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嫁给杨贵妃前夫 > 第75章

第7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高力士坐在马车内, 不知此刻是何心境。这辆车太过破旧,再加上路途颠簸, 他在车中甚至不能坐稳。    他今年已经七十八岁,若是普通人家,已是高寿,可因保养得好,他看起来不过花甲之年, 眼不花耳不聋, 唯有背微微的驼了, 那也是因临出宫前被李辅国派人责罚,令他背受了伤,再也无法挺直。    长安城已经被远远的抛在了后方, 他没有回头去看, 也不敢去看,生怕这一看便忍不住难过。经历了这么多风雨, 他明白,自己怕是再也回不到这里了。    七十年了, 他入宫七十年, 本以为会在那里度过一生,没想到在这个年龄被赶了出来, 那个被他侍奉了一辈子的主子, 如今又能依靠谁呢?    七十年前,他还叫冯元一,本出身名门, 却因父亲牵连到岭南流人谋反案中家破人亡,被人阉割献入宫中侍候武后。因他长相貌美,又聪慧机敏,很受武后欣赏,留他在身边伺候。    却没想到,有一日他不慎得罪了张易之,进谗言令武后大怒,将他打的半死不活赶出寝宫。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他的养父高延福,从此改名叫做高力士。    养父曾是武后侄子武三思家的内侍,是以常常派他去武家走动,也是因此得了武三思赏识,一年后,他又重新被武后召至身边伺候,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第二个贵人—玄宗皇帝李隆基。    那时,玄宗仍是跟他同龄的少年,却已看得出是有所作为之人,他文武双全,还擅音律,在一众藩王中年龄小却颇为引人注目。高力士常常想,若是自己没有进宫,是不是也会变成如此意气风发的少年?    可是一切无法回头,他只能羡慕的看着那个同龄的少年年龄渐长,想着若是有机会追随他,即便不能亲自闯荡天下,只是看看也好。于是,在武后挑选为藩王侍候的内侍时,他自愿去了临淄王的属地,变成了他的贴身侍从。    后来高力士才知道,临淄王并非一帆风顺。李隆基出生不久父亲睿宗便被武后废为庶人,母亲被诬陷赐死,本已出阁建府的他被再次入阁,在宫中被囚禁七年。两人相遇时,便是他被困宫中之时。    那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即便历经磨难,也并未消沉,他常常叼着根草看着宫外的天空,笑着说:“我总有一天我会出去的。”    高力士跟他出宫那一天,李隆基骑马走出城门,回头看了眼大明宫,咧嘴一笑,对高力士说:“你信不信我有一天会住到那里?”    高力士大吃一惊,知道他这话的含义,忙提醒道:“殿下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李隆基笑了笑,说道:“你且看。”说完不顾身后护卫,猛地一抽马鞭向前飞驰而去。    他呆呆的看着那远去的少年,半晌才回过神来,忙策马跟上,从此离开长安,直到两年后两人重回长安。    那之后,他一路追随着这位主子除掉了毒杀中宗的韦皇后、上官婉儿,拥立睿宗继位,看着那人成为太子,接着平定太平公主叛乱,成功继位。那一年,他的主子二十八岁。    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终于如愿以偿的住进了大明宫,而他一路相随,变成了宫内地位最高的宦官。可他不在乎那些权势,只是小心地侍候着主子,也守护着自己不能完成的梦想。    他知道主子并非圣人,也会犯错,比如杀了三个儿子,再比如让贵妃进宫,并宠信杨氏兄妹,可他不在意。只要主子高兴就好,这天下都是那人的,他又有什么不能做的?    他一心一意侍奉着这个天一样的男人,因为这是他崇拜的人,没有人能比这个人更加令他信服,是他的神,主子想要什么,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办。    玄宗喜欢歌舞,他便派人将大唐最好的乐师和歌伎召进宫来,建成梨园让他们训练;喜欢美色,他便派出花鸟使到各地去挑选美女进宫侍奉。    惠妃死后,玄宗心情不郁无法排解,寻了许多美女进宫都没有被看中,他想到了寿王妃杨玉环,斟酌再三,才故意在临幸华清宫时让她出现在御花园中被圣人看到。    当看到圣人眼神随着那绝世美人的身影而去是时,他心中有了数,选了个时机说出召寿王妃进宫的意思。圣人听后颇有些犹豫,曾问起他,如此是否太过背德。    他恭敬的低了头,轻声说:“太祖皇帝娶了表兄杨广的两个妃子,高宗皇帝立了先皇的才人为后,并没有人说他们是昏君,况且,这天下都是圣人的,又有谁敢说什么呢?”    于是,杨玉环终于进了宫,他庆幸因此能让圣人重拾欢颜,却没想到,这最终却带来天大的灾难。    身为宦官,他把全部心思都用来揣摩圣人心意,却不知该如何处理政事。