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 > 第60章 平儿(11)

第60章 平儿(1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一月,迎春正式出嫁, 而贾琏也顺利地搭上了南安郡王的路子。    贾家人也想不到贾琏竟然真的借着这门亲事得了南安郡王的眼缘, 年底朝廷下旨, 着南安郡王选定护卫,开年后去东南沿海一带平叛海盗的时候, 南安郡王就选定了贾琏给他一道过去,还在军队里为贾琏活动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官职虽然不高,但是贾琏却很满足, 并立下雄心壮志, 此番一定要做出一份大事业出来给家里人看看。    贾家人也都很兴奋, 贾母甚至还亲自主持为贾琏收拾起了行囊。    而柳五儿虽然每天都跟着凤姐忙进忙出,却同时悄悄地转起了别的念头来:眼看着贾家覆灭的日子越来越近, 贾琏跟着南安郡王巡防东南沿海, 眼见一去就是两三年的时间——少说也要去一年, 或许就躲开了贾家的那场大祸。    就算最后还是不能躲过, 但是起码抄家定罪的时候贾琏不在家里,等消息传到东南一带, 少说也要五、六天之后了, 如果贾家这边有人能够先一步送出消息, 那么贾琏在那边就有了应变的时间,是由南安郡王保全下来,还是逃跑, 都不是没有机会。    如果凤姐能带着两个孩子跟着贾琏一同南下,那么起码两个孩子被保下来的机会就更大了——最起码, 能找到妥帖的人代为照顾,不至于真的让巧姐像前几世那样沦落到风尘之中。    柳五儿盘算了几日,怎么想都觉得自己这个法子是最好的,问题的关键是:她要怎么才能说服贾琏和凤姐、甚至还有府里的那些“大佬”们,让他们同意贾琏夫妻两个一同南下呢……    她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几日,几次想和凤姐提起这件事,探探凤姐的口风。不想这几日凤姐既要忙着为贾琏准备行囊,腊月里府里杂事又多,还要忙着准备正月过年的事,竟不得空。偶尔在家里休息片刻,也很快就有管事的丫鬟婆子们找过来。    直到腊月二十都过了,柳五儿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这次二爷一去起码就要一年的时间,甚至两年、三年都有可能,奶奶您就没想过跟着二爷一同南下,过几年逍遥的日子?”    凤姐坐在摇椅上,微瞌着双目,身体随着椅子轻轻地前后摇摆。听到柳五儿的话,她略带疲惫地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想跟着一起过去?就连二爷那天也说,要是全家人能一起南下就好了。但是,平儿,你也知道,现在这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的多少事要我来管?我早就想着退步轻省几年了,但是首先,太太那边就不会放人,老太太也未必肯成全这事——眼看着宝玉无论娶哪个,都还要再过一、两年才能成亲呢,我走了,谁来帮着太太理家?”    柳五儿知道,凤姐确实是把府里现在的情形给看透了,也不再笃定黛玉是板上钉钉的“宝二奶奶”了。    可是,就因为最终当选“宝二奶奶”的人是宝钗,所以就算凤姐不走,贾家也没有被抄家,留给凤姐“大展宏图”的时间也不过还有大半年。    不过,再有了儿子之后,凤姐的处世态度也有了不少变化,起码她肯想着放权的事了。柳五儿之前还以为说服凤姐南下本身就要花费好一番唇舌,甚至动用到她的特殊能力,现在凤姐自己也有意随贾琏南下,这自然是最好,她就可以留着那几次动用特殊能力的机会,以应付之后的种种变故。    某个念头在柳五儿脑海中一转,她压低了声音,凑到凤姐耳边,“只要奶奶和二爷拿定了主意,我这边倒是有个能成全咱们一同南下的法子……”    ***    正月一过,南安郡王帅众南下,随军的内眷队伍中就带上了贾家的四、五辆马车。第一辆马车内是凤姐带着巧姐,还有巧姐的奶娘,紧随其后的是柳五儿带着蒨哥儿及蒨哥儿的奶娘,第三辆马车里坐着丰儿、彩明等几个丫鬟,再后面就是小丫鬟及随身行李箱笼。    小红却没有跟来,一是她父母是林之孝夫妻,都还在贾家当差;二来凤姐虽然带着孩子们和丫鬟们虽贾琏南下,但是家里也不好不留一个看家的人,这人最好还有一定地位,一定门路,能随时把京城家里的消息送到南边给贾琏夫妻两个知道。    这样综合下来看,小红确实是最好的人选了。    而这次凤姐之所以能顺利地带着孩子随贾琏南下,还是采用了柳五儿的法子,那法子虽然简单,却很有效果——最重要的,还是在关键时刻,老天爷帮了凤姐一把。    就在年前腊月底,还有两、三天就进正月的时候,蒨哥儿恰在此时生了重病。原本凤姐听了柳五儿的主意之后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是现在既然连借口都是现成的,那她也没有不试一把的道理。    