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原来坑的是金人(四)
却说完颜娄室于杀虎口猛然间见得此关卡,顿时便是大惊。 原来无此物,眼下突兀有此物,便有吃惊之意。 更让其吃惊的却不在此处。 自己大军未动,而对手已然料敌先机,竟然早早便已经修筑得此障碍,可见宋人并非临时起意,正是图谋已久。 说不定自当初辽主踪迹陡然出现开始,金国便已经落入了对方算计之中。包括完颜斡鲁领军西行,包括辽主东逃析津府,包括宋人引完颜斡鲁大军入关,如此等等,皆未曾脱其掌握。 再说来,投下了多大的本钱自然希冀有多大的利益。宋人既然设下如此大的圈套,且将辽主、萧干等人性命前途推上了赌桌,即便连南京道数百万生灵也未曾放过,若单单为了南京道一地,单单为了完颜斡鲁麾下那三万金兵,那自然是鬼也不肯信。 只恐今次之事,必然涉及金国国运。 故此完颜娄室也不敢怠慢,紧急派出第三波信使前去东京道,将自己忧虑之事悉数禀报于金主。 事已至此,南京道内三万金兵正当旦夕饿死,故此完颜娄室也顾不得其他,且解此燃眉之急为要。 待到信使既去,完颜娄室便收拾心情,领大军朝杀虎口攻来。 这货所料不差,此事关乎金国国运! 然则此事又岂止关乎金国国运而已? 即便辽国也是如此。 于耶律大石说来,自己忽悠得童贯,便占据得西京道。若能堵住完颜娄室使之不得入,饿死得完颜斡鲁这三万金兵,则宋金必定开战。 且王贤弟数次定计,如今宋人已然尽战先手,此次宋金交战,即便宋人灭不得金人,却也不愁为金人所攻破。 宋金既然开战,谁又有余力来对付自己?两国交战越久,自己便越为有利。 如此自己便可乘机经营得西京道。 手头有得这五万兵马,有得西京道这块王霸之地,只需有得三五年时间喘息,自己定能保得辽国不灭。 其实于宋国说来,又如何不是如此? 历史上金人攻占得辽国四京之地后,便专心经营除西京道外其余三京之地。 待到三年之后,金人攻灭得三京之地的叛乱辽军,只收其降兵便得三十万兵马。 当下金人便出动得十万金人本兵,驱动这三十万辽人兵马南下攻宋。结果便是一年不到,便攻占得汴梁,灭了北宋。 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便是这三十万辽人兵马,于此时而言,这些辽人兵马正为金人死仇,三年之后却又成了金人的爪牙。 若宋人此时选择同金人开战(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吸引得金人大军南下,如此金人必定无法迅速平定内乱。 最最起码的一点,北宋必然不会如此轻易灭亡。 只要过得三五年,待到耶律大石稍稍壮大,三国之势已成,便谁也休想轻易灭了谁。 不过宋国朝廷上多位猪头,无人能捕捉得此战机。王叶虽然设下妙计,也不知道这群猪头能不能反应过来。 这群猪头且不去说他。 唯有耶律大石心知此事关乎辽国国运,又深知金人勇猛,便不得不将家底悉数压上。 当下双方便于杀虎口前拼死厮杀起来。 有得此关卡在,马军自是无用。完颜娄室便命士卒弃马改为步卒,又于附近山中伐得巨木,造得云梯上百架,便驱动士卒蚁附攻城。 要说金人到底彪悍!不管马上马下都是一样! 待到完颜娄室军令一下,士卒便以伙长领先,口中衔刀,一手举盾,一手扶梯,便朝关卡之上爬来。 关卡之上的辽卒以弓箭相射,以西瓜大小的羊角石相砸。 攻城这种事情却是残酷的很,一旦上了阵来生死全由天命。 试想一下,梯子就那么些,又是狭窄无比,士卒上了梯子之后,虽见得对方弓箭射来,羊角石投来,却也无法闪避,只能靠手中薄弱的盾牌硬顶。 弓箭还好说,盾牌能顶得一阵。唯有这种羊角石,却是狠辣无比。 西瓜大小的石头原本就有得数十斤,再加之辽人准备石头之时,专挑那种带棱带角的羊角石。 金人盾牌一旦为羊角石所砸中,且不说石头的重量盾牌顶不顶得住,金人顶不顶得住,即便石头上的棱角,也能轻易将金人手中的盾牌砸裂。 双方攻守得半晌,城墙下已然留下不少尸体。 于金人说来,正有“上官死,下官殉。”