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65章 袭人(5)

第65章 袭人(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日,贾政果然一早就让人把宝玉叫到了书房。柳五儿听说贾政一见宝玉就连着提了几个问题, 大多都是四书中的, 宝玉只回答上了两、三个, 还都支支吾吾的,让贾政非常不满。    挨了一顿训斥之后, 宝玉老实了几天——不过这“老实”,也只体现在他不经常出门闲逛了,在家的时候也不怎么念书, 日常就在贾母面前哄老人家高兴, 或是和黛玉凑到一起, 两个人玩一些小游戏。    青梅竹马的感情日渐升温,但是上学这事却又被抛到了脑后。    好在宝玉现在也不怎么提要和柳五儿试“那事”了, 让柳五儿觉得轻松了不少。    可惜, 宝玉这样的“老实”并没能多维持几日, 这日东府那边尤氏又差人过来, 只说单独请凤姐过去松散一日,凤姐过去告诉贾母的时候, 宝玉正好坐在一边吃果子, 他这些日子在府里闷得很, 听到后也吵着要跟着一起过去逛。    贾母听了就先答应下来,凤姐也只好答应说要带着宝玉一起过去。    之后自然又有人通知了柳五儿等人,这次凤姐过去没有兴师动众地带太多人, 宝玉身边的丫鬟也不必跟随着服侍,只是还是要提前准备好一套能更换的里衣外衣。柳五儿轻车熟路地收拾好了包袱, 交给过来传话的小丫鬟,心里又忍不住担心,生怕宝玉在那边又生出什么新的故事出来,让众人为难。    因为担心着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柳五儿一整天都有些心绪不宁,手里拿着针线,却又不能安下心来做。好不容易等到晚上,见宝玉回来还是兴致勃勃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去给老太太、太太请安了没有?”她迎上去问。    “还没有。”宝玉笑着摆了摆手,“刚回来,身上还带着酒气,这样过去准是要挨骂的,就想着先回来换一件衣裳再过去。”    柳五儿忙张罗人打水预备给宝玉洗脸,又过去服侍宝玉换下外袍。走近一嗅,果然闻到了不少酒气,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你不是去东府那边了?怎么喝了这许多酒?”    宝玉拉了拉柳五儿的手,“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今儿我过去的时候,可巧荣哥儿媳妇的兄弟也去了,我之前就听说过他,一直想见他一面却没有缘分。今日却恰好就见到了,果然是和我想的那般投缘。他虽然家境不丰,人却是极好,比起我来反倒更适合生活在这侯门公府之家,我只恨自己没能早一些与他结交——但是今时今日也并不晚,不枉了我这一生了。”    这话说得颠三倒四,也非常没有条理,柳五儿听了只想笑,却又怕宝玉犯了痴病,只好随声应和,“你们两个就是现在才有了缘分,日后时间还长呢,尽可以来往……”她说了一句,又想起秦钟似乎也并不长命,蓦地停住了话头,无措地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    宝玉却没有注意到她的异状,自顾自地往下说着,“我已经同他说好了,他家境贫寒,去不了什么好的私塾,不如就到咱们家的家学里读书,我和他若能同窗几年,让我读那些市侩的文章也未尝不可。”    柳五儿怔忪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宝玉的意思是他终于要去家学读书了,她心底顿时涌上一股狂喜:因为距离晴雯那一世太过遥远,她已经忘记了在那一世中宝玉究竟有没有认真去家学读过书了。然而无论如何,宝玉现在自己主动提出要去念书,这就可以说是她任务成功的一部分。    “这可是好事,老爷若知道了必然会高兴的。”    宝玉却摇了摇头,“我只想着和他一起去上学,若他不去,那上学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只是不知道老太太、太太那边会否同意,我等下去请安的时候,还要问问两位长辈的意思才行。”他踟躇片刻,拉住柳五儿的手,“好姐姐,你能不能陪我过去给老太太、太太请安?我自己过去怪怕的,又有事情要说,你跟着一起,我还能胆子大些。”    柳五儿觉得自己先现在的状态就是:只要宝玉肯去上学,什么要求她都能答应!更不用说只是陪着他一起去主屋还有正院请安这样的小事了。    “当然可以,只是你也要换好了衣裳、披上斗篷再出门才是。”    宝玉笑着又说了几句好话,才安静下来,任由柳五儿将斗篷披到他身上,这才拉着柳五儿的手出门。    外面天色已晚,柳五儿让小丫鬟在前面打着灯笼,先去给贾母请安。    