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农门贵子 > 第42章 提童试

第42章 提童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人一听到李先生叫他们, 也不知是什么事, 互相对视一眼,便一起去了书房。    李先生端坐在椅子上,他的气色比年前好了一些,整个人也略略丰腴一些。张小北发现过完年后,大部分人都胖了一些,当然, 谁也没有王世虎胖得那么明显。张小北目测他胖了至少五斤。    李先生指了指面前的凳子示意两人坐下,尔后才慢慢说道:“你们两个也开蒙半年多了,这半年来, 我也从不会教书, 变成略有心得。过年期间,我拜访了一些故友, 请教了他们一些问题,再结合你们的水准仔细考虑了好久,觉得你们两个资质都不错,又勤奋好学, 因此我想从今年开始, 按部就班地教你们学四书和五经还有一些子学和史学, 三年以后, 我想让你俩下场去应考童子试。”    张小北和王世虎再次对视一眼, 王世虎率先发问:“先生,三年后我真的能去参加童子试吗?可我觉得我学得不怎么样呀。”    李先生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你们学得是不怎么样, 所以才叫你们来,从今往后,我要对你们两个都严格些,特别是你,世虎。”    王世虎看着张小北,一脸地苦笑,还要更严格呀?这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呀?    张小北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自己今年已经八岁了,古代算虚岁,他算九岁,三年后是十二岁,童子试没听说有年龄限制,他可以下场试试了,就算是考不中也没关系,就当见见世面,增长点经验。只不过,他的基础并不牢固,若想在童试中更有把握,他就得抓紧时间用功了。    李先生的目光又落到张小北身上,他继续缓缓说道:“你们两个虽然资质不错,但毕竟开蒙开得晚,跟那些四五岁就开蒙、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不过也没关系,你们可以靠持之以恒的勤奋和努力来弥补。从今天开始,我把其他的事暂放一边,全力教你们读书,等我把肚子里这点学问教完,你们就得别请老师了。”    王世虎忙说道:“先生你最好了,我们才不要别人教我们。”    李先生笑而不语,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张小北想想说道:“先生,我明白了,我以后会更加用功的。”    李先生含笑点点头,然后给他们一人一张书单,张小北看了一下,发现这上面列了十几本书,先是《孝经》、《大学》、《中庸》,其次是《论语》、《孟子》,接着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另外还有关于这些书的注解。再加上子学的一些诸如《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这些书都是要背诵和理解的,张小北的头不禁有些大。不过还好,他现在年纪小,记忆力十分强大,再加上有成人的理解力,只要把时间安排妥当,认真勤奋一些应该没问题的。    李先生又说道:“这些书你们可以一次买齐,也可以慢慢添置,我教你们时就书单上面的顺序来。”    两人一起应答了。    两人出屋后,王世虎跟张小北说道:“哎,小北,你有没有发现,先生好像跟以前有点不大一样了?”    张小北也觉察出来了,好像是比以前更郑重更认真了,当然先生以前也教得认真,从来不敷衍。张小北也不知李先生为何突然转变了态度,但不管怎样,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不但李先生的态度跟以前有些不大一样,就连李夫人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她比从前更加关心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先是把他们上课的屋子稍稍修葺了一翻,窗纸换上新的,火盆烧得旺旺的,还在隔壁腾出一间小屋,里面放了两张小床,床上铺好了干净的五成新的被褥,还放了一张桌子两把凳子,她告诉他们说,中午可以在这儿休息小睡。若是下雨下雪了不方便回家就在这里过夜。中间休息的时候还会给他们端来一些点心。    两人何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原来还是李夫人先提起来的。当初,李修文要收两个孩子为徒,李夫人心里是有些不大乐意的,毕竟她的身子一向不好,又喜欢清净,觉得孩子太闹腾。后来李修文因为欣赏张小北,执意要收,她才不得不吐口,但也留有余地,只说先给两个孩子开蒙,也没让收束脩,她就是想着一旦中间发生什么事也好有回旋和反悔的余地。    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入学后,她是越来越喜欢。张小北聪明乖巧懂事,王世虎顽皮有趣又不失善良,两人见她家柴不够烧就每天帮她拾柴禾,晌午歇息时,逮着什么力所能及的杂活也会悄悄地帮着干了,比如给菜地浇水、拔草、浇花之类的。干了活还从不声张。有时候她都以为是自己儿子干的。李夫人本来就是个心软之人,她嘴上虽然没有多说,但都一一记在心里。    再加上过年时,两家父母来送年礼的事,他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态度十分地好。对他们母子充满恭敬和感恩。    李夫人送走两家父母后,就跟李修文长谈了一次。叫他以后要更加用心地教两个孩子。还有就是,李夫人觉得这两家人都不甚富裕,尤其是张小北家,为了供孩子读书虽称不上砸锅卖铁也差不多了。所以,李修文以前的那套什么读书也不一定有用的说法并不适用他们家,那种说法原也没错,但那是对于生计无忧的人家说的。像张小北这样的,读了书就一定要有用。