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钱,是商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挣钱,更是商人立足的根本。没有人比商人更加清楚钱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换了别人,也许早就丢到了一边去了,但是对于晋商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必须要弄清楚,唐人到底多有钱。 重点:他们必须要弄清楚,宣徽府到底多有钱! 毕竟,那位晋阳公主可是说了,一旦铁路开通,几日之内,南洋的水果就能够送到北京,这就是宣徽府赚钱的模式。 晋商们必须弄清楚宣徽府挣钱的模式,不然,人家吃肉,他们怕是连汤都喝不到! 晋商们立刻活动了起来。 在这方面,作为晋商的老大,曹家的反应是最快的,因为第二天,曹家的家主曹文是就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子侄出现在了唐人的纺织工厂里面。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李嫣在当时的欧罗巴境内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挤兑英国国内的纺织业的发展,击垮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从而让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之夭折。 如今,已经是十九实际一十年代中期,英国的纺织业还没能恢复元气,但是,对于唐国欧罗巴境内的纺织工业来说,从纺织工业的利润率,到纺织工业的人口容纳量,再到人们的平均知识储备,总之,一句话,纺织工业已经无法满足唐国欧罗巴境内的人民的生产、福利需要了。这个产业,在欧罗巴,已经到了不得不外迁的时候。 在这方面,英国人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接收唐人的纺织业,从而用这种血汗工厂来挽救自己国内的经济。因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面,因为李嫣的经济打击政策,英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 可是,现在的英国,出现了一个强力的竞争者。 因为比起英国的本土,这个时期的东方,人力成本更加便宜。向东方输出纺织工厂,会得到更多更便宜的产品。不只如此,东方的地大物博,也保证了工厂获得的原材料,会比英国方面更低,因为英国的原材料还需要千里迢迢地从殖民地运过去,而东方的原材料,只需要就近采购就可以了。 不过,这里面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曾经在英国害人不浅的“羊吃人”问题。 宣徽府负责接待并且介绍唐国巨型纺车的官员王士鑫就道:“首选你们晋商,就是因为你们从明末开始,就跟草原以及东北有商业往来,你们有现成的商队,甚至下面商队的伙计们都能够熟练地用草原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语言跟他们交流。” 曹文是道:“大人,如果是需要羊毛的话,你们大可以让我们帮忙去草原上采买羊毛等原料。” 王士鑫道:“可是这样一来,也难说,你们不会采取就近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自己的乡亲们在山西放羊。要知道,羊吃草,从来都是连根一起吃的。放羊的确很省力,只要把羊赶出门,羊自然就会去找草吃。可是你们可想过水土流失的问题?” “水土流失?” 不要说曹文是孤陋寡闻,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东方人还真没有几个知道这种常识。 这可是属于风水先生的“高级”知识。 王士鑫叹了一口气,转战自己的办公室,解释了一下水土流失跟植被的关系,并且用水槽、沙土和草皮,演示了一下有植被覆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黄土高原的土地在雨季里面的水土流失情况。然后道:“这就是我们不许百姓放羊的原因。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官府直接干预,只怕会有刁民本着法不责众、官府有重重忌讳,不能拦了百姓的财路为由,故意不把官府的禁令放在眼里。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各地的宗族力量来帮助我们达到此事。也就是说,不止是利用官府的力量,还利用宗族力量。” 曹文是拱了拱手,道:“大人,恕我直言,并不是每一个宗族都会听令。” 王士鑫道:“所以,我们会进行精挑细选。我想,你们曹家既然能走到今天,想来这点格局和眼光是有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仅仅把采购羊毛这一块让给你们却不允许你们就近采购羊毛,实际上是增加了你们的成本,让你们无形中承受了损失。所以,我们才把羊毛纺织技术让给你们。这样,你们的族人,你们的乡亲,如果不能跑商的,也可以在家有个生计,无论是帮忙梳羊毛还是上机器做工,都是一个活路。我想,这样,就是让你们和你们的乡民放羊,你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曹文是连忙躬身:“大人仁义。” 这段话,说得曹文是是心服口服。 没错,这个时代,人们聚族而居,就跟他们晋商一样,哪里是他们曹家一房在做?根本就是他们曹氏一族都在做买卖。