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枭雄夫人 > 第79章 石头

第79章 石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似乎是卓婉的商队时不时地运向军营的细粮让沙城的人看到了好去处,凡家有青壮力的都想去军营试上一试,即使进不了军队中,帮忙挖泥通水道也能混一捧细粮回去。    无论是进军队,还是去通水道,都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为了不给家里上进的孩子拖后腿,家家户户都开始约束自己。    在大军到来前,沙城皆由各地押送来的犯人组成的城镇。其他城镇中,有县衙维护治安,城门守将守在城内看守大门,防异族进入城内。而在沙城,县衙建在城外,城门守将站在城外,只进不出。    在大军到来前,街道尸骨累累。    军师有意改变沙城炼狱般的现状,最终把北军驻扎在了这里,而非历朝来的宁阳城。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惠王动了心思,以为抢了宁阳城就能阻了大军进京。    纸上谈兵的惠王终是不懂,宁阳城并非关隘,之所以历朝设军队驻扎于此,只因此处环境适宜可通四方粮草,能解决将士粮草的同时也能减少将士们在糟糕环境下的不必要死亡。    摄政王府幕僚亦有意把北军驻扎在此,被摄政王和军师否决。    军师顾虑的是宁阳城外的百姓,若蛮族与南方勾结,大军驻扎在宁阳城,自能保护好宁阳城以南的土地,但沙城以及新城便会成为牺牲品。    同是大州百姓,怎能简简单单地遗弃。    而摄政王看到的是将士,若他们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他们也会死在战场上。    大军的驻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沙城中的人,在因小菩萨到来而全城戒严大清扫之时,他们视若无物的空洞眼睛中被强塞入了光。    他们皆知,城北小巷中有个小菩萨,受大军敬爱,解决了大军的粮草问题,甚至出钱修建水道。    如若通了水道,他们沙城将不再是一座死城,看的见的亮光就在前面,伸伸手就能抓住。    红衣和青衣从外面回到小院后,笑着对秀衣道:“沙城有了活力。”    这一句话让秀衣跟着舒心地笑了起来。    卓婉放下簪子,眨巴眨巴眼,期待道:“那我可以好好地看一看沙城了吗?”她来时趁着夜色,她看见秀衣和墨衣严阵以待的模样,便安安生生地待在小院中,现如今,所有关于沙城的事情,她都是从秀衣和青衣嘴里知道的,她喜欢沙城百姓拼命活下去的韧性,想要看一看,他们的生活。    “去接王老时没仔细看?”秀衣笑着打理着她的长发。    “窗帘遮着,青衣不让看。”在外行走,卓婉自知她是个累赘,极其听话。    秀衣笑道:“吃过早饭,让墨衣和红衣带你去看看沙城。”    卓婉的头发被秀衣梳拢着,只能微微抬眼看向青衣,“青衣不去吗?”    青衣大笑着弯下腰,冲着她的嫩嫩软软的脸蛋咬了一口,“去,所有药草都比不上我家小姐。”    卓婉轻轻扭了扭脖子,脸上带出了一层粉润,宛若露沾鲜桃。    秀衣看着就觉的可爱的不得了,更不用说青衣和红衣,两人早就一人一边地咬了这只小桃子好几口。    墨衣笑咳了一声,收到秀衣的眼神示意,守到了门口。    秀衣和青衣很清楚小姐在沙城的“小菩萨”称呼,先来也是从军营中传出来的,因这个称呼对小姐有利无害,她们便任由其传了开来。    刚开始沙城的百姓听到小菩萨这个称呼后都有意无意地聚集在了北城小巷尽头想要看一眼让他们畏惧的大军如此敬爱的人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三头六臂,因大军放在小巷尽头的刻字大石,他们只能远远的模模糊糊地看到院墙。    待商队来来回回地进出几回小巷后,这里越发的热闹,最开始,商队的大伙计看见用石头磨出来的锅,新奇之下买了一个回去,毕竟这是他第一回 见到小主子,他需要有个东西作为见证,他甚至让那个卖他石锅的老汉刻了字。    