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莺儿(29)
吃过午饭,柳五儿稍微休息了一会儿, 又和同寿聊了几句, 就又被同喜叫回了主屋。 这一会, 薛王氏倒是没再盘问柳五儿关于北静王府的那些事,只当着丫鬟们的面递给柳五儿一沓银票。柳五儿捏在手里, 只觉得少说也要有几千两银子了,虽然心里知道这钱肯定不是给自己的,但是薛王氏忽然交给她这样一笔巨款, 也让她难免有些惴惴的。 “这些钱让钗儿先拿去花, 若不够了, 再打发人来告诉家里——好孩子,等日后你主子飞黄腾达了, 少不了你的好处。” 就算没有薛王氏后面的这句话, 柳五儿也不敢、也不会私下昧下这笔钱——她可是完成任务之后就要“走”的人, 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柳五儿小心翼翼地把这沓银票收进怀里, 坐着马车回到王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银票尽数交给宝钗。 宝钗瞄了一眼, 吩咐柳五儿:“把银票放到妆奁里, 最近没什么用得到的地方。” 柳五儿点着头, 收好那些银票——事实上,她们主仆两个在王府里并没有什么用钱的地方,她们不是王府里真正的“主子”, 吃穿住行都有份例,没有理由僭越分毫, 自然也就不需要给王府的下人们打赏。相反,王府、或者说朝廷,还会额外发给她们俸禄,也就是月钱,而且这份月钱并不比之前她们在家的时候拿到的低,甚至还要高出很多。 不说宝钗每个月能拿到多少米俸,单说柳五儿,她现在每个月能拿到一两银子的俸禄,比得上之前在贾家两个月的月钱了。至于宝钗,女史每年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的俸禄,虽然这笔俸禄什么时候能发放到宝钗手中还是个问题,但是想想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而且,宝钗还另有薛家送给她的傍身的钱——除了刚进府时花销了一点外,在主仆两个定下“守拙”的路线之后,那些钱就几乎再也没有动用过。 现在薛王氏又托柳五儿带钱给宝钗,虽然柳五儿拿着钱的时候有些惴惴不安,但是这种不安,更多的是怕产生误会,却并不表明这笔钱能够派上什么大用场。而宝钗对待这笔钱的态度,显然她暂时并没有改变路线的打算,可以想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她还会这样安静本分低调下去。 *** 展眼又过了几个月,眼看着就到冬天了,这些日子,王府里从北静王、王妃到下人——但凡是身上担着差事和职责的,都无比忙碌,而那些没什么事做,每天只负责争奇斗艳,或是无事生非的后院里的女人们,却逐渐安静下来。 而安静下来的原因,一是最近王府的几位正主都很忙碌,在这时给他们找事,肯定得不到好脸色,不能达到预计效果不说,或许还会惹来一顿申斥。那些女人虽然没有什么别的生活意义,但是能在王府后院立足,却必须是懂得看人眼色的机灵人,自然不会在此时节外生枝。还有一点——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段淑人的肚子月份渐大,王爷和王妃,甚至太妃都很看重这一胎,别人自然也不敢在此时闹出什么意外,让自己同时遭了几重主子的厌恶。 就连向来不知道适可而止的杨珈纤,在经历过几次之后,也学得聪明了一些。 可是柳五儿却暗自心焦:眼看着就年底了,正月里宫廷活动多,正是女官们最为忙碌的时候,但是在正月过后,京城内各藩王府邸的女官却按照例律有一日的假可以回家探亲——这是以前元春在东宫做女史的时候都没有过的福利,只有藩王府内的女官才有。 宝钗一早就已经确定那天是要回家探亲的了,她毕竟放心不下母亲和哥哥,但是在柳五儿看来,宝钗这次回家探亲,是必然要遭到催促的——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进程发展,就算再过两个月才到正月,宝钗也必然不可能和北静王之间产生什么暧昧情愫。 毕竟,进王府已经大半年了,在这大半年中,北静王水溶从来都没去过藏书阁一次,仿佛在他的认知中,王府里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地方似的。 进了腊月之后,柳五儿终于坐不住了,在思来想去,反复掂量过自己手中的筹码之后,她终于忍不住,托小茴给柳湘莲带了一封信。在信里,她直言请柳湘莲帮宝钗安排一个机会,起码先让北静王见上宝钗一面,知道府里还有这样一个姑娘。 这封信柳五儿斟酌了很久才终于完成——虽然她之前也通过各种方法为迎春安排过亲事,但是真的说媒拉纤还是第一回 ,这让她总是有些莫名的担忧。 