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大唐农圣 > 第636章 家族改革头号先锋

第636章 家族改革头号先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旭毕竟不是王浩,情况不在他事先的预计当中,他就有些不知所措了,王氏族老会的意思,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反正就算是顺着李世民的意志走,王家也还能混个富贵不是,等天时有变的时候,他们现在累积的财富,就会成为他们趁势而起的资本。    所以,自从李世民启程前往岭南之后,一号垸田,难得的进入了一段时间的清静时间,整个五到六月间,百姓们也就是在忙碌的时候谈论谈论菜地里那些看上去很陌生,叫不出名字的蔬菜,以及它们的烹调方法等等,直到新一季的秧苗下地之后,孙享福和大家,才有时间歇息几天。    “二哥来信了,说太子让农学院派学子前往亳州,禹州,吉州,定州,指导种植药材,带队的师弟们,直接给了农部员外郎的官职。”孙小妹挥舞着信纸,报喜一般的朝正在池塘边钓鱼的孙享福道。    “他们都才十三四岁的毛头小子,就封员外郎的官职,今年下季,农学院再招生的时候,门槛只怕要被人踏破了。”孙享福淡淡的一笑,继续关注着水面上的鱼漂道。    “再有三个月,二哥就要起身去长安成婚了,他想让我过去暂时代管农学院。”    “你的任务是把二力带回来的那些作物都种好,农学院让得寿培养几个得力的人才负责管理就好,不影响教学的情况话,最好用非农门子弟专门做日常管理,咱们不能给别人一种这门学科是由咱们一家把持的感觉,不然,以农学院的重要性,学院的山长,教授,早就已经是朝廷有品级的官员了。”    善阳医学院之所以能纳入大唐的官方教育体系,便是因为它不止是一家一门的学说,蓝田职业技术学院,则是因为它份数海外投资探索公司,是国企背景,管理人员,都是商部尚书武士彟的属下,也是有品级的官员,而目前为止,没有纳入教育体系的,除了农学院之外,就是弘农的工学院,和扬州的商学院,这两间学院,都是由世家投资开设,有很大的孙享福刚才所说的,为一家一门服务的学说的嫌疑。    “咱们现在的样子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做朝廷有品级的官员?”    对于这么问题,孙享福想了想,对他讲解道,“因为,长远来看,任何的学术,只有涉及官职权力,它才会被人们所追逐,才能长久的被人们所重视,比如,前隋后期开始的科举,只有学好了经学的人,才能参加,其中之后,就能做高官,而当时朝堂上的大官,也都是经学世家子弟,大家的眼里,除了经学,就没有其它学问,这就是权力和利益,带给经学的加成,而现实生活中,那些经学,真的适合用来治国吗?    未必。    现在的朝堂上,就有大批的官员,他们不通经学,掌握的是农工商行业的知识,事实证明,他们对于一个国家的帮助,不比那些只会经学的家伙小。    可是他们的地位,却仍然低那些学经学出身的官员一头,因为,经学是国家的主体教学内容,国子监的祭酒是大唐教育体系的最高官员,而咱们农学院,如果连大唐官方的教育体系都不能纳入,那么出来的子弟,地位必然会比较低下,久而久之,就不会被别人重视了,毕竟,大多数读书学知识的人,都是抱着追求名利的心思的。”    “大哥你想的可真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哥我别的事情不会想多,关于农学方面的事情,还是要多考虑考虑的。”    孙小妹理解的点了点头道,“嗯,那我就把你的意思,告诉二哥!对了,百姓们这几天都在问,咱们的民学课什么时候再开。”    孙享福答道,“现在最忙的时候差不多过去了,北方的工人也不在这边,大家的生意应该不忙,让张轲通知各垸,最好连纪南县和钟祥县也通知上,咱们的民学课的时间在夏日会加长,每天太阳**,不适合劳作的时候,便开讲,直到正午,下午再讲一个半时辰的课,直到秋收为止。”    “这样一天讲两三个时辰,大哥你岂不是很累?”    “谁说就我一个人讲了,你们几个也要上讲台,西域引进过来的这些蔬菜,你们要一样一样的给百姓们讲到,每一个种类讲三遍,几个月也讲不完,以后,我就做一些总结发言和疑难解答方面的事情。”    “还有钓鱼的事情是!大哥你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孙小妹朝孙享福飞了一个白眼道。    她这个表情倒是让孙享福有些意外了,以前他这个妹妹可是文静的学霸型,突然转到可爱俏皮少女风,倒是让他有些不适应了,看来,小妹的青春期,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    “大哥我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你以为每天那么多问这问那的信,不靠冷静的思考,就能随便回复?”    “那好!你慢慢在这思考,反正家里你现在应该也不爱待。”孙小妹说罢,便一转裙摆,准备回家。    “你等等,家里我怎么就不爱待了?”    孙小妹笑着答道,“嫂子把那些胡姬弄过来了,整整二十个呢,都把院子里的空房间全部住满了。”    闻言,孙享福脸黑。    看到他这副表情,孙小妹幸灾乐祸的看了他一眼,便往住处走去。    好!这下搞的孙享福钓鱼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想着怎么离家出走了。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韦叔谐,现在,朝廷要将制盐之法对沿海多个州县公布了,整个韦家的人,都催着他想办法,当初,这个产业,可是他从孙享福这里弄来的,现在,早已成为了韦家,两大主要收益来源之一,一旦这门生意没了,韦家的收入,会立即少一半,他们家的族人,能同意才怪呢!    这不,从他所乘的乌篷船的行驶速度,孙享福就知道他心里的焦急程度。    “我才下的窝子,你把鱼都给我赶跑了,我还怎么钓。”    “你孙正明要吃鱼,有一百种方法比一条条的钓来的快,浪费这个时间干啥,咱们还是谈谈正事!”    “我这被皇帝圈禁在九垸县的草民一个,跟您堂堂银青光禄大夫,有什么正事可谈?”孙享福收起了鱼竿,换了个位置下钩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孟姜很快就要和得寿完婚了,咱们两家也算带着亲呢!可不能见外。”船夫将船靠了岸,韦叔谐一脚就跳到了岸上,四十多岁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长辈的风度,蹲在孙享福的竹马扎旁边说话道。    “您可是一点也不跟我见外,怎么,是为了种药的产业来的?我估摸着,这事,也就你们家韦尚书收到的消息最快。”    京兆韦氏现在是关陇世家的领军人物,关键是,他们还不招长孙无忌恨,因为韦妃只生了两个丫头,对长孙氏完全不造成威胁,平时,他们也都是为长孙氏摇旗呐喊的小弟一枚。    “韦挺那个农部尚书,就是个空架子,管管人还行,压根就不懂怎么种地,这官场上的事情,我就不找你了,四个地方,你随便指一个,我马上就能运作出一个州刺史来全盘掌管地方,关键是,你得给我派几个确实能帮我们种出药材的人来,把最值钱的那些药材,都帮我们种出来,至少,让我们把在制盐产业上面的损失补回来。”    孙享福有些纳闷的瞄了瞄韦叔谐道,“别的不说,咱们大唐的上州刺史,还没有这么不值钱!你们韦家想运作,就马上运作的出来?”    上州刺史可是从三品的级别,跟现在的十部侍郎相当,那都算是步入高官行列的大员了,可不是谁谁谁找点关系就能敲定的事情。    “嗨,我来前,族内已经将家族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事情敲定了,另外,我们将制盐的秘方交出来,也算是于朝廷有功,陛下已经许给了我们一个地方,将由我亲自任刺史。”    “股份制改革?你们韦家的实力,可是已经迈入准一流行列了,这动静,只怕不小!”孙享福有些意外的看向韦叔谐道。    李世民去岭南还不到一个月,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应该还不到二十天,韦家,居然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这可真是雷厉风行。    不过,想到韦妃这次伴驾到了山南道,孙享福心里也就了然了,只怕,这里面有韦妃的建议。    “那是自然,光是财产清算,只怕还得几个月呢!最后的股份分配,还要召集所有族人商议,明年开春前能落实好,就算快的了。”    “是么,看来你们韦家对于这种改革,是一点也不反对啊!这就已经开始清点财产了,估摸着,能有多少钱?”    “没多少,不算那些必定要分配给族人的房屋产业,统共有两千万贯都够呛,其实,咱们也是因为这几年发展太快,内部矛盾多,才不得不选择改革的。”    大唐目前最顶尖的王家,差不多有五千多万贯的资产,韦家有接近他们一半的资产,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这其中,只怕有大半,是这几年累积到的。孙享福估摸着,五姓七家中,其它几家也就比韦家稍微强些,能有三千多万贯就不错了,绝对上不了四千万贯,五姓七家以外,已经没有人家族能给韦氏比财力了,只是,孙享福有些意外韦叔谐说的‘内部矛盾’的问题,他们韦氏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可是属于整个大唐最强劲的梯队的。    于是开口问道,“韦家内部有矛盾?”    