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 第135章

第13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禁卫军你看看我,我望望你, 谁也不开口阻拦, 但谁也不敢轻易放行。    放杜云彤入皇城, 便是违抗了颜统领的命令,违抗命令的下场,便是死路一条。    可若是不放杜云彤入城, 那便是与杀神秦止戈为敌, 秦止戈虽然远在青州之地, 可依着他所向披靡的实力, 青州兵被他拿下,不过是时间问题,等秦止戈拿下青州,回援天启城的时候, 那便是秋后算账了。    得罪秦止戈的下场有多惨?天家子孙他都照杀不误,更何况他们这些禁卫军了。卑微如蝼蚁,秦钧想杀他们, 如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横竖都是一个死。    可现在若是放杜云彤进皇城,他们现在就要死。    现在只能寄托, 颜家萧家齐家一起联手,把秦止戈困死青州之地。    禁卫军打定了主意, 挺直胸膛,冷声道:“请大人不要为难小人,小人不过遵命行事罢了。”    话虽然说得婉转,但声音却是不容置疑的。    寻羽目光微冷, 并起两指,夹起了藏在衣袖里的薄薄的匕首。    在寻羽即将掏出匕首的时候,皇城的大门,朱雀门,缓缓打开了。    皇城又称太极宫,东西四门以四大神兽命名,东方是苍龙,西方是白虎,南方是朱雀,北方是玄武。    数千年来,四大神兽拱卫着大夏朝的长治久安。    如今千年时间已过,世人对神灵虽然仍有崇拜之心,但远不比当初面对神兽的敬畏了,若是不然,也不会每隔几年,皇城便上演一幕兵变夺嫡的战乱。    朱雀门开,颜松云一身禁卫铠甲,骑战马慢慢走来,寒风吹动着他头盔上的簪缨,腰中的佩剑在雪地的映照下闪着幽冷的光。    虽说杜云彤怀疑颜松云辅助四皇子夺嫡,害死了正德帝,但此时尚未完全撕破脸皮,颜松云又领着禁卫统领之职,见了面,仍要唤上一声颜统领。    寻羽悄悄松开匕首,向颜松云拱手,道:“颜统领。”    颜松云略微颔首,眼底神色终年无波,如同寂静的夜空,又像是千年的寒潭。    在他脸上,世人从来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仿佛永远都是这样,面无表情的一张脸,公事公办不冷不热的态度,纵然面对太后与正德帝,也是不卑不亢,脸上没甚神色的模样。    颜松云看了一眼寻羽身后的马车,翻身下马,繁重的盔甲压在雪地上,瞬间凝结成霜。    颜松云跪下向杜云彤见礼,不咸不淡道:“昭文翁主。”    寻羽眉头微动,这是上演的哪一出?    隔着厚厚的轿帘,杜云彤清脆的声音传来:“陛下骤然崩逝,太后娘娘年事已高,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何不让人悲恸?我恐伤了娘娘凤体,故入城探视。”    说到这,杜云彤声音微顿,原本没什么感情的声音蓦然冷了三分,道:“谁曾想,竟被统领的人拦了下来。”    “统领世代备受皇恩,又领了禁卫军统领的职责,前途不可限量,可如今擅动职权,将太后与两位殿下围困太极宫,不许任何人私自进出,是保驾,还是劫驾?”    说到最后,杜云彤声音没有丝毫温度,寒风呼啸中,她的一席话比寒风还要冷冽,直直地戳在众人的心窝。    她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颜松云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如今更是有意谋反,余下的禁卫,是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还是选择她,选择秦钧。    杜云彤的话字字见血,让颜松云根本没法回答,说不是,但做的事情摆在那里,若说是,便是蓄意谋害正德帝,囚禁太后与皇子,这个罪名太大,纵然是城外的王宏,也不敢轻易揽上这样的罪名。    天家李氏虽常年宫斗政变,但说破了天,也不过是自相残杀,与百姓们没有太多的干系。