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贝丝·伊森特并不清楚这背后的深意,作为一位生活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少女,她能够为自己的故乡争取利益和平等的地位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当她听完裴炎的解释之后,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她高声道:“是的,先生。能够成为公国的一份子,是我的荣幸,也是殖,……也是美洲各州府的幸运。我也想成为公国的官员。” “那您需要非常努力才行。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阅读和书写。虽然这样说对您的父亲有些不大礼貌,但是,我还是要说,您父亲在唐音和汉字上的掌握,实在是一言难尽。” 如果只是用异体字代替也就算了,可连笔画也弄错以至于缺胳膊少腿,让上官不得不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这就太糟糕了。这严重地耽误了公务的进度。 这个问题不仅仅出自于来自美洲的诸位宣赞舍人身上,也出现在了诸位出身欧罗巴的诸位宣赞舍人身上。 贝丝·伊森特立刻道:“关于这一点,我正想说呢。我应该到哪里请家教呢?公国的确建立了很多学堂,但是我更喜欢家教,可以一对一地针对学习。我听杜说过,他在唐国的时候,也是请家教到自己家里授课的。” 裴炎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笑了:“家庭教师?原来如此。” 贝丝·伊森特立刻发现了不对劲:“怎么了?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伊森特小姐。我听说,欧罗巴的家庭教师其实就比家里的女仆地位高一点。甚至还有人说,家庭教师的身份地位,其实就比黑奴略微好一点儿而已。如果这种情况是真的话,如果您和您的家人也是抱持同样的态度去请家庭教师的话,那么,伊森特小姐,我只能告诉您,没有人会去府上应聘。” “为什么呀?” 就连考尼茨也瞪大了眼睛。 “因为态度,对老师的态度。按照我们的传统,老师是学生的另一个父亲,比起传授知识,老师还肩负着塑造学生的人格的重任。而这一点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在唐国,父子、兄弟姐妹之间成为政敌的,很平常,可是老师和学生绝对不会是政敌。这就是文化差异。就跟你的朋友杜芝山那样,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祖父的兄弟。这位老大人从政坛上退下来之后,就回归了家族肩负起了教育家族子弟的重任。即便是我,如果以后我离开了朝堂,回家之后,我也要担负起教育家族子弟的责任。” 贝丝·伊森特傻眼了。她结结巴巴地道:“您,您说什么?您,您将来也会,去,去做老师?” 在唐国,老师是这么重要的职业吗? “是的。伊森特小姐。孩子关系到家族的未来,而无数个孩子,那就是国家的未来。” 考尼茨正想开口,贝丝·伊森特就已经抢着道:“那么女孩呢?在您的家族里,女孩儿也能够读书吗?” “当然。无论是政事堂还是枢密院,女性占据了一半,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考尼茨动了动嘴唇,不说话了。 贝丝·伊森特停了一下,这才道:“那么,请问,我应该去哪里学习唐音和汉字呢?” 贝丝不是笨蛋,她自然听得出来,按照这个说法,既然连枢密院的高官退休之后,也会回家教育家中的子弟,那她肯定是请不到这种超一流的老师了,她只能退而求其次。 “各地的福利院边上都建有学堂,教授各种基础知识,包括唐音的发音和汉字的书写。从这些蒙学堂卒业之后,学堂的先生会根据您的表现以及您的个人意愿,为您推荐不同的学府。如果不想继续深造,也可以,基本上,蒙学堂教授的内容,可以让大多数合格的卒业生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可如果想要成为官员,就必须继续深造。” 考尼茨道:“这个学堂要学几年?” “一般来说,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话,在蒙学堂里学五年就够了。如果要进更高一级的学府就必须再读两年的少学。不过,各人的天赋不同,蒙学堂的先生会根据学生的进度进行调整。” “请问这个少学是……” “现在还没有。毕竟,现在福利院的孩子们去年才开始上学堂呢。从各地的反映来看,小学生们的进度落后了至少半年。” 毕竟是从说话开始学,进度落后真的一点都不奇怪。 考尼茨道:“贵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我想起了普鲁士的腓特烈陛下。这位陛下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在王国境内兴建了许多小学。” 裴炎道:“啊,您说的是腓特烈二世国王陛下吗?是的,我听说过他。重视农业,重视教育。再结合他年轻时候的种种,有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怀疑,他的老师之中是不是有我们唐人。毕竟,从他父亲坚持的国王和王储不需要读书这一点上看,他完全不像是勃兰登堡家族能够培养出来的国王。” 一个不重视儿子的教育,甚至一再烧掉儿子的书籍的国王,竟然会培养出一位重视国家教育建设的继承人,这怎么看怎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却是,腓特烈二世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蔑视教育的国王,而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重视教育的国王。 历史没有逻辑,在这对父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怜后人还要替历史去寻找理由。 考尼茨笑道:“欧罗巴崇拜远东文明由来已久。腓特烈二世陛下身边就是没有东方来的老师,光从他熟读孟德斯鸠等先哲的着作,就足够他受用不穷了。对了,说起来,我听说魁奈先生在不久前去世了。” “是的。大公很难过。魁奈先生上了年纪,身体一直都不大好。本来大公还邀请魁奈先生一起巡视领地,也方便大公随时向先生请教。可是不想因为先生的身体状况,最终魁奈先生没能跟我们同行。不只是魁奈先生,就连米拉波侯爵,也因为国王路易十六陛下的挽留而留下来帮助国王陛下推动改革。” 达朗贝尔则留在了利穆赞。 总之,现在这些先生们一个都没有留在李嫣身边。 考尼茨还想说什么,忽然,大门口那边传来了骚动,众人纷纷抬眼望去,只见站在宴会的入口处的,不是年轻的方丹勋爵路易·菲利普又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