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左议政李玉真在这个时候发言了:“殿下,臣请奏。” “准。” “是。殿下。”李玉真站了起来,拿出了自己准备的资料,道:“臣近日了解了一下欧罗巴诸国,发现,这位普鲁士国王乃是欧罗巴少数锐意进取的国王。” 唐定山冷笑一声道:“欧罗巴醉死梦生的君王和贵族都集中在了凡尔赛,其余诸国的国王或女王,哪一个不是锐意进取的?不过,唯一对农业下手的国王,也只有这位腓特烈二世了。而他的发展农业,也不过是因为发现了土豆。” “爱卿知道?” “是的,殿下。这种作物来自美洲,十分高产,说它亩产三四千斤都是客气的。当然,这种作物对土地肥力的消耗也不是一般地高。不过,对比面粉不过两百斤的产量,这种作物对下层的百姓而言,就非常重要了。欧罗巴人普遍缺粮缺盐,所以这位普鲁士国王让人把土豆去皮、煮熟,捣成泥,冲入适量的牛奶。总体来说,就是味道寡淡,但是能果腹。” 对于困苦的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功德了。 稗官首领参知政事柯承志道:“殿下,不止如此,欧罗巴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他们吃的面粉往往掺杂了许多的石子、麦麸和杂草。这也是巴黎人更愿意跟我们购买面粉的原因。” 其实李嫣的来处,大唐也有不少百姓也是如此,他们吃不起干净的面粉,也吃不起稻米,只能吃麦麸、米糠,每天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可就是这群饥饿的百姓,扛起了大唐盛世的基石。 这一点,李嫣清清楚楚,她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不是她的半位面的话,她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精面粉。 半位面,才是她的金手指。 在这个时代的欧罗巴,就是下层的士兵都只能吃这种参杂了大量的小石子、沙土、麦麸和杂草的黑面包,而在欧罗巴的历史上,只有国王、教士、贵族才有这个资格□□面粉。可是李嫣出售的面粉是不掺任何不应该有的东西的精面粉。 “若是按照欧罗巴人对面粉的分类和定价,我们的面粉就是再抬个五成的价也有人买。” 李嫣点了点头:“看起来,这就成了稗官跟欧罗巴百姓的区别了?” “是的。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人找麻烦。” 稗官的打扮就跟苦力没什么两样,可是吃的却精细。这样的人,如何不引来别人的注意?别说那些半饥半饱的人民,就是很多地方官,怕是也会找茬。不过,稗官们可不是吃素的,别说他们的行事手段,就是那身武功,就绝对足够让他们把整个小镇的百姓和驻军一起揍翻。 这也让欧罗巴人终于认识到了这批古怪的东方人到底有多古怪。 柯承志道:“殿下,这位普鲁士国王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跟许多君主一样,他也注意到了宗教问题。不同的是,他是唯一一个采取了明确的措施的国王。在普鲁士很多地方,新教的教堂和天主教教堂紧挨着。” 这跟李嫣治下的宗教政策几乎是殊路同归。 周围的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 李嫣笑了:“如果这位普鲁士国王年轻个二三十岁的话,倒是可以作为王夫的候选。” “殿下!” “我说笑的。”李嫣淡淡地道:“这位腓特烈大帝做了先行者,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我们就往下,深化他的改革,把我们的政令嫁接进去。” “是。” 群臣立刻应了。 李玉真道:“殿下,除了粮食之外,臣以为,殿下可以考虑一下盐政。” “继续。” “是,殿下。据臣所知,欧罗巴早就有人说过了,盐税等同于王权。盖因,盐是百姓唯一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需品。而且百姓一人一个月撑死了,对盐的需求不过一斤有余,因此,百姓对盐价也不像粮价那么敏锐。这也造成了,盐价价格高昂的又原因。臣以为,若是殿下要把欧罗巴牢牢地掌握在手里,就必须做一件事情。” “你说。” “放开盐税,降低盐价,让百姓都能够吃得上平价的优质盐。” 李嫣沉默了,就是下面的臣属们也纷纷交头接耳。 来到这边这么多年,他们已经知道,这里也有一个大唐,也许跟他们的世界有些出入,但是,很多必要的东西是一样的,比方说,物价,经济之后的必然规律,再比如,土地改革,隐田隐户,以及,盐税和赋税的发展。 这里是御前会议,在场的都是唐人,来到这边之后,经过数年的工作和学习,除了武功之外,他们的眼界和政治意识,已然全然不同。 他们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李嫣以义甲轻叩王座的扶手,沉吟了片刻之后,道:“那么,请告诉我,现在,国家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持民众对盐的需求吗?” 普鲁士国王把改革进行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就冲着他推广土豆填饱了人民的肚子、委任退伍士兵为乡村教师开启民智、注重宗教改革并且达成了实效这一系列的功绩,就足够让他以大帝之名青史留名。 这样的一位国王,显然是一位十分受人民爱戴的君主,要让这位国王的子民归顺自己,要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拿出更加实质的利益,对于让普鲁士的人民彻底归顺,那么,李嫣就必须拿出更加实质的东西。 盐,就是除了粮食之外,最能够体现她对人民的诚意的东西。 李玉真道:“殿下,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就有晒盐法和煮盐法两种制盐之方。煮盐法成本高,但是便于控制,因此,此间之远东采用煮盐法,实乃必然。因为这能够保证盐税。相反,晒盐法容易让人钻漏洞,换而言之,那很容易造成大量的盐税失踪。而晒盐法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成本低,产量高,只要开了盐田有天气适合,就会有足够的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这一点,比利时的三河河口就非常合适。” “问题是,如何让百姓吃上平价盐,是吗?” “是的。臣以为,可以让宣徽府把杂货铺开到欧罗巴各城邦各乡村,一方面搜集底层百姓的讯息,另一方面,就是低价销售盐巴和粮食,从而稳定民心,让百姓知道殿下和公国的好。同时,我们可以继续深化户籍限够盐巴和粮食的政策,以防平价粮食和盐巴外流。”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在这个时代,盐巴对于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保鲜剂,就是牛奶也需要用盐制成奶酪才能够长时间地保存。 盐,不仅对百姓民生,就是对于商业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写份方略上来。” “是,殿下。” 李玉真立刻把早就准备好的奏折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