至于朝臣,站队与否,全看自己有没有从龙之心,若是没有,不站队,谁也不会怎么样你,若是站了队,那便不能怪别人心狠手辣了。    李氏仍得人心,下面的人便不敢轻易言反,嚣张如齐氏王宏,打的也不过是替出身齐氏的三皇子报仇的旗号。    齐氏王宏如此,更别提多年不曾出现在众人视线里,以及颇受正德帝器重的颜松云了。    朝臣们都能说出一两句正德帝心性凉薄的话,唯独颜松云说不得。    颜松云少年从军,因资质不错,身上又没有世家子弟的骄奢之气,自己又肯吃苦,便被选入了禁卫军。一次偶然的机会,入了正德帝的眼,自此之后,便青云直上,一路坐到了禁卫军统领的位置。    禁卫军是拱卫皇城的属于帝王的私兵,若不是心腹中的心腹,再放心不过的人,正德帝是不可能提拔颜松云的。    正德帝如此信任颜松云,颜松云却趁着正德帝崩逝,囚禁太后与黄子,这种行为,是背主。    背主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颜松云不敢这么做。    更不敢明目张胆的说,他不是背主,是替四皇子李晏做事,但这样一来,便是把李晏提前暴露了。    他只能吃下这个暗亏,放她入城。    空气仿佛陷入了凝滞一般,只剩下东风吹打着轿帘的声音,再听不到其他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颜松云缓缓从雪地里起身,冲杜云彤的马晨深鞠一躬,沉声道:“臣不敢。”    盔甲上凝结了寒霜,遇热气又化成了水,一滴一滴落在雪地上。    颜松云转过身,面沉如水,道:“放行。”    轿帘后的杜云彤听到这句话,微微松了一口气。    说起来还是她胆子足够大,这些话,旁人纵然是有心,也不敢当面说在颜松云脸上的。    也是,正德帝并不是英明之主,被群臣们聒噪反了,便会派人把臣子们拖出去打廷杖。    多年来,正德帝与颜松云早就有了默契,只需正德帝一个眼神,颜松云便冷着一张脸,让人把臣子从金銮殿拖下去了。    等打的差不多了,正德帝懒懒打着哈欠,半真半假说上颜松云两句,这事便这样过了。    臣子不敢记恨正德帝,便只能记恨颜松云,可被打的次数多了,看见颜松云那张死人脸,臣子们的话都说不利索了,唯恐自己哪句话惹得正德帝不快。    面对着颜松云,群臣们是没有那个胆量与他较量的,更别提指责颜松云有谋反之心了。    也就是她,天不怕地不怕,又被四皇子李晏逼到了这种地步,别说怼颜松云了,四皇子来了她也照怼不误。    再说了,寻羽可是在她身边的。    她相信寻羽的实力能把她平安带出太极宫,但能不动手的情况下,尽量还是不要动手的好。    她说这句话,不完全是为了逼颜松云放行。    禁卫军那么多人,颜松云不可能收买了所有的人,总有那么几个人,是向着太后李晃李易的。    太后执掌朝政多年,对大夏做出的贡献世人都看在眼里,若没有太后,大夏朝早就四分五裂了,根本不会到现在才爆发战争。    太后虽为一介女流,但政绩足以让人臣服。李晃虽然不着调,但待下人还是不错的,母族有钱,打赏人的时候颇为大方。至于七皇子李易,那就更不用说了,平易近人的代言人,无论待谁,都会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杜云彤不信,禁卫军里没有念着他们好的人。    风声萧萧,大雪飘飘,颜松云一声令下,禁卫军们散出一条供杜云彤进城的道。    寻羽向颜松云拱手道别。    两人视线相交,如三尺冰下的寒水一般。    哒哒的马蹄声再度响起,杜云彤的马车缓缓进入朱雀门。    杜云彤轻轻挑开轿帘的一角,迎着寒风,往外面看着。    如往日不同,太极宫各司其职的宫女内侍们都不见了,只剩下身着红黄相间的禁卫盔甲的禁卫们列成一排排,不断巡视着。    颜松云的动作好快。    已经完全控制了太极宫。    杜云彤放下了轿帘。    李晃既然知道四皇子李晏的动作,想来也是会提前防备一下的,就是不知道,他的防备设在了哪。    太极宫极大,又分为外皇城和内皇城,外皇城是处理朝政,接见群臣的,以及众位皇子公主读书,和东宫太子的宫殿,内皇城便是寝殿与赏玩的地方了。    到了内皇城,便不能再做马车了,只能让小内侍们抬着软轿走。    如今的小内侍都被颜松云的禁卫军看押,根本无人敢出现在外面。    