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作为商人,尤其是没人在唐国的朝廷里面担任任何职务的商人,即便是再有钱,也不可能跟随李嫣接受西安知府的献俘的。当然,当选了宣赞舍人的地方行政区域代表例外。而对于李嫣方面来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西安知府代表着陕甘百姓的利益,她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什么献俘仪式上。 虽然对于西安人甚至是这个时代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嘉庆颙琰毕竟是满人的皇帝,曾经也是他们的皇帝,因此应该受到一定的礼遇,可是对于李嫣来说,满人?在她的印象中,那是远在跟高丽边境上的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黑水靺鞨。要她以异国之君的规格礼遇对方,对于李嫣也好,对于大多数唐人来说,都有点难度。 所以,嘉庆颙琰一家子很快就被丢给大行令去头疼了。而大行令,他要负责吐蕃和大漠,包括曾经熟悉如今却十分陌生的西域的相关事宜,因此,大行令上书李嫣,给了嘉庆一个黑水郡公的头衔,然后就把嘉庆一家子丢给了自己的一个下属,这位行人(行人是大行令的属官官名)在了解了满人的习俗之后,就学习满人,直接把嘉庆颙琰和他的一大家子都丢到了某处宅院里面去了。 幽禁,本来就是满清皇帝对他们犯了错的兄弟们采取的常用的“仁慈”手段,他不过是尊重满人的习俗和行为模式照搬了满人的做法而已。 完全没问题。 所有的唐人官员,都不觉得有问题,而少数的出身自欧罗巴或者是美洲的官员,在听过对满人的科普之后大多也没意见了。 因为把自己的兄弟当奴隶,是满人的传统嘛。所以,尊重满人的传统,也是对满人的尊重。 比起嘉庆和满清的遗老遗少们的安置和后续问题,唐人更关心的,是接手了这偌大的东方古国之后,要如何才能够把这片土地牢牢地控制在手里,这才是大问题。 一千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时移俗易,很多事情,跟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已经截然不同。不说人文风情,不说口音的变迁,就说环境上的变化,就让唐人十分难受。 昔日绿树成荫、青山绿水的黄河流域,已经不是唐人梦中的故乡了,母亲河黄河也不再是记忆中温和慈祥的模样。因为人类对她的无休止的索取,她终于展现出了自己的暴戾的另一面,也让两岸的百姓几百年来,都闻黄色变。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连长江都出现了水土流失的征兆! 还有西域。 在李嫣的记忆里,当年的西域虽然贫瘠,可是好歹还有为数不少的绿洲。可是现在呢?按照哨兵的说法,如今的西域,大多数地方,只剩下漫漫黄沙。 华夏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让治理这个国家的难度大大增加。 “……无论如何,这里是我们的根,这片土地,是要传给我们的子孙万代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原因,然后找到治理的办法!并且切实有效地着手治理工作。” 什么满人,什么异族,对于李嫣而言,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民族矛盾也从来就不是帝国的主要矛盾。真正需要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把整个帝国的精英都集中起来的,只有这片土地本身。 让李嫣为难的是,她的系统精灵遇到的瓶颈,或者说,麻烦。因为系统精灵打开了科技树,让她看到了后面的各种技术,好比说,那个沙漠水稻技术,可偏偏,从现有的技术到这个沙漠水稻技术之间,还有好几页的问号。更加悲催的是,这些问号上还带着锁! 没错!用系统精灵的话来说,那就是,他的权限,只够给李嫣这么多的技术。剩下的技术,如果李嫣的臣下研究出来了,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那么,这些问号才会被解锁,只有这些技术相当成熟甚至有了相应的评判标准,这些问号才会消失,才会显现出下面的技术的名称和具体内容。 不是李嫣说,刚刚看到这个技术的时候,她足足有三天没有移开眼。可问题就在于,她的系统精灵坚持,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李嫣只能干看着。 