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而彼时的太子殿下李晃, 手里摇着夜光杯, 笑眯眯地听着内侍说着杜云彤受太后邀请, 彼时已经到清宁宫了。 “哦?” 李晃拉长了声音,道:“已经到皇祖母那了?” 内侍称是, 又问李晃要不要过去。 李晃心思难猜, 但伺候李晃久了, 也能摸出一点门道。 他家太子殿下,凡事总爱凑个热闹,就好比这种事情, 依着他家殿下的性子, 必然是要过去的。 果不其然,李晃把杯里的酒水一饮而尽, 慢悠悠道:“她们算计孤的孩子, 孤岂能不过去?” 内侍们抬来太子鸾轿, 貌美的小宫女搀扶着李晃坐上轿撵, 秋季的天气不冷不热,正是最舒服的时候。 秋风拂面,李晃斜倚在鸾轿上,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内侍们抬着李晃往清宁宫走去。 在即将抵达清宁宫的时候,李晃手里转着暖玉,道:“停下。” 李晃勾了勾嘴角,道:“在这等妹妹就行。” 清宁殿外,李晃驻足,清宁殿内, 杜云彤劝着太后不要轻易对齐明烟下手。 杜云彤道:“齐明烟不是齐明嘉,她一心都为齐家打断,若太后对她下手,她必然声张出去,说天家不容于齐氏,逼齐氏造反。” “到那时,齐家便师出有名了,联合周围的萧家与颜家,与天家相抗。” 太后神情若有所思,杜云彤抿了一口茶,继续道:“侯爷出兵青州,本打着齐家不敬天子,伙同三皇子李昙谋逆作乱,这才堪堪稳住人心,让世人站在天家一边,可若是太后被齐明烟抓到了把柄,那局势就完全相反了。” 名声这种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但在世人眼里,却是非常实用的。 秦钧若无缘无故对青州出兵,必然遭受天下共同讨伐,可当打着齐家有错在先的旗号时,天下诸侯纵然心生不满,也不会做些什么。 但当天家有错时,九州的诸侯们完全可以用世宗皇帝有言,天子有错,诸侯共伐之的借口出兵勤王。 这样一来,局面便会倒向齐家。 兰陵萧氏,琅琊颜氏,都与齐家接壤,若齐家与这两家联合起来,那便占了大夏的半壁江山,纵然秦钧再悍勇,也难以同时与三家开战。 更何况,姜度不能与齐家纠缠太久,姜度深入蛮夷之中,音讯全无,秦钧拿下阳谷三城后,还要尽快去蜀地帮助姜度。 齐家拖得起,秦钧却拖不起。 身处蛮夷之中的姜度,更拖不起。 姜度之身入蛮夷,凶险重重,可以依托的人,又只有广宁公主一人,但凡遇到意外,依着广宁公主的性子,会毫不犹豫牺牲姜度。 拖一分,姜度便多一分的危险。 纵然姜度在蛮夷之中一切安好,可如何只身下山又是一个问题。 蜀军守备森严,山上的蛮夷也不承多让,大战在即,怎么会让一个蛮夷私自下山? 姜度只能呆在山上,等蜀军到来。 可三月之内,若姜度仍不会转,蜀军便会默认姜度已死,顺着姜度之前留下的记号,全面进攻深山。 两军交战,混乱一片,难免会顾及不到姜度,到那时,姜度就真的一点生还的希望都没了。 姜度是一点后路也不曾给自己留。 想起这件事,杜云彤仍是头疼不已,好在太后终于听她的劝,不再对齐明烟下手,杜云彤松了口气,准备辞别太后还家。 然而还没等杜云彤说出告别的话,太后一边饮着茶,一边漫不经心问道:“蜀地两月不曾上述职的奏折,可是出了什么意外?” 杜云彤眼皮一跳,手指慢慢搅着手帕。 到底是执掌天下数十年的摄政太后,政治嗅觉远比一般人敏锐,蜀地的消息一直被姜度瞒得死死的,她也能从姜度上折子的频率推断出姜度出了意外。 杜云彤很想对太后竖个大拇指。 拥有这种智商的人,怎就生出了正德帝那样昏庸无为的儿子呢? 大概是生正德帝的时候,忘记了把智商一并生下来了。 殿里的宫女内侍不知何时退下了大半,如今留在殿里伺候的都是太后心腹之人。 杜云彤道:“侯爷与齐家的战事仍在僵持之中,二叔率领蜀军前来相助,战事吃紧,二叔一时之间忘记上奏折也是有的。” “是吗?” 缭缭绕绕的熏香顺着镂空的瑞兽孔里飘了出来,晕开在太后周围,让人越发看不清她的面容。 “姜度领兵出蜀了?” 短短的一句话,却有着难以名状的威压,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杜云彤抿了抿唇,点头道:“是的。” 