没有了小内侍,禁卫军们便只能自己捋胳膊上阵了。    杜云彤坐在软轿上,嘴角微翘。    这叫什么?叫自作自受。    局面虽然残酷,稍微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但还是要调节调节心情,懂得苦中作乐才好。    若是不然,她早就被这些不省心的皇子们给气死了。    禁卫军们把杜云彤送到太后的清宁宫,寻羽一手轻轻揭开轿帘,一手放在轿门上,怕杜云彤碰到了额头。    杜云彤下了软轿。    要绕过长廊,走过垂花门,才是太后的寝殿。    寒风不断往身体里钻,杜云彤紧了紧身上厚厚的大氅,加快了脚步。    雪下得极厚,又无小内侍们打扫,路上湿滑,杜云彤险些与雪地来了个亲密接触。    寻羽伸出了胳膊,眉头微蹙,垂眸看着杜云彤被寒风刮得微微泛红的脸,道:“姑娘当心。”    杜云彤一手抓住寻羽的胳膊。    寻羽是习武之人,胳膊上带着护甲,雪落在护甲上,很快便能凝结成霜。    委实冻人。    寒意透心凉,杜云彤站稳之后捧着小暖炉,不断对着自己的手和气,道:“多谢了。”    寻羽偏过脸,看向前方清宁宫正殿。    还有一段路程。    许是有了差点摔倒的教训,杜云彤后面的路走得格外的小心。    等走到廊下屋檐,身上的大氅已经沾满了雪花。    无人守门,也无人通传,寻羽打开厚厚的挡风帘子,大步跨入,道:“杜姑娘前来拜会太后娘娘。”    杜云彤跟在他身后,也走进了屋。    宫殿下面烧着地龙,宫殿里又烧着暖炉。    看来四皇子还有点良心,虽然把所有的宫女内侍都囚禁了,但也没有委屈太后的居住,该有的东西全部都有。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若是遇到个薄情的,指不定就把太后李晃李易撵到一间屋子里住了,方便监视,又省了不少人手。    热浪袭来,衣裳上的雪花被融化,慢慢沁入衣服里。    杜云彤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寻羽看了杜云彤一眼。    杜云彤理了理鬓发上的雪,解下了大氅交给寻羽。    寻常这些事都是千雁做的,千雁身在杨节的府上,便只能委屈一下寻羽了。    寻羽轻车熟路接过,随手把大氅放在胳膊上。    偏殿里,传来了太后大宫女略带着欣喜的声音:“杜家姑娘?”    “快请进。”    大宫女竹青从偏殿走出,迎面便撞见了寻羽。    竹青停下脚步,上下打量着寻羽,微微蹙眉:“外男不可擅入太后寝殿。”    偏殿里,传来太后威严的声音:“让他进来,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俗规矩。”    竹青无法,只得放寻羽进去。    寻羽走在杜云彤前面,杜云彤尚未觉得什么,竹青素来是个注重规矩的,看不下,上前道:“哎,你这人...”    寻羽停住脚步,略回头,看着喋喋不休的竹青。    屋外的雪地一片刺目的白,经过窗户略透了过来,少年眉目清秀,侧脸因常年不见阳光略显得有些苍白,偏他的睫毛又似鸦翼一般漆黑,如山水墨画一般。    竹青声音一滞,杜云彤疑惑道:“姐姐,怎么了?”    以往她来太后的清宁宫时,竹青不是这般浮躁的。    当然了,浮躁的人也在太后身边呆不下去。    竹青退了半步,道:“没什么,翁主快进去。”    四皇子当前,杜云彤也没别的心思去琢磨竹青的异样,跟在寻羽后面,走进了偏殿。    偏殿中,太后做着家常打扮,随意地靠着贵妃榻上,脸上不见多少悲伤。    贵妃榻下,是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金丝楠木盒子,占去了不少位置。    听到脚步声响起,太后略微抬眉,看了杜云彤一眼,便又垂下了眸,似乎在看自己杯子里的茶水。    杜云彤向太后行礼,太后道:“坐。”    竹青泡了茶,垂首低眉送了进来。    杜云彤抿了一口茶,一眼便瞧见了贵妃榻下的金丝楠木柜子。    惹眼得很,又非常崭新,不知里面装着什么。    寻羽立在杜云彤身后,胳膊上的大氅格外扎眼。    太后瞟了一眼,目视竹青,竹青向寻羽见礼,道:“大人,翁主的大氅交给我。”    