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做馒头
蟠儿来到沦海楼,看到几个小童悄悄躲在门外偷看。 他身后的侍从吓得脸都白了,想提醒小童,却一步也不敢动,更不敢出声。 以前,他从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活下来。 他认识的人都死了。父兄叔伯不知在哪里,母亲姐妹却就死在他的眼前,被那些抓丁的人当场杀了。 听说,这是为了不让他们逃回来,所以才当着他们的面杀了他们的家人。让他们知道,家里已经没人掂记了,都死光了。 大河就是这样,从他亲眼看到小妹妹的头滚到地上时,他就知道,他的家没了。 耳朵还回荡着父亲的哀求哭喊:“卖了她们!别杀啊!卖了她们!求求你们啊!!” 他们被人驱赶着,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不知何时,父亲、兄弟、叔伯,认识的人都不见了。 他想,他们是都死了? 他什么时候死呢? 他们没有食物,没人会给他们吃的。渴了,就舔地上、草上的水滴解渴,饿了,就忍着。 每当放粮时,营中都会发生争斗,他从不上前,呆呆的看着那些人打得血都冒出来了还上前打,最后死掉的人肉都是烂的。 什么时候死呢? 他一直在等着自己死的那一天。 可是,那一天,营门打开了,所有人被驱赶出去,那个守在门口的人在他经过时把他赶到了另一群人中。 他发现周围都是小孩子。 他忘了自己也是个小孩子。如果还在家,他今年还能吃到娘给他煮的那个红皮鸡蛋…… 大人们被赶走了,他们这些小孩子却被赶到了另一边去。 他们会死吗? 小孩子没有大人能干活,他们会死吗? 他们被赶下河,把身上脏的地方都洗干净才能爬上去,没洗干净的人会再被赶下来。 他们洗干净后,又回到营中,但每天都有人带他们出去干活,在干活的地方吃饭……他每天都能吃两大碗麦饭,就算里面有一半水也没事,他能吃饱。 然后,他们就听说了,这是因为杨大将军生病了,现在是公主在管他们。 公主? 什么是公主? 听说公主是大王的女儿。 听说公主是坐着神鸟落到地上来的。她穿着金银彩霞织成的衣裙。 他没见过公主,但吃着麦饭,他就相信一定是公主带给他们这么好的生活的。 听说公主用手一指,地上就能长出粮食来,才会让他们这些奴隶都有麦饭吃。 听说公主仁慈,不让他们和大人干一样重的活才特意把他们分开。可是,虽然活干得少,粮食却半分不少。 这样的公主,为什么不早点来呢? 如果她早点来,说不定大家都不会死了。 然后,姜司官就来了,他像仙人一样。 他带走了所有还没有麦子高的人。 他比麦子高,可姜司官也挑中了他。他把他们带走后告诉他们,公主需要一些侍童。 他们要去侍候公主?! 会见到公主吗? 他们被编了号,他是廿八。他们又洗了澡,剃了头发,换上了新衣服,学习了怎么侍候公主。 他们不想被赶出去,可是他们足有三百多人,公主会需要这么多人侍候吗?为了争着留下来,有人在睡觉时想用枕头闷死别人。被发现后就被赶了出去,连当时望风的、帮着按住那人手脚的人都被赶了出去。 姜司官说,他们不会死,因为公主不喜欢杀人,他们只会被编入罪籍,去干活。干很重的活,直到死去。 没有人想被赶出去,这次以后,没有人敢再做坏事了。 姜司官把大家分开,不知怎么回事,感情好的人都被分到了一起,他就和三个要好的人一起到了姜司官身边当侍从,姜司官有时会让他们跑腿传话。 姜司官教了大家很多东西。别人说某某时,他们要答什么,还有当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他们要背下来,回来学给姜司官听。 还有什么人能够带进来,什么人需要马上通报,什么人要通报给姜司官,什么人通报给卫太守,等等。 年纪大的多数都能学会,年纪小的就不行了。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学的最好的去了大门外,他和几个年纪最大却学得慢的被姜司官带走了。而学得最差的是年纪最小的,那五十多个孩子还以为自己会被赶出去,看到大家都有活干了,就剩下他们了,还在屋里偷哭。 结果他们都去了公主身边。 姜司官说,公主心地最善良了,舍不得把这些小孩子赶出去干活,她不会打人骂人,所以这些小孩子就算犯错也不要紧,就让他们都去侍候公主了。 