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稍晚一些时候,长孙岚、程晚晴、百灵和孙昭几个也来了,李嫣就问他们的意见。 长孙岚立刻就道:“殿下,臣以为,陛下亲小人而远贤臣,此事已然是事实。而陛下一旦开始亲小人而远贤臣,朝纲自然会走向败坏。若是太子殿下安好,那一切还好说,若是太子殿下有个什么意外,臣以为,大唐最多,也只能安享二十年太平。二十年后,必然天下大乱。” 这不是推断,而是事实。 程晚晴也道:“是的,殿下。您离开长安,乃是明智之举。如今回鹘势大,而我大唐又有任命回鹘、突厥等西域各族首领为地方官员的惯例。如今大唐强盛,这些部落首领自然听命于大唐,因此,从名义上说,从玉门关往西北一直延伸到昭武九姓的广袤地界,都是我大唐疆土。但是,一旦大唐内乱,而且还是因为陛下亲小人远贤臣而内乱,只怕那个时候,就是这些部落首领依旧有向着我大唐之心,也会被那些佞臣逼得走投无路而选择反叛。” 虽然有粉饰之嫌,可是程晚晴的意思却是明明白白的——一旦大唐开始内乱,那么,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力也会跟着消失。 最后开口的,是百灵:“殿下,您乃是陛下的女儿,因此亲近陛下,亲近大唐,此乃天经地义。但是,臣也恳请殿下谨记,大唐可依,不可恃。” 张裕立刻看了她一眼。 他当然知道百灵的意思。 李嫣是唐皇的女儿,大唐的公主,无论是法律还是人情上来说,她亲近大唐,是理所当然的。可问题就在于,武惠妃。既然唐皇能够顺武惠妃之意,在群臣的反对之下,开国头一次,让帝女和亲,本来就是一个信号。 一个放弃了李嫣、视李嫣为政敌的信号。 张裕觉得,百灵的未尽之言,就是这个意思。 张裕甚至隐隐觉得,百灵甚至在暗示,唐皇如今不止忌惮李嫣,他还在忌惮太子。因为太子已经长成,还甚得朝臣们的拥戴,而唐皇,他却还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张裕心中一跳:难道,唐皇即将对太子动手?就在这两年? 张裕忍不住向李嫣望去,只见李嫣低头思考了片刻之后,转头问孙昭: “明德,你怎么看?” 孙昭停下了思考,道:“殿下,如今天下大势明朗,北有回鹘,西南有吐蕃,西北有吐谷浑。这些都是我大唐心腹大患。这些,与其说是国家,还不如说是部落联盟为主,而在这些国家之内,也许回鹘已经十分接近我们对国家的定义,而其他的地方,大多还是以部落联盟为主的。而决定他们这种形式的,臣以为,环境,才是主因。” “环境?” 不止是李嫣,就连张裕也竖起了耳朵。 孙昭道:“殿下,就以这片绿洲为例,这样的绿洲,恐怕容纳五千人已然是极限。” “五千人吗?” “是的,这已经是算上耕种、放牧等农民牧民的总数了。” 李嫣迟疑了一下,道:“那么,你认为,若是我一面打基业,一面治理,如何?” 孙昭道:“殿下,臣主修医道,更具体的,臣无法细说,臣有一师弟,名唤裴徽音,对此甚有研究,不知道殿下是否愿意接见?” “哦?这位裴先生正在此处?” “正是。” “那还不快请。” 如果李嫣翻阅系统日志的话,她绝对会发现,她在水晶界积攒下来的那些人物卡,如今已经空了。 要知道,后来的那几十年,除了每天定时抽卡,她已经不再主动花费资材去抽卡了。原因就在于,她已经一统东土,成了东土当之无愧的女皇,地位稳固,已然不需要人物卡的辅助了。 不过,那怎么也是二十多年,就是每天一张,那也是七千多张。而这些人物卡,在她方才睡着的时候,已经全部被激活了。 或者说,因为身体上的太过累了,以致于,昏睡的时候,她梦游了,自己无意识地激活了这些人物卡。 如果不是她的金手指帮忙周全,已然是让人发现了不对劲。 不多时,这位裴徽音裴浩然(姓裴,命名徽音,字浩然)来了,听了李嫣的疑问之后,就道: “如果殿下决意这么做的话,请务必把雨雪的年降水量和年蒸腾量都算进去。诚然,治沙固沙,乃是日后经略西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甚至有必要的话,我们还需要从黄河引水。但是,若是年降雨量才不到几厘,可是年蒸腾量却在几十斤往上的话,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枉然。尤其是……” “尤其是?” “植树造林本是治沙固沙的基本手段,可是树木的叶子本来就极容易蒸腾大量的水分。