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关破
溧水, 汉阳关。 烈日当空,厮杀震天。 残破的汉阳关城楼上已被鲜血染红, 早就看不出原来颜色。 临近盛夏, 天气越发炎热, 战场上的士兵们汗流浃背,汗味混着血味,几欲让人窒息。 便是这样时候, 鲜卑的骑兵依旧凶猛无畏,他们不怕痛也不怕死, 没日没夜攻击着这座守卫中原几百年的关隘。 这一日休战之后, 陈军的军营里哀嚎声一片, 军医们忙忙碌碌, 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在朝廷那边陆陆续续撤走一万士兵后,汉阳关这边的防守就越发艰难起来。 若不是汉阳关位置绝佳,两侧都是巍峨山谷, 鲜卑铁骑早就踏入中原了。 然而哪怕是这样,陈军也坚持不了太多时间。 留守在汉阳关的陈军早就只剩几千人了,这几年陈国遭逢天灾, 人口锐减。边关战事不停,士兵损伤无数, 如今还能维持这几千人的人数, 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朝廷不把一半士兵撤走, 他们说不定还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 只是…… 拒绝回京的大将军苗浩宇, 这会儿正坐在大帐中,他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由军医处理伤口。 他身上的伤不比普通士兵少,相反,因为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许多伤口都肿起来,每次换药都血流不止。 军医皱着眉说道:“将军,您不能再上城楼了。” 苗浩宇垂下眼眸,因为干粮粗粝,磨的他嗓子都哑了:“我不去,谁去?” 军医没讲话。 当时朝廷调令一出,几位将军都争那回京的名额,倒是唯一被朝廷点名撤回的苗将军没有走,主动留了下来。 边关成了这样,还有那么多受伤的将士无人安置,如果他都走了,叫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怎么办? 苗浩宇叹了口气,他面色疲惫,显然夜里也休息不好。 “汉阳关……汉阳关……” 汉阳关保不住了。 虽说边关还留有这么多陈军,但大半都受了重伤,剩下的也是疲惫不堪,再过不了多久,一旦鲜卑踏破汉阳关城门,冲进溧水,他们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可他如今已经联系不上朝中了,军令迟迟不来,粮草和伤药也断了,苗浩宇心里清楚,朝廷已经放弃汉阳关,他们早就打算迁都了。 苗浩宇站起身来,走到大帐门边往外望去。 天际,残阳如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苗浩宇这般感叹一句。 副将跟在他身后,皱眉担忧道:“将军……” 苗浩宇的声音低哑,饱含着无法言说的无奈和遗憾:“当年龙城飞将可以一展英姿,把匈奴赶出祁连山外,叫匈奴唱出‘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歌谣,如今的我们……” 说到最后,他几乎哽咽。 无法言说的凄凉充斥心中,这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片大好河山,这一群勤劳善良的百姓,都被朝廷抛弃了。 副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他们都是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哪怕被国家背弃,他们却不能临阵脱逃,弃百姓于不顾。 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弟兄,如今却即将迎来这样一个结局,实在叫他们无法甘心,哪怕将来死了,也闭不上眼。 苗浩宇深吸口气,回身问道:“军粮还剩多少?” “……五日。” 苗浩宇吹下眼眸:“那便守好最后这些时日。” 七日后,依旧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汉阳关内外堆满了阵亡的士兵,他们安静的躺在那,不分国家,也不分服色,闭上眼的那一刻,便一了百了,什么都不剩了。 战场上的厮杀声刺得人耳朵痛,苗浩宇眼看副将领着最后一队骑兵冲出汉阳关,使劲闭了闭眼睛。 耗了这么多年,双方都死伤惨重,可骑兵到底比步兵要强许多,两方每次阵前交手,陈军只能以人数抗衡,能有抵抗之力,却无法反攻回去。 