不过,就跟系统精灵跟李嫣强调的那样,一切只能依靠自己研究,所以,李嫣才会把政事堂官员和相关人员,包括新当选的东方诸省宣赞舍人召集到了洛阳新宫城的宣政殿。 时隔千年,洛阳再度成为华夏的首都,不得不说,洛阳这座城市,真的风水很好,四季分明不说,还是北方少数的富水城市。 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被选为首都,真的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北方现在已经很少有条件这么好的城市了。更重要的是,李嫣十分关注如今的黄土高原和黄河,并且把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治理定为国家未来政务的重中之重,而洛阳,正好在河南省内,距离黄河不远,却不在黄河的泛滥区内,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对于当时河南省出身的几位宣赞舍人而言,再现昔年的隋唐故城这样的工程,比那些异想天开的要大规模地治理黄河,改变黄河悬河的现状要现实多了。 没错,对于这些宣赞舍人们而言,黄土高原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是天意,黄河会泛滥成灾,也是天意,根本就不是人力能转移的。与其在黄河上耗费财帛,还不如把这笔钱拿来修筑首都洛阳呢。 这些宣赞舍人是的的确确这么想的。 能当选宣赞舍人,首先就必须在当地有名望,也要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有了这些宣赞舍人的帮忙宣传、背后推动,尤其是唐人给出的工钱很高每天一个牡丹币,就是扣除了人头税,还有十二枚菊花币能够拿去,伙食很好,每天都有一斤肉、有白米饭和白面吃,让当地的百姓都十分乐意去工地找活计干,就连别的省份的人都跑来找营生。 洛阳宫城工程丰厚的报酬和优秀的伙食吸引了数百万的劳力,使得工程进度非常之快,不过三年时间,宫城主要的区域就已经完工了。 当然,除了木料几乎全部使用了香樟木这种天然防蛀的东方特有木料之外,这座新宫城的主体建筑群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外观,根本就是当年的唐高宗时期的洛阳宫城的再现。 只是这隋唐旧宫城再现容易,可要把被那些满人打断了的民族脊梁接起来可着实不容易。虽然科举即将再度召开的诏令已经下去了,可是各省的宣赞舍人早已经就位,有的人甚至已经当选了有两年了。 可即便是这样,李嫣还是明显地感觉到,无论是山西来的宣赞舍人,还是河南河北来的宣赞舍人,抑或是山东、江南乃至是浙江、闽南、两广来的宣赞舍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哪怕心中的计较再多,这些人都是轻易不会开口的,在面对唐人、白人、黑人官吏的时候,他们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服从倾向。 简而言之,就是满清统治下的顺民作派。 这让李嫣很郁闷。可是郁闷归郁闷,李嫣又不能置之不理。她只能让宣赞舍人们每次选出几个代表旁听政事堂的议事。 好比说这一次宣政殿侧殿的议事,李嫣就明显地发现,这些宣赞舍人,让他们旁听,他们还真的只带了耳朵过来!就好比现在, 虽然离开枢密院已经很多年,如今不过是顶着一品谏议大夫的名头作为李嫣的参谋而特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可是裴炎依旧是万花门下举足轻重的人物,更何况,跟李嫣君臣共事多年,裴炎对李嫣更是熟悉,他已经发现了李嫣的焦躁: “陛下,华夏国土广袤,地理环境变化复杂多样,因此,只能按照地域来治理。请问陛下,您指的,是什么呢?” 裴炎不过是坐在那里,对李嫣欠了欠身,就如此直接跟李嫣开口,那几个宣赞舍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这跟他们知道的面君的礼节完全不同! 李嫣道:“不瞒裴卿,因为不久之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沙漠里面种满了稻米。所以,我想问问裴卿,人力,是否能够做到。” 话虽如此,但是,裴炎很清楚地感受到,李嫣绝对不会接受否定的答案。 裴炎摸着胡子思考了一下,道:“陛下可还记得,昔年欧罗巴的海员们经常得坏血病,而我们大唐的船员从来不曾听说有人得过此症。” “你是说……” “自古以来,我华夏的船只出海,就会在船上种植绿豆等物。” “可是沙漠缺水……” “海水一样不能直接用于灌溉、饮用。”