太后微微抬眉,上挑的凤目满是凌厉之色,道:“姜家儿郎,如今只剩姜度一人,哀家不希望他有任何意外。” 杜云彤秀眉微蹙。 太后姜家有着格外的好感,对于姜度的上心程度,远比对李易李晃多多了。 “云彤与太后一样,不希望二叔有什么意外。” 杜云彤四平八稳道。 “不,你与哀家不一样。” 太后放下了茶杯,精致的护甲轻轻滑过桌面,发出一声轻响。 “你要的是天下承平,哀家要的,是蜀地无忧,姜氏一族繁荣昌盛,永垂不朽。” 杜云彤手指微顿,抬头看着高座之上的太后。 太后威严如故:“哀家要你去蜀地走一趟。” 杜云彤瞳孔微微收缩,宫殿里的宫女内侍们低头垂眸,丝毫不意外太后说出这样的话。 太后抿了一口茶,慢慢道:“天启城,有哀家一人便足够了。” “是。” 杜云彤攥着手帕,道:“云彤遵命。” 原来的太后,虽然在李晃李易之间更倾向李易,但心里一直有着疙瘩。李易的妹妹广宁公主害死了姜后和两位太子,太后纵然处置了广宁公主,但每当看到那张与广宁公主颇为相似的李易的脸时,心里还是会不痛快。 心里不痛快了,又怎么会全心全意襄助李易夺嫡呢? 所以才会在做事的时候,丝毫不考虑李易的感受,比如把广宁公主嫁到蛮夷,再比如对李易的孩子出手。 桩桩件件,都表明着太后的态度:她虽然帮助李易夺嫡,但心里仍是对李易不满的。 而如今太后这般说,便是一概往常,下定决心护住李易,让她无后顾之忧,去蜀地帮助姜度。 杜云彤不再犹豫,辞别太后之后,出了清宁宫。 秋季是丰收,也是凋零的季节,皇城里虽有能工巧匠们精心种植的经年常绿的奇花异草,但当秋风四起时,还是会飘落几片树叶。 杜云彤摊开掌心,伸手接下一片叶子。 叶子尚是绿色的,纹理都很清楚,却还是早早地离开了树枝。 大概这就是天地之间自有定律,非人力可及。 太后因广宁公主害死了姜后,不愿全心帮助李易,而如今,又因姜度的原因,全心辅佐李易,当真是成也姜家,败也姜家。 不知蛮夷环绕中的广宁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秋风又起,吹落杜云彤掌心的叶子。 李晃身边的小内侍弯着腰一路小跑向杜云彤行礼,道:“翁主,太子殿下在前面的梨园等着您。” 杜云彤双手拢在袖中,道:“带路。” 这个时候,李晃找她做什么? 想了想,杜云彤觉得大概是为了齐明烟怀孕的事情,想让她劝劝太后。 太后沉浸后宫数十年,对后宫的掌控远在李晃之上,她若是真心想要谋害齐明烟肚子里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地步。 至于为何谋害李易的孩子闹了这么大的阵仗,是因为太后不爽广宁公主的缘故。 杜云彤穿花拂柳而来。 树荫下,李晃一手握着折扇,一手捻着一朵白花,他本就生的极好,有着雄雌莫辩的美感,只因平时太过轻挑,行动之间总带着几分色气之感,但当他什么不做,只拈花折扇时,那种与生俱来的风.流倜傥便再也说不尽了。 眼角眉梢皆是风情,偏他此时的神情淡泊,嘴角轻抿,有着一种美而不自知的天真之感。 天真? 杜云彤险些被自己逗笑了。 李晃的心思之深,连算无遗策的广宁公主都被他算计到了,他身上会有天真? 杜云彤摇摇头,觉得自己近期思虑太过,以至于出现了幻觉。 可见加班加点工作对人的迫害有多大。 等秦钧回来了,她一定做个甩手掌柜,什么都不做,让秦钧一个人去忙活。 杜云彤向李晃见礼:“殿下。” 李晃回神,熟悉的轻笑又堆在眼角眉梢,一声妹妹叫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杜云彤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把妹妹二字说得如此缠.绵悱恻,想入非非。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唤林黛玉都没他唤得的这么情深。 杜云彤抬了抬眼皮,手指抚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 如果手边有板砖,她大概会一手操起板砖,毫不犹豫地拍在李晃脸上。 