贾母正躺在软塌上和凤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呢,见宝玉进来请安,就先问他:“今日在那边府里可吃好了?”    “吃得不错,只是更想老太太屋里的饭菜。”在贾母面前,宝玉一向是很会说“甜言蜜语”的。    “今天确实做了两道你一向爱吃的菜,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明儿还做给你吃,另外还有别的好菜。”    宝玉凑在贾母身边撒了一会儿娇,才说出想和秦钟一起去家学上学的事。贾母听了却很有些犹豫,老人家总觉得家学是给族里那些家里贫寒、请不起先生的子弟准备的,一来条件略显寒酸,二来族中子弟品行不一,生怕有一、两个不着调的,再把宝玉给带坏了。    老人家的这些念头,大多也是心疼孙子的意思,但是宝玉刚和秦钟结交上,正是热络的时候,自然不肯让秦钟失望,也不愿意自己的盘算落空,因此倒把秦钟夸成了世间少有的大才子,又赌咒发誓,说自己有了这样一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读书,来年蟾宫折桂,为贾母争光。    不光是宝玉,凤姐也是一向和秦可卿交好的,此番关系到秦氏兄弟的课业,秦氏私下也托付了凤姐几句,凤姐就也在旁帮着说了几句话,“是蓉哥儿媳妇的兄弟,只看他姐姐就知道这人肯定不是那等子上不了台面的人。现在虽说还不显,但是我看那孩子很好,日后必然是有大出息的。宝兄弟能和这样的人一起读书,日后必定也有助益。”又说:“蓉哥儿媳妇说了,赶明儿还要让她兄弟过来给老祖宗请安呢,也是让老祖宗看看她兄弟的人品,也好放心让宝兄弟交这么个朋友。”    贾母听说秦家人这样看重自己,心里就先高兴了几分。又看孙子的决心,想了想,也觉得宝玉这样每天在家里荒废着不像个样子,他老子又管得严,这样下去父子两个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疏远了。    虽说在贾母心中,最好的还是寻访一位很有本事的业师,请到家里来专门教导宝玉——就算再顺带着教导秦钟,也未尝不可。但是好先生难求,即便荣国府求贤若渴,一时也寻不到合心意的人选,只有先将就着去家学了。    “那也好,若真是个好孩子,就让他和宝玉一道读书也可。只是多派几个人跟着,可别让宝玉在家塾里受了委屈。”    “这是自然!”凤姐连忙接话,“这家塾都是咱们家支撑着办起来的,又哪能让咱们家的孩子受了委屈呢。”    贾母这一关就这样过了,宝玉辞了贾母出来,又带着柳五儿走过穿廊,沿着夹道和回廊进了王夫人的院子。    贾政今日却不曾在这边安置,宝玉进屋请安的时候,王夫人正坐在小炕桌前挑拣佛豆呢。见宝玉过来,忙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我的儿,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    宝玉先孺慕地问了几句王夫人日常起居上的事,才道:“今儿在东府那边,交了一位朋友,我想着,一直在家里荒废着学业也不是个办法,就和那位朋友说好了,年后一道去家塾里上学呢。先读着以前的文章,等请了新的业师来,再学后面的。”    一听儿子主动提出要去家学上学,王夫人脸上先是一喜,又板着脸细细追问,“新交了哪家的朋友?”    “是蓉哥儿媳妇的兄弟,姓秦,人品行事都极好的。”    王夫人这才放下心来,缓着脸色点头,“原来是那家的孩子,我原就听说他是个好的,只是先前在家里也上学呢。”    “听说他的业师去年病故了,还没寻到新的,因此我就想着不如来咱们家的家塾里,一起上学,也有个伴。”    “你若愿意,我自然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就算是你老子那里,也只盼着你好,能好好读书。”宝玉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所求之事已经有了八、九分准了,却也不敢立即露出狂喜的神色来,生怕招来了那仅剩的一分变故。    只听王夫人又道:“可是你也记住,到了家塾要用心读书,可不能淘气。若是家塾的先生过来告状,你老子那里可不会轻饶了你。”    宝玉缩了缩脖子,又猴在王夫人身上,“好太太,我自然是去用心读书的。发奋起来,日后也考出功名来,不让您失望。”    因为有“和秦钟一起上学”的盼望在,宝玉也不说什么“禄鬼”这样的话了,好似恨不得自己明天就要下场科举,金榜题名也是手到擒来一般。直把王夫人哄得眉开眼笑,这才起身辞出,带着柳五儿出了王夫人的屋子。    作者有话要说:    宝玉上个月,感觉比我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还困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