泱泱大国,被拖垮至今日这模样,实在可悲可叹。 天命如此,天命如此啊! 就在苗浩宇愣神的片刻功夫,一道震天巨响自城门处传来,伤痕累累却依旧坚持经年的汉阳关外城门,终于破了。 不过一瞬间,如潮水一般的鲜卑骑兵便高声喊着冲进汉阳关,不管不顾直奔内城门而去。 他们仿佛不要命的疯子,无论城墙上士兵如何射箭,都无所畏惧。 内城门也几经战火,这一刻,却终于坚持不住了。 苗浩宇领着剩下的士兵下了城楼,他集结所有尚存战力的士兵们,组成最后一道“汉阳关”。 落日余晖洒落大地,士兵们肃穆而立,苗浩宇抬头忘了眼天,蓦地朗声笑道:“儿郎们,明日便是端午,想想家中妻儿老小都能吃上粽子,便也不枉此行!” 年轻的小兵偷偷擦了眼睛,却跟着打趣一句:“没来得及娶上媳妇,只望月老再给她牵个好姻缘,不用等我了。” 说到最后,他也控制不住哽咽起来。 虽然悲凉,却不胆怯。 军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一生的荣耀。 事到临头,他们没什么好怕的,只要能多杀一个敌人,便是赚了。 忽然一阵风吹过,送来了内城门轰然倒地的声音,那风里有着浓重的血腥味,一丝丝钻进每个人鼻中。 苗浩宇看着前方如鬼魅一般的赤红骑兵,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弟兄们,随我杀!” “杀!”两方人马一下子便纠缠在一起,直至黄土染红,金乌垂落,都未能分出胜负。 银色的月光洋洋洒洒照亮了大地,却无法照亮这个最黑暗的角落。 这一夜,就连星星都醒着。 次日清晨,当金乌钻出云朵被窝,正要开开心心散发热力,低头一瞧,却被那惨烈的修罗场惊呆。 一夜战火未歇,汉阳关内外是遍地烽火。 原本壮丽璀璨的边塞明珠,也被血水浸染,已是明珠蒙尘,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天色将明,偶尔有还残存一口气的士兵从人堆里爬出来,茫然地站在那,不知归处。 而闯入汉阳关的鲜卑铁骑,却已直奔南方,往溪岭境内进发。 吓成缩头乌龟的陈国已经不足为惧,在鲜卑人眼中,新立起来的越国才是他们下一个目标,他们盘踞在中原最肥沃的土地上,那里,将会成为鲜卑人的新家园。 而残破不堪的汉阳关,已经被他们遗忘,远远甩在身后。 越国,琅琊越王府。 颜青画沉着脸坐在椅子上,她认真听着侯儒的话。 侯儒一扫往日冷静,嗓子竟也有些抖了,只听他说:“王妃,刚接到汉阳关暗探消息,言说十日前汉阳关已破,边关一万陈军死伤殆尽,冲破汉阳关的鲜卑骑兵未曾停留,一路往咱们越国境内袭来。” 叶向北正好也在,他一听就站起身来,走到侯儒身边探身去看那封信。 “十日……”颜青画呢喃道,“十日……他们现如今应当已经踏入溪岭境内了。” 鲜卑各部现在还剩多少骑兵不好说,暗探凑不了太近,只能大概看个人数。经年战争,他们哪怕再强横,也不是铜身铁胆,必定有不少的伤亡。 在汉阳关最后这一战里,陈军几乎是拼死抵抗,是以鲜卑骑兵遭逢的打击也不小。 便是如此,他们依旧还有一万骑兵,正整装待发,虎视眈眈盯着溪岭。 叶向北说道:“与溧水接壤的是金沙城,一旦他们攻破金沙城,下一个……” 下一个便是琅琊府了。 颜青画抿了抿嘴唇,事到如今,她竟异常冷静。 如果不是鲜卑连年征战,便是遇到天灾,百姓也不至于一家骨肉分离,死难无数。 “同鲜卑,早晚要打,”颜青画一字一顿说道,“只是我们留守骑兵,加上新训练的也不足五千,最精锐的前锋都跟着王上出征,至今未归。” 虽然荣桀只带了一千人,可那毕竟是跟了他们几年的老兵,战场经验极为丰富。 侯儒和叶向北就站在那听她说,也都渐渐冷静下来。 该来的总会来,他们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也不怕这一遭了。 “根据王上新发回的军报,不过几日雷将军会先行归朝,而王上的大军也不过就错后十日。”颜青画边说边起身。 她缓步而行,走到放在茶室条案上的堪舆图前,莹润的手指在上面轻轻点了几下。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侯相,即刻起便交由您调拨粮草,我希望大军出征之日,粮草已经备好。” 侯儒冲她行礼:“诺,臣领命。” 颜青画把目光放到叶向北身上:“叶相,大军调拨便由你操办,云州与宁河距离琅琊最远,你即刻便与两省都指挥使去信,务必要在半月之内,每省调集一到两个营的士兵,北上抗敌。” 叶向北沉声回禀:“诺,臣领命。” 颜青画冲他们二人点了点头,转身叫来内侍:“去把邹将军请来,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