寻羽看看杜云彤,杜云彤点头。    她差点忘了,竹青是伺候惯人的,自然会帮她把大氅烘干的。    寻羽把大氅交给竹青。    竹青低头接过大氅。    搭在寻羽胳膊处的位置,有着淡淡的暖意,水分也比其他地方少些。    竹青又看了一眼寻羽,寻羽一脸漠然,专注地看着杜云彤手中的茶水。    竹青眉头微动,拿着大氅出去了。    太后抿着茶,声色淡淡,听不出喜怒:“你比哀家来得要早一些。”    杜云彤一笑,道:“听闻云板响,我便赶紧过来了。”    太后不置可否,道:“颜松云没有难为你?”    “颜统领倒是想难为我。”    杜云彤抿了一口茶,道:“只可惜,他不敢担上弑君囚娘娘和皇子的罪名。”    太后点点头,眼底总算有了些光,原本盯着杯中茶看的视线,慢慢转移到自己精美的护甲上。    手里的茶端了半天,仍未喝上一口,太后索性放下了茶杯,道:“哀家原本可以随皇帝一同去了,只是心里仍有悬心不下的事情,不甘这般随意死去,被人胡乱按上悲恸弃世的名头,在哀家死后,兴许还会往哀家身上泼点脏水。”    这句话说得颇为颓废,杜云彤秀气的眉微微拧着,道:“娘娘福泽深厚...”    哪曾想,话未说完,便被太后冷笑着打断了:“什么福泽深厚,不过是各凭本事罢了!”    “哀家不想死的时候,谁也别想弄死哀家。”    太后尾指的护甲划过贵妃榻,杜云彤眉头舒展开来。    这才是太后的风格。    ——太后不想给的东西,别人想抢也抢不走。    太后既然这般说了,想来已经有对策了,这样一来,她也省了不少心,不用再浪费脑细胞了。    杜云彤问道:“娘娘有何良策?”    太后抬眉瞧了一眼杜云彤,回答的干脆利落:“没有。”    杜云彤:“...”    感情是在这放狠话的啊。    杜云彤放下杯子,揉了揉眉心,道:“我给中原的马逐溪递了信,但他能不能来,能带多少兵来,一切都是未知。”    太后迟疑道:“姜度...与止戈?”    杜云彤轻摇头,道:“颜松云是四皇子的人,那么颜家和萧家,也是四皇子的人。”    “王宏进城本就是他们算计好了的事情,在这么重要的关头,他们怎么舍得让二叔侯爷前来回援天启?”    秦钧回援的事情,她想都不敢想。    且不说秦钧有多少兵力能回援,单只说秦钧若是回援,便是把姜度置于以一人独战齐、颜、萧三家的局面。    秦钧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    姜度与姜家府兵若是全部战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回天无力了。    秦钧善战骁勇,但也不可能以一人战四州。    现在只能她们自己想办法。    把希望寄托在马逐溪和秦钧姜度身上,是不现实的。    太后沉吟片刻,闭上了眼,道:“哀家大意了。”    “以天启城的驻军,能抵抗王宏十日便是极限,王宏入城,为斩草除根,把控皇权,必会放出哀家利欲熏心,毒杀君王,残害皇嗣的罪名。”    杜云彤微微一惊,道:“他不敢。”    “他为什么不敢?”    杜云彤道:“陛下是您的亲儿子,皇子们更是您的孙子,王宏纵然这样说,天下人也不会相信的。”    太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慢慢道:“若是皇帝不是哀家的儿子呢?”    外面的雪似乎是止住了,寒风也觉得乏了,收了冷气,只余下雪压在树枝,树不堪重负,扑扑簇簇落下来的声音。    杜云彤有一瞬间的失神。    原本想不明白的事情,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太后除了对姜皇后所生的两位太子还算亲厚外,对于其他皇子,一直是不冷不热的。    更有甚者,如今的太子李晃,纯王李易,都比不上姜劲秋在太后心里的位置。    更别替因惹怒了太后,被太后嫁到蛮夷,发话她活一日,便不许广宁公主入大夏的广宁公主了。    太后对姜家人,可比对自己的子孙好多了。    