公主那里还有很多姐姐,大河亲眼看到那些姐姐会抱着最小的孩子给他穿衣服,他尿裤子弄脏了新衣服,她们也只是疼爱的笑话他,再替他换衣服,那一天,光屁股的小孩在庭院里一边跑一边躲,身后追他的都是跟他一样大的侍童,他们的玩笑声叫破了天。 大河来传话,不知不觉就在那里看呆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朋友来找他,也跟他一起怔怔的看了很久。 这样的日子……像做梦一样…… 所以,大河绝对不想让这些刚刚忘到过去的小孩子犯了错再被赶出去。 他焦急的看着那个曾经光着屁股在庭院里被人追的男孩,束手无策。 可他惊讶的发现,一向铁面无私的姜司官竟然没生气,他站在那里,面带笑意的看着这些孩子偷看公主。直到一个小孩子回头发现了姜司官。 这个孩子倒抽一口冷气,扑通一声跪下来。 其他的孩子也都发现了,扑通扑通的跪了一片。 姜司官温和的笑着问他们:“你们在看什么?”他好奇的往里望了一眼,压低声问,“公主在做什么?” 大河顿时紧张起来!生怕他们答错! 光屁股的男孩叫小溪,他本没有名字,问他名字时,只记得家乡有一条小溪,就成了小溪。 小溪紧张又害怕的连连眨眼,摇头,“不、不知道。” 姜司官对他笑一笑,还疼爱的摸了摸他的头,转头又问小溪旁边的男孩:“你告诉我。” 那个男孩看着姜司官,脸都吓白了,却蹦出来一句:“不能告诉你!” 大河松了口气。 姜司官站起来,没有再理他们,径直进去。 小溪还跪着,突然扑到他腿上抱住,“你不能进!” 其他小孩子也突然反应过来,上前把门给堵严了。 小溪说:“我我我……要去禀告公主,还请姜司官稍待。” 姜司官点头,“有劳。” 小溪滚进去,不多时就听到公主在里面笑着说,“让他进来。” 公主大概也早听到门前的动静了? 大河看到姜司官进去,这些小孩子还有些惊魂未定。他心里虽然替他们高兴,可却不敢提点他们一句半句的。他和其他人留在门外,剩下的小孩子看了他们两眼,围在一块“悄悄”商量了一下,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也都进去了。 殿中,姜姬看着小溪他们警觉的视线,实在很想笑。 不知蟠儿是怎么教他们的,这些小孩子的警觉性很高,对所有进出沧海楼的人都虎视眈眈的,哪怕是卫始、蟠儿,他们也一样警惕的很。 现在卫始他们也都搬出去了,如果不是这些小孩子搬进来添了些人气,她一个人住着真是太冷清了。 现在他们上过茶后,一溜八个,左右各一排的守在她座前。 蟠儿被隔绝在座榻之外三步远处,这已经是很近的位置了。如果是他们不常见的莫言进来,只能坐在五步远之外。 蟠儿却不觉得这是冒犯,他看向公主榻前案几上摆着一块发黄的面疙瘩,它已经酸了两天了,现在殿中一直弥漫着这股酸味。 几天前,公主好像是想学做饭,让人拿了面和水来,亲手和面,但不和多,只和了半盆,分成几块,和完后却不让人拿去蒸,而是用湿布包着,分别放在盆中,置到案上。 然后一些被公主弃之不用,最后只剩下了两块,一块在这里,另一块被放在背阴处。 公主也不像是要吃它,但是会偶尔拿起来闻一闻。 他一直不懂公主在干什么,直到昨天公主似乎是心情好,问他:“酸得很好闻?” “……”蟠儿。 虽然不懂公主为什么会喜欢发酸的面,不过既然喜欢,也不算什么,听说还有人喜欢发酸的衣服呢,公主的爱好不是也很文雅吗? 直到今天,他已经能很坦然的对着公主案上的酸面疙瘩,还能赞一声:“今天更酸了。” “对。”姜姬有点犯愁。她没自己发过面,只是记得好像是这么做剂子的,酸成这样,可以了? 蟠儿就见公主又让人取面和水来,再次和了一盆面,然后把那块酸面疙瘩也和了进去,再罩上一块湿麻布,放在盆里,盖上盖子。 蟠儿:“……” 可能是想再发一盆。嫌酸味不够浓吗? 姜姬一天看了两三回,一直到晚上,掀开盖子觉得面好像是发起来了,却不够大,她明明记得以前发面很容易就能发到一倍大,是自制的酵母失败了…… 但味道是对的,就是还不够酸。 可能是气温不够高,可是如果天再热一点,她担心长霉,现在天凉了才敢试验。 她一直觉得发酵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让食物变多。一块面经过发酵就能变成两倍大,那就等于食物变多了一倍。 这在食物不足时是非常珍贵的技术。 可她在鲁国王宫住了几年,没发现他们用发酵技术来做面食,所谓的蒸饼也只是水和面后直接上锅蒸,仍然是死面饼。 