着的小姐,纵然出身不大好,却很得老太太、王夫人、凤姐几位实权人物的看重,还看不出什么。但是如今一出来,到了异国他乡,这股子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愈发凸显,更是难得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