太后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姜家人,又为何非要姜家女为后,虽说有拉拢世家之嫌,但嫁给正德帝的世家女,可不止姜皇后一个,荥泽郑氏,青州齐氏,甚至琅琊颜氏,哪一个不把女儿送给了正德帝?    太后没必要在世家女里选一个性格天真直率,根本不适合做皇后的恶人。    但若是姜家人,是太后的后人,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但转念一想,又对不上。    皇城里确实有传太后与姜度父亲的风言风语,可杜云彤觉得,年少时谁没有情窦初开的时候,太后年少倾心少年将军姜敬,也是颇为正常的事情。    再其次,以姜度的相貌来对比正德帝的相貌,虽说正德帝年龄大了,又沉迷女色,身体早就走样,远不及姜度出身将门的意气风发。    但杜云彤还是认真地觉得,抛去气度,单以相貌五官来看,正德帝的容貌也是不及姜度的。    由此可以推论,正德帝的父亲,多半也是不如姜度的父亲的。    先帝可大了太后十几岁,自古嫦娥爱少年,太后心悦姜敬,再正常不过了。    可再怎么心悦,那都是老掉牙的事情了,如今太后孙子都有了,重孙也在眼前了,年少粉色的梦境,指不定早就忘了个七七八八,更别提甘冒天下大不为给姜敬生儿育女了。    太后纵然有那个心思,也没那个作案时间啊。    蜀地离天启城那么远,太后纵然会飞,也要飞个小半月,太后权欲重,几乎次次都临朝,根本不曾消失在金銮殿。    思来想去想了半晌,杜云彤诚恳道:“王宏不去写话本,委实浪费了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太后垂眸,眼底聚起寒霜:“九五之尊眼中无父子,无纲常,无论做出什么事,也不足为奇。”    “只要哀家宵想了那个位置,皇帝便不是哀家的儿子。”    杜云彤呼吸停了一瞬,杯中的茶水晃了晃,道:“四皇子诬陷您夺位?!”    不是她太过吃惊,而是这个世道对女人的压迫,让人根本就不相信,女子称帝的事情。    她当初带着母亲的棺材与父亲合离,已经是世人眼里的异类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合离,就闹得如此之大,更别提什么女子称帝了。    太后临朝多年,对大夏朝的贡献不计其数,尽管如此,也并不得世家与朝臣的心,直至今日,还会有朝臣上让她退居幕后,安享晚年的奏折。    若不是太后以雷霆手段镇压,只怕连这种局面也维持不住。    杜云彤须臾又恢复平静,道:“四皇子果然是做大事的人。”    想常人所不敢想,做常人所不敢做。    还别说,这种事情,世人指不定真会相信。    太后把持朝政多年是事实,擅自打杀二皇子,吓“疯”四皇子,远嫁广宁公主,“残害”皇嗣都是事实,就连刚刚凉的正德帝,若不是太后出手,正德帝指不定根本不会凉这么快,还能在前朝后宫蹦跶。    一个妇人家,做这么多事情是为什么?    如果她只是个太后,那可以称得上是瑕不掩瑜,虽然手段狠辣点,但都是为国为民,谈不上失职。    但若是她的目标是皇位,那就不一样了。    正德帝昏庸可以说是她故意养成的,残害皇嗣是为了不让有人与她争位置,她所做的一切贡献变成了收买人心,一文不值。    杜云彤有些想为四皇子李晏喝彩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条条,一件件,让人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太后重新抬眉,迎着杜云彤逐渐平静的目光,道:“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不敢的?”    “这么多年,倒是哀家小瞧了他!”    太后随手打开贵妃塌下的金丝楠木盒子,光灿灿的皇帝衮服摆在里面,杜云彤喝茶的动作一顿,太后冷声道:“为哀家量身制作的衮服都送来了,哀家还有什么可推辞的?”    作者有话要说: 广宁/齐文心:呃,娘娘不穿可以送我的    快到中秋节啦    作者君发下小福利    这两天留言的都会随机掉落小红包哒!    祝大家团团圆圆,节日快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