以前,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她要养活一个城的人,这才想起来。 蟠儿第二天来,发现公主正在看那个盆,看到他来,公主叫他过去,指着盆里的面团说:“你看一下,变大了吗?” 看太多次,她反而没办法确定它到底大没大了。 蟠儿探头一望,昨天他也是夸奖过这块面的,今天再看…… “大了。”他有些不解。公主昨天又和了面进去?那怎么会不知道它大没大呢? “大多少了?”姜姬问。 “约一倍半有余。”他道。 “呀,会不会发过了?”他听到公主这么说,然后就连忙让人抬锅进来。 接下来的一切都让他看不懂。 虽然他也在帮忙。 先帮公主点火,然后看公主要在锅内加水,也帮着加上了,再放进去的却是个平筛子,然后是湿麻布,最后是那块酸面。 公主似乎很熟练,又仿佛有些生疏,她先揪下一大块面来,凑在鼻间一闻,点头,发愁道:“可能真的发过了,太酸了。” 她把这块酸面放到一边,剩下的被她揉成杆状,再一块块揪下来。揪下来的小酸面团再被她揉成球。 水开了,公主把酸面球放在湿麻布上,盖上盖子,等。 不知过了多久,一股酸面味飘出来。公主仔细的闻着,似乎在判断这味道合不合心意。 蟠儿此时已经明白公主是在做吃的。可这是什么食物呢? 不像饼,而且它发酸…… 一会儿一定不能让公主吃! “可以了。”姜姬让人揭开盖子,吹散蒸气后,馒头没有再发得更大,之前发过了。 她捏出一个,闻着熟悉的味道,这暄软的手感。 “公主!”蟠儿一个没看到,公主已经咬了一大口,还烫得一个劲呼气。 有点酸。好,面真的发过了。但味道是对的,她也把面剂子留下来了,一会儿再做一次,掌握好时间。这个技术想推广开来可能有点难,一开始不太好掌握,很容易面团就坏了。 她正皱眉沉思,就见蟠儿也拿了一个,吹了吹,也咬了一大口。 “好吃吗?”她笑着问他。 有点酸。但口感和他吃过的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同,如果没有这个酸味,想必会更美味。但这个酸味习惯以后也不坏。 “好吃。”他又吃了一口,几口吃完了。 姜姬看得出来他是为了支持她而硬吞的。 她笑道:“这个做失败了,正确的做法不该这么酸。我一会儿再做一次。” 还做? 他不认为公主会为一个游戏花这么多功夫。 卫始去找姜司官,结果人不在金碧馆,听说上午去见公主后就没回来,十几个商人等在金碧馆呢。 他只好来沧海楼,站在门外却闻到里面有食物的味道。 公主的侍童尽职的拦住他,“还请太守稍待,容小的通禀公主。” “多谢。”他道。 这些人都是姜司官找来的,年纪大的都被放到了外面,公主这里留的全是年纪小的。这些小孩子都小到不会看人脸色,甚至根本不理解“太守”是什么意思。他们只见过他和其他人在公主面前低头行礼,就把公主当成了最大的人,对他和其他人没有半分畏惧。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忠心于公主。 这样的手段……真不愧是蒋家出来的。 侍童去而复返,对他一礼,“请太守随小的来。” 卫始走进去,看到公主和姜司官手里都拿着一个……圆饼? 连殿中侍童都一人一个吃得正香。 姜司官正喃喃自语:“原来……如此!一半的粮食!这样等于多了一倍!” 卫始耳朵很灵,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问:“粮食怎么才能多一倍?” 姜司官草草看了他一眼,不理他,起身,跑到门前,再次进来,对着公主三跪九叩。 他抬起头,对公主说:“公主此举,活人无数!” 姜姬看卫始一脸不解却忍耐着不开口,让蟠儿起身,也叫他过来,道:“其实不能真的多一倍,因为这个技术其实不好掌握,一开始肯定要花些功夫让大家习惯。还有,只有小麦粉能这么做,别的谷类磨粉都不行。” “那也不难。”蟠儿立刻想到以后多买小麦。 卫始听了前因后果,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但却没有半分怀疑。 立刻道:“公主,我立刻选几个人来学习此术!” ……姜姬有时觉得,她这个身份是不是本身就是免检标志?怎么没人怀疑她为了造势而造假呢? “那就让人来。”她道。 蟠儿道:“必要可信之人!” 卫始道:“的确!” 她就看到两人热火朝天的议论起来,半点看不出前几天两人还在她面前吵到快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