如果让下面的人知道羊毛是他们曹氏一族的重要进项,整个曹氏宗族都会加入进来。不止是男人们会外出,去草原上采买羊毛,就连女人、老人和孩子们在家,也会想办法弄到羊毛。这样一来,放羊,可不是成了首选? 就跟唐人说的那样,既然这水土流失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固然是让一家得了利,可是祸害的,却是子孙后代。 这种事情,他们曹家是不会做的。 可是不让族人们放羊,也好歹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啊!不然,不是断人生路是什么?如果不是知道唐人有意把纺织机一起给他们的话,只怕曹文是都要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法子说服族里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商人们,还是很有节操的。以儒治商,是很多大商人们做买卖的根本。哪怕这些大商人们很多人在起家的时候不曾读过书、是个半文盲,但是,让他们把买卖做大的是儒家思想,让他们把生意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的,依旧是儒家思想。 听王士鑫给他们解释原因的时候,曹文是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明明,明明他们还没有为唐国做什么,明明他们不过是商人,士农工商,他们最末,可是这唐人的官员竟然如此礼遇他们,不但细细地为他们讲解其中的原因,还方方面面地为他们考虑到了。 曹文是几乎是拍着胸膛表示,他绝对会约束好自己的族人,绝对不会让族人们犯了朝廷的忌讳! 他的儿子曹仲建还是没能忍住,问了一句: “大人,请问,百姓人家不能养羊吗?” 王士鑫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是圈养的方式,可以。” “圈养的方式?” “对,把羊养在羊圈里面。大人孩子上山打草给羊吃。只是一来,这样养羊的方式,羊容易生病,因此不大可取。” 曹仲建道:“可是若是百姓人家圈养羊羔的话,女人和孩子也可以通过打草来养活家里了啊。” 而且苜蓿之类的牧草也能够卖得起钱。只要苜蓿之类的牧草能够卖得起钱,就有人种。有人种,那黄土高原上就能多出一片绿色。 王士鑫道:“曹掌柜,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当然。朝廷的目的还是黄河,我说得可对?为了黄河,才不许百姓放羊。可是,若是百姓能够主动种植苜蓿,不但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还能够加快这青山绿水的进程。大人,我说得可对?” 王士鑫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如果你能做到,而且能够保证你们曹家铺子的辐射区内,百姓热衷于圈养羊羔、种植牧草的话,那么作为奖赏,你们以后可以得到煤矿开采的准入权。” “真,真的吗?可是上次,晋阳公主殿下说过……” “重要矿产只能属于国家?” “是,是的。” “那是铜矿、银矿、金矿。煤矿并不再其中。” 尤其是内燃机的出现,让石油的地位大大上升,煤矿的地位自然跟着下降。更重要的是,采矿交出去的话,官府只要负责监督,这样,煤矿工人的安全会大大的增加。 当然,煤矿加工业和更加优秀的煤炭加工技术还是被牢牢地掌握在国家的手里。 对于能够达成这样的协议,无论是曹家父子还是宣徽府都相当满意。不过,曹家父子还是在之后的契约签定之中,再度被震撼了一把。 曹家父子原本以为,只要薄薄的一张纸就完事儿了。因为他们绝对不敢弄虚作假糊弄官府,就是日后官府要想从这里敲诈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这也是这个时代华夏大地上的商人们多年以来的命运。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且不说,被那些官老爷们扒皮抽筋敲骨吸髓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所以,当王士鑫拿出厚厚的一式三份的文件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 那一天,不,应该说,接下来的三天,曹氏父子在宣徽府的官员的教导下,好好地学习了一番,他们在这份合同里面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明白,日后有疑问,要如何上诉。 唐人官员的坦荡,让他们目瞪口呆,哪怕最后签定了协议,曹家父子也是入坠梦中。 抱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足足一百页的合同回到曹家三多堂,曹文是终于没有忍住,在走下马车的时候,对跟随了自己多年的曹家大管家曹福道:“阿福啊,你抽我一耳光试试。我是不是在做梦啊?” 曹文是的话,让他的家人惊恐万分,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他的妻子甚至把族老都给叫上了。 族老也以为曹文是得了失心疯,可是阅读完曹文是带回来的合同,曹家的族老们一个个都傻眼了。 曹家上下面面相觑之后,终于做了决定。 干! 为什么不干?! 满人,不,鞑子皇帝从我们曹家拿去了四十万两银子,也没见他对我们曹家的伙计好一点儿。我们为什么还要给鞑子皇帝干活! 曹家也不是没有能人,他们立刻就从这份文件里面看出了李唐王朝想要控制草原的野心。不过,作为汉人,他们喜欢。如果他们能够帮忙稳定草原,那他们为什么不帮汉人自己的朝廷稳定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