主子问他朝中谁可信任,他便挑了那些能顺着圣人心思办事的大臣,没想到那些人最终却无一可用。    圣人要杀三个儿子,他知道三皇子冤枉,乃是李林甫作祟,可是主子盛怒之下,他身为奴才,又能说什么呢?他习惯了服从,从不去想主子的话是对是错,只要主子高兴,他便觉得是对的。    慢慢的,他变成了这大明宫中除了皇帝权势最大的人,那些去他家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马车排到了下一条街,可他并不因此而欢喜。对于一个无子无女的人,钱财权势又有何用?    他唯一欣慰的,便是能将父母的墓重新修过,对养父好生赡养,给他送终,养父死后,他便又一次无依无靠。    这时,岐州刺史吕玄晤拜见他,说要将女儿嫁给他为妻。那时宫内宦官半数皆娶了妻,他开始时不以为意,后来觉得每次回府少了人迎接确是有些冷情,便应了下来。    没想到娶进门那一日,他才发现她是如此美貌,禁不住自卑起来,她是才貌双全的刺史之女,求娶者无数,为何偏偏嫁他这无根之人?他就算位高权重,终是不能令她为妻为母,于是从那以后便甚少回府。    可后来有一日,他收到府中人来报信,说夫人请他回去。斟酌再三,他终是不忍心拒绝,当日回了府中,却没想到,她摆了家宴等着他,说那一日是他的生辰。    他一愣,有多久没有人给自己过生辰了呢?那些官吏想要巴结他,每到这个时候都会送来重礼,却从未有人像她这般等着他一起用膳。他那颗抗拒的心慢慢软了下来,却仍是觉得对不住她。    于是他为她的家人升了官,想要在别的地方补偿她。她从来未跟他要过什么,可伴君几十年的他哪里需要她说,总会早早地就备好。有她在,他便觉得宫外终是有个家了。    可惜,她不过陪了他短短十几年便撒手人寰。临终前,她轻声说,从此不能再陪他了。他第一次落了泪。当年被武后赶出宫,他没有哭过;跟随主子四处征战吃苦的时候,他也没有哭过;甚至母亲去世时,他心中悲痛,却没有掉一滴泪。    可她死的时候,他哭了,只因从此以后,这世上再无人能陪在他身边。他为她风光大葬,这是唯一能补偿她的。他站在她的墓前说,欠她的,只有来世再还了。    从那以后,他便甚少回府。只因一回去,便想起曾经有她的日子。他断了娶妻的念头,一心一意的伺候主子,权力越来越大,他的心却越来越冷,其他人的死活,再与他无关。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回府,见到那个守在门口的韦家女子,他看着手中的印,听那女子说起是杨思勖的养女,突然羡慕起那个同为宦官的杀人魔王,至少还有人每年去祭拜,而他死后,又会有谁记得?    他看着那女子,发现她的眼中有什么跟那曾经陪在身边的妻子有些相似,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觉得心中一暖,多年冰冷的心似乎有些融化。    他应了她的请求,有一日,趁圣人高兴,他借着要册封贵妃一事建议给寿王纳妃。圣人果然答应了。    他虽不常出宫,可十六王宅中的任何事都瞒不过他。他得知寿王夫妇恩爱,欣慰不已,觉得自己得不到的天伦之乐,能让那跟她相似的女子得到也好。    后来,他屡次帮她度过难关,他这一辈子,没有做多少好事,说不定还要下那阿鼻地狱,自然不会再想着积德,只希望她能与寿王相守,完成他另一个遗憾。    一声马啸将他从往事中惊醒,发现自己仍坐在颠簸的马车上,一切仿佛一场梦一样。他以为自己仍是那个少年宦官,可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    而他守护的那位君王,也变成了毫无权力、被儿子架空的太上皇。他被赶出宫来,再也无法陪在主子的身边,可他不甘心,他会好好活着,等着有一天能重新回去。除了自己,又有谁能日此尽心伺候主子呢?    两年以后,他终于等到大赦,忙备了车往长安赶去,可走到朗州,才听人说玄宗已经在一个月前驾崩,他整个人都恍惚了,站在那里许久没有动。    他转身看着北方,突然嚎啕大哭。他守护的那个人不在了,那个梦终是该醒了。他突然口吐鲜血,就那般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    朦胧中,他似乎看到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对他笑着说:“总有一天,我会住进大明宫。”他对那少年笑了笑说:“好,我会追随你,一生一世。”    作者有话要说: 唐史中有很多有名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正文中没有过多笔墨提及,所以把他的一些史料记载写在了这一章,高力士其实不是一个奸臣,顶多是愚忠,他一心效忠的,并非大唐江山,也不是皇帝,而是李隆基这个人。或许,这才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