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115章 抱琴(4)

第115章 抱琴(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待所有新分派到凤藻宫的宫人都见过了,元春才又带着两个大丫鬟回到内殿, 小心翼翼地关上殿门, 商讨起凤藻宫的人事问题来。    “吴女官就不说了, 她是吴贵妃姐姐的远房族妹——那可是尊大佛,在咱们凤藻宫这座小庙里, 少不得要供起来了。”要说元春对这样的分派没有不满,那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是, 这后宫的人事——特别是女官们的分派, 都是皇后和大内总管商量着定的, 要说皇后这样做有没有什么私心,柳五儿也不敢确定, 可是就算坐实了皇后这是在明着给元春下绊子, 元春也不敢把皇后分派过来的人给退回去。    虽说元春在东宫也有些资历, 但是在这后宫之中, 却还是完完全全的新人,吴贵妃那可是太子嫔出身, 吴女官有族姐做后盾, 元春除了忍着让着之外, 也没有别的对付她的办法。    “还有这几个宫女,我看阳春和秋月……”    主仆三人商量了一会儿,才定下几位宫女各自负责的差事, 青芸捧着一本册子,在相应的名字后面记录好, “下面就到那些太监了,这位夏公公……”    “夏公公应当时宫里的老人了,听起来,以前也是在哪位娘娘身边侍候过的,那位娘娘去了,才空闲下来。”元春一边思忖着一边呢喃,“看上去是个能干的,咱们都不大懂这后宫里的规矩,有这么个老人照管着,也安心些。”    柳五儿听了这话,不免暗叫不好:她虽然没有凭证,说明元春出事和夏守忠有关,但是她直觉就不喜欢夏守忠这个人,再加上深知他的贪婪,更不愿意元春重用此人。“娘娘,奴婢却觉得这位夏公公狼顾之相,不是什么好人,最好不要重用。”    元春“噗嗤”一笑,问青芸,“抱琴这丫头什么时候懂起看相来了?”至于柳五儿说的剩下的那些话,却没有回应的意思,看起来是并没有放在心上。    见元春对自己的话很有些不以为然,柳五儿也就豁出去了——她总觉得,只要有夏守忠这个无底洞在,贾家就还会走上放利钱的路上去,毕竟在元春省亲后,本就有些亏空的贾家在银钱上愈发捉襟见肘,再加上还要应付这么匹贪狼……    贾家人的行止,元春多少还可以约束一二,但是夏守忠若是阳奉阴违起来,元春就只有被坑的份儿了。    她正要继续劝谏——都已经做好劝谏不成,就直接动用一次能力,无论如何都要让元春弃用夏守忠的准备了,元春却又在此时开口道:“不过,这位夏公公也确实心机深沉,我也有些看不透他……但是咱们初来乍到的,就算把他退回去了,又能从哪里找到可靠的人使呢?也只有先用着他了。”    元春一边说,一边盯着柳五儿,倒让柳五儿也醒过味来了:吴女官不能退的道理她明白,夏守忠不能退的的理由又何尝不是那些?现在把夏守忠退回去,平白结了仇不说,凤藻宫里剩下的太监们也会人人自危,她们一时又找不到可信任的太监使唤,可不是白得罪了人又让别的下人和凤藻宫离了心?就算钱财能收买人心,但是头一天就把没有任何过错的大太监赶走,这样的“下马威”之下,人心就已经散了,用钱财也难再买回来。    柳五儿咽下了想要继续劝说元春的话——就在这瞬息之中,她的念头就又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了:要说贾家人做下的那些错事,在她的记忆中,抄家时明面上最严重的罪责就是放利钱了,而之所以当家人要放利钱,除了仗着权势胆大妄为外,还有一点就是府里账上亏空,不放利钱多张罗些钱进来,不等抄家,贾家先就要败了。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亏空,还是因为元春省亲,盖园子把之前的存项都花光了不说,还寅吃卯粮,把之后几年的所得也都扔进了那个大窟窿里。    可是如果在这件事上劝谏,不让元春回家省亲,和家人短暂团聚,又似乎有些过于不近人情,不体贴元春的心意——再说,也总要等皇上和太后先提了这事,她才好见机行事。    ***    省亲的事并没有让柳五儿等得太久,太子正位之后,新皇登基不过十余日,这日碰巧皇后正带着众位宫妃在太后跟前侍候,皇上半下午的时候也抽空过来探望太后,倒是凑到了一起,谈话间说到“孝”这个字,太后难免感叹进宫之后就没回过娘家,这么些年抛离父母,就连二老去世都没能过去磕头尽孝等话,皇帝一时兴起,就和太后商量着,每月挑选几日,准许家有宫妃的诰命夫人进宫请见,又提议家里有别院的人家可以上书请奏,接自家的女儿回府省亲。    