韦叔谐毫不避讳的点头答道,“当然,你在给世家子们开会的时候说的那些问题,我们韦家都有,主要集中在利益分配上,像渭南的煤炭厂,十多万工人,每年上百万贯的盈利,不过,这却一个族内比较有能力的旁系子弟掌管的,今年初就查出,他贪墨了家族近百万贯钱财,原因是,他从韦家得到的,比以前好不了多少,他的几个儿子,都不是什么才能之辈,他担心,等他从管理的位置上下来之后,他们一家,估计就会过和普通的底层族人同样的生活,他不甘心。”    韦叔谐没有一一将所有的问题讲完,孙享福却是知道,像那个贪污的管事一样不甘心的人,肯定会有很多,而且,其它一些家族也是这样的情况。    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    贪婪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劣性品质,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有丝毫的减退。    朝廷的官员贪污了,还能够下狱法办,世家的管事族人,在自家的产业里贪污了,朝廷可是不会管的,这属于人家的家务事,就算他们自己查出来了,也只能按照宗法处置,通常也就是一些打骂责罚,最严重者,不过是逐出家族而已,毕竟,一般没有那个家族的宗法,是允许残杀同宗的。    所以,在利益分配本来就不均匀的情况下,世家内部的贪污问题,比朝廷还要严重的多,越是产业多的大家族,越是管顾不过来,支系,旁系,支系,嫡庶之间,天然的就存在利益争夺,只是,为了宗族的这艘船不沉,都保持了自己的底线原则而已。    孙享福搞清楚了韦家,或者说大多数世家的内部情况之后,开口道,“既然如此的话,我建议你选择河南道的禹州,因为它离善阳的距离最近,种植同样的药材,你们运送到善阳制药厂的成本,会比别处低很多。”    听了孙享福的建议,韦叔谐心里马上就有了计较,不过,只是这么一个建议,肯定是不能让他满意的,再度开口道,“是这样的,我们韦家十分看好未来的医药市场,你看善阳制药厂制作出来的药丸,不光是要供应我们大唐上千万人口,还要向西域番邦,好几亿人口的大市场输出,就现有的产量,根本供应不上。你说,咱们就善阳一座制药厂,规模是不是太小了?”    “怎么?你们韦家,对制药厂也有想法?”    韦叔谐点了点头道,“这是响应市场需求嘛!你想想看,一州之地,哪怕适合种植药材的地方只有百万亩,那产出的药材,也是相当惊人的,往返运送到善阳,运费损耗巨大,还不如直接在禹州开设一座制药厂,如此一来,将药材直接生产成轻便的中成药丸,再向外贩卖,就简单省事的多了。”    孙享福是知道这一点的,道,“这事,你跟我说不着啊!制药厂把制药技术转让给谁去开分厂,那是朝廷的事,你应该直接找陛下去运作,只要不涉及战略储备问题的话,陛下那边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我运作了啊!不过到萧相那边卡主了,他说药物价格,对外销售的市场,涉及到很多战略方面和民生管理的问题,在没有制定好管控措施之前,是不会轻易对外开放的,我这不是来找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保障朝廷利益的同时,让我韦家也占点光么。”    “萧相说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你且容我想一想。”孙享福说罢,就静静的盯着水面上的浮漂,思索了起来。    其实,如果韦家没有做出改革之前的话,朝廷是绝对不可能考虑将这么重要的产业,交给他们开发的,他们家族里面负责管事的人,连自家的产业都会贪污,让他们经营与别家的合资产业,那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这也是为什么,孙享福建议李世民把第一批与地方合作的机会,给那些改制的家族的原因,股权分了,家族就算分了,只有分散了的他们,对国家才会更加无害,才会相互防范别人,侵吞自己的利益。    现在韦家既然已经进入了清算家产,分配股份的阶段,那么,他们就具备与朝廷合作开发项目的基本条件,对于类似的股份公司,包括之前的一些多家合作开辟的产业,朝廷都将会出台一部公司法,来进行管理。    谁持有什么产业,多少股份,都需要商部出具合法的文书凭证,有了这些合法的文书凭证,他们才能合法的获得相应的产业的盈利分红,朝廷才会在律法的高度,保障他们的利益。    而且,对于多人持股,和资产规模到达一定程度的产业,朝廷官方,还会代表股东,对其产业经营情况,资产,进行监管,这是为了国家安全计,也是为了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    可以说,这部公司法一出台,以后,市场上就很难出现有囤积居奇,恶意哄抬市场物价等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出现了。    