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回话
胡氏愣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恢复平静。 赵清海托她向二房提亲, 她已经够诧异了。现在,赵清海竟然替弟弟向她求娶小枝。 赵清河是来他们家不假, 可是这家伙是什么时候盯上自家闺女的?胡氏想着赵清河以往的言行举止,她到现在为止,还是没能找出来破绽和不妥来。这孩子隐藏得挺深呀。胡氏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赵清河。 赵清河被她看得手足无措,但他还是尽量绷直身体,神色尽力显得很镇定, 以免自己失了仪态。 胡氏对于赵清河的观感是非常好的, 一直觉得这孩子少年老成, 稳重踏实, 又勤奋好学。平常提起他也是满嘴的夸赞。然而夸赞归夸赞,这要当女婿考虑的方面就太多了。人品肯定是要好的, 可是家境也不能忽视呀。他们小百姓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个实在。她吃过穷的苦, 可不愿意闺女嫁过去受穷。 赵清河人是不错, 可是他的家庭太糟了,不是一般的不好。别人家穷归穷些,好歹父母都在,也有个亲戚扶持, 可是他们家……亲爹糊涂, 后娘撑家, 家里不但有同父异母弟弟妹妹,还有后娘带来的兄姐,这么乱糟糟的家她的小枝怎么能嫁过去? 胡氏心电念转间, 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她顾忌到赵清河是儿子的好朋友,又经常出入他们家,这层关系,让她不好直接拒绝,想了想,便决定婉转地拒绝他,但今天不能让这兄弟俩太难堪,她便笑着对赵清海说道:“清海呀,你们也没个大人教,不懂得这提媒的规矩,你们好歹要请个媒人。” 赵清河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清河是要请媒人来着,可是我们来得急,一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媒人,所以就这么来了。” 胡氏没说答不答应,她只是含糊地说道:“行啦,你们两个跟小北好久没见了,先到他书房里呆会儿,一会儿我让小花给你们送点心去。” 赵清海和赵清河面面相觑。 赵清海张口想说什么,就见赵清河冲他摇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了。赵清海只好闭口不言。 张小北赶紧依照娘的意思招呼两人进书房。 赵清海一进书房就拽着张小北急声问道:“小北,你说婶子是什么意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张小北还没说话,赵清河就自嘲地说道:“婶子看样子是想拒绝,之所以没有当场说,是在咱俩留面子。” 赵清海有些傻眼。 赵清河十分清楚他和小枝肯定不会很顺利。这个结果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本来还想再等一顿时间,等手里的积蓄再多些,也好有底气些,但是他哥说得也对,时间不等人。就算再等一段时间,他也不一会一举变成富人,但是张小草出嫁之后,给小枝说亲的人会越来越多,不管张家答不答应,他至少得给小枝做出一个表态。 张小北安抚两人:“你们两个稍安勿躁。这会儿我娘应该去问我二姐了。我去看看。” 赵清河用期望的目光看着张小北:“好兄弟,我成与不成,关键就看你。” 张小北笑道:“你说错了,此事成功与否关键是在我二姐。”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 张小北悄悄来到二姐所在的厢房门前侧耳倾听,果然,他娘正在跟二姐说话。但是说话声音太小了,他听得不甚清楚。 张小北只好像壁虎一样贴紧了继续听。 突然,门被人推开了。张小北被闪了一样,很没有形象地趔趄着进了屋。胡氏随手又把门关上,转头用责怪的眼神看着他。 张小枝低头不语,想笑又不敢笑。 胡氏盯着张小北半晌不吭声。 气氛有些尴尬。 张小北为了缓解气氛,故作轻松地说道:“娘亲,我是你亲儿子,你怎么故意害我出丑?” 