这话一说出来,宫妃们先就高兴起来,太后也连声称赞皇帝至孝纯仁,懂得体贴宫妃和臣下,又说自己也恨不得回府省亲才好,可惜到了这个年纪,双亲皆以不在人世,兄嫂又不久居京城,就不回去给子侄们添麻烦了云云。有了太后打头,宫妃们更是跃跃欲试起来,又连声称赞皇帝人品,哄得皇帝当下就要落实了这件事,颁出谕旨。    过了几日,吴贵妃家、周贵人家,都纷纷上了折子,据说周贵人家里一得到消息就把之前买了还没用上的一块地特意拿去找人重新画了图纸,这两天已经开始动工了,算是动作最快的一个。    元春心里自然也一直转着这个念头,这日正好是诰命们可以进宫的日子,王夫人早就提前递了折子进来,母女相见,又是一番感叹,而坐下叙话后,自然而然就说起了省亲的事。    “省亲的消息一出,老太太和老爷就都说,终于可以接你回去看看了。只是最近还在商量这省亲别墅盖造在什么地方,老爷们各有各的意见,没能说定下来,也就还没有递折子……吴家和周家选定的地方都在城外,新建起一座别院来,可是这准备起接驾的事来,总是有些不够便利……”    “在郊外买地新建一座别院那就大可不必了。”元春忙道,“陛下虽然在旨意里说了‘别院’这样的字眼,更多的还是想着那些娘家老宅不在京城的姐妹们,咱们家在京里就有宅子,没必要另外再建一座。”    “话是这样说。”王夫人微微一笑,“周家、吴家,都那样大动干戈,咱们家也不好就用老宅子接你回去,让外人知道了,你脸上也没有光彩。”    “那也不必太过招摇了。”元春摇了摇头,略劝了母亲一句。    王夫人却很不以为然,“娘娘在宫里只管放心,家里的一切都有我们来打点,必然不会让娘娘您难做的。最近银钱可还够用?这凤藻宫里的下人侍奉地可还用心?”    见王夫人扯开了话题,元春也不好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人都还尽心,最近宫里还太平着呢,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元春想了想,又道:“不过,我听皇后透出来的口风,这一、两年内或许就要重开选秀了,采选秀女、宫女,充盈后宫……”    王夫人立时神色一凛,“这消息可已经准了?”    元春点头,“应该是十分准了。”她又偏头示意了一下,“不然这后宫之中,有名分的妃嫔不过十余人,也不像个样子。”    王夫人撇了撇嘴,没有对后宫妃嫔的人数问题发表任何看法,只关心元春,“最近日子可还好过?”    “最近在孝期内呢,陛下也不怎么往后宫这边走动,只偶尔去皇后宫里看看……大家伙儿的日子都是一样的。”    “娘娘可要心中有数。”王夫人凑到元春面前,谆谆叮嘱,“现如今后宫人少,正是娘娘该使力的时候,等新秀女入宫,都是颜色正好的时候……”王夫人这话没有点得太透——总要给女儿留几分颜面,但是要说的话却并没有因此吞回,“娘娘也还年轻呢,趁着这时候,生个一儿半女,这位置也就更稳固了。”    母亲的劝谏自然是老成之言,但是元春却没有搭话的意思:她难道不知道要趁着年轻的时候生下孩子来?可是有些事终究不是仅靠人力就能做到的——如果皇上的孩子那么好生,皇后早就高枕无忧了,现在这么防着吴贵妃,又处心积虑地让元春和吴贵妃隐成对立之势,还不是因为吴贵妃有两个儿子,而皇后只育有一个嫡长子?    虽然一个嫡长子,就已经占据了方方面面的优势,但是在皇后眼中,自然还是不够的……    后宫里的事,也只有身在局中,有时才能咋么透其中的滋味,元春也不好把这里面的事和王夫人说得太细,自己若是在这一、两年内生育,说不准就会同时成为皇后和吴贵妃两人眼中的大患——元春现在地位不稳,凤藻宫内的掌事女官又是吴贵妃的族妹,起码在这段时间内,她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元春漫声扯开话题,顺着自己之前的话头问王夫人,“不只是秀女,我听皇后娘娘的意思,之前暂时搁置的小选的事也要重新提起来了。我记得姨妈家进京就是为了表妹参加采选的事?可准备的如何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    么么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