裴炎也修习过万花的莳花之术,因此知道其中的关窍:“因此,船员们必须接、蓄雨水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就只能等着靠岸的时候去岸上取淡水。沙漠也是一样。若是陛下指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沙漠,臣也许没有办法,可若是陛下指的是昔日的西域,臣却有话可说。” “哦?说来听听。” “西域如今虽然已经变成了荒漠,但是,并不是说,西域就没有水了。西域有雪山,有雪山,就等于说,积雪融化会在地下形成暗河。因此,不能因为西域如今被沙漠覆盖就说西域无水,只能说,西域的水,如今轻易不能被人所见而已。” “那么,裴卿认为,在西域的沙漠里面种植水稻,可行?” 裴炎道:“西域果蔬乃是一绝,尤其是葡萄、瓜果,古来有名,想来,这样的环境,也是能种植水稻的。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西域的荒漠越来越多,也说明了一件事情,要在西域种植作物,就必须把节水也考虑在内。” “看起来,裴卿已然有了明确的方向。” 李嫣只是看到自己的那几页被锁的技能树,因此才有此一问。但是,现在听裴炎这么说,李嫣忽然明白过来,就是系统的技能,也未必比得过人的创造力。 “陛下,并不能说臣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说,臣有了一个猜想,正有待验证。” 参知政事儒者李清雅听说,也笑道:“若是裴大夫能有所突破,将是我大唐之幸。” “李知院客气了。不过是偶有所得。若无陛下之梦,下官怕是会止步于此呢。” 李清雅道:“陛下,臣以为,如今陛下需要考虑的,还是黄河。” “说来听听。” “是,陛下。”李清雅道,“臣调查了满清历任河务总督的相关案卷。虽然黄河夺淮入海多年,但是,若是臣所料不差,也许四十年后,黄河会再度改道。” “什么?” 这一次,先坐不住的,是边上负责旁听的几位宣赞舍人,而忍不住脱口而出的,正是来自于江苏的吴姓舍人。 那吴舍人出了声之后,这才知道不好,连滚带爬地出列,跪在了地上。 李清雅皱了皱眉头,赶在李嫣无奈之前道:“好了,让你们听政,不是让你们做哑巴!如果真的很想知道,可以问!” 那吴舍人这才连磕三个头,告罪之后,这才慌乱地道:“请问,这是真的吗?请,请问,黄河若是改道,会从哪里经过?” 显然,这黄河改道一事,已经让这个家伙乱了方寸。 虽然心知,这家伙如此,一半是因为君前失仪一半是因为黄河之故,可是李清雅还是非常生气。 这就是江苏人的素质?不,应该说,江苏人有本事的,怕是此刻还在观望之中,因此才推了这么个人出来。 就是李清雅不是负责中路方面军的官员,她也知道,唐人对山东孔氏家族的所作所为,怕是引来了那些江南儒生的反感了。这更是让李清雅嗤之以鼻——那山东孔氏家族,可还有人记得先祖的教诲? 李清雅这才起身,从衣袖里面取出一块叠起来的绢。那是用来画图的绢,用明矾矾好了,再往上画图用的。可是现在,这块绢上画着黄河中下游的地图,而且,李清雅还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了汉唐故道、北宋故道、南宋元故道,以及黄河现在夺淮入海的河道,当然,还有她预估的,未来的黄河河道。 看到那河道即将从山东入海,那吴舍人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这张绢被直接铺在了大殿的地上,李嫣和诸位臣子纷纷离座,在仔细地研究了一番之后,李嫣道:“你推测,这黄河日后会在河南铜瓦厢改道改道?” “是的,陛下。” 李嫣迟疑着,道:“如今黄河是走徐州,经淮安,夺淮入海。若是,若是黄河改道,经过爱卿预测的菏泽、济阳、滨州……” “是的,陛下,黄河改道,势必会伴随着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决堤。” 黄河决堤! 大唐是黄河无私哺育的最后一个王朝,可以说,唐人是没有经历过黄河决堤之苦的。因此,唐人们的反应比那些宣赞舍人们的反应要慢得多得多。 或者说,在听说未来黄河会有三到五次的大规模决堤的时候,那些宣赞舍人们就好似被抽了骨头一般,瘫坐在那里了。 李嫣迟疑了一下,道:“你估计,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三十年后。我大唐有三十年的准备时间。” 听见李清雅这么说,在场的诸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嫣依旧低着头,盯着地上的黄河流域的地图不说话。