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从母不从父
姜姬见到了白哥,也听到了朝阳公主的“示意”。 王姻说:“她想要公主的支持。”他笑着说, “公主毕竟是鲁国公主。” 姜姬点头。朝阳已经从一无所知, 进展到开始察觉到诸侯国的作用了。 诸侯国和各城的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诸侯国可以依法屯兵建军, 而各城除了自己的城卫之外, 没几个能依法屯兵, 每年可以征丁服役, 但征过后要放还的,征完不放还,被人告了, 城主一家的脑袋都不用要了。 当然诸侯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比如它的官员体系是完整的,文武都有,从上到下。 一城之主, 最多吹一吹自己勤奋, 忠君;一个大王,他就可以吹自己勤政、爱民。 这就从根本上不同了。 所以一个诸侯想推翻一个皇帝的话,暂且不说成功率, 它是最有机会的。 同样, 诸侯王拳头够大的话, 哪怕它远在千里之遥, 都不会被人小看。 不然公主城坐在这里这么大个, 还吞了解县和新县两城——怎么到现在都没人过来问一句? 一来是看鲁国势大, 怕真把鲁国的反心问出来没办法收场。 二来, 则是徐公、陶然、朝阳公主自己尚且打不完, 根本腾不出手来找她的麻烦。 他们三个中的两个都还想要拉拢她呢。 当然,等局面稳定后,说不定那个“胜者”会想要管一管鲁国这个公主城。 所以怎么会让凤凰台稳当下来呢? 对不对? 王姻问:“公主,要怎么答复呢?”姜姬说:“就说我不愿意去。说,明明是朝阳公主将我赶出来的,现在就算叫我当皇后,我也不当了。既然不是皇后,这个祭祀我当然就不必去了。” 王姻点头,炮制出了一篇文章,呈给姜姬看。 她看过后说,“不必写得这么文雅,粗俗一点,直白一点。要记得,我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而且野心很大。” 王姻想了想,又写了一篇,这回再呈上去,姜姬就点头了,指着上面结尾那句话笑着说:“这句好,尤其好。” 白哥前脚进公主城,一顿饭都没吃就被赶出去了。 徐丛听说他是要去送回信,本想看一看回信,不料公主把白哥送出城后才把回信交给他,甚至不许他多停留,立刻派人“押”着他走了。 这叫徐丛心底涌上一阵不安。 他这段时间与姜姬朝夕相伴,对她的认识并没有加深,反倒是迷团更多了。 他以前在鲁国时只在外面街上听了摘星公主的许多传言,也见过鲁王,也与龚相交谈过。但他没能见到摘星公主。 摘星公主深居简出,跟传言中那个穷奢极欲的人不太一样。 后来在徐家见到的摘星公主似乎更古怪一点。她与徐家,从一开始她需要仰仗徐家,到后来她不知不觉就与徐家平起平坐,最后更是牵着徐家的鼻子走。 徐家上下,包括他都知道摘星公主喜欢权势,她到凤凰台来,为的就是夺取更大的权势。 可她的所作所为又把她往更远的地方推。 她明明可以利用朝阳公主,可她却偏偏故意惹恼了朝阳公主; 她本来与皇后之位只有一线之隔,却最后放弃了。 ……他认为,不是因为她突然怀了孩子才放弃做皇后的。 是因为她从来没想过要通过当皇后来得到权力。 白哥在路上打开了那封谢表——姜姬是这么告诉他的! 可里面写的是什么? ——“你现在想让我当皇后了?晚了!我不当!” ——“谁要当傻子的皇后?” ——“你想让我帮你?” ——“我帮你,有什么好处?” ——“没有好处,我凭什么帮你?” 全是**裸的质问。 这样的信怎么能送进去?! 白哥想先回一趟徐家,问一问徐公。 可他想了一路,觉得不能这样做。 说到底,这是朝阳公主和姜姬之间的对话。不管这个对话有什么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徐公,包括徐家都不应该在里面插一手。 徐公为什么一直“病”? 他就是不想让徐家也跟着卷进去啊! 徐家虽然一直在支持姜姬,外人看徐家也是一直在支持鲁国公主。 可鲁国公主被朝阳公主赶出凤凰台,徐家也没有站出来替她说话,更没有向朝阳公主进言。 将最有可能成为皇后的诸侯国公主赶走,还是需要一点理由的。 徐家连这样的理由都不替姜姬找朝阳公主要,外人再看,也觉得徐家其实并不怎么关心这个鲁国公主。 本来嘛,徐家如果有意,何不送自己的女儿进凤凰台呢?一个外来的诸侯国公主,有用,徐家就靠一靠;没用,徐家抽身而退,自己没有损失。 白哥打定主意后,将信送到了凤凰台才回徐家。 见到徐公,他把信的内容背出来,再说了他的看法。 徐公欣慰道:“长进了啊。看来青焰教了你不少。” 白哥既奇怪又羞涩,“师父,我做对了是吗?”干嘛要说是青焰教他的?八杆子打不着嘛。 师父又逗他了。 徐公让白哥下去了。 他看向凤凰台。 朝阳公主会如何应对呢? 最重要的是……他似乎有一点点猜到了那鲁国公主,姜姬,姜幽,她想干什么了…… 凤凰台上的事现在也能很快传出来了。 