至于韦家要在禹州开发药田种植和制药厂的事情,孙享福给了韦叔谐一个建议,那便是以韦家改制后,成立的韦氏集团,出资,成为禹州制药厂,和禹州商会的大股东,禹州制药厂成立后,有朝廷,韦氏,善阳制药厂,禹州本地百姓多个股东,受到多方监管,同样,禹州商会也是有朝廷,韦氏,禹州本地百姓等许多股东,同样受到多方股东监管,而且会效仿九商会的各种经营管理模式,对所有的股东公开公示财政账目,防止贪污,或一些违法交易存在。    孙享福把这一整套构想跟韦叔谐说了一遍,让他去跟萧瑀他们商量,并且,他自己也写信,给萧瑀,魏征,马周等人,把公司法,以及这种二三级子公司管理,多方持股,多方监管的模式给他们说了说,相信,以他们的智慧,不难根据这个框架,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规定出来。    而且,这一套管理框架,还会拔高世家与地方合作开发产业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在商部注册的,股权分明,资产清晰,受朝廷与股东推选的人员监督的正规公司,才具备资格。    这就会导致像韦家这样优先改制成功的家族,在与地方合作产业的时候,畅通无阻,他们可以依靠手头上的资本,抓住时机,快速抢占市场,不管是制药产业,还是制盐产业,或者是棉花种植和纺织产业,只要他们的管理人手够,钱还没有花完,都能够快速的抢占地盘,开始上马。    一个下午,孙享福和韦叔谐把所有的话都谈通透了之后,他就快马加鞭的赶回长安了,接下来的日子,孙享福每天都在九垸县给百姓们上民学课,韦叔谐,则是在调动一切家族力量,快速完成资产清算,股份分配,争取在萧瑀,魏征,马周等人把整套管理规定制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注册公司,上马项目,抢占市场。    他的这一举动,或许可以瞒的过别人,却瞒不过关中与他们韦氏比较亲密的各家,一般,像他们这样非常积极的推进一个项目的时候,肯定是里面隐藏着巨大利益,所以,这些家族在多方打听,分析推测之后,将韦氏,还有已经动起来的洛阳长孙氏,等正在大力推进家族改革之后要做的事情,猜了个**不离十。    然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家族,如果不快速跟进的话,在大唐的这轮发展大计中,他们可能连毛都捞不到一根。    于是,不需要朝廷任何宣传,推动,从关中开始爆发,整个大唐的世家豪强,都出现了一次清点家产,宗族改革的浪潮。    这个浪潮打的王旭有些措手不及,七月下旬,当李世民乘着大海船,往日南郡巡视了一圈,回到广州湾,准备给从东海试航离了一圈,汇聚到岭南,要开始向远海展开探索的包钢船队送行的时候,研究了三个月之久的公司法,以及与地方百姓合作产业,推动福利保障项目的具体管理规定细则出台了。    这一日,商部衙门前,人山人海,一块块超大的公告栏竖在了门外,上面张贴着好多个公司的信息。    第一张大红纸上写着,大唐海外探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六百六十六万股,股价十贯。    其产业大致包括······    其主要股东包括······    所有持有大唐海外探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证的股东,都有权力,对于公司的账目进行监管,审查,其董事会,必须每年,主动向所有股东通报一次公司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    然之后,渭南新城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冶炼厂,渭南造车厂,渭南农具厂,渭南船厂······    统共有近百个大型工厂,朝廷国企,只要资产超过十万贯,涉及多股东的产业,都榜上有名。    将这些榜单看过之后,所有世家子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些产业,今后在管理程度上,肯定是优于自家的产业的。    因为,管理构架,盈利分配,监管制度,清晰明确,其股东持有的股份的价值,每年都在飞速增长。    正当他们在羡慕这些产业的股东的时候,韦家众人,拿着一大张红纸,从商部衙门走了出来,然之后,他们喜滋滋的将那张大红纸,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只见上面写着,韦氏集团,总股本,两千万股,股价一贯,其名下产业包括,全资子公司,渭南煤炭厂,善阳煤炭厂,广州制盐厂······    重要持股人一栏里面,家主襄城郡公韦义节,持股一千万股,像韦廷,韦叔谐,韦慎,韦涟,韦浑等韦氏当代主要成员,都持有数十万到十几万股不等,到最后,就是所有韦氏男丁的持股,大多只有几百几千的,甚至一些旁支庶子,几十股的都有,高达数千人,韦家众人直接在商部衙门里,拉了一大车相应的股东证回去分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