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对满清王朝的这场战争。战争,总是要死人的,而火器的大规模使用,对于素来保守、觉得把火器封印起来不许汉人研究就万事大吉的满清王朝来说,就是一面倒的大屠杀。 没错,李嫣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她发起复国之战,到如今满清皇帝沦为阶下囚、洛阳宫城的主体宫殿群的完工,总共不过三五年的功夫。这个时候,黄河中下游还没有从战争之中恢复元气,也就是说,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连人口都没有恢复过来! 在这个时候,以治理黄河之名,进行迁徙人口,成本无疑是最小的。若是将来人口恢复过来了,经济也起来了,那需要给百姓的补偿款,也许是十倍甚至是更多! 李嫣迟疑了一下,忽然指着自己的脚边道:“这里,是晋陕峡谷?” “是的,陛下。” “那么,这里就是禹门口。” “是的,陛下。”李清雅立刻明白李嫣听懂了她的意思,“黄河离开晋陕峡谷之后,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近九十万亩,滩面高出水面不超过六尺,低的地方仅一尺。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属游荡性河道。” “你的意思是,可以从这里动手?” “陛下,这里淤积了黄河八百年来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因此,若是从这里挖取泥沙,就是挖取三丈,也不怕黄河水灌入地下暗河导致断流。” 就跟开封府一样,要知道,当年北宋的开封府,如今还在地下约莫四丈的地方埋着呢。开封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禹门口了。 下面就有人问:“可是,这挖取出来的河沙,又要堆放在哪里呢?” 李清雅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来看十分荒唐的提议,那就是,用洛阳城和未来的洛阳卫城来消费这些泥沙。更简单的说,那就是,用这些泥沙,把洛阳城和日后的卫城的地基,抬高。 反正洛阳是大唐的首都,只要告诉臣民,大唐希望国祚绵长,而不是跟昔年的北宋开封府一样,连都城都被埋在地下,然后,只要开足给百姓的工钱和伙食,那就足够了。 李清雅道:“陛下,臣翻阅宗卷,发现朱温之乱之后,华夏历代王朝的人口在官方数据上就没有超过一万万的,南宋末年甚至还出现了生儿不举之事。直到满清的雍正上位,采用了官绅一体纳粮,免除了百姓头上的一部分人头税,这才使得中原的百姓人口的官方数字首次超过了一万万。” “雍正胤禛吗?” “是的,陛下。” 其实,在唐人的眼里,满清,就是一群打肿了脸充胖子硬要装自己才是华夏正统的奴隶主而已。他们的体制决定了他们的皇帝的格局和气量。比方说,康熙,这货根本就是把儿子当成了工具、当成的敌人!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容不下,能说他的气量好吗?他的儿子雍正,也许要好一点,可惜,格局太小,就看到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后面的乾隆,也许在帝王心术上,这货玩得还不错,可惜,好大喜功,注定了被人糊弄了,还要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的主儿,这一点,看和珅,还有他的后宫和子嗣、继承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李嫣道:“爱卿,此事你可跟虞部、将作监,以及工部营缮郎商议过。” “未得陛下许可,臣未曾找过诸位大人。” 李嫣道:“那么,你们先商量着,然后拿出一个大致的提案。只是,昔年隋炀帝在这洛阳花费了不少心思,要改动他留下的格局可不容易呢。” 言下之意,就是不反对了。但是,要拿出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出来。 这次的御前会议结束了,但是,政事堂内部的小型会议却召开了,工部、虞部、营缮司和将作监等相关部门的官员,尤其是伎官都加入了进来。 不得不说,李清雅的这个提案,真的非常有建设性。 但是,可操作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