胡氏依旧盯着儿子,用鼻子哼了一声,“小北,你翅膀硬了是?连娘也敢欺瞒了。” 张小北不解地问:“娘,你可不能冤枉我,我哪里欺瞒你了?” 胡氏嗔怪道:“你还说你没欺瞒?你敢说赵清河对你二姐有意的事,你不知道?” 胡氏这句话让张小枝窘得满脸通红。 张小北可没他娘吓住,他心平气和地说道:“娘,二姐长得好看又能干,性子又好,正值妙龄,有个把人喜欢不是应该的吗?我承认,我是察觉一些,可是赵清河性子很沉稳,来咱家从来没做出什么越轨之事,人家这点小心思我总不能宣扬得人人皆知。” 两人在这争执,张小枝插嘴也不是,不插嘴也不是,她的性子文静腼腆,又不像小叶那样泼辣大方,听着了几嘴,实在呆不下去,便悄悄地推门出去到隔壁屋。 胡氏也没管她,她这会儿正跟儿子掰扯这件事呢。 张小枝一离开,张小北便试探道:“娘,二姐的意思是……” 胡氏冷哼一声:“能有啥意思,俗话说得好,儿大不由娘,闺女大了不由娘。你二姐竟然说,她不怕过苦日子,这孩子脑子是不是傻了?她自个儿又不是没吃过苦,咱家的这日子才好过几年呀。老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任你有多深的情份,这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也能把情份磨光。到时后悔就晚了。” 张小北说道:“娘,你也说了,咱家的日子也没好过几年。可见这只要人靠谱,日子还是能过好的。我知道清河家里是太糟糕,可是他这个人,人品好,心境坚韧,明事理,脾气又好。前途也不错,不说大富大贵,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而且,他对爹娘也彻底死了心,将来成亲后,二姐也不用侍奉公婆,他们可以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其实仔细想想,也蛮不错的。” 胡氏摇头叹息:“你跟你二姐一样,都是年纪太小,没有经验,把事情想得忒简单。别的不说,赵清河如今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赵家不能回,他们成亲后住在哪儿?难不成小枝也跟着他一起住潘家食肆。你想想,同样是姐妹,你大姐家又是有客栈又是有食肆的,你二姐却得寄住在她婆家,这时日一长,你二姐的心里还能平静得了?再加上外人的闲言闲语,你二姐说不定就后悔。” 张小北说道:“娘,谁说他们成亲后要住潘家食肆了?赵清河是个童生,又能挣钱,攒个两年,在县城里买栋宅子不行吗?” 胡氏瞥了张小北一眼道:“他是童生,他不继续往上考呀?读书有多费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专心读书,他没空挣钱养家,到时家里里里外外还不得你姐操持?若是挣钱养家,他就没空专心读书,不专心,又怎么能考上秀才举人?你说的前途又在哪里?” 张小北一脸无奈,他只好说道:“娘,咱们千说万说,你得顾忌二姐的意思呀。” 胡氏的语气也软了下来,“我是你们的亲娘,我还能害我的亲闺女?我就想让你二姐也跟你大姐一样不行吗?” 张小北道:“像大姐一样不是不行,可是二姐不是大姐,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姐那样的机缘,能遇到潘云博那种各方面都合适的。咱们普通人家谁没点缺点,哪能样样都完美。算了,娘,别的我不多说了,等爹回来,你再跟他商量商量,赵清河这边先别回复,等过完年我大姐出嫁后再说。” 胡氏点点头:“回话的事你去告诉这兄弟俩。” 张小北苦笑一下,推门出去。 胡氏突然想起还有什么事没办,也匆匆出门了。 张小北正要回书房,就见隔壁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隙,张小枝在屋里说道:“小北,你去告诉赵清河,就说、叫他尽管放心。” 张小北:“……呃,好的,我保证把话传到。” 张小北再回书房时,这兄弟俩就那么眼巴巴地看着他。 赵清海是个急性子,先开口问道:“小北,到底咋样?你娘咋说的?” 张小北看了看赵清河道:“我娘说眼看就快过年了,我大姐年后又要出嫁,等年后再给你回话。”说完,他又看看赵清海:“你也是一样,年后再说。”赵清海和小叶的障碍不大,但赵清河的就不一样了。 