像李晃这样欠收拾的,大夏朝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许是杜云彤的想揍李晃的想法太明显,李晃见好就收,换了口气与杜云彤说话。 李晃这个人,唯一的优点也就是知道看人脸色,脑袋转得快了。 小内侍弯着腰送来茶水。 杜云彤扫了一眼,是她最喜欢的甘萝叶。 李晃是储君,吃喝都有内侍试毒,内侍浅尝完甘萝叶后,杜云彤就没了再喝的胃口。 当真是喝不下去。 而李晃却是早就习惯了,一边抿着茶,一边与杜云彤说着话。 伺候的内侍宫女退下,只留下二人心腹的时候,李晃的话题顺水推舟地转到了太后害齐明嘉孩子的事情上。 “如花似玉的一个人,病病歪歪,不成模样,孤看了,委实心惊。此等事情,若是出在了孤的姬妾身上,孤实在不知,孤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 话虽说的悲凉,可脸上仍是笑眯眯的,一双桃花眼更是笑弯了眼睛,眼底一点也无悲伤神色。 杜云彤眼皮跳了跳,心里有点佩服李晃的面部管理。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保持着他那一贯爱笑的表情,当真是人才。 杜云彤道:“那日太子殿下既然好意提醒,今日云彤也投桃报李,提醒太子殿下一句话。” “哦?” 李晃挑着眉,笑吟吟道:“妹妹请讲。” “一动不如一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李晃没了荥泽郑氏做靠山,想要联姻的青州齐氏彼时又在经受秦钧猛烈的攻击,再像以前那般张狂无礼,便是自寻死路了。 更何况,现在的太后,已经不是原来的太后了。 李晃若是惹恼了太后,谁也不知道,盛怒之下的太后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连同床共枕的夫君,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太后都能下得去手,更别提又隔了一层的孙子了。 李晃听完之后笑意微僵,随后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随手扔了手里的白花,束起了折扇,敲着掌心,漫不经心道:“孤是太子殿下,孤需要做什么?” “孤什么也不需要做。” 杜云彤看了一眼李晃,道:“殿下明白就好。” 储君异位非同儿戏,李晃若不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太后想要废他立李易,也要费一番功夫。 当年被太后弄死的天子夫君,是一个比正德帝还要昏庸的存在,普天之下,巴不得他死的人大有人在,更别提早就被他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朝臣了。 太后把他弄死之后,朝臣们草草过了流程,就把他送入皇陵了,根本无人追究他的死因。 而李晃,只是有些好.色荒唐,远远没有达到昏庸祸国的程度,成为太子之后,对朝臣们也算不错,故而朝臣们对李晃的印象也由原来的一无是处,慢慢改观成李晃是一个也算勤政爱民的储君。 这种情况下,李晃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维持原状,朝臣们便会天然地站在他这边。 毕竟与他相比,李易的出身实在不算好,又有一个嫁给蛮夷的妹妹辱没了天家威严,而太后,更是以女子身份摄政,哪里比得上李晃来的正统? 大夏朝重规矩,只要李晃不出大错,天子之位,就是李晃的囊中之物。 至于秦钧执意用力李易为帝,杜云彤觉得,在李晃确有才能的情况下,秦钧是不会轻易发动宫变杀李晃立李易的。 秦钧看似冲动易怒,但比谁都理智,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喜怒相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选择国家利益。 