他带回来的石锅被店里找不着锅的大厨暂用,费了老大功夫炖上了一锅的鱼虾端到前堂,客官催的快要上火,机灵的小二把石锅和烤火的红泥小炉都端到了客官面前,让客官自个斟酌火候。    这一下,客官的火气不但没了,更是打赏了小二一串铜钱。    来这里吃饭的都是有钱嘴刁的主儿,看到不断散发热香气的石锅,纷纷摔银子点了这个石锅鱼。    精明的掌柜当机立断,解释这道菜是店里新研发的菜色,因这位高员外是开店以来消费最高的老客官,便把第一次试菜的机会让给了高员外,若不喜欢,店里会再补上一道蒸鱼,若喜欢,小店便会整改,以全新的容貌和口感来回馈新老客官。    掌柜口若悬河,获得了满堂喝彩,大厨和小二呱唧呱唧地带头鼓掌,只大伙计心疼地看着他被架在炉火上的石锅。    掌柜慷慨激昂地一番话后,开始琢磨着修建小店的费用,他手头还有些存款,但这些钱是用来应急的,不能轻易动用。    他说彻底修建小店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赵家在这条街上开了家青楼,把整条街的风气都带的不像话,他的小店本就走的就是清雅风,渐渐地与这条街格格不入,周围的店铺也因为类似的原因都搬走了。    他家小店因一些独特的酱料而远没到亏损的地步,但他去了一趟内城后,他发现他给小主子的钱没有其他掌柜的多,这怎么能行,必须增加小店盈利,否则他这老脸往哪里搁。    掌柜的心思转了又转,想起小主子当年给他们唠嗑时说的话,再次崇拜了小主子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所有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他家小主子就以及想到了解决办法。    小主子说了,困难就是机遇,不要急着逃避,先接受它容纳它然后再攻克它。    格格不入没啥大不了的,这条街不就是浮华吗,他才不搬走,既然浮华,他就接受这种浮华,把小店也改造成浮华风,他说不定还能把这些来来往往的纨绔子弟吸引了过来。    他家小主子说过了,美人永远都没有美食重要,没比过,那说明美食没有足够美味。    至于小店改变后会不会失败,他更不用担心了。小主子说了,钱从来都不是问题,失败也不重要,只要人都在,重头再来就是了,她是他们永远的后盾。    小主子说这句话时,他当时只在心里感慨了下小主子的义薄云天,现在遇到为难需要他决断的时候,他从这句话里感到了力量和胆气。    有他小主子在背后撑着,不用顾虑,说干就干。    况且,在老早之前,他家小主子就告诉了他们遇见这种资金不足时的解决办法。    “小店在二十天后开门,届时老朽保证,味道会更上一层楼。”已经运过来了果酱,小主子又送过来了食谱,他和大厨一一品尝过,皆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味道。    “为感谢各位客官长久以来的维护,开始实行其他店铺使用的花牌,凡是持花牌的客官,可提前预定我店里的美食。”    掌柜的把昨日写下的菜谱拿给客人一一观看,听都未听过的菜名让他们迫不及待起来。    在客人一一离开后,掌柜拿着大笔银子笑的开怀。    小二的脑瓜子转的极快,把客人打赏和每月发放的银钱全部拿出交给掌柜,“加我一份。”    大厨和大伙计都不是聪明人,只知道模仿着聪明人的一些事儿不会吃亏,便也把自己的银钱全部拿了出来。    掌柜的摸着偶尔夹杂几根白色的胡须,给了三人一人一个花牌。    大厨再过三日便能正式入编,在小二羡慕不已的目光中,与大伙计一块带着商队来沙城。上一次的沙城经历,早让大伙计知晓了沙城的粮荒。南方温度适宜雨水丰沛,即使细粮不管够,粗粮也是多到发霉的。    掌柜去过内城,尚未去过沙城,即使在内城,他也知道大军的粮草难题,他家小主子专门安排了一个大掌柜在军营实在解决不了粮草问题时来出面供粮。    如何供粮是个难题,商行自有商行的规矩,供粮一两次可以,但次数多了,就要需要有交换了,现在大掌柜交换的是军队的劳动力。