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太爷巡村
没过多久,县太爷的马车就来了,车夫把车停在了村长家院外,有衙役掀开马车的帘子,有人帮忙在地上摆放凳子,有人伸手扶县太爷下车。二兰看着,不禁感慨,一个小县官,阵势都搞得这么大,生怕有人不知道他来了。 村长马上去叫了一家人出来迎接,“小人见过大人,欢迎大人到丰梁村。” 县太爷扫了一眼四周,没说什么话,只“嗯”了一声。 “大人里面请,寒舍已备好茶水,您歇歇脚。”村长马上带着县太爷进了家门。 围观的人们见到了县太爷的样子,也没见县太爷搭理他们,便各自散去了,茶厂的人们继续做手里的活儿。 县太爷没在里面呆多大一会儿,马上就和村长出来了,“这就是你置办的帐篷?” “回大人,正是,小人经济能力有限,只能给他们一个容身之地。” “嗯,”县太爷背着手走到了茶厂前面,“太守大人给本官回信了,并拨了一笔款项下来,用来安顿你们丰梁村的难民。” 村长一听,喜上眉梢,“多谢太守大人体恤,多谢大人。” 说是视察民情,其实县太爷哪儿也没去,就在难民帐篷周边转了一圈,然后又回到了茶厂。县太爷在厂外站了半天,“这就是你们丰梁村的茶坊?” “回大人,正是。”村长回答,然后又看向梁直,“梁直,还不快给大人搬个凳子过来。” “哦,是。”梁直放下手里的活儿,去搬了个凳子过来,“大人请坐。” 村长又道“给大人泡茶。” 梁直正要转身,县太爷慢悠悠道“不用了,茶水方才已经喝够了,你们……给我讲讲丰梁村茶叶的情况。” “是。”于是梁直只好陪在村长和县太爷旁边。 二兰把炒制好的茶叶拿出来簸箕里揉,心头突然一亮,要宣传丰安茶,这不是有个大好的机会吗?这县太爷是最好的宣传人员啊!于是二兰带着孟嫂揉完了一簸箕的茶叶,看县太爷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便马上去泡了一杯白兰茶来,送到县太爷的面前。 县太爷身边的衙役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大人不是说过不喝茶了吗?大胆刁民!” “回大人,这是咱们茶坊自己制的白兰茶,清香可口,好喝又解暑,请您尝尝。”二兰低着头,把茶杯举道县太爷面前。 “罢了,”县太爷抹了一把汗,慢悠悠道“本官正好也口渴了。” 二兰手上的茶杯被人端走,在心里偷着笑笑。 县太爷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品过后道“嗯……这味道倒有些特别,有一股香味儿。” 二兰一高兴,抬起了头,“是吗?大人您可喝得惯?” 县太爷看到了二兰的脸,“嗯?是你呀。” “啊……呃,是啊,是小人。”二兰道。 县太爷看到二兰后,又四下环视了一遍,“你丈夫呢?” “回大人,他也在呢,我们都在这儿做工。”然后二兰去将赵勤叫了过来。 赵勤过来,向县太爷行礼,县太爷点点头,“又跟你们见面了,这茶叶味道不错。” 赵勤道“大人喝得惯我们的丰安茶,是我们的荣幸。” “这茶叫丰安茶?” “回大人,您手上的是丰安茶中的一种,白兰茶,我们还有名叫甜怡茶的,您要不要尝尝?” “好啊,”县太爷把手里的茶杯递给了旁边哦衙役,“好东西我倒是感兴趣。” 于是赵勤和二兰两人退了下去,互相使了个眼色,心有灵犀,去取甜叶给县太爷泡茶了。 县太爷喝了甜怡茶,也温温吞吞夸赞了两句。正喝着茶,两个出去村里巡查的捕快回来了,汇报道“大人,丰梁村里安居乐业,一派和谐之景。” “嗯。” “那我们可要启程回去了?” 县太爷点点头,拍拍衣摆站起来,那两个捕快随着他抬头,看到了赵勤,喜道“老兄,怎么是你啊!” 赵勤礼貌与他行礼。 县太爷看着两人,“你们……认识?” 那捕快笑笑对县太爷道“大人,他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我中意的新人。” “哦?是吗?这倒是凑巧了。”县太爷摸着胡子笑道,然后又问赵勤“我们衙门都发出邀请了,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赵勤愣了愣,还没有反应过来,如今县太爷亲自开口,绝不是开玩笑,他该如何是好?要是方面拒绝恐怕不好。“回大人,小人……小人恐难胜任。” 县太爷瞧瞧他“不,我看你倒挺合适。”然后又对那捕快道“齐刚,任务完成得不错。” “我……”赵勤不知该如何开口了,他转头去看看二兰,二兰脸上也没有什么波澜。 “好,那你在这个月之内,选个日子来衙门报道,我会给你和他们一样的俸禄和轮休。”县太爷背起双手准备走。 二兰看着赵勤,赵勤还想上前去解释,二兰伸手拉住了他,对他摇摇头,然后对县太爷道“恭送大人。” 县太爷走出去了几步,突然又停下脚步转身,“对了,你们那个白兰茶和甜……什么茶,多少钱一斤?可否给我带些走?” 二兰和梁直一听,高兴得快要蹦起来,“好,好呀!大人您要多少?” “给我多装两斤,过几日本官要上临州去拜访太守大人,太守大人喜欢喝茶。” 二兰连忙去找了麻袋来,分别装了一袋给县太爷“大人,您看这些够吗?” “嗯。”县太爷点头道,然后示意身旁的衙役付钱。 那衙役掏出钱袋,问“多少钱?” “您看着给就行。”二兰笑道。 于是衙役掏了一两银子递给二兰,二兰举双手接过。“大人,您日后若需要,派人给我们说一声,我们给您送到府上。” “嗯。”县太爷转身离开,上了马车。 那个叫齐刚的捕快拍拍赵勤的肩,“兄弟,等你来哈,以后一起干活。” 赵勤拱手行礼“是,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