他本就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 金乌西坠,残血如血,杜云彤向李晃辞别。 其实她也不大喜欢动不动就兵变血流成河的场景,谁不喜欢过安稳的生活呢? 若不是上位者实在太过庸碌无能,谁又愿意甘冒天下大不为只身犯险呢? 李晃轻眯着眼睛,道:“妹妹一路走好,孤就不远送了。” 秋色虽弄,皇城内仍有百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好不热闹。 小内侍们抬起软轿,杜云彤放下了轿帘。 信鸽拖着长长的掠影,落在杜府暗卫胳膊上。 千雁与百灵已经收拾好了行礼,随时都能让杜云彤动身去蜀地。 今日来送信的暗卫有点面生,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年龄,一脸的稚气。 低着头,指腹上有着常年习武留下的薄茧,一双眸子黑漆漆的,亮得很。 杜云彤接过书信,看了他一眼,道:“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立着的暗卫道:“侯爷恐姑娘有危险,故而派属下前来保护姑娘安危。 这声音,好像在哪听过。 “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寻羽。” 杜云彤打开书信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头,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少年,道:“宫、商、角、徵、羽,你是侯爷麾下排名第五的暗卫寻羽?” 秦钧的暗卫由五人统领,其名字皆以五音来命名,具体每人负责的职务,除了秦钧外,从无人知晓,是大夏朝最为神秘的存在。 世人只知道秦钧身边有宫七,而杜云彤,也只见过宫七和问徵,其他三人并不熟悉。 而今日,秦钧居然派了寻羽来保护她,可见蜀地之行多么凶险。 少年睫毛似鸦翼一般漆黑,道:“是。” “那便有劳你了。” 杜云彤翻看着秦钧写的书信,笑着道。 秦钧已经连下两城,最后的济阴不过数日也会被他收入囊中,等姜劲秋的大军赶来,秦钧便能把三城交给姜劲秋来防守,他日夜兼程赶赴蜀地。 这可真是好消息。 杜云彤笑了一下,笔尖蘸墨,给秦钧回着信。 要秦钧不要着急,战事为重,她去往蜀地的事情除了太后之外,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旁人不知道,自然不会在路上害她。 她的骑术并不精,秦钧的马又快,纵然等姜劲秋耽搁了一点时间,也会走在她前面,比她更早到蜀地。 次日清晨,杜云彤又上了去往皇城的轿撵。 只是那轿撵再回杜府时,下轿之人变成了百灵。 而原本该从轿撵里走下来的杜云彤,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出了天启城。 信鸽飞向天空,带着杜云彤的话语落在秦钧桌前。 秦钧刚从战场回来,一身是血,尚未来得及梳洗。 军机繁忙,那些原本不能容忍的洁癖说不得也要忍一忍了。 秦钧拆开信件,一目十行看完,随后扔在火炉里烧为灰烬。 “姜家府兵还要几日?” 秦钧问宫七。 宫七刚洗完手进来,脸上的血水仍在往下落,他也顾不得洗,只接了亲卫递来的锦帕胡乱一擦,道:“最快也要二十日。” “算一算时间,我们打下济阴城,姜家姑娘也就到了。” 秦钧眉头微动,道了一声知道了。 “注意王宏动向,莫让他拦截了姜姑娘。” 宫七应是,捡起一块桌上的饼塞在口中,一边吃,一边下去交代探子。 彼时被秦钧和杜云彤都挂念着的姜劲秋,正一身戎装马不停蹄往青州赶去。 蜀地在大夏的最南边,青州在大夏的北方,中间相隔着琅琊颜氏和兰陵萧氏以及中原之地,纵然日夜兼程,也要花费许多时日。 经过中原时,马逐溪早早地在驿站等候,替姜劲秋接风洗尘后,递给她一块质感温润的玉。 马逐溪道:“此玉经高士祝祷,有逢凶化吉之效,送给你,可保你凯旋而归。” 姜劲秋捏着玉,英气的眉眼里有着几分疑惑:“真有那么神奇?