蒨哥儿一病,无论是贾母、还是大老爷和邢夫人都焦急得很,反而是贾琏、凤姐夫妻两个,虽然着急,却知道蒨哥儿这病只是看起来凶险,实际上巧姐小时候也这么发热过一回,没几天就痊愈了。    但是借着这个机会,凤姐特意让贾琏请了一位高人过来,其中具体的操作过程柳五儿没有参与,但是那位高人却很合她们心意地说出了“哥儿命里和北边有些犯冲,刚出生的这两、三年,如果能到南边去养活就最好了。”    听了这话,贾母和王夫人还好,贾赦和邢夫人立刻就改了主意,恨不得正月里就打发凤姐、贾琏夫妻两个带着孙子南下住着去。    贾母虽然十分舍不得凤姐,却也知道蒨哥儿对于贾家大房的重要程度,最后还是松口放人了。    因此,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澜,正月里的后几天凤姐带着柳五儿、还有丰儿等几个丫鬟收拾众人的箱笼行李、交割家事,每天忙里忙外累得够呛,但是因为眼看着简单、轻省的日子就在眼前,这累中就也带着几分甘之如饴。    就连柳五儿,也很期待他们一行人到了东南之后的生活。    虽说——柳五儿其实已经有些预感了——她在东南一带生活的时间不会很长,或许等到贾家抄家之后就会离开,但是能趁着这个时候见识一下东南一带的风貌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南安郡王带着队伍先行,走得比女眷的车队要快上许多。因此等到凤姐、柳五儿一行人到达东南一带的时候,南安郡王已经带着队伍安顿完毕,又领军出去巡防去了。    到了南边,虽说她们还有着“荣国府”这块招牌,但是很多不大不小的事也需要身体力行。凤姐到底是主子奶奶,初来乍到也要拿出矜持的款儿来,柳五儿——或是平儿——一个通房丫鬟在这里却不需要遵守那样多的讲究,因此很多事就由柳五儿带着下人们出面办理。    贾琏被分到了一个小小的、不带跨院的三进院落,凤姐这次带来的人虽然不多,住在这小小的三进院子里也是满满当当。好在这次凤姐并没有把自己的全部家当一同搬过来,只带了些小巧贵重的物件和现银。院子里的家具也是现成的,虽然算不上名贵,却也没有老旧到不堪使用的地步。    凤姐带着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一家人就在这小院子中安顿了下来。    ***    一转眼就又过了大半年,这大半年里贾家可是出了不少事。首选自然是探春远嫁,凤姐接到信的时候还有些唏嘘,晚上贾琏听了这事脸上也露出了些许不忍和耻辱。    他现在就在沿海做事,自然知道倭寇、海盗们的可恨探春此番远嫁,可谓羊入虎口,必然是一去不返的结局。    没过几个月,小红又传来消息,说黛玉已经病逝,王夫人私下给宝玉说定了薛家的亲事。这件事早就在柳五儿的预料之中,凤姐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可是她还是很为黛玉觉得可惜。    而黛玉的去世,却又预示着贾母的死亡、还有贾家抄家的结局很快就要发生。    柳五儿最近一门心思都放在这件事上,她虽然不能明说,却也劝说凤姐把不少家当换成了土地,通通放在两个孩子的名下。    凤姐只觉得柳五儿只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打算,也没有细想这里面的事。    贾母去世的消息和贾家被抄家的消息几乎是同时传到了东南这边,南安郡王一早就把贾琏叫过去,说是自己也很难保住他们一家,却可以帮助他们暂时躲避开朝廷的追捕。贾琏虽然伤心家里的变故,却也知道当务之急是保护自己的小家——特别是两个孩子,就答应了南安郡王的提议。    南安郡王派遣了自己身边的一名护卫跟随贾琏回到家里,又帮他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别的倒是可有可无,地契、银票、小巧名贵的首饰物件却都要带上,以备日后的不时之需。    收拾过这些东西之后,侍卫又提议大家分批离开。贾琏带着凤姐和两个孩子、蒨哥儿的奶娘、还有一部分细软先走,丰儿、彩明、巧姐儿的奶娘带着另一部分细软随后离开,柳五儿却被留在了宅子里。    那名侍卫的话说的冠冕堂皇,“总要留下一个可信的人等消息,出了什么事都好及时传消息给你们知道。”    柳五儿提前得了那名侍卫的眼色,虽然好奇,却也没有反着他的意思来,还是主动留了下来。    凤姐等人一走,柳五儿就问道:“你刚为什么一定要我留下来?”    那侍卫却微微一笑,“警幻仙子让我带你回去呢,怎么,难道你还想继续留在这里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真的不一定能逃得掉,这只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办法罢了    谢谢大家支持,么么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