因此,选错了树木,或者一片地域内,种植的树木太多的话,有可能抽干地下水分,导致整个地区变成荒漠。” 简而言之,不一定成功,需要的投入还太多。以李嫣如今的资本,这一条,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直接放弃比较实在。 张裕懵了。他发现,裴徽音说的每一个字,分开来,他听得懂,但是合起来,他却根本有听没有懂。 什么年降水量,什么年蒸腾量,那都是什么玩意儿?这跟经略西域又有什么关系? 不过,张裕到底是世家子,他的礼仪教养,让他保持住了风度。 另一边,李嫣跟裴徽音的对话还在继续。 “那么,请问先生,你认为,若是精耕细作,这片绿洲能养活多少人呢?” 裴徽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敢问殿下,您说的精耕细作,是何种精耕细作?” 李嫣道:“你认为,我们的将士应该种些什么作物?” 裴徽音答道:“殿下,在西域,能够种植的,只有小麦。” “稻米不可以吗?” “不行。即便是旱稻,对水的需求也比麦子多许多。如今在沙漠里种稻米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目前来说,只能种植麦子。” 哪怕麦子的生长周期高达两百多天。而稻米的生长周期,只有一百多天。可是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说,稻米对水的需求实在是太高了,根本就负担不起。 李嫣道:“那你认为,滴灌如何?” “那么,殿下打算用什么来做水管呢?铁吗?” 如果用的是铁管,那么,这片绿洲立刻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毕竟,在这个年代,钢铁,乃是优质的战略物资,李嫣如果用铁管做水管的话,就等于是把一座露天的铁山放在了这里。到时候,别说是回鹘这样的大漠强国,就连大唐也不会放过这么大的一座现成的铁山。 李嫣道:“那么,别的材料呢?” “其他技术并不成熟。唯一可以使用的,就是新型陶瓷。” 但是,别的不说,瓷器,一直就是东方对外贸易的重点。如果李嫣用瓷器来做导管的话,那么结果跟铁其实是差不多。 同理还有玻璃,或者是琉璃。因为这些,在东土基本属于高档珠宝,而且碎掉了还很麻烦。 孙昭这才开口,道:“我记得有本江湖游记上说过,南疆有种藤甲兵,他们的藤甲是用火油等物经过特殊的工艺制成,十分坚固耐用。” “但是,那种东西,十分怕火。” 而在大漠上,很多部族互相倾轧,都喜欢用火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不合算。 李嫣沉默了一下,终于道:“看起来,我还是只能选择坎儿井,或者是更干脆一点,以战养战。对吗?” “是的,殿下。” 就跟皇竹草一样。在水晶界,如今一根皇竹草才多少钱?可是他们如今没有别的地方补给,还是只能以三十金一颗的价钱购买。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裴徽音道:“殿下,草民以为,西域,或者吐谷浑形式复杂,又有吐蕃在后面蠢蠢欲动,殿下若是一开始就以西域为中心,发展基业,难度非常大。因此,建议殿下往东。” “往东?” “是的。气候,尤其是水土方面,更加适宜一些。” 没有水,什么都是假的。 就跟西汉时期的楼兰一样,曾经繁华一时,可是伴随着水的消失,这个国家已经被尘封于沙漠之中,成为牧民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了。 而裴徽音会建议李嫣往东发展,并不仅仅是因为西域的气候不利于长治久安,更因为,未来大漠局势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回鹘才是北方的霸主,但是在未来,替大唐养马的契丹人会借着大唐的力得到飞快的发展,并且取代回鹘,成为华夏的心腹大患。而这个转折点,一样是安史之乱。 因此,李嫣完全可以乘着回鹘正在走向衰败的契机,跟来自东北的契丹人挣一挣。而他,也正好乘上大鹏之翼,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