哪位高士?” 马逐溪一脸认真:“正是在下。” 姜劲秋:“...” 姜劲秋最终还是收下了那块玉,用根红绳穿起来,挂在了胸口。 在中原略作休整后,姜劲秋高扬马鞭,奔赴青州之地。 去往昌平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不为人知的古道,路程近,但并不好走,也容易遭遇埋伏,另一条路则是官路,路面平坦,只是比古道需要多花十日时间。 夜幕降临,姜劲秋停在三岔路口蹙眉,随行老将道:“古道太险,若王宏在古道埋伏,我军难以逃出生天。” 姜劲秋极目远望,树林葱葱郁郁,山脉连绵起伏,有几分梁州蜀地之感。 此山之后,便进入了青州地界。 青州地界上,秦钧正在浴血奋战。 姜劲秋知道秦钧百战百胜,素有杀神之称,但更知道青州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兵力远在秦钧之上。 两军相交,秦钧的黑甲军未必能从青州兵手上讨得便宜,继续续写他从无败绩的传奇。 耽误一日,秦钧便多一日的危险,她不敢耽搁太久。 二叔说的不错,秦钧于大夏来讲,是栋梁之才,中流砥柱,若无秦钧,大夏群雄割据之后,便是厮杀不休,百年困于战乱的局面。 秦钧不能死在青州之地。 她要尽快赶赴青州,援助秦钧。 姜劲秋道:“点五千将士为先锋,连夜先去探路,若无埋伏,明日清晨从这里取往昌平。” 老将微惊,连声制止:“将军,若有王宏伏兵当如何?” 姜劲秋手指微微颤抖,看向老将,道:“若秦钧战死青州,又如何?” 月色微凉,如水一般倾泻在身上,沾染的身上的盔甲越发冰冷。 老将一声轻叹,道:“便依将军所言。” 五千先锋连夜进入古道。 山峰之上,王宏眼睛轻眯,道:“蜀中援军?” 蓝色大旗烈烈生威,姜字迎风飘展。 副将一手挥下,滚石与箭弩齐发。 “慢——” 已经来不及了,山间飘起了浓重的血腥味。 王宏看了一眼副将,目光骤冷,道:“只是先锋部队,应让他们过去之后,再对蜀军大部队出手。” 副将忙跪下讨饶,王宏看也不看他,翻身上马。 亲卫军手起刀落,副将的人头滚落在山崖。 “去济阴。”王宏道。 亲卫军问道:“将军,我们不阻拦蜀军了吗?” “官道无险可依,驻守济阴方为上策。” 月落星沉,东方亮起鱼肚白,启明星在云层明明暗暗,仿佛在指引着路人前行。 哨兵一身是血奔赴蜀军,五千先锋全军覆没。 姜劲秋良久无语,紧咬着牙关,老将沉声劝道:“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 战马嘶鸣,姜劲秋闭眼再睁开,眼底一片清明,道:“日夜兼程,赶赴济阴!” 姜劲秋折损五千先锋军的消息传到各处,李晃笑眯眯说着青州多文士,名将唯宏,王将军实乃上将之才,屈居齐家之下委实可惜了。 李易眼圈红了又红,让人从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私库里拨出大半银两,送往蜀地,以慰烈士遗孤,聊表心意。 秦钧收到消息,眉头动了动,打开地图,与宫七计算着王宏从古道赶往济阴最快需要多久。 古道离济阴更近,王宏必然比姜劲秋先到,此时的济阴有将近二十万的兵力,王宏更有二十万之众,他彼时能作战的兵力不足十五万,且分布在阳谷和昌平两城。 驻守阳谷城的兵力是不能动的,兵力分散的情况下,也就代表着他只有七万兵力能够调动。 他没时间去感慨,也没时间去伤怀,他要思考的是,如何以七万兵力,战胜青州军的四十万大军。 在王宏大军到来之前,他需要部署好一切。 秦钧剑眉微蹙,左手食指点着济阴城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乔装打扮的杜云彤一路南下,在经过颜家的势力范围内,被一个身着水色长袍,外罩着玉色轻纱的锦衣男子拦下了。 男子摇着泼墨山河的扇子,道:“在下周自恒,在此等候姑娘多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秦钧:是时候表演真正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