赵清河听到胡氏没有直接拒绝,便大大松了口气。 本来,他就没指望人家会立即答应。 张小北又压低声音把二姐的那句话告诉了赵清河,赵清河宛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不想东想西了,决定耐心等到明年。 张小北想想她娘的顾虑也不无道理,若是二姐嫁给赵清河人,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这确实不是个事儿。 他想了想便说道:“对了,清河,要不你拿出积蓄,我们这些人再帮你凑凑,你在县城买个小院子先住着。” 赵清河正色道:“其实我早有此想法,只是钱不凑手。” 张小北又问县城的房子价格,赵清海说房子什么价位的都有,根据房子的地段和房屋质量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最便宜的应该是城北那一带,但是那里人太杂乱,不是个好去处,贵的就是潘家食肆那边,不过一般人买不起。 三人又在书房坐了一会儿,便到了午饭时间。 张家的饭菜跟往常一样丰盛,不过,这却是赵家兄弟吃得最为拘谨别扭的一顿饭,两人是满身的不自在。 等到吃完饭,两人就借口有事便匆匆告辞。 张小北送他们出门时,赵清河突然说道:“小北,就在刚刚,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张小北怔了一下,“嗯?” 赵清河脸上扯出一丝笑容,缓声说道:“我决定跟我哥一起去做生意。” “你要做生意?什么生意?” 赵清河道:“我还没想好,但是我肯定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必须得拿出点行动才能让你娘把小枝交给我。” 张小北知道赵清河是个谨慎的人,他应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他低头沉吟片刻,说道:“你等我一下,我抄的两本书忘了给你了。” 张小北迅速返回书房,找出那两书,然后再小心地把书柜挪开,抠下一块砖头,从里面找出一个铁盒子,拿出里面的碎银,他掂了掂,大概有十二三两,这些钱有一大部分是潘家食肆的分红,剩下一部分是他抄书赚的钱。他都存着没花。现在就拿出来借给赵清河当生意本钱。 张小北把钱装进荷包,再找了个包袱皮把书还有荷包一起装进去把包袱系结实了,一路跑过拿给赵清河:“书我给你装进去了,回家一定要记得看。” 赵清河道过谢,笑着接过了包袱,三人挥手告别。 赵家兄弟离开后,张耀祖也从木匠家回来了。胡氏就把他们俩来求亲的事告诉了张耀祖。张耀祖也是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跟胡氏一样,对赵清海和小叶是不置可否,这毕竟轮不到他们作主。但对于赵清河和小枝,那就是不同意。 胡氏叹了口气道:“我已经答应清河了,这事年后再给他回话。” 张耀祖摇头:“啥时候回话都一样,咱们家小枝寻的人家不能比小草差了。” 腊月二十八那天,张小草终于回家了。是潘掌柜和潘云珠亲自送回来的。张家人自是热情招待不提。 张小草一回到家也听说了赵家兄弟提亲的事,不过,她站过妹妹这一边,说只要妹妹同意,她就支持。 这是张小草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新年,胡氏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筹办年货,格外优待大女儿。做了许多张小草以往爱吃的吃食。 张小草想着出嫁在即,跟家人也更亲密。特别跟二妹小枝,整天有说不完的话。 二房那边,张发财和杜氏到底还是没扭过张小叶,最终答应了赵清海的求亲。 而赵清海和赵清河却在过年之际,离开了成新县。 张小北收到了赵清海的朋友送来的两封信,一封就是赵清河的,只有寥寥数语:“……书和银子都已收到,多谢,我和哥哥出发去外县,后会有期。” 另一逢却是黑妮的,张小北看着上面那歪歪扭扭的字体,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的进步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