于是,徐公和陶然都听说朝阳公主大怒,在看了一封奏表后要殿上武士去徐家捉拿一个人。 陶然大喜。 徐公命人紧闭大门。 殿前武士来了,当然也不敢对徐家如何,客客气气的敲门,客客气气的说请前几天去凤凰台送信的白哥出来一下,朝阳公主召见。 徐家不开门。 过了一阵,徐家派人在门内问:朝阳公主是何人? 她为什么要召白哥? 白哥已娶妻有子,他不去。 殿前武士被噎得吐血,左思右想,灰溜溜地回去了。 因为他们要是闯进徐家抓人,这话就更不好听了。听听徐家那意思,好像是朝阳公主思慕徐家少年——要把人给如何如何一样。 他们要真把人给“抓”进去了,不就坐实了吗? 陶然得知后,十分可惜。可又不觉得奇怪,这才是徐公的手段嘛。 那朝阳公主再如何,也不过是一介女子而已。 朝阳公主还想再派人来抓,这次哪怕把徐家给踏平了,也要把人给她抓来! 这回立刻就被劝住了。 她封了那么多官,其中也有那么几个算是有点本事的。 见她要对徐家来硬的,连忙把话题绕开,提醒她,她的主要目的是对鲁国公主生气,不是找徐家的麻烦,当然,徐家那人敢送上这么一本“谢表”,也确实该杀,等日后腾出手来再收拾他! 先来看看鲁国公主啊。 那人品着谢表,对朝阳说:“长公主,其实那鲁国公主,是在向您求饶呢。” 朝阳听不懂,“是吗?” 那人知道怎么劝朝阳才能让她听话,自然能把话给编圆了。 他说,谢表上,这鲁国公主先是自报了家门,点出了她出身鲁国,深受鲁国上下的爱戴。 在朝阳看来,那叫炫耀,还是极其粗暴的炫耀。 他又说,这鲁国公主又提了鲁国有许多兵马,兵强马壮。 朝阳把这一段给忽略过去了,此时听到这人提起,就道:“那跟她有什么关系?” 这人说:“依我看,这就是鲁国公主告诉您,她能为您做的事。”他说得更直白点,“她的意思是,鲁国兵马,可以为您所用。” 这个一说,朝阳就来兴趣了。她的火也消了,问他:“那后面,她又说不肯当皇后。” 那人说:“她当了皇后才更麻烦。既然她不当,那就不让她当。” 朝阳说:“那……她不能白让我用鲁国的兵啊。”她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过了几日,整个凤凰台都接到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徐公接到抄录的圣旨后就跳起来了,冲到院子里,踩在冰冷的石板上,被白哥和童子们连忙扶了回去。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徐公握着圣旨,整个人都在发抖:“她想要、想要……” 陶然看到圣旨,啼笑皆非。 “这是什么东西?”他把抄录的圣旨扔到一旁,“可笑御玺竟用来做这等儿戏的事。” 他的从人捡起一看,也不解道:“……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突然封这鲁国公主为安乐公主呢?” 就算是从人,也察觉到不妥的地方。“这样,这鲁国公主不就跟陛下是……”表姐弟?堂姐弟? 不对啊! 徐家,徐树看着圣旨也在不解,“这圣旨上说,因为鲁国公主是永安公主之女,所以也可以封为公主。这话不通,自来从男不从女,从父不从母。这样一封,这鲁国公主的尊位不是从其父而得,而是从其母而得。这不乱套了吗?” 徐公已经不再装病了,他穿戴整齐,坐在榻上,说:“这不是个例。” 说罢示意白哥背史书给徐树解释解释。 白哥听话的开始背书:“灵昌十年……”徐树摆手:“好了好了,我知道,灵昌帝嘛。” 灵昌帝是大梁皇帝中一个挺普通的皇帝,他有一女,封为新平公主,公主嫁人后,生了儿子和女儿后,灵昌帝很高兴,就让公主的儿子和女儿不从父姓,从母姓了。 这在当时还被传为佳话,就是现在,也把这一段当成是灵昌帝对驸马一家的赏赐,而不是折辱。 可见,皇帝嫁女儿,之后女儿生的孩子从母姓而非父姓,很正常,是荣耀来着。 徐树说:“但……”他清了清喉咙,“这个永安公主并不是嫁到鲁国啊。” 这不能细数,细数起来更复杂。 首先,永安公主嫁的是晋国东殷王;跟鲁国公主有父女之缘的那个鲁国先王,他的生母是永安公主的姐妹,长宁公主。 所以严格算起来,永安公主与鲁国先王,乃是姨甥。 然后两人是野合,没有成婚。 鲁国公主这样的身世…… 徐树看这道圣旨,觉得朝阳公主真是……替自家脸上抹了好大一块灰啊。 亏得那晋国小,不怕他们找上门来。不然细究起来,晋国这脸丢得可不小。 最叫徐树惊讶的是,徐公竟然不当一回事。 “与你我何干?”徐公说。 屋里很安静,没有人敢说话。 白哥连头都不敢抬。 徐公平时温和慈祥,但他现在的样子,才是白哥和徐树从小见惯的“父亲”与“师父”。 “与天下何干?”徐公平静地说,“不过一儿戏罢了。多一个公主,少一个公主,又有什么区别?” 徐树犹豫了下:“那这样一来,鲁国公主就不能再为皇后……” “她当然不能再当皇后。”徐公塔拉着眼皮,“既然如此,就送她回鲁。早一日回去,早一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