而那封信在送出之后,又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文,这就让柳五儿更加不知所措,生怕柳湘莲没能及时看到自己的信,或是出了什么意外,不能再帮她。 就在她犹豫着要不要重新想方设法的时候,这天宝钗终于在回甲三院的时候,强自压抑着激动地告诉她,“莺儿,我今儿见到王爷了。” 柳五儿起先还没有反应过来,她怔了一下,随口回问:“在哪儿见到的?” 宝钗奇怪地睨了她一眼,似乎不懂自己的贴身丫鬟为什么忽然变得蠢笨起来,“当然是在藏书阁了。” “他真的去了藏书阁?”柳五儿惊呼一声,又在宝钗的目光下压低了声音。 宝钗虽然还保持着一点理智,但是只看她脸颊红晕的模样,柳五儿就知道她现在肯定也是激动的,而且…… 柳五儿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忽然明白过来:这天刚好下雪,柳湘莲选在这样的天气下为宝钗创造了一个机会,显然是有所计划的。而北静王水溶,显然是那种非常优秀的男人,无论是外表还是学识,只瞧宝玉对他的推崇备至,就能知道在他身上这两样特质肯定都少不了。 而宝钗,也已经在短短的见面中,为水溶所打动。 北静王,于她而言或许已经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想到柳湘莲在这件事上所起到的作用,柳五儿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报答他。虽然之前几世他也一直在帮助她,但是这一世,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柳五儿可真的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如果她真的能完成任务,成功帮助宝钗“上青云”,那么柳湘莲显然当居首功。 “莺儿……莺儿!”宝钗唤了柳五儿两声,才把柳五儿从沉思中给拉了出来。 “姑娘。”柳五儿漫声应道,“我就是……太为姑娘感到开心了。” 主仆二人对视一眼,有些话无需说得太明,那样反倒是落了下乘了。宝钗抿唇一笑,矜持而又羞赧,“莺儿,明儿你为我上妆的时候,记得……” *** 在那日之后,北静王水溶似乎忽然对藏书阁生出了兴趣,时常过去盘桓半个或一个时辰,这样的事自然瞒不过王府内的“有心人”,但是出乎柳五儿意料之外的,似乎并没有朝着“那样”的方向去怀疑。 这里面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每次水溶过去藏书阁的时候,都几乎不是独自一人,不是带着心腹手下、幕僚,就是带着王妃或是长子,好似他真的是忽然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不知道是不是水溶在遮掩自己真实心意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虽然他确实对宝钗的钟灵毓秀很倾心,但是却一直没让王府后院里的人看出端倪来。 至于柳五儿之所以能够对“水溶确实对宝钗着迷”十分确认,也是因为柳湘莲终于让小茴给柳五儿捎了一封信,信里也提到了北静王对宝钗的感觉,明确直白地说,“王爷很看重府里的藏书阁女史”。 这样的信显然是不能被被人看到的,柳五儿在看过之后就把信扔到炭盆里直接烧了,还特意检查了一下里面的灰烬,防止有没有烧尽的只字片语,透露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腊月、正月很快一晃而过,段淑人肚子里的孩子终于在正月初五之后的某天夜里呱呱坠地,是一位小郡主,北静王妃自然感到满意,但是水溶和太妃却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北静王水溶还是没有亏待段淑人母女,该有的赏赐一应俱全,段淑人也成功变成了“段夫人”——更进一层却是不能的了。 小郡主诞生后,王府内的一件大事终于了结,而宝钗也终于在正月之后迎来了一年一天的回家探亲的机会,柳五儿自然随侍在侧。 薛家对待宝钗的探亲自然无比重视,薛王氏和薛蟠一早就严阵以待,而让宝钗和柳五儿都有些出乎意料的是,王夫人也带着宝玉和探春过来了。 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宝钗有无数的心里话、无数的北静王府里的事想要跟母亲和哥哥倾诉,可是王夫人和宝玉的到来却是无比扫兴的,他们母子两个在“进王府做女官就是自毁前程”这件事上空前地保持了一致,好在探春是能看出这份出路的好的,眼底的羡艳也实实在在,这才不让贾家人的冒昧到访显得无比尴尬。 等到这次探亲结束之后,在回程的马车上,宝钗终于向柳五儿透露出了对贾家人的厌恶,这对柳五儿来说却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