一个壮兵一个小时的劳动力能换取一两细粮五两粗粮。大掌柜手上已经有了厚厚一书箱的交换条。    都在南方做生意,低头不见抬头见,两人早就把想法交流了一番。掌柜便用一些银钱换取了几张交换条价交给出大伙计。让他们到了沙城,别又去麻烦小主子,能自己解决的事情自己解决,遇见解决不了的苦难了,就把交换条给城门守将,自有人来帮忙。    大厨和大伙计小心妥帖地把交换条藏了起来,带着掌柜准备的粗粮去往沙城。    正如掌柜和大伙计知道的,在沙城,粗粮比银钱更受欢迎。大伙计领着大厨得意地炫耀了一下小主子所在的小院,便在小巷尽头,直接掀开了车上的防水布露出里面的粗粮。    路过的人纷纷停下,就像没看见两人一般,眼神似狼似虎般盯着粗粮。    大伙计和大厨对视一眼,心中惊慌,匆忙地拿出交换条给巡逻的将士,片刻后,正如交换条上所写,来了十个大兵,一看他们脸上的汗水和扎紧的裤腿就只他们刚下训练。    大厨摸摸怀中的十几张交易条,更安心了。    十个被晒的黝黑的大兵,看到一排粮车,笑的露出了八颗牙齿,极其殷勤地把粮食从车上搬下来,整整齐齐的。    在大厨和大伙计详细地说明了他们用粮食想要交换的物件,上次卖给大伙计石锅的老汉率先回家带回来了他又磨的新锅。    大厨看到比上次磨的更圆润的新锅,兴奋地搓了搓手,告诉了老汉他希望在锅上刻上的花纹。    老汉答应下回给刻上,领着一口袋粗粮回去了。    一瞬间的鸦雀无声后,围着的百姓一哄而散。    十个大兵看向领头的巡逻兵,巡逻兵点点头,五个大兵迅速地跑向军营,他们也有这种石雕。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人陆陆续续地跑了过来,锅碗瓢盆样样俱全。    可惜,沙城百姓只图有用不在美观,导致这些东西被磨的奇形怪状,无丝毫美感,就是是不懂美不美的大伙计也觉的这些东西丑的拿不出手,更何况特别注重菜色雕刻并对美感异常执着的大厨。    这一次的行程,他们只带回了二十个勉强能撑住场面的锅。粗粮没换出去,暂时放到军营由大兵保管。    没能卖出石锅的百姓又是遗憾又是不甘心,追问大厨下次购买的标准。    大厨想着他们小店的装修风格以及掌柜想要扩建成酒楼的想法,他们需要的石头艺术品还多的很,便耐心地跟守着不走的人讲了他们的要求,能实用最好,如果不实用,足够好看也完全可以。    大厨甚至兴致勃勃地留下来十几张花样。    沙城的百姓虽是凶神恶煞,但力气足够大,玩石头跟玩泥巴似的,他完全不担心他们做不出来。    大厨和他们约定好了每月的这个时候来收货,便匆匆地回去了。    有了这个开端,这个小巷的尽头快速地成为了商街,无论送去军营还是送去小巷院落中的商队再怎么样也不想空着手回去,以前沙城贫瘠的只有土,自然带不回去任何的东西。渐渐地,用石头做出的工艺品或者实用品越来越多,甚至有心灵手巧的女人从城外捧回五颜六色的彩砂,细细地筛洗后,沾在石头上。    在卓婉有意的引导下,商队满载而来亦满载而去,卖了货有了存粮的沙城百姓更加热情地来琢磨石雕,在发现商队有石头过重不好运输的苦恼后,他们甚至琢磨出来镂空石雕。    卓婉看到大掌柜拿过来的镂空石雕后,便让他全部购置回去再加工成暖炉。    别致的暖炉在南方的珍宝阁中倾销而空。    沙尘中,在小巷卖石头而无饥饿威胁的手艺人虽是粗莽,但知感恩,他们知晓这些商队都是谁吩咐过来,也知道若无人暗中使力,谁也不会费这样的力气做这石头的生意。    一座沾了细密彩沙的菩萨巨石像在小巷的尽头坐落,画像由军师提供,虽然他认为小财神形象更适合她。    卓婉仰头看着石像,问青衣,“这是什么神仙?在京都没见过。”    青衣忍笑,道:“这是保佑沙城的石头神。”    卓婉看周围跪拜的人挺多,入乡随俗地也跟着人流跪着磕了三下头,模样甚是恭敬。    红衣背着她的肩膀亦如青衣,不停地抖动。    作者有话要说:本以为能更两章,结果又又又加班。先更一长的,明天二更。(PS:保佑明天领导不打电话,现在一听电话声就抖三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