这条变态军规在,见得冲在前头的伙长毙命,身后的什长自知必死。 死在自己人手里什么也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多少还有点抚恤。 既然如此,便只能拼死向上攻打。 什长如此,伍长自然也是如此;伍长如此,下面的士卒便不得不如此。 很快,关卡数处已然有得金人爬上,正挥刀同辽卒厮杀在一起。 好在如今的辽卒已然不是天祚帝当政时候的模样,虽则见着对方已然等城,却也不敢擅自撤退,只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朝后面呼喊援军。 为激励士气,耶律大石也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只领亲卫往来接应。 双方攻打得一日,金人也曾数十次攻上得关卡,却又为耶律大石所击退。 待到日近黄昏,金人也只得撤兵! 好在耶律大石领得四万余大军前来,士卒到是管够,当下便将旧卒撤下,另换上生力军以为防守。 完颜娄室于阵后见得此状,心中又是大惊! 今日麾下有没有尽力,完颜娄室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很。 只是想不到对手竟然也如此顽强! 复见得关卡上旗号全变,想来对方人马甚多,可以随时替换。 完颜娄室心中忧不已,想来攻下这杀虎口,并非数日之功。 若是拖延日久,只恐南京道诸军已然饿死! 虽则如此,到得第二日,完颜娄室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领兵攻打。 却说完颜斡鲁于南京道分兵就粮,然则到底并非长久之计。 眼见着十数日已经过去,各州府粮草将尽,然则救兵尚且未至。 若再不将兵马聚拢,只恐以后士卒就没体力行军,更没机会聚拢了。 事已至此,完颜斡鲁恶从胆边生,一面领军南下,一面诏令各军前来聚集,赫然侵入得宋国河北东路,便将雄州等地劫掠一空。 劫掠宋国,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待攻占得雄州,夺得粮草万余石,这货也不敢再度南下,只引军撤回新城。 一面靠着这些劫来的粮草度日,一面苦等接应兵马东来。 自当年宋真宗同辽人定下檀渊之盟以来,河北东路已然近百年不闻战事。 如今战事骤起,竟然让金人攻入了境内!虽然对方并未屠城,只劫掠得粮草便主动离去。到得也算近百年来宋国第一次被人入侵,这又是何等大事? 当下地方官员赶紧飞报汴梁。 当日金人以析津府相赠,童贯便向汴梁报捷,奏折中只言复燕已成太半,其余诸州县旦夕可下,却半字也未曾提及金人。 宋徽宗见得前次两番复燕事败,原本已有收兵之意。 只不过如今王黼用事,这货借复燕之名,命百姓按人头交“代丁钱”,旬日间得钱六千二百万贯。复燕之事犹在,则这些钱犹自由其掌管;复燕之事若寝,则这些钱当输入国库。既然如此,王黼又岂肯轻易放弃这个搜刮民财的名目? 并且除钱财之外,王黼尚且借此设立了一个经抚房,将枢密院的职权扣出来了一大块。权力到手了谁还肯还回去? 加之童贯一再请求,蔡攸又于一旁说情,王黼便以巧言掩饰,替童贯这货争取了一个继续复燕的机会。 虽则如此,若因复燕之事需要朝廷再派兵马前去,那自是再无可能。 王黼这才给了童贯一个机会,谁料得这货竟然马上回报了一个惊喜! 童贯当初十万兵马复燕未成,如今只得数千残兵,竟然变攻破的萧干,占据得析津府? 得此喜讯,王黼自然是赶紧向宋徽宗报喜。 宋徽宗闻得此事,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自太祖太宗以来,列位先帝无不以复燕为念,谁料得此事竟然成就在自己手里! 如此大事,又岂能不贺! 当下宋徽宗便厚赏了参与复燕之议的诸大臣,命钦天监择得良日,又命礼部准备诸般事宜,欲要亲往太庙朝列祖列宗报喜。 即便民间祭祖亦是大事,更何况天家? 这钦天监也算奇葩,东挑西选了一番,索性便替陛下省点开销了! 