因为两家送来年礼的缘故,母子两人的生活水准也改善不少,李夫人就让李修文出去拜访以前的故友和恩师,或是没有竞争关系的同僚学学经验,她有空也去帮忙打听一些相关的事情。然后又命儿子趁着过年的空闲制定一个教书计划,于是才有了书房里李修文跟两个学生郑重交谈的那一幕。    下午散学回家,张小北和王世虎分别跟李先生母子道别后,便各种飞奔回家。    经过这半年的锻炼,张小北的身体素质好了不少,脚力也变快了。    以前从花莲村到张家村要走将近半个时辰,现在,只许不到三刻钟。    如今是初春,大地上仍是苍黄一片,草的嫩芽还没长出来呢。他也不用打猪草,所以速度就更快了。    张小北回到家里时,天还没黑,春日的斜阳照在身上,多少还留有一些暖意。    他娘已经回来了,正在逗小堂妹张小多玩。张小多已经半岁了,长得白白嫩嫩、水灵灵的的,瓜子脸,大眼睛,小小的嘴巴,就是比同龄的孩子瘦小些,毕竟她是先天不足,杜氏又照料得不精心。还好她不怎么生病,性子也乖巧,平常很少哭闹。    胡氏和两个闺女都喜欢抱她逗她。胡氏可怜这个孩子没人疼,再加上家里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她也乐得大方些。杜氏因为心情不好奶水受了影响,奶水不够吃,张小多已经开始吃些稀饭和糊糊当辅食。她每次来,胡氏会时不时地给她蒸个鸡蛋羹,要是家里煮了米粥也会给她留些米汤。张小多这么小就是个小人精,她知道每次来都有好吃的,便越发地跟这个三婶亲近,一见了她就抱着脖子不撒手。这一次也是这样,张小叶觉着已经在三婶家呆了那么久该回家了,可是她伸手去接妹妹,张小多死活不跟她走。张小叶笑着骂道:“你这个小东西,这么喜欢三婶干脆给三婶当闺女算了。”    胡氏也笑道:“这侄女跟闺女也没多大区别。”    张小叶想着胡氏对自家妹妹的好,再想想家里那个对妹妹不管不问的亲娘,不由得心生感慨地道:“小多不会投胎,要是生在三婶家该多好呀。”    胡氏赶紧说道:“小叶,你也别怪你娘,其实你娘也不容易。毕竟这么大的打击谁受得了?唉……”失了一个儿子不说,从此再也不能生了。二房一家算是绝后了。没有儿子对哪户人家来说都是天大的事,谁人能不在乎?    张小叶拭拭眼角,说道:“三婶我也知道我娘心里难过,可是这都半年了,再难过日子也要过下去呀。你瞧瞧她,还是不管小多。”    胡氏安慰她道:“你一个半大孩子还要带小孩,真是难为你了。不过还好小多这孩子乖巧,不爱哭不爱闹的。等她慢慢长大些就好了。以后你娘要真是不能再生养,你们家就你们两个孩子,你待她好,你们姐妹俩会更亲。”    张小叶点头:“我心里明白婶子。”    张小多最后趴在胡氏怀里睡着了,这才被张小叶接过去抱回家去了。    张小多一走,张小北就假装吃醋道:“娘,我怎么觉着你对小多比对我好。”    胡氏嗔怪道:“你都多大了,还跟一个半岁的孩子争宠?”    张小花也上来凑热闹:“我也觉得娘喜欢小多胜过我。”    胡氏指兄妹二人笑骂道:“瞧你们一个二个的,羞不羞。”    大家一起笑了。    当晚的晚饭是杂面馒头和醋溜白菜,张小北也不知道她娘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反正酸溜溜地挺好吃。    吃饭时,张小北把今天李先生对他们两人讲的话说了。    张耀祖放下筷子问道:“李先生真的说你三年后就能去考试了?”    张小北点头:“他是这么说的,他还说我们俩资质不错,但根基不扎实,所以从今往后要更加用功。”    张耀祖一脸地兴奋:“三年后你才不到十三,要真是能考中秀才,那可是十里八村头一个。这才是真真正正地光宗耀祖。”    张小北赶紧说道:“爹,先生只是说我让我三年后去考个试试,谁知道能不能考上?别说是秀才,能考上童生我就知足了。”    胡氏白了张耀祖一眼道:“你以为秀才是那么好考的呀?”    张耀祖回了胡氏一句:“我替咱儿子高兴还不行吗?”    胡氏道:“我没说不让你高兴,我只是叫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也别把话说得太满,免得孩子下不了台。”    张耀祖蹙眉道:“我知道,你当我傻呀。”    胡氏真想加他一句,你以为你不傻呀。但想着要给他留脸面,到底还是忍下没说。    张小北又大体说了一下书单上要买的书,胡氏和张耀祖一听脸色便沉重起来,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呀。    沉默了一会儿,张耀祖问道:“孩子他娘,那咱这房子还盖不盖了?”一盖了房子家里又没钱了。    胡氏想了想,咬牙说道:“房子还是得盖,咱们家住得太挤,小北连间像样的书房都没有,屋子又小又暗,家里又吵闹。不过,书也得买。”    张小北在旁边说道:“我们是按顺序学的,可以先买一部分,而且我还打算跟世虎分头买,然后再抄书,手抄本也一样用的,能省不少钱。”    胡氏眼睛一亮,“这也倒是个办法。”    接着,张小北又把李夫人的事说给全家听,胡氏感慨道:“头一见见面我就觉察到了,李家婶子就是面冷心热的人。”    张小草也道:“那当然,也只有那样的娘才能教出李先生这样的儿子来。”    ……    开春以后,张小北家的房子便开始动工了。    盖房子的钱是胡氏这半年来一文一文地积攒的,再加上一部分老房子卖给大房抵的一部分钱,倒也够用了。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胡氏就对外声称盖房的钱一半是借来的。    房子就建在村南头,就是在黑妮家和另一户邻居中间的那块空地。    黑妮听到张小北家要成为她家的新邻居了,心里大为高兴,还特意抽空过来一趟。    建房子时,黑妮是有空就往张家跑,帮着忙东忙西的,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小活。    本来黑妮的爹娘是想制止她这么做的,但转念一想,张小北是个读书人,以后说不定会发迹呢,交好这个邻居倒也没有坏处,因此便对黑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月后,张小北家的新房落成了。他们很快就可以搬到新家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