如今已入腊月,正近新年。 反正过年要祭祖,何不就将两事合二为一。 当下钦天监便奏禀道,正月初一正为吉日。 宋徽宗闻言不喜! 新年祭祖是例行祭祖,若于例行祭祖之时顺带禀报此事,未免太过儿戏,便命钦天监另行择日,且必定得在年前! 如此大的喜事,宋徽宗实在是不肯再等了。 钦天监也自无奈,如今年关将近,再有得十来日衙门即将停印,官家也是一样。 只不过这十来日里面要么犯二黄,要么犯三煞,却一个好日子也没有! 唯有圣命难违,钦天监便也只得硬着头皮奏报腊月二十二。 旧例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夜,到得此日衙门便不再办公。皇帝祭祖又是何等大事,正需要诸衙门出力,总不能挑个大家都放假的日子! 看看到得腊月二十,祭祖诸事已然准备得妥当。 然则就在这一日,便有雄州地方官员告急文书前来,只言金人悍然南下,引兵攻打雄州,奈地方文武得力,幸保雄州不失,却让彼等劫去得粮草万石。又言如今地方空虚,只恐金人去而复至,便请朝廷速发兵马,以保守地方。 文书到得银台司,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了王黼手中。 王黼见此文书自是大惊!不是说童贯已然攻占析津府,不日便能收复燕地全境么?这金人又是哪里跑出来得? 若是兵败这种小事王黼还敢遮掩,如今人家都打到国内来了,此时又如何能瞒得过官家? 且王黼同童贯的关系还没好到这一步,自然不肯替其遮掩,便赶紧将告急文书奉于宋徽宗。 宋徽宗虽然昏庸,却并不糊涂,见得此告急文书,便朝王黼问道:“析津府若在童贯手中,金人何由南下?想来析津府已失!” 王黼不能对。 新得析津府,宋徽宗正要告于太庙,谁料得得来快,失去也快。这边典礼才堪堪准备完毕,那边析津府得而复失,却将宋徽宗架于半空中下不得台来,又让其面子往何处摆? 当下宋徽宗便继续开口道:“金人既然南下,依汝之意又当如何?” 王黼沉吟良久,便开口道:“以臣之计,当速发京城禁军,北上守卫雄州。” 京城禁军一动,此事必定传扬得天下尽知! 如今自己刚刚才被金人打脸,遮掩尚且来不及,这货竟然想传扬得天下尽知? 宋徽宗大失所望,王黼果然只懂财货,不懂军事。 喝退得王黼之余,宋徽宗又密令侍卫召蔡京相见。 待到蔡京入见,宋徽宗复以此事相询。 蔡京便开口道:“老臣请借告急文书一观。” 宋徽宗自无不可。 蔡京看完文书,便抚须笑道:“此乃小事,陛下无需忧心!” 宋徽宗这下高兴,便开口道:“元长所言何意?” 蔡京赶紧开口道:“禀陛下,以老臣看来,此告急文书半真半假。如今天寒地冻,田地之中并无粮食。金人又何由劫去得万石粮草?想来便是破了雄州城。金人既能破得雄州城,据城而守自然不是难事,必定是主动撤军而去。金人既肯主动撤军,南来者必非有图谋我国之心。” 金人不是前来攻打就好!宋徽宗赶紧开口道:“元长所言甚是!然则彼等又何由前来夺粮?” 蔡京便开口道:“正如老臣前言,如今天寒地冻,田地之中并无粮草。想来便是金人缺粮,便不得不前来劫掠一番。此事陛下可至书金主,且问其讨还便可。” 宋徽宗便继续开口道:“童贯既得析津府,金人又何由出现于南京道?” 蔡京便开口道:“年来老臣但闭门读书,未曾预闻朝廷大事。此事陛下当问于童贯。” 听得蔡京此言似有几分抱怨之意,宋徽宗也不肯追究,便开口道:“只恐金人去而复至,如此又当如何?” 蔡京闻言微笑,便开口道:“此事倒也甚易!如今童贯既然伐辽,陛下当以兵马助之。” 宋徽宗闻言大喜! 自己正要太庙祭祖,谁料得金人南下侵宋,算是给自己狠狠地抽了一耳光。 如今于宋徽宗而言,首要之事便是如何遮掩此事。其次便是如何防范金人再度来袭。 有得蔡京此语,宋徽宗已知当如何行事。 当遣兵马北上,名为助童贯复燕,实则屯兵于雄州附近,以备金人再